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027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docx

涡阳绿城兰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精编版

涡阳绿城·蘭园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1国家及亳州市有关规划、消防、交通、防疫、环保等规范条例。

1.2规划依据:

《涡阳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2016】081703号)

 

二、项目概况

项目地块区位:

本项目位于涡阳市城南新区。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属于中原经济区成员、安徽省重点建设中等城市、皖北门户,亳州市地理中心。

城南新区位于涡阳主城区南方,是涡阳县连接阜阳市的重要门户节点。

基地毗邻华都大道和将军大道,是涡阳县重点建设的城市发展次轴线。

现状概况:

地块场地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处于待建设状态。

项目用地方整,成长方形,交通便利。

南临八里东路,北临华都大道,东侧为育英路,西侧为谷水路。

自然条件:

规划地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三、设计要求

●地块面积97731.2㎡。

其中地块一48532.1㎡,地块二49199.1㎡。

要求两块地合并规划设计。

●地块绿地率不小于35%。

●地块建筑密度不大于28%。

●地块容积率不大于1.6。

●建筑限高控制在80m以内;

●配套商业总量控制在容积率折合的建筑面积的10%以内。

●其余未尽事宜详见《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四、规划设计

1.项目开发定位

本项目将体现生态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营造小区的安全感、归属感、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

根据地块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本项目力求创造出一个性格鲜明,注重品位的典雅型商品住宅小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优雅宁静、舒适宜人的现代社区和生活环境,整体提高生活品质。

 

2.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的核心是如何合理布局和组织空间结构,以充分利用基地的景观资源,同时有效地化解不利条件。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把住宅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对于居住生活的意义。

(2).规划注重形成建筑平面布局和竖向轮廓上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通过不同组合和天际形态的变化创造丰富的社区空间和竖向形态。

(3).强化社区公共界面,注重街景和公共节点的营造,以形成整体连续又开阖多变的“流动的风景”,强调社区对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

(4).建筑单体设计注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选择,这既包含多样的建筑品种和户型,也包含富有特点和美观的外观造型设计,力求通过丰富的细节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

(5).景观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并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户外空间

(6).充分考虑社区的配套建设,在小区内设置完备、合理、实用的各类公建设施,并提供完善、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

3.规划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

关注生活的需求和细节,从使用和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感受和体验两个层面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

2.注重环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楼盘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一个楼盘成功的关键

3.整体性和丰富性:

整体大气的造型至关重要,它关乎一个楼盘形象的建立,而从居住角度而言,则需要房型的多样化、丰富细腻的建筑与环境细节,从而提高居住的适应性、舒适性和整体品质。

4.均好性:

通过规划设计,消除地块内房产开发的死角,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与潜力

4.规划总平面设计

(1)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条件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考虑地块布局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性:

本地块为住宅小区,功能相对简单。

各组团力求在整体结构上形成一种中心围合式社区,强调秩序感,序列感,逻辑性鲜明,及多层次空间叠加等特征,显示出一种“清晰法则的存在”。

据此原则而分布的建筑分割出大小不同的组团院落和中心庭院,以清晰的道路及空间串联系统为主线,围绕和引导建筑组团形成的公共庭院空间进行设计。

小区主入口开设在育英路,并在北侧面向华都大道开设一个人行出入口。

小区西侧、南侧分别面向谷水路和八里东路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并围绕小区设置环形机动车道。

规划力求通过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体营造,并且功能和规模上进行适度开发,将居住和沿街底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一体化建筑形态。

(2)景观结构——街园结合的整体景观

规划同时注重城市景观界面和地块内部景观,在整体的景观环境营造上,规划入口绿化景观——绿化步行走廊——各街坊院落环境,形成层层递进的景观层次,着力表现由公共尺度的景观环境、步移景迁的绿化步道到院落庭园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感和意境。

一方面,规划在地块外围通过起伏变化的建筑群营造生动的城市街道界面,同时利用地块入口区域和界面形成会所对景,既整合了地块的建筑形态也丰富了街道景观,从而创造出连续而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

另一方面,规划也强调地块景观和空间结构的个性:

在地块中营造了一个大尺度的核心景观环境空间。

由此,规划通过“街景”和“园景”的双重营造,创造出一个花园式的环境,同时兼顾了城市界面的活力和社区空间的温馨安宁。

(3)交通组织——“人车分流”的和谐交通

在交通组织模式上,规划强调“人车分流”:

将人行和车行交通通过地面和地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流以创造安全、宁静、方便、和谐的交通方式。

地块内部设置1层的地下机动车停车库,机动车在园区入口处即就近入库,并在地下组织车行交通,而地面上则形成纯步行环境。

同时,消防通道和登高面结合步行绿化空间设置,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与景观环境有机融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车辆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干扰,保证环境的完整性和安定性,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生活与文化。

而自行车的流线利用园区内的消防道进入地下自行车库,做到了人行、车行与自行车互不干扰的良好运作状态。

(4)绿化系统——多样化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

在地块内利用较大尺度的组团绿化,结合广场及周边环境设置亲人尺度的步行和活动空间,给住户提供多层次的视觉和空间绿化,塑造出相对自由、自然的绿化空间。

并充分对地块内中心花园进行绿化景观塑造,通过对地块中心绿地,中心景观水面,广场等形成社区核心绿化景观活动空间,并在两栋住宅间设置一片具有一定尺度的邻里花园,营造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在地块内绿化系统,辅以老人与儿童休闲、游戏空间,强调和丰富了邻里文化与日常生活,由此形成网络化、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以自然化与人工化的环境相结合,强调水景、园景与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形成各自既整体又丰富的绿色空间。

小区的绿地部分设置在地下车库顶板上,平均覆土厚度按大于1.2米考虑,其绿地率达到35%以上。

四、建筑设计

1.建筑单体

小区由4幢18层板式高层住宅,1幢15层板式高层住宅,1幢11层板式高层住宅,10幢8层板式多层住宅,4幢8层点式多层住宅,6幢6层板式多层住宅以及物管、商业裙房围合而成。

17#、20#高层住宅首层部分架空,架空层及住宅首层层高3.3米,上部层高3.0米。

商业裙房首层层高3.9米,二层层高3.6米。

2.地下空间

地下室为1层。

安排设置两个地下汽车库和部分储藏室,为方便每单元楼住户就近设置车位。

其中地下汽车库层高3.8m,车位均为小型车,停车空间2.5米(宽)x5.4米(深)。

3.其他服务设施

沿小区环路设置一部分地面车位。

公共部位按无障碍要求设计。

4.户型设计

户型根据要求主要设置了110㎡左右、120~130㎡左右、140㎡左右、160㎡等几种类型。

考虑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均好性,在设计中尽可能争取南向面宽和通风并结合景观布置房间,空间通透,阳光充足。

根据人的居住习惯和行为要求进行设计,各户型平面紧凑,使用率较高,空间公私分区、动静分区、尺度适宜。

采用无机房电梯,减小住户公摊,方便维护。

5.建筑风格和材料

小区立面主要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高层住宅在典雅、庄重、精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基础上增加现代元素,采用仿石涂料为外墙饰面材料,通过玻璃窗及玻璃栏板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建筑细节。

建筑外形简练大气,比例工整,富有韵律与节奏。

多层住宅的建筑风格以典雅宜人的新古典风格为基调,采用仿石涂料为主的外墙饰面材料互相搭配,与建筑立面造型结合设计。

而建筑本身构件单元、线脚节点的尺度推敲亦是造型设计的重点。

本设计力图打造出建筑本身精致和谐的美感和宜人丰富的建筑院落的群体效果,提升住户的居住心理感受,强化居住者家的归属感。

立面设计基本为三段式肌理,屋面采用重色平板瓦,墙面色调以中灰偏暖为基调。

屋面根据造型高低错落,墙面材质搭配优质,建筑组团内还通过花架、通廊、矮墙、院门等与景观元素相结合,使组团感更趋明晰和整体。

6.建筑日照

各建筑单体间距均符合《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多层建筑间距计算时取间距系数1.4,并且结合建筑朝向为南偏西15.02°再乘以0.9倍系数。

高层建筑通过日照分析可以满足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在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三小时。

住宅均保证明卧、明厅、明厨、明卫,满足采光规范要求。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可建设用地面积(M2)

97731.2

2

总建筑面积(M2)

182277.2

3

地上建筑面积(M2)

151282.9

其中

多层住宅(M2)

84810.69

含底层门厅面积

高层住宅(M2)

54732.09

含底层门厅面积

社区机构用房(M2)

324

社区卫生服务站(M2)

150

室内文体活动中心(M2)

756

老年活动站(M2)

76

物业服务用房(M2)

300

公厕(M2)

60

配套商业(M2)

10074.17

4

地下总建筑面积(M2)

30994.3

地下室(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M2)

30994.3

地下非机动车车库

2300.8

地下机动车车库

28693.5

864辆

5

机动车停车位

1174辆

其中地面停车位289辆

6

非机动车停车位

2630辆

7

容积率

1.55

8

建筑密度

26.23%

9

建筑占地面积

25634.82

10

绿地率

35.12%

11

总户数

1080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并参照浙江省有关规范及标准,主要有: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