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24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docx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74页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74页)

表7-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洛界公路洛阳至汝阳(市界)段高速公路1标段招标文件。

1.1.2标前会议纪要及补遗书资料。

1.1.3国家及交通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1.4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

1.1.5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和多年来在长江、黄河、汉江等江河上的建桥施工及跨铁路、公路主干线施工和互通立交施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1.2工程概况

1.2.1概述

洛界高速公路洛阳至汝阳(市界)段是河南省公路主骨架“两纵两横”中西纵的洛阳境南段,全长49.949公里。

在洛阳市境内连接310国道、207国道及省道洛常路、郑卢路等。

起点位于洛阳东郊白马寺镇陈村,途经偃师市诸葛、伊川县水寨、白沙镇等,终至于汝阳县内埠乡(洛阳市与平顶山市交接处)。

该公路目前主要担负着洛阳市南北过境车辆和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南阳地区及安徽省、湖北省的车辆通行任务,是中西部地区通向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通道。

长远规划是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经河南省连接安徽省等中南五省的重要通道之一。

该工程是洛阳市“九五”交通规划的骨干项目,也是河南省1995年至2010年干线公路网规划项目。

1.2.2工程概况

1.2.2.1工程范围、内容

本标段属洛界公路洛阳至汝阳(市界)段高速公路1标段,工程范围k0+000~k4+200,工程内容包括陈村互通式立交一处,主线路基2.043KM及洛河特大桥工程,路线里程为4.2KM。

陈村互通式立交位于310国道与主线交汇点,主线k+660处,本互通立交范围k0+000~k1+340,主要工程项目有大桥1座,中桥5座,通道1座,涵渠7座及12匝道及主线路基工程等。

路基工程为k1+340~k2+626和k3+443~k4+200两段,本段内土方工程53万立方米,四座桥涵工程及路面、防护、排水工程等。

洛河特大桥位于k3+035处,全长816.36M。

1.2.2.2工程设计概况

a.路基工程

本标段互通立交为8字型,主线上跨满足运量需要,又具有便于管理的优点。

本互通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米,最大纵坡为4.243%,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为1200米,凹型为1500米;匝道超高以行车道中心线为旋转轴,硬路肩横坡与行车道相同。

当超高值小于3.0%时,内侧土路肩横坡均为3.0%。

当超高值大于3.0%时,内侧土路肩横坡与超高相同,外侧土路肩设3.0%的反向横坡,本设计环形匝道按规范要求设加宽,单向匝道设计线为行车道中心线,双向匝道设计线为路基中心线。

主线路基宽27.5米,中间带宽3米,行车道宽2x7.5米,两侧路缘带均宽0.75米,硬路肩宽3.25米,土路肩宽0.75米,被交路路基宽17米,匝道路基横断面为单向8.5米,双向15.5米。

横断面组成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b.桥梁工程

1洛河特大桥

本桥为27孔30米预应力空心板板桥,交角105°下部桥墩为桩柱式,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为肋板式,群桩基础,上部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面简易连续,每联9孔共3联。

②k0+660跨线桥

本桥为上跨310国道,交角65°,位于半径5600米的平曲线内;上部为3x20+25+3x20米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单排柱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③k0+918.87跨线桥

本桥为上跨陇海铁路,交角83.2°,位于半径5600米的平曲线内;上部为20+25+20米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单排柱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④20+30+20米匝道桥四座

该四座匝道桥均在平曲线内,上跨310国道、陇海铁路各两座;上部均采用预应力连续箱梁,下部为肋板式桥台,单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1.2.3自然地理及工程条件

1.2.3.1地理、地形、地貌

拟建公路路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起点由洛阳市白马寺陈村310国道立交北,中间跨越洛阳、伊河,沿诸葛、东草店、南寨、刘沟、白沙、高河,终点于汝阳县大安,全长49.949公里。

公路经过地区,北倚邙山,南展万安山麓,横跨洛河、伊河盆地,万安山岭北侧地表较厚,多为农田,南侧岩石裸露。

万安山南地形较复杂,冲沟发育,局部呈鸡爪地形,伊川县东南部多属低山剥蚀形成的浅丘,最高点位于白沙与石岭之间,标高305米左右,最低点在洛河附近,标高120米左右,相对高差185米左右。

1.2.3.2工程地质

公路经过地区为古生界寒武系灰岩石,新生界上第三系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砂岩夹泥灰岩、砂砾岩、辉石橄榄玄武岩、安山岩夹砂质粘土岩;新生界第四系冲、洪积层等,局部路段分布有一、二级湿陷性黄土、弱膨胀性土及溶洞。

根据岩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可将本标段分为:

A区:

(k0+000~k2+060)该区为洛河二级阶地,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向南倾斜。

本区地层除局部地段上覆有近代人工杂填土外,其余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的粘土、亚粘土及卵石层组成,各地层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为:

(1)褐黄-黄褐色亚粘土、粘土,含氧化铁、白色条痕及姜石,湿,呈坚硬至硬塑状态,层厚3.0--12.0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80-220Kpa。

(2)黄褐色-褐黄色亚粘土:

含氧化铁及姜石,湿,硬塑,该层虽处于硬塑状态,较第一层及第三层相对弱,层厚5.8—11.5米,容许承载力(σ0)=180Kpa。

③黄褐色亚粘土,含氧化铁及姜石,湿-潮湿,呈硬塑状态,层厚2.9-6.6米,容许承载力(σ0)=250Kpa。

④卵石:

主要有沉积岩及火成岩块组成,呈亚园形,一般粒径3-9厘米,最大粒径18厘米,空隙充填圆砾及砂,饱和,处于密实状态。

该层在区段k1+245和k1+790.5处未遇到,其余均有出露,揭露最大厚度13.3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400-500Kpa。

极限摩阻力ti=120Kpa。

该区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13米左右,地下水较丰富,可作为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区内第二层土原位测试N63.5=6-8击,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80Kpa。

当通道、小桥采用扩大基础时要引起注意,计算是否满足要求。

段内对路堤建设无不利影响,土质可路用。

对于人工填土修建公路时应清除或重新分层碾压,达到公路建设标准要求。

B区:

(k2+060—k4+200)该区穿越地段包括洛河、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本次勘察所揭露地层主要由近代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的细砂、亚粘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的卵石层组成,各地层的岩特征分布规律为:

(1)人工填土:

主要有粘土组成,混碎石块及炉渣等组成,湿,呈稍密状态。

层厚为0.5—1.2米,仅分布于k2+920,该层建路应清除或重新分层碾压。

(2)黄褐色亚粘土,含氧化铁,湿,处于软塑状态,层厚1.6米,容许承载力(σ0)=250Kpa。

该层仅在k2+263地段出现。

容许承载力(σ0)=100Kpa。

(3)黄褐色细砂:

长石-石英质,水平层状,含云母,混有少量卵石,湿至饱和,处于松散-中密状态,层厚2.6—9.0米,该层仅出现在洛阳边缘的钻孔,容许承载力(σ0)=100Kpa-180Kpa。

该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3.0米左右,一般埋深6米左右,地下水较丰富,可做为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区内第二层及第三层,推荐容许承载力为(σ0)=100Kpa-180Kpa。

设计构造物基础时,考虑采取换填措施,提高承载力。

有人工填土时应清除或重新分层碾压,该区无不良地质体,建筑路埋承载力满足要求。

1.2.3.3水文及气象

公路经过地区主要跨起码洛河、伊河、西大主干河流,同时正宗跨起码了白降河及东干一渠。

从地质分区看,19公里以前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3-6米左右,丘陵区一般埋藏较深或示见地下水,但有白降河附近地下水较浅。

该区地下水绝大部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候水入渗或河水侧渗补给,水质适合施工及生活用水,当施工开采地下水量要与有关部门联系,也可与水渠管理部门联系用水渠中的水。

其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公路通过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14.7℃,年平均降水量615~674mm,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

全年无霜期213~217天,地面最大冻结深度20~30cm,年平均风速3.5~4.0m/s。

1.2.3.4主要工程数量表和结构工程统计表(见表)

 

1.3工程特点

1.3.1陈村互通立交位于市郊主干道,与310国道交汇,跨越陇海铁路,施工场地有限,施工干扰大。

1.3.2平原区存在软塑土,地基承载力在120~160Kpa,作为路基基础需要处理,用强夯夯实或预压方法,使路基达到稳定。

1.3.3该标段河流,道路纵横交错,路线高度多受通道最小净高所控制,中小桥上部选用混凝土空心板式体系,跨径采用13m、20m、25m、30m几种,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梁工程以现浇为主,采用膺架法施工。

1.3.4根据本标段地质特点,桥梁工程均采用桩基础施工,桩径分别为Φ1.2、Φ1.5、Φ1.6三种。

1.3.5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该区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全年无霜期210天左右,下部工程施工受控制分项工程较多。

2.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任务划分

2.1.1施工组织机构

为承建本合同工程,由我局组建洛界公路洛阳至汝阳(市界)高速公路1标段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负责履行合同、指挥生产,按期优质建成本合同工程。

项目经理部,设经理1名,副经理1名,总工程师1名,经理部内设施工、技术安全部、质检监察部、计划合同部、财务管理部、试验室、物资设备部、办公室七个职能部门,共计30人。

经理部下设三个项目队,在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本合同工程。

施工期间,计划进入工地人数710人,其中生产工人680人,管理人员30人。

现场组织机构设置及说明详见组织机构框图。

2.1.2施工人员划分

第一项目队230人,主要负责陈村互通立交结构工程施工,负责主线范围k0+000~k1+340,并负责路基范围内的四桥涵工程施工。

第二项目队200人,负责路基填方及路面基层处理等工程,含匝道路基工程施工。

第三项目队250人,主要负责洛河特大桥所有工程施工。

2.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仪器设备配备

详见表九.拟用于本合同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和表八.拟配备本合同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表。

2.3临时工程安排

根据一标段内工程量分布,组织机构设置及任务划分,本着满足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确定临时工程方案如下(祥见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2.3.1项目经理部

设于310国道北侧,靠近铁十五局医院,以搭设临建房为主,生产办公及生活用房400平方米,监理用房120平方米。

2.3.2施工住地

第一项目队的生活区设在310国道北侧,靠近经理部,采用部分租房,部分搭设临时住房,第二项目队一、二分队生活区设在k1+500线路左侧,第三项目队一分队生活区设在洛河特大桥北岸k2+500线路右侧,第二项目队三分队和第三项目二分队生活区设右k3+400线路左侧,以搭设临时房屋为主。

2.3.3临时道路

地处市郊区,交通基本便利,通往生产、生活区,便道洛河北岸需拓宽加固便道1.3km,新修便道1km,洛河桥南岸新修1.2km,以保证大型设施顺利进场。

2.3.4临时给水

在四个生活区设简易水塔4座,通过输水管道供给生活和生产用水。

2.3.5临时供电

在陈村互通立交施工场地设一台320KVA变压器,供互通立交工程范围段使用,在k3+400施工场内设一台500KVA变压器,从就近高压线引入,以满足洛河特大桥梁场使用,在k2+500处设1台320KVA供洛河特大桥下部工程和北岸路基段使用和k3+400梁场备用,并在陈村互通1台160kw发电机,洛河特大桥北岸备用1台84kw发电机供生产和生活用电。

2.3.6临时通讯

项目经理部设一个程控电话,接通外部联系,各项目队安装450MHZ集群手持机组成通讯网,实现通讯网络。

2.3.7施工场地

本合同段共设六个施工场,其中二个材料存放场,其余四个施工场,内设钢构件存料场制梁材料加工间,车辆存放设三处施工拌合场(楼),其中陈村互通立交和k3+400为砼拌合楼,k2+500处设路面基层材料拌合场,并附设砼拌合场,详见场地总体布置图。

2.3.8大型临时工程

a.临时便桥

临时便桥设在洛河特大桥上游一侧,全长80M,下部为φ80钢管桩基础,上部用4x20m的万能杆件拼装,桥面宽6M,允许承载能力为40T。

(详见T-1图)。

b.砼拌合楼

拌合楼设施为自动化流水作业,系成套设备装置,能满足洛河特大桥工程及所有结构工程所需砼的生产量。

c.35T龙门桁吊

在本桥南岸梁场设2台35T龙门桁吊2台,跨度42M,为本桥架梁的大型提升设备。

(详见图T-4)。

d.JQG30/60架桥机

本工程洛河特大桥的架梁设备为我局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导梁架桥机,待20#~27#跨用龙门提升吊机架完梁后,在桥面组装架桥机,从大墩号向小墩号依次架设,先右幅,后左幅,该架桥机拼装简单,架梁速度快,就位方便。

2.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进场方案

2.4.1动员周期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积极做好进场前的组织准备和机械设备准备,按业主要求准时进场,修建营地,整修便道,7天内达到整建制进场250人,完成先开工程的施工准备,确保按期开工。

2.4.2材料进场方案

钢材、钢绞线、水泥、沥青、木材等材料货比三家,自行购买,石碴、片石白灰主要从伊川县草店购进,河砂分别从伊川朱村、草店和伊川城关购进,汽车运至工地。

2.4.3大型设备进场方案

大型施工设备从陕西渭南进场,其它施工设备从陕西渭南、咸阳和湖北武汉等地,分别通过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至工地。

3.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3.1工期安排原则

3.1.1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为基础,以承包人对工程计划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为依据,以合同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

3.1.2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确保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3.1.3本合同段按照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加强控制,争取主动,保证总工期实现。

3.2总工期安排

根据招标文件,业主要求总工期为15个月,即1999年12下旬开工,2001年3月31日竣工;根据我局以往的施工经验。

我们将全力作到“优质、快速”的完成本合同工程。

为了确保总工期的实现,在施工进度安排中,我们比业主要求工期路基提前3个月结构工程提前1个月,即:

路基工程1999年12月28日施工准备至2000年元月10日,正式开工至2000年12月31日竣工。

桥梁工程1999年12月25日准备,2000年元月10日正式开工至2001年2月底。

使本工程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3进度计划安排的总思路

本标段工程计划按四个区段划分,第一区段为陈村互通式立交工程,里程为k0+000~k1+340,本区段范围内主要结构物有1座大桥,5座中桥,7座涵渠,1座通道工程,路基土石方840401M3;第二区段为k1+340~k2+626,主要为路基工程,本区段结构工程有1座箱形通道及1座小桥;第三区段为洛河特大桥,k2+626~k3+443双幅,全长816.36m;第四区段为kk3+443~k4+200,本范围有通道一处。

施工分四个区段并进,互通立交工程首先完成跨主线310国道大桥和跨陇海线中桥,六座桥箱梁施工均按膺架施工方案,共配备三套膺架设施及材料,其中主桥k0+660配备一套,左右幅倒用施工,k0+918.87跨陇海线桥配备一套,施工完后分别倒用至Ak0+303.76和kk0+330.14中桥,Bk0+188.5中桥和Fk0+200配备一套倒用施工,该互通立交施工计划360天,其中桥涵施工270天,桥涵与路基搭接和平行施工。

k1+340~k2+626和k3+443~k4+200路基段首先完成结构物,分别进行路基施工,路面工程稳定基层拌合场设在k2+500线路右侧,路基施工计划从2000年元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计350天。

洛河特大桥首先完成施工便桥和施工便道,使全桥贯通,下部工程施工,从主河槽14#、15#开始,向两头延伸,并抓紧完成两桥台,保证与路基施的正常衔接和进行,下部工程计划9个月完成,箱梁采用预制场预制→横移→龙门提升架提梁→平车运梁→架桥机架设,梁场设在Dk3+400线路左侧,箱梁共计432片,计划8个月完成,该桥计划于2000年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本合同段计划开工1999年12月28日,竣工2001年2月28日。

3.4施工顺序

3.4.1陈村互通立交(见平面示意图)

施工顺序为:

k0+660跨线桥→k0+98.87跨线桥→Bk0+188.5跨线桥→Ak0+303.76和kk0+330.4跨线桥→Fk0+200跨线桥,首先完成桥台,使路基能同步进行。

3.4.2路基工程:

桥涵通道→路基→防护排水→路面工程。

(其中分k0+000

3.4.3洛河特大桥~k0+340;k0+340~k2+626,k3+443~k4+200三段同步进行,为尽可能利用施工便桥,k3+443~k4+200可再提前)

下部工程施工:

14#、15#墩→13#、12#、11#墩和0#、27#台→16#~26#墩→10#~1#墩,上部工程施工顺序:

20#~27#架梁(双幅)→20#~0#(右幅)→右线桥的铺装→20#~0#架梁(左幅)→左线桥面铺装→桥面系其它。

3.5进度计划(括号内数字为洛河桥以南路段进度计划)

(1)施工准备1999.12.28~2000.1.15

(2)路基清理与掘除2000.1.1~2000.2.10(2000.12.28~2001.1.31)

(3)道路挖方与软地基处理2000.2.10~2000.3.20(2001.2.1~2001.3.31)

(4)路基填方2000.3.10~2000.10.31(2001.4.1~2001.8.31)

(5)路面工程2001.9.25~2001.8.31(2001.8.10~2001.10.31)

(6)防护工程2000.8.1~2000.12.30(2001.7.20~2001.10.26)

(7)涵渠工程2000.3.1~2000.6.30

(8)路基路面排水2000.9.1~2000.12.31(2001.7.1~2001.10.30)

(9)通道及小桥2000.6.1~2000.9.30

(10)k0+660跨310国道桥2000.1.10~2000.8.31

(11)Fk0+200跨310国道桥2000.2.10~2000.5.31

(12)Bk0+188.5跨310国道桥2000.5.20~2000.9.5

(13)k0+918.87跨陇海线桥2000.1.5~2000.5.31

(14)kk0+330.14跨陇海线桥2000.5.10~2000.8.31

(15)Ak0+303.76跨陇海线桥2000.5.20~2000.9.20

(16)洛河特大桥下部工程2000.1.31~2001.2.28

(17)洛河特大桥上部工程2000.3.1~2001.4.30

(18)洛河特大桥桥面系2000.10.1~2000.12.31

(19)附属工程及其它2001.3.1~2001.10.31

3.6工程进度控制

3.6.1施工准备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应抓紧时间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赶赴施工场地,组织设备、材料迅速到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早日完成大临设施,为迅速开工,抢夺枯水期打下基础。

3.6.2分阶段进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网络图安排施工计划,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计算机)随时调整施工进度,确保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工程进度,尤其是陈村互通式立交工程和洛河特大桥,使其按计划顺利完成。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4.1施工方案

4.1.1洛河特大桥施工方案

经过对现场的多次踏勘调查,对洛河的水文、地质及气候情况等详细的进行了解,结合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确定了洛河特大桥的施工方案,详见下页表1。

4.1.2陈村互通立交工程中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陈村互通立交中的结构工程主要包括1座大桥和5座中桥,其中3座中桥跨陇海铁路,1座大桥,2座中桥,跨310国道。

大桥为k0+660陈村互通跨线桥,桥跨结构为:

(3x20+25+3x20)m,其中25m的中跨跨310国道,其余有4处跨立交工程中的B、F、H、L匝道,其具体施工方案,详见下页表2。

另外跨310国道的两座中桥分别为BK0+188.5匝道桥及FK+200匝道桥,桥跨结构皆为(20+30+20)m,其中30m中跨跨越310国道,具体施工方案详见下页表3。

跨铁路的三座中桥桥跨结构为(20+25+20)m,其中:

K0+918.87陈村互通跨线桥,位于主线上,为双幅结构,AK0+303.76匝道桥和KK0+330.14匝道桥,分别位于主线两侧的A、K匝道上,为单幅结构。

具体施工方案,详见下页表4。

4.1.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陈村互通式立交工程及洛河特大桥,将本合同段路基工程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陈村互通立交工程中的匝道路基工程,二部分是陈村互通立交工程与洛河特大桥之间的1.2km路基,三部分是洛河大桥至本合同终点0.78km的路基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全部为填土路基,其施工方案如下:

(1)常规施工方案

推行我局与铁道部科学研究所共同试验、总结,并经建设部审查颁布的《高密度大量土石方填筑方法》,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施工,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大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核子密度仪和灌砂法进行压实结果检测。

(2)对特殊路基的施工方案

即在常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对特殊路基将做特殊处理。

桥头路基:

为减少桥台与路堤衔接处的工后差异沉降,防治桥头跳车,桥头路堤采取了换填台背填土、布设土工格栅、设置桥头搭板等综合处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

本项目沿线大部分路段的土质为湿陷性黄土。

施工中要仔细整平地表,填平、夯实积水洼地和地表裂缝;对构造物基础底部换填灰土垫层或砂砾垫层加固。

4.1.4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本合同段的实际情况,总体的施工程序是:

建设临建设施和安装搅拌设备→备料→接受路基工程;复核线位→路面底基层施工→路面基层施工。

路面基层开工前,严格检查验收路基压实度、平整度并精心加工。

之后,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25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处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底基层)边缘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

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工。

路基底基层、基导采用厂拌法施工。

基层施工顺序从终点向起点方向进行,为了避开雨雪天气和温度不低于5℃,基层与底基层我们安排在春秋两季施工。

夏季避开雨水较多的月份施工。

特殊情况可再分段,开工前不论基层还是底基层都必须修筑一段大于100m的试验路段。

修筑试验路段的任务是:

检查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集料与结合料数量的控制,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和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压实度检查方法及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若采用集中厂拌和摊铺机摊铺应解决好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