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docx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育
【摘要】本文依据新的教育理念,从美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客观实际出发,浅述了本人的感悟和收获。
综观世界美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美术教材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论述美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新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教育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美术教学,感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艺术、艺术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日益深化。
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艺术教育,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如法国有《艺术教育法》,同时也有艺术教育高级委员会。
美国1994年通过了一项法令,把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等)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并在二十世纪末出台了《国家艺术标准》,古希腊人一直把艺术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中国也是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一个古国。
由此可见: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美术课堂,使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沐浴在春风里。
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教育观念。
下面就几年来我个人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及所进行的探索,谈谈自己对美术教育的认识。
1.新课程新理念下的美术教育
人类历史上尽管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美术。
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美术,文明与美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那种文化中,美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艺术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经验。
没有美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与光泽,美术总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那什么是美术教育,在《艺术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已从过去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按照《艺术课程标准》的思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包括技术,但不完全是技术,还包括人文精神;艺术包含技术,但不完全是技术娴熟的演员、画家演示的技术;艺术是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著名美学家席勒说:
最终而言,有道德的人不是国家工具造就的,只有打开艺术之泉,通过艺术之泉的浇灌,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②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③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④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⑤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不仅是感情的传达、心灵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之泉的浇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新课程标准也给了我们新的理念,即: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较高艺术审美修养和思想内涵的合格人才。
特别是通过欣赏创造美好的事物和艺术品,人的情感就会结晶成美好的形式,而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更是与其他的学科教育一样,在共同教育学生如何生活、怎样做人、不断改造着、丰富着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观念。
2.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进行美育
2.1抓住学生的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走进教室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我们可爱的弟子;观察我们每一个学生,分析每一个可教育因素,优秀的及时表扬,有问题的针对情况巧妙解决。
如我所教的班在“课前一首歌”时,有的两种现象:
一种是,有的班非常投入的唱,我情不自禁地拍着节奏和大家一起唱,歌声唱罢我们一起鼓掌,接下来的美术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另一种现象是,学生虽然嘴在唱,但确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于是我抓住了这个交流的机会,请学生点评,再让文娱委员点评,最后,让文娱委员范唱,如不巧文娱委员感冒了,那还有班长、班干部,再发动大家支持班干部,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组成五人合唱团范唱,这样一来,唱得非常自然理想,激起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同学们以团结饱满的热情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2.2学生学习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成为精英的教育,基础教育必须使每个儿童享有学习的机会,必须为每个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全面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应该给于所有学生公平的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享受艺术,具有用绚丽的画笔、优美的动作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
传统的艺术教育常常给孩子统一的规范,同样的模本,限制他们的个人体验、个人表达和创作的方式,结果造成孩子大都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同样的画,缺乏个性、创造性,这其实是不符合艺术活动的本性。
多一把尺子衡量事物,多几把尺子衡量我们的学生,用更多的模本和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思考中鉴别、在判断中提高美术素养,也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水平。
相信评价方法的全面性会使我们的美术课越来越生动,让我们的学生能以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识别美与丑,鉴别和评价美的种类、美的程度。
面向每个学生,意味着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有利条件。
面向每个学生,还意味着艺术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
教育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怎样衡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养?
怎样在不同的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中全新的发展,全面的评价也日益在美术课堂中展现出她的魅力。
全面评价学生能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每个学生的知识、经历、思想、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语言表述、造型表现、审美观等不同,从而对每个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师更应尊重、引导发展学生的优秀个性,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在六年级下册的绘画课上,有的学生说,我的画画的不好;有的学生说,我天生不是画画的料。
针对个别学生的认识,我就和他们谈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超越实例的行为,通过无实例的途径达到人性的世界。
”我和学生交流,什么样的画才叫好画!
画画是表现自己情感,张扬个性愉悦心灵的过程。
交流畅谈“劳作者的伊甸园”,绘画的起源,绘画是文字代替不了的语言……畅谈后,学生理解了师生的评价语言,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在赏析作品时畅所欲言了,在造型表现中就更好地发挥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重点是色彩、造型、构图等,并以表现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经过多维性评价,学生变的更自信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有效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开发了潜能,丰富了审美观念。
美术课的课文内容图文并茂,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要结合图文自主学习研究知识两三分钟后,进行五分钟的互动探究,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重难点……接下来学生二分钟评价,评价自主、互动探究的效率及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教师分析自己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生智慧的集中对比评价。
这是课中小节评价,也是强化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的环节。
在这一评价的环节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美术自主、互动交流中探究的能力,体现了学生以提出问题开始,以探究问题结束的主题地位。
如在欣赏《外国雕塑》这一课时,当欣赏《维`纳斯》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美与爱之女神及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都说维纳斯美我们怎么看着不美”。
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时给予学生以引导和鼓励,感谢你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想了解只有你说出来了的问题。
每个人的知识、经历、思想、观察能力及审美观的相同吗?
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相同吗?
只有智慧才能启迪心灵;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富有想象力,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交流思想大胆质疑既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3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把握教育的真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在自动、互动、探究的实践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及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师的引导性,发挥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现在的美术教材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深度及魅力。
这样的课堂就能让教师成为研究性教师的同时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
愉悦性是美术课程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创造能力。
教师的作用是基于儿童自己的动作、声音和设计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随时为学生提供适当技术和帮助,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自然的喷发。
教师决不能不分时机地把自己认为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创造活动进行时自然地学会知识与技能。
当人的自然创造力得到喷发,当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实现时,人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使学生学习生活充满乐趣的课程。
如在欣赏、评论的课堂中,教师创作表现的作品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自己的魅力。
接下来融入课件或网络上的图片直接欣赏,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再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
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绘画、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的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造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美术教学中配以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的全面感受,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
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体会音乐韵律的美同时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条和色彩谐调的美。
美术、音乐的融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电脑绘画等一些新潮的内容。
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时代,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应该是:
①逐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美术课程适当导入电影、漫画、卡通、陶艺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多种表现手段,同时应考虑学具的准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的培养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
②重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融合,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
③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
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时要比书本看到的激动、兴奋。
因此可以适当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补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同时开展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育中的感悟与建议,我认为这个目标是艺术教育应该实现的,也是艺术教育能够实现的。
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融合,在自主、互动、探究发展的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素养,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相信艺术和教育,天然就有着一种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艺术化的教育、教育的艺术化;同理,艺术化的学习,
学习的艺术化;艺术化的生存、生存的艺术化。
都将成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者共同探讨的和更多人共同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引自:
罗丹《人性与艺术》.
[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陆明德,姚荣荣.《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1999年,南京教育出版社.
[4]《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