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94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题共分两部分:

1、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第Ⅱ卷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单选题:

(每小题1.5分,共40题,共计60分)

1.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

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

A.年龄长幼            B.贤良优次             C.出生贵贱            D.血缘亲疏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

”这主要是因为“先王之法”(  )

A.使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开创了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C.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关系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3.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

“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齐人”“鲁人”这种表述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

A.政权更替频繁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

8.“(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C.先代贵族和功臣也受到分封      D.王室同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仅占少数

9.符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  )

 

A.分化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B.权力由皇帝身边远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转移

C.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0.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1.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2.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4.在表解梳理秦代九卿(局部)的基础上,张霞同学所得到的三点认识(  )

奉常

掌管宗庙礼仪

宗正

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郎中令

掌管宫廷警卫

少府

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①秦代设立了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中央官职 ②九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和负责监察系统③体现了秦代国与家同治的突出特点

A.    B. C.          D.

15.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6.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

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

A.内朝官                B.外戚集团             C.外朝官                D.宦官集团

17.元朝时,管辖今山东省的是(  )

A.山东行省 B.河北行省C.陕西行省 D.中书省

18.据《南齐书》记载:

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19.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2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2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体系 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④三省六部制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

……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

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此如现在英国在香港,过去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

”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23.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  )

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C.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诗歌繁荣发展

24.针对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大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妙计,它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这个妙计是(  )

A.郡县制                B.“推恩令”           C.诛晁错                D.清君侧

25.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②“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③“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26.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茂才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

后来,“孝廉”逐渐成为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

材料中所述的选官制度为(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

当时的“州官”(  )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28.朱元璋曾说:

“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

A.创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废除丞相制        D.实行内阁制

29.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唐朝的中书令

C.明朝的户部尚书                                    D.宋朝的三司使

30.“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

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

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

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31.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

“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

”由此可见,元代(  )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32.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