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95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docx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

医科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报告

项目负责人: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冯燕俊

改革的背景与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自1978年,WHO提出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以来,世界各国对实现这一战略采取了各种措施,尤其是为边远的乡村、城镇居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给予了极大关注,许多医学院校也通过建立社区定向型教育形式及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以培养承担初级卫生保健的合适医学人才。

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培养为社区服务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大多数社区缺少能承担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在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向西部转移的战略中,处于十分

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新疆仍然是一个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在大多数社区中缺少能承担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全科医疗服务的高素质的各民族医学专门人才。

由于缺医少药和缺少合格的医务人员,许多可预防的传染病时常呈爆发流行,许多可治愈的疾病却未得到有效的治疗。

正是忽视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差,造成许多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新疆医科大学根据新疆的实际卫生问题,在1992年就开始探索、改革现行教学计划,制定为新疆培养承担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社区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计划。

于1993年开始招收社区医学专业的专科学生,采取在教学中相关学科综合授课,早期接触临床,到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等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由于社区医学教学基地没有同步发展,时至今日仍没有合格的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和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社区医学的实习和教学又逐渐回到旧的培养模式,致使我校原有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在其它院校也有类似的现象。

全科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它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今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因而,它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手段及实习场所应与传统的临床教学有截然的区别。

在我校的几年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没有合格的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和高素质的社区医学师资队伍,培养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医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卫生部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目标中提出了今后十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构想,形成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并要求把全科医学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加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建设。

这项政策为社区医学教育的创立和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越来越多的经过正规训练的全科医师,因此全科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加强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必须把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医学教学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摆在重要地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作用,使全科医学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现阶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我们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目的是让我们的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沟通和协作打下基础。

因此建立一个适合的社区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地去学习,是我们此项目的目的所在。

二、改革的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研究课题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南,根据新疆城市特点,严格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医学教学实习基地。

根据我校和社区基地的条件,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实习教学计划,在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中,以培训和建立师资队伍为重点、以规范化教学管理为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实习学生树立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观念和群体医学的观念,在实习中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中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

探索和建立适宜、科学的全面评价体系,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二)基本思路

1.建立适合新疆区情的社区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并使其成为稳定的教学场所。

2.吸取国内外社区医学教学基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

我区区情,建立适合我区社区实习的医学教学管理模式。

3.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培训并建立一支能承担社区医学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4.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并适应生物—心理—社区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

5.制定社区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基地建设等进行总体评价。

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

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概况

一、项目的目标

(一)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

(二)培养承担社区医学教育和实习带教的师资队伍

(三)制定社区医学实习教学计划和带教方案

(四)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该项目本着“择优选择,逐步发展”的原则,选择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层社区医学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医学教学基地,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社区实习的场所;多途径培养能承担社区医学实习的带教教师队伍;制定相关的教学实习计划和方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其能保证社区实习顺利进行;建立社区医学教学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基地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

三、项目的实施方案与方法

研究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部分

(一)项目准备(历时6个月)

1.调研,选择条件较好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机电医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克拉玛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附件一、附件二),鉴定协议书,建立了合作关系(见附件三)。

2.培训教师,包括高校教师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

初步确立带教的教师并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见附件四)。

*克拉玛依医院原为我校实习医院,此时,把克拉玛依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次列入我校的实习基地。

3.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总结既往经验教训,并通

过查询文献和专家讨论,本着“适度和实用”的原则,制定社区医学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见附件五、附件六),两个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各自的境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安排(见附件二十六、二十七)。

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实习的学习目标概括为“社区实践、学习技能、转变理念”。

社区实践即在社区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学生了解民情,培养对社区服务的热情;学习技能,即在社区服务中学习防治结合,促进健康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转变观念,即使学生在社区树立“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卫生观念,将卫生服务理念从治疗扩大为防治结合,对疾病发生的认识从生理因素扩大为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医学模式转变的实际教育。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一体化处理;常见病、慢性病的保健康复;随访和家访技能的教育和实践;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如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社区传染病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现状调查评价等内容。

在带教中,以讲座形式介绍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习中学生跟随带教老师到诊所、进家户,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在实习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评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见附件七)。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充分体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理念。

4.制定社区实习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是保证基地建设教学程序正常运行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建立社区医学教学基地教学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为此,我们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工作任务和我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社区实习基地管理规定》、《社区医学实习学生管理规定》(见附件八、附件九)。

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协助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由一名副院长主管负责,科教科具体执行,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参与的基地教学管理机构,并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及考核制度。

(二)项目实施(历时约2年)

1.师资培训

①组织讲座、学习班,学习有关社区医学及教育学知识和技能(见附件十);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医疗骨干作为基地兼职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见附件十一);③由医科大学派教授专家到社区讲学(见附件十二)。

2.学生实习

分批派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到社区实习,参加社区卫生服

务。

我们在2年内分别安排了12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在第五学年去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实习期为一个月。

(见附件十三、附件十四、附件十五、附件十六)

教师带教实行“专人带教”,并设计了“带教质量评价表”(见附件十七、附件十八、附件十九),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项目实施中调研

①组织医科大学部分教授、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及医务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管理者和实习生参加的座谈

会,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见附件二十、二十一);②进一步修改完善社区基地的教学管理制度;③调研、查询资料,制定社区医学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见论文部分34页)。

4.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

以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教学情况等形式初步评价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基础建设情况,并且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2002年10月完成该项目的中期检查及评价报告(见附件二十二)

(三)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社区教学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本项目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为了制定一个切合实际又具有准确、客观、科学、可操作的可应用于项目实施并能为教学提供科学的反馈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查询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咨询校内外专家,决定采用较为科学的特尔斐法和专家咨询法。

具体做法是:

首先参照卫生部关于《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指标体系》文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界定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评价范围。

遵循独立性、整体性、代表性、获得性、灵敏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则提出1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然后向具有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从事社区医学教育及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疆内外专家咨询,经过两轮咨询、筛选,最后经专家讨论形成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见论文部分35页)。

我们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同行评议、学生评议和自评、教学检查、考核等方法对社区教学基地有关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

(见附件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论文部分15—22页)

项目主要成果简介

一、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立

在该项目的准备阶段,对选定的两个城市社区医学服务中心

的医务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见论文部分17—18页)这两个城市社区医学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学历低(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40%和53%)、职称低(高级职称分别为0和4.7%,中级职

称分别为11.9%和38%)。

此外,我校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的教师也凤毛麟角。

为此我们首先采取各种途径培训我校教师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具体做法是:

(1)选派教师骨干(副教授以上职称)和项目管理人员到内地学习听课10人次;

(2)邀请首都医科大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专家来疆讲学、办学习班,参加人员达100余人次;(3)聘请我校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专家多次到两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学,培训内容涉及全科医学的各个方面。

此外,根据两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卫生部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要求的相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选拔了一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两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的骨干医师25人(克拉玛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人,乌市机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人),作为带教的教师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并以在职培训为主。

经过两年的培训和实习带教,他们现已基本胜任实习带教工作,通过两届实习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议和同行评议,结果显示(见论文部分21页),25名社区基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带教前相比有很大提高,综合评分为优良者17人(占68%),合格者8人(占32%),实习学生对社区基地教学满意度达60%~100%。

以上结果说明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现已能够承担起社区医学实习带教任务,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也表明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二、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

经过对2个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检查显示,这2个教学基地已初步建立起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较完备的教学文件档案管理(见论文部分15页),形成了以基地管理为主,学校共同参与的社区基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我们对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条件,如卫生服务人口、科室设置、教学设施、图书阅览室、图书馆及拥有专业书刊及学生食宿条件等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卫生服务人口、教学设施、图书室均达到卫生部相关规定的要求,但在图书拥有量和学生食宿条件方面尚不能满足社区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120名97级和98级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习学生的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论文部分19—20页),所有参加社区实习的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工作任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此外,在社区实习的实习学生在预防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亦有了明显提高,不但与自身实习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而且与同级未参加社区实习的学生比较也有明显差异。

通过社区实习,有98%的学生表示当需要时,他们将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见附件二十九)。

调查结果表明:

社区教学基地的社区实习,不论是观念转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锻炼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卫生部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要求》和社区医学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文献资料提出评价指标,然后用特尔斐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项指标和权重,评价范围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

此外,对指标体系进行质量检验(见论文部分11页),社区教学基地各项指标的信度检验系数(cronbach'sa)系数为0.78,互补检验总有效率为98%说明专家认为该指标体系对于全面评价社区教学基地的教学情况是认可的。

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指标体系是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相关规定及医科大学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的,能较好反映社区教学基地教学情况,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表明我们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社区教学基地的评价。

用该评价体系对2个社卫生服务中心(即社区医学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全面评价,历时6个月由专人调查,对各项指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途径进行评价。

对师资队伍建设指标采用问卷调查、同行评议、档案查询和学生评议方法。

对教学基地条件采用实地调查。

对教学管理采用查看档案文件、教学活动、座谈会、教师、学生评议、教学检查方式进行。

对教学效果采用教师评议、学生自评、实习前后问卷调查、实习结束后考核等形式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师资能力和水平、教学条件等教学的主要环节评价教学基地的情况,并为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反馈信息。

我们将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已反馈给2个社区教学基地,并引起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有些方面正在改进,如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管理的加强等方面都在逐步落实中。

项目研究与实践的自我评价

一、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利用新疆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历时2余年建立了承担社区医学教学实习工作的教学基地,并有12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先后进入这个教学基地实习,学习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和技能。

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学习效果4个方面评价结果,以及2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两个教学基地基本能承担社区医学实习带教任务,达到了本项目的预期目标。

二、培训了一支能承担社区实习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

我们以卫生部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标准、事实求是,选派一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2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近2年的带教实践,锻炼了其带教水平和能力,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他们已能胜任社区实习带教工作。

表明在2个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已组建了一支能胜任社区实习带教工作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即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骨干,也是实习带教的教学骨干,为今后的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步制定适宜的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实习计划和大纲

我们在咨询专家、调查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本着“适度和实用”的原则,编制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

使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的方法、六位一体内容,充分体现“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的理念,重点强调“社区锻炼,学习技能,转变观念”。

各教学基地根据学校社区卫生服务实习方案的要求,再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工作内容,制定出各实习站点的实习计划安排。

从2年的实践反映,我们编制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是适宜的,可操作的。

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文因素、语言因素、民族因素未考虑。

另外,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未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四、探索社区基地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

本项目研究实施进程中,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

为主,科教科具体负责实施,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把教学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管理之中,能够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此外,制定了《社区医学实习管理规定》、《社区实习基地管理规定》,使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教师带教实行“专人带教”进行带教工作,并设计了“带教质量评价表”,对带教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反馈,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有利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基地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能否持久,效率如何,尚待今后的教学工作检验。

五、探索一套社区教学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探索制定一套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

涵盖了教学环节的主要方面。

从实践应用和评价的结果来看,该评价体系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效果和质量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学基地建设的情况,并能提供科学的反馈信息,可以起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也达到了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实用、可操作的目标,为今后社区教学基地的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但该指标体系尚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六、其它方面

(一)成功探索了一种高等医学院校利用基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模式。

这种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模式具有优势互补、花费少、见效快、共同发展的特点,为今后经济发不发达地区的医学院校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探索了条成功的经验。

(二)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实践为临床医学院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进一步推广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尤其是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项目研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医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已毕业,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医科社区教学基地评价研究》,一名在读,撰写相关研究论文2篇,综述1篇(见附件二十八、二十九),使他们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此外,也促使2个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人员的教学管理知识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见附件三十、三十一)。

不足之处

1.虽然,我们在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实施过程中,培训了一

支了能承担社区实习带教任务的师资队伍,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偏低,严重制约了社区教学基地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服务中心的发展。

还需在师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以及长期培训和正规化建设。

2.教学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如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过程的管理、师资队伍的管理、教学后勤管理以及量化指标管理还未能做到。

3.社区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还未能反映新疆多民族的特点,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方法,教材建设未涉及。

4.社区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量化评价的指标较少。

此外,应增加校外评价方法和内容以及被服务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对学生的评价。

推广价值及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一、项目推广价值

(一)可作为新疆及我国西部其它地区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样板

我们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利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条件,建立的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已于2003年正式成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社区教学实习基地(见附件三十二)。

我们已采用的方法,制定的措施、制度、实习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指标以及取得的教训和经验对新建社区教学实习基地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二)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培训基地

利用城市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现有教学条件和医科大学的师资队伍优势,制定不同培训对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就可以承担起培训不同层次的城市卫生服务人员的任务。

如,医学生的毕业后教育,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

(三)社区教学实习基地作为医学生接触社会的理想场所之一

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也标志着高等医学院校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场所作为医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体察社区民情的窗口。

很容易促使医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施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热情,产生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动力。

(四)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

社区教学实习基地为医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提供了理想的实习场所,有利于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情感、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提高及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想

(一)加强对师资队伍培养的力度

缺少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是严重制约社区教学实习

基地建设,影响社区实习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高学历,高素质的医学生和教师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教学工作。

开设研究生课程,在职培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形式培养在职社区卫生服务骨干。

(二)加快教学模式改革

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实习,给临床医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三级医院的实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适应社区教学实习工作,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的工作任务,对医学生的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满意效果和更高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建立农牧区社区教学实习基地

新疆乃至全国仍以农牧区人口居多,建立农牧区社区卫生服务网是今后我国卫生服务的重点,高等医学院校为农牧区培养承担社区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也是重点任务之一。

因此,探索建立农牧区的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农牧区社区卫生医务人员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农牧区各族人民的需要。

由于农牧区社区的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民族构成、生活习惯、文化素质与城市截然不同,因此,农牧区的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照搬城市的模式,在教学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需要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