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48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docx

最新杨润陆《现代汉字学》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复习资料

《现代汉字学》杨润陆/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定教材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文字:

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

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

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

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既然汉字既表意又表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2)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

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

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3)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不同在于为文字所制定的字符的性质不同,字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符号。

汉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不管是假借字,还是形声字的声旁,都与专职表音的音位符号或音节符号不同,他们是借用既有音又有意的现成文字充当的。

汉字的“借音符”数量很多。

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和音符构成,记号为数极少。

隶变以后,字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了记号“日、月、山、川”。

汉字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字形、字意、字音起了变化,致使意符、音符丧失了原有的表意、表音作用,成为记号“春、秦、泰”。

尽管绝大部分的独体表意字变成了记号,由于历史上字形、字意、字音的变化又造成了不少记号,但是这并不妨碍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仍然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

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今文字和现代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4.汉字的特点:

  

(1)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3500个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7000个字。

记录汉语所以需要这么多汉字,是因为汉字记录的是语素。

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从书面上起到了分化多义音节的作用。

语言中的同音词,大都写成不同的汉字,脱离了语境,同音现象基本上不影响意义的表达。

同音汉字在以语素或词的形式单独使用时,不会受到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干扰,所以可以不进行词的定型,不实行分词连写。

文字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不可能把语言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因而是语言的不完全信息。

对此做出相应补偿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词或按语素出现,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地出现。

文字的这种特点被称为“孤离性”。

音位文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语素定型上。

  

(2)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

汉字基本上使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即用一个特定的形体记录一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汉字的形体同时与音、义两方面发生联系。

这两种联系并不是等同的,汉字专字专用,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词义或语素义具有特定性,而汉字在记录汉语的时候,可以在书面上分别同音词或同音语素,所以说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

因为汉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所以在存在民族共同语的前提下,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用汉字来交流思想。

同样的道理,汉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沟通古今。

  (3)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汉字构形的有理性用到识字教学中,称之为“六书”(汉代的文字学家分析小篆系统所得出来的六种造字、用字的条例)。

六书讲的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六种表词法。

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可以概括为4种:

表形(象形字)、表义(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音意兼表(形声字)。

汉字在造字初期是依据它所记录的某一个词义来构形的,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字形分析来了解词义。

  在现代汉字中,形旁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提示,二是区别。

所谓提示,指的是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义作用。

形声字形旁的区别性能突出地体现在声旁相同的同音字上。

大量的形声字是在假借的基础上通过加形旁或改形旁分化而成的。

汉字由假借到形声大大增强了汉字的表意的理据。

由于早期形声字是在假借字上加意符形成的,如果本源字和分化字存在着意义上联系,那么声旁不仅有示音作用,而且有示源作用。

至于后期直接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形声字,由于受到早期形声字声旁示源功能的类推影响,也往往选择具有示源作用的声旁。

  例如:

“诽”字的音义来源于“非”,“闺”字的音义来源于“圭”,“湄、楣”等的音义来源于“眉”,换句话说,“非、圭、眉、尉、支、斯”等字作为以上形声字的声旁,不仅有标示语音的作用,而且有指示语源的作用。

这是语言的同源系统在文字系统上的体现,也是构成形声字声旁的一种理据。

形声字声旁具有表音作用,因为声旁本身也是汉字,所以声旁的表音性质与拼音文字的字母表因决然不同。

周有光测查,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李艳、康加深的结果是66.04%.形声字的形旁提示语义,声旁提示语音,声旁相同的字以形旁区别,形旁相同的字以声旁区别,即使是形旁相同的同音字,也可以用不同的声旁区别。

汉字构型的理据,尤其是形声字的构型理据,为记录汉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人们学习和掌握汉字提供了方便。

  (4)汉字是方块形,结构复杂:

现代汉字的构字单位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

一个汉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多少部件,都要均衡的分布在方方正正的框架里,不能超越,所以,汉字又被称为“方块字”。

方块形的汉字以平面作为信息分布形式,字形结构复杂,各有各的模样,视觉分辨率高,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便于形成书法艺术。

  (5)汉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汉字文化造就了人们的语素意识和审美心理。

这种文化传统,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沉重的负担,是汉字走上拼音化道路的巨大障碍。

这些特点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

比如:

汉字符号繁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分辨性能好,作为缺点来说是难学难用。

汉字形声字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尚有示义示音功能,作为缺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的示义示音功能很弱。

方块汉字结构复杂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便于视读,并且形成了书法艺术,作为缺点来说是难于安排字序,检索困难。

第二章决定文字类型的内因和外因

  1.语言形态变化对文字类型的要求:

语言对文字的需求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内因,社会发展对文字的需求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外因。

  

(1)语言的类型和特点:

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词的结构主要分成孤立语(汉语、苗语、越南语)、黏着语(日语、朝鲜语)、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印第安语)。

根据语言的句法特点分为分析语(汉、英、法、保加利亚)和综合语(俄、德、印地)。

  

(2)文字的类型和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文字演变规律的探索,确认:

“文字发展的特点(从总的历史方面来看)就是连续不断地向表示语言愈来愈小的要素过渡。

”《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名副其实的文字有三种主要类型:

词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

”我们认为,只了解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说明文字发展的特殊规律,尤其是要根据语言形态的不同去探求文字向不同类型发展的内因。

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词符与音节并用的文字,词符来源于文字画儿,作为字符来说是意符,音节符来源于假借,作为字符来说是借音符。

只有词符与音节符并用,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

  这种文字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词:

这个词读几个音节,这个字就跟着读几个音节;如果这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有不同的念法,那么这个字也要跟随这词的变化有不同的念法。

词的音节长短不一,词形的变化非常丰富,可是字却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字与词之间,也就是文字系统与语言系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协调。

正是这种不协调,产生一种力量,促使文字相适应语言的方向发展。

  (3)不同的语言类型对文字有不同的要求:

表词字基本上与孤立语相适应,音节文字与黏着语相适应,音素符号与屈折语相适应。

准确全面地记录语言的程度是衡量文字进步程度的标尺。

文字由表意到表音的发展,是为了和语言相适应。

汉字由记录词到记录语素,形成世界上唯一成熟的语素文字体系,是和汉语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词的趋势同步发展的结果。

  2.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文字类型的要求:

语言类型是决定文字类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字的稳定性和演变性:

表音文字并不是表词文字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其他民族借用和改造的结果。

文字既有稳定性,又具有演变性。

对于自源文字来说,由于有长期使用表词文字的习惯,社会基础广泛,文字的改革和变革往往采取累积的、渐进的方式,所以很难产生文字性质的突变和飞跃。

至于它源文字,相对来说,习惯势力所造成的保守性要小,历史负担要轻,所以除了吸收域外文字的成果之外,还有可能根据本国语言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来改造外来文字,创立自己的文字,使文字的发展产生飞跃。

  

(2)音素字母的产生:

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沿海北部的腓尼基人为了商业的需要,发明了字母—音符文字。

这种文字是辅音—音素文字。

  3.汉字基本上和汉语相适应:

  

(1)汉字是自源文字中唯一的语素文字:

所有的自源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字与词相对应。

汉字和音素文字记录的都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不同的是汉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和词汇单位,而音素文字记录的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

形声字以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提示读音,满足了区别同音语素,准确记录语言的需要。

现代汉语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并重”的语言,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语素是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记录,语素、音节、汉字“三位一体”,充分说明了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

  (3)汉语造词的灵活性源于汉字极端的孤离性。

  (4)汉字区别性能好,适应了分辨同音语素的需要:

汉语属于分析语,是一种有理据的语言,词义或参与构词的语素义正好由汉字来体现。

汉语用语素(汉字)造词方便,人们通过汉字(语素)了解词义也方便。

这些运用语素文字的方便之处,对初学汉字的困难有一定代偿作用。

  (5)不断提高汉字规范化水平,使汉字更加适应汉语:

汉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汉语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所谓不适应,通常指的是“一些口语常用词没有特定的汉字来表示(ber很的意思)。

一些常用的口语词写出来的却是生僻字(旮旯)。

汉字不便于表示轻声和儿化。

第三章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1.汉字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

  

(1)汉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典籍:

以甲骨卜辞、钟鼎铭文为发端,汉字记录了3000多年来的世事沧桑。

《二十五史》史学著作,《尔雅》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最大的丛书,《孙子兵法》军事著作。

  

(2)汉字蕴含着并造就了丰富的文化:

汉字除了一般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二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

对联(单音节词易对仗)、字谜(字形能拆分)、拆字(有的依据字形,有的还要兼顾字义)、书法(隶书与小篆相比,具有质的变化。

隶书一方面通过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整省减线条结构等方法把小篆的线条变成了不同形态的笔画;另一方面通过同化、分化、简化、另构一体、改变偏旁部首的写法等方法打散、调整了小篆的字形结构。

隶变全面调整了汉字的构形,消除了古文字中遗留的象形因素,在符号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以后,人们书写汉字不必拘守于具体物象,纯粹由笔画的曲、直、伸、缩来表现力和势,以结构的多样化和彼此呼应来布局谋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楷书本称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演变而来,结构与汉隶基本相同,只是稍有简省,主要区别在用笔与体势上。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

汉隶的快写体就是草书。

当魏晋时出现的楷书快写被称为今草时,追称以前的为章草,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随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而发展起来的。

  2.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文字体系的改革对于文化的传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作用,至于这种负面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文字的负载功能的强弱。

不容否认,正是汉字和汉字文化,是生活在如此广阔疆域说着不同方言的汉族人民,由于文字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形成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强大推动力。

第四章方兴未艾的语文现代化运动

  1.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现状:

  

(1)历史:

汉字文化向外传播的路线有三条。

一是从中原向南和西南(壮字和喃字),一是从中原向东(谚文和假名),一是从中原向北和西北。

  

(2)现状:

汉字经过整理、规范,重新焕发了青春,特别是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之后,人们重新看到了汉字的前途。

  2.100年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

  

(1)切音字运动:

产生了注音字母。

  

(2)白话文运动。

  (3)国语运动。

  (4)拉丁化新文字。

  (5)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同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且用于当年秋季小学教学。

从此以后,《汉语拼音方案》在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现在拼音字母普遍用于工具书的注音、书刊的索引、无线电报、中文电脑等,还用于聋哑人的手指字母。

  (6)简化汉字:

简化汉字运动,发端清末。

1909年教育学家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题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论文。

国民政府于1935年8月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是钱玄同《简体字谱》草稿中的一部分。

1964年5月,中国文改委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

  (7)中文信息处理。

  3.语文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1)提高汉语规范化水平:

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蒙受了100多年的侵略和屈辱,应该承担罪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腐败、保守的反动政府。

汉字没有罪过,不仅不是主犯,连从犯都不是。

  

(2)提高汉字标准化水平:

为实现汉字标准化,建国以来做了两件工作:

一是简化汉字,二是整理汉字。

简化汉字包括减少笔画和精简字数两个内容。

为了精简字数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印刷通用汉字,三是废除生僻地名用字,四是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生僻字、复音字。

整理汉字的主要内容是给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是汉字规范化,标准化。

定序研究中至今还没有解决好的是部首查字法。

部首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统一部首数目及内容,二是要统一字的归部。

  (3)大力推广普通话。

  (4)汉语拼音化,实现中文信息处理双轨制:

“拼音三原则”指《汉语拼音方案》有许多优点,它采用的是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是用来拼写汉语口语的。

这三个特点,又称为“拼音三原则”:

拉丁化有利于和国际接轨,音素化最符合现代语音学的要求,口语化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

文字有法定性、流通性、技术性,而汉语拼音则缺乏。

要实现中文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实现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

第五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1.什么是现代汉字:

  

(1)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规范用字。

依据汉语语法、语音、词汇的特点,汉语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期(商、周、秦、汉)、中古期(六朝、唐、宋)、近代期(元、明、清)、现代期(“五四”至今)。

  

(2)规范汉字指的是见于《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和古今通用的传承字(收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都是规范字)。

不规范的汉字指的是已经被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以及乱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和错别字(不规范汉字不属于现代汉字)。

  2.现代汉字学是时代的产物:

现代汉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

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它是时代的产物。

  

(1)关于汉字的第一次争论:

辛亥革命以后,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在1918年11月公布了“注音字母”。

这是对汉字的第一次冲击。

  

(2)关于汉字的第二次争论:

“五四”时期以及“五四”以后,作为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大众语运动和拉丁化运动向汉字和用汉字写作的书面语发起了第二次冲击。

  (3)关于汉字的第三次争论:

解放后,在文字改革的背景下,对汉字简化和拉丁化等问题展开了第三次争论,取得了积极的显著的成果:

一是要创造统一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推广普通话;二是要改善汉字这个交际工具,即公布规范化的简化字;三是要制订音素化、拉丁化的标音系统,即《汉语拼音方案》。

  (4)关于汉字的第四次争论:

争论的核心问题一是怎样评价汉字,二是怎样看待汉字的前途。

语言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语言文字不断发展变化,同时又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汉语拼音化问题,许多同志认为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不忙做出结论。

汉字的演变是从繁到简的。

从长远看汉字不能不简化,但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的态度。

  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汉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来,才成为文字。

汉字是据意构形,基本字符是意符,记录的最小单位是词,意符固然没有声音可言,属于汉字本身的只有字形,所谓音和义是汉字所记录的词转嫁给它的。

汉字的字义是字源义或理据义,与汉字所记录的词意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第六章现代汉字的字形

  字形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形式。

字形的简易、明晰是双方进行书面交际的基本条件。

  1.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1)现代汉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简化字总表》的2235个简化字中,只有521个是基本的简化字,其余都是类推出来的。

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种:

用形声字改换形声字,包括改换形旁或声旁,或形旁声旁都改换(猫、貓,拥、擁,护、護);用形声字改换会意字(窜、竄,桩、樁);用会意字改换形声字或会意字(笔宝灶尘茧);省略部分字形,保留特征或轮廓(录号丽里术际齐);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简化形体(车长为专尧乐头);换用简单的符号(汉鸡赵区环怀枣轰师归);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后谷出丑斗卜只干);用简化偏旁或简化字类推(,当)。

好的简体字:

众尘灭灶茧、蚕从笔宝凭、体飞网伞籴粜。

不好的简化字:

炉芦庐驴、头卫乐专农书。

  

(2)现代汉字的整理:

整理异体字,原则是从俗与从简相结合,照顾书写方便。

如果从俗与从简不能兼顾或繁简差不多的时候以从俗为主;整理印刷铅字字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定量、定形);改换生僻地名用字,取代生僻地名用字的原则是读音要相同,比较常用,简单易写,当地通行的比较合理的简易字,不跟已有的地名混同。

统一部分计量单位用字;颁布现代汉字通用字笔画、笔顺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定形),完善规范笔顺的原则是稳定性与系统性兼顾。

“火”:

点、撇、撇、捺:

“鬯”:

*子、上左右下点:

“爽”:

大、左*:

“敝”:

点、撇、竖:

“脊”:

点、横、撇、点。

  (3)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的任务:

一是整理异体字、一是整理异体词。

  2.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

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分为笔画和笔顺、部件和字型两个层次。

独体字是由笔画按照一定的书写顺序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合体字是由部件按照一定的类型结构构成的,末级部件是由笔画和笔画的组合构成的。

  

(1)笔画和笔顺:

笔画指的是构成汉字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

横(提)、竖(竖钩)、撇、点(捺)、折(“竖钩”以外的所有复合笔画)。

如果用于汉字的笔画教学,要讲八种笔画。

按照现代汉字笔画与笔画的空间关系可以划分出相离、相交、相接三种关系。

  从现实应用来看:

汉字受到区别律和简易律两种规律的影响,尽管有简化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是不受限制的。

为了求区别,笔画数就不能太少,如果笔画数太少,字形组合的方式就少,形似字就会增多。

笔画数也不宜过多,过多不便应用,尤其是不便书写。

在区别律和简易律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笔画集中在9画—12画这种局面了。

  高频趋简:

使用频率越高的字符集平均笔画数越少,这种现象叫高频趋简。

平均笔画和收字的使用频率成反比,这是因为它符合汉字的使用规律,越是常用字,独体字的比例越大,形声字的比例越小,笔画当然就少。

另外,与汉字的简化工作有关。

简化字共有2235个,它们绝大多数是常用字或次常用字。

汉字简化降低了常用字和次常用字的平均笔画数,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困难。

  汉字起笔笔形以横笔最多,末笔笔形以点笔最多。

横笔出现的频率最高,除横笔外,其他笔形出现的频度十分接近。

这形成汉字字形的两个特点:

一是横笔多所以字形平衡稳重,而是其他笔画出现均衡有利于汉字字形的变化。

  

(2)部件和字形: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件分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又分为基础部件(单纯部件、末级部件)和合成部件,现代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相离和相接两种类型。

部件规范的原则是“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历史”。

  部件拆分的原则:

一是不能违背形体的原则。

在进行部件拆分时,相离、相接的部件可拆。

交重的笔画不能拆出部件,极少数不影响结构和笔数的笔画搭挂,按相接处理。

二是遵照结构规律的原则。

字形符合理据的,进行有理据拆分;无法分析理据或形与源矛盾的,依形进行无理据拆分。

三是对应关系的原则。

因在字中所处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了笔画变形或比例变化的部件统一处理,有对应关系的简化部件与繁体部件统一处理,主形与变体尽量统一处理。

四是适度拆分、合理控制下限的原则。

两个以上的相离、相接部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没有构成其他字的能力,就不再拆分。

字形结构的种类:

左右、上下、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