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893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和复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复习是学习之母。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本单元从课本第102页~第106页。

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题目,将本期所学知识分类梳理为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认识图形三个方面;二是安排这三方面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二十二第1~8题主要安排了数的认识的复习;第9~11题是复习计算;第12题是将简单分类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整合在一起复习;第13~20题则安排了数的大小比较,解决简单问题等较为综合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体验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感受整理复习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能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

4.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不退位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经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解决涉及加或减关系的简单数学问题。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复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对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难点: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建议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辅导,并共同提高。

.

2.复习认数、认识图形时,先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练习,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

3.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式,培养运算能力。

4.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20以内的数及20以内的加减法

1

认识图形及解决问题

1

总计

2

Ø总复习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

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

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

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

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

比如:

师:

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

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

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

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

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

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

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

(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

谁能倒数一遍?

.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

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

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

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

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5、复习基数和序数。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0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师生评议。

师:

在这里出现的1和12,是表示第1和第12,是表示这一串数的一个数的某一个位置。

小结:

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唱个“xx歌吧”(或者讲个小故事也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所以适时的休息可以缓解他们的疲劳。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6、复习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1个十是多少,通过第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师生试做第一题。

先老师抽出卡片,让学生说出4到算式,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再进行组间交流,引导学生互评。

2、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口算第2题。

指名算的快又准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复习加法表和减法表。

课件出示加法表和减法表。

教师引导思考:

表里面有哪些规律?

小组议论,教师参与,并小结。

◆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的第4题,第103页第9题、第10题、第11题。

第4题是一道较开放的题,可以选3,5,8这3个数写出4个算式;也可以选3,8,11这3个数写出4个算式。

第9题第10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尽可能把每道题算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可以对计算速度提出适当要求,但不宜过高。

◆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呢?

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

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布置作业

课本第104页第7、8、11题。

答案:

第7题:

1415161718

第8题:

1963157

第11题:

15-5=1015-6=915-7=815-8=715-9=6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8+10=18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1)

几个第几个

5>1

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写清数字,看清符号,算清得数。

⏹教学反思

有人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

要真正上好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要想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教学资料包(机动栏目,每个单元至少一个即可)

◆精彩教学片断

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2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地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复习效果。

◆教学资源

啤酒中的罗马数字

不论是在中国啤酒标或是在外国啤酒标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组罗马数目字,它们一般印刷在啤酒标的边缘部位,用来注明啤酒的生产月份.

罗马数字是距今2500多年前,从罗马共和到罗马帝国时代用来记数的符号,是由26个罗马字母,即拉丁字母中选出10个字母,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数目.如Ⅰ表示1、Ⅱ表示2、Ⅲ表示3、Ⅴ表示5、X表示10、L表示50、C表示100、D表示500、M表示1000.这些都是整数,奇、零数就采用两个字母拼在一起,向左是减,向右是加.如4写成Ⅳ,6写成Ⅵ,9写成Ⅸ,11写成Ⅺ,只要记住10个常用整数和左减右加的拼写方法,就能轻易识别这些数目,从而也就不难断明啤酒的保质期.

由于罗马数目字比较繁琐,远不如阿拉伯数目字简明易记,所以罗马数目字的使用越来越少,从近年来的啤酒商标上就可以反映出罗马数目字的出现频率正在逐年下降.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啤酒标上,这种古老的文字就看不到了,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而去.

 

古代中国数学

◆资料链接

数学博士---郑伟安

郑伟安,教授。

上海市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198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学位。

1981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进修。

1984年获法国国家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专于概率论,从事鞅论、随机微分几何、随机力学、对称马称科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生于1952年的郑伟安同千千万万同时代的人一样,初一刚上完,那段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便开始了,于是早早地出了校门。

如果不是身患哮喘,郑伟安将会投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那么他的命运也将截然不同。

赋闲在家,太多的时间不知该如何打发,郑伟安找到了最为经济的消磨时光的方式——读书。

彼时,由于滞销,上海书店里的书籍都是以斤论价。

尽管生性好玩,但在那样的特殊年代下,郑伟安读书效率还不错,在几年时间里,不仅相继学完了初中、高中、大学的各种课程,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好几门外语。

1973年,郑伟安被分配到上海市卢湾区瑞金街道房修队,成了一名木工。

那时,他已经自学了大学工科前三年的全部课程。

热衷于捣鼓无线电的郑伟安本想在这方面继续深造,但每月只有18元钱的工资,继续学习无线电对于他来说过于奢侈。

几经权衡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