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681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docx

摄影光线处理共23页

何谓摄影光线处理:

   摄影光线处理,就是摄影者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达到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引言

   光线的作用毋庸质疑,没有光就不可能有摄影。

然而,即如果缺在摄影创作中作用的了解,也不能有“好的”摄影。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摄体;

   2、造型作用,即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立体质感彩影调表现以及外部轮廓。

   3、表意作用,即光线是摄影主体的用以要方式之一。

   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从光线的角度理解何谓“好的”摄影作品的一种途径,具体的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让人“看清楚”拍摄的是什么,还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还应让人通过画面了解、体味摄影主体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好的”摄影作品不仅在画面上吸引人,更应该在思想、情感上打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光线的塑造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节 认识光线

   一、光的基本概念:

   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辐射线,确切地说,是能够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380~780nm之间。

   2、光传播的特点

   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性质不同,会对光产生反射、透射、折射及吸收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摄影的光线造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温的概念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即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表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的光谱成分。

   二、光线的特性

   1、光的强度:

包括光源强度和被摄体的反射程度。

自然光的强度由季节、气候、时刻及周围环境所决定,而不同的反光率则决定被摄体的反射光强度。

   2、光的性质:

光线的性质是由光源的面积决定的,面积不同,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

   直射光(俗称硬光)是指由点光源发出的强烈光线,方向性明确,其造型特点是:

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这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直射光照明的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有较大的亮度间距,即较大反差,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造型效果,这种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

但如果亮度间距过大,将使被摄体的亮部或暗部细节受损。

   散射光(俗称软光)是指由面光源发出的具有漫反射性质的柔和光线。

方向性不明确。

其造型特点与直射光相反。

由于散射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调平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表现也较弱,要对其表现,需靠其自身的色彩和影调对比来完成。

    3、光的颜色:

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白光与有色光;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

    4、光的方向:

以照相机的光轴方向为基准,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有:

顺光、前侧光、正侧光、侧逆光和逆光5种;

   垂直方向有:

平射光、斜射光、顶光和脚光4种;

   在实际拍摄时,水平和垂直方向光线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顺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一致的光线为顺光。

   顺光照明的造型效果:

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空间深度感。

   

(1)被摄体受到均匀照明,基本没有阴影;调来传达。

   

(2)均匀的照明能够较好的表现被摄体的色彩属性(即色别、明度、饱和度)。

但如果光线过强,其色彩饱和度反而降低。

   (3)因缺乏明暗对比,故顺光照明不宜表

   (4)如果被摄体表面结构光滑,顺光照明易产生反射光斑。

   (5)画面整体较亮,常用做高调照片照明。

画面层次靠被摄体自身色彩和影前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

   

(1)可构成被摄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形成一定的明暗关系。

   

(2)较小面积的投影既丰富了画面影调层次,又可隐蔽无须看清的部分。

   (3)由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轮廓形态及表面质感。

   (4)因受光面大于背光面,故画面基调较明亮,是表现高调照片的基本用光之一。

   (5)前侧光常作为摄影光线造型的主要用光。

   正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正侧光(俗称阴阳光)。

   正侧光照明的造型效果:

水平45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前侧光

   前侧光照明的造型效果:

   

(1)因其明暗对比鲜明、强烈,造型效果很极端,富有戏剧性。

   

(2)与前侧光一样,可表现出被摄体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但效果更为强烈和夸张。

   (3)因被摄体明暗面积占一半,可根据造型需要突出或隐藏部分特征。

   (4)投影成为重要的造型元素,不仅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意义,投影自身也成为表意对象。

   侧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成135度左右夹角的光线为侧逆光。

   侧逆光的造型效果:

   

(1)被摄体大部分边缘形成轮廓光,既可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也是该被摄体区别其他物体的界限。

   

(2)因背光面大于受光面,构成低调画面效果。

   (3)投影是重要的造型元素。

   (4)该光线是表现空气透视现象、构成空间深度感的理想光线。

   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为逆光。

   逆光的造型效果:

   

(1)在被摄体周边形成轮廓光,有效勾勒出被摄体的外部形状。

   

(2)是形成被摄体剪影、半剪影或低调画面的有效光效。

   (3)投影构成画面造型元素,但投影的长短视光源高低而定。

   (4)可表现空气透视现象。

也是表现烟雾或光束的理想光效。

   (5)日出日落或夜景灯光,既是光源,也是被摄体。

顶光

   光线投射方向来自于照相机光轴方向的上方并相对与其垂直的光线为顶光。

   顶光的造型效果:

   

(1)景物水平面亮度高于垂直面亮度。

若光线为直摄光,两个面的亮度间距较大,画面反差较大。

   

(2)拍摄人物时,顶光会造成人物前额、鼻梁、颧骨过亮,而在眼窝、鼻子下面产生阴影,俗称骷髅光。

   (3)不宜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轮廓。

   

   脚光

   光线投射方向来自于照相机光轴方向的下方并相对与其垂直的光线为脚光。

   脚光的造型效果:

   

(1)脚光多来自于光源的反射光或低于被摄体的光源,如反光板、镜面、水面的反光或地灯、篝火、计算机屏幕等,脚光照明的被摄体下部亮于上部,投影向上。

   

(2)由于脚光照明多为非自然光线,更具人为的戏剧效果,多表现阴郁、恐怖的气氛。

   三、关于光线的两个重要定律:

    1、平方反比定律:

   点光源产生的散射光束,在不同距离的表面上其照明强度与增加的照明面积成反比。

因此,某一单位面积的照明强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光反射定律:

   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的性质依反射体表面的特性而定。

   第二节、光线的测量

   一、测光表的“受角”和“基准反光率”

   1、受角

   受角的定义是:

测光表的光敏测量头受光的有效角度。

   普通独立式测光表在测量被摄体的亮度其受角范围在30°-45°之间,这个测量范围与照相机的标准镜头视场角相近。

受角在10°以下的亮度表被称为点测光表。

受角为1°的点测光表叫1°表,因其测量角度小,可以在远距离测量被摄体。

当用测光表进行照度测量时,兼顾到照明被摄体的各种光源(主光源和环境光)的综合作用,半球型乳白罩将测光表的受角扩大至180°。

当测光表安装扁平乳白罩时,其受角小于180°。

   2、基准反光率

   某种测光表若被设计在“某一反光率”下测量同一被摄体时,照度值和亮度值相等,则这个“某一反光率”就是该测光表的基准反光率。

不同品牌的测光表所采用的基准反光率不尽相同,典型的基准反光率有三类:

18%、12.5%和25%-30%。

18%是对数曲线的中点,即自然景物的平均反光率;12.5%是自然景物的中级反光率;25%-30%是黄种人肌肤的平均反光率。

现在的测光表的基准反光率多为18%或在11%-18%之间,使用时应首先对其有所了解。

   二、摄影机的测光系统

   1、外测光系统

   外测光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与相机镜头是分离的,光敏元件在相机的外部。

外测光系统一般用于简易旁轴取景照相机上,其测光方式属于平均测光方式,其受角一般与照相机标准镜头的视场角相当,或小于其视场角。

   2、TTL测光系统

   即测光系统安装在照相机内部,光线通过镜头后再测光。

   TTL测光模式有:

   平均测光、偏中央重点测光(或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局部测光及分区域测光。

   3、照相机的测光模式

   偏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这种测光方式是相机的测光系统会把75%的感应度集中于画面中央,并同时向其余的边缘位置渐次减弱,以获得整体平衡。

如尼康F100相机。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是只着重中心点的测光,然后在整个画面范围取其平均值。

如佳能EOS-3相机。

   点测光模式:

   点测光模式只对画面中央很小的区域测光,测量范围只占画面的1%-3%,得到一个尖峰值。

如佳能EOS-3的点测光范围只有画面的2.4%。

   照相机的测光模式

   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的范围介于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之间,测光范围约为画面的6%-12%。

如佳能EOS-3的局部测光范围是8.5%。

   分区域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是把画面分成若干个区域(如主测光区、次要测光区及其他测光区),依据相机的对焦点,分别对所分区域接收到的不同亮度进行测量评估,并可自动检测出被摄体的面积和位置,得出更为准确的曝光组合。

这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测光模式。

   三、光线测量的方式和方法

   1、两种测光方式

   照度(入射光)测量方式:

这种方式是测量投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的强度,而与被摄体自身的亮度无关。

测量时将测光表带有乳白罩的光敏测量头由被摄体指向照相机的光轴方向,所测得的照度值相当于被摄体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平均照度。

   亮度(反射光)测量方式:

这种方式是测量被摄体的反射光,测量时将测光表由照相机光轴方向指向被摄体。

亮度测量的范围取决于测光表距被摄体的远近以及测光表受角的大小。

显然,距被摄体越近或测光受角越小,所测范围越小,测量精度也越高。

   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属亮度测量方式,具有局部测光、点测光甚至分区域测光功能照相机,可以在较远距离对被摄体测光。

   2、几种测光法

   选择正确的测光点:

   反光通常情况下,现代测光表的基准率都是以18%的中级灰(柯达标准灰板)校准的。

故此,在用测光表对被摄体进行亮度测量时,所测量的任何部位亮度都将只再现为中级灰,而比测光点亮或暗的部位,则相应的表现为较亮或较暗。

因此,要想获得符合被摄体客观视觉感受或主观要求的影像,在测光时就应选择接近中级灰的部位。

图例所示选择不同测光点的曝光结果:

A点选择灰阶的中级灰点曝光,获得亮部和暗部丰富的影调层次;B点比A点欠曝2级,暗部层次受到损失;C点比A点过曝2级,亮部层次受到损失。

   利用灰板确定测光点或选择接近中级灰测光点

   把标准灰板放在被摄体位置上,直接对其测光,是获得正确曝光的最简易的方法。

但需注意:

   ●灰板应尽量贴近被摄体;

   ●按柯达推荐的方法,灰板应偏向主光1/3角度;

   ●沿相机光轴方向避免使灰板产生反;

   ●光对于过亮或过暗的被摄体应相应减少或增加1-2级曝光;

   当不便使用灰板测光时,可选择接近中级灰的被摄体替代测光。

方法是:

利用看光镜或眯起眼睛找寻被摄体上的中间影调。

 

   两点反差测光和区域曝光法

   两点反差测光

  当被摄体缺乏可靠的中间调,却有细节较好的亮部和暗部时,可直接对其亮部和暗部,若两值在所用胶片宽容度范围之内,取其中间值即可。

   区域曝光法

  主要用于黑白摄影。

其方法是:

仍对有重要细节的亮部和暗部分别测光,若两值在所用胶片的宽容度范围内,则应以所测的暗部值再减2级曝光值曝光,然后适当增加显影时间;若两值超过胶片宽容度范围,则仍以所测的暗部值减2级曝光值曝光,再适当减少显影时间。

即所谓“以暗部曝光,以亮部显影”。

   四、光比和光比的测量

   光比是指主光与辅助光之间,以及主辅光与背景光之间的比例关系。

测光表的平面乳白罩是专用于测量光比的。

光比与光圈级数的关系及影像效果见下页所示。

   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光比测量,应分别测量具有同一反光率被摄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

而在室内人工光条件下,因为人工照明的光比是可以调节的,故即可以测量亮度值,也可以测量照度值,但这两者所测的数值是不同的。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

   1、同时开亮主光和辅助光,测量被摄体的主光;再关掉主光,测量被摄体的辅光;

   2、对主光和辅助光分别测量;

   以上两种方法优缺点。

   3、同时开亮主光和辅光,分别测量被摄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此方法集前两者的优点。

对背景的测量与以上方法相近。

第三节摄影室光线造型处理

   一、主光

   1、主光是对被摄体进行造型的主要光线,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2、主光照明后所形成的影调是构成画面基调趋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有主光与辅光及主辅光与背景光之比等)。

如顺光做主光,画面基调明亮,而侧逆光做主光,画面基调偏暗、凝重;

   3、主光的性质、投射方向决定了被摄体外部形态的塑造、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以及画面空间深度感的营造;

   4、主光所造成的投影,即是光线高度、光线颜色及时间表现的依据,也是对被摄体外部形态塑造和主题表达的重要创作元素之一。

这个投影在画面中应是唯一的;

   二、辅助光

   1、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后在背光面的光,其强度不能高于主光。

   2、辅助光的作用:

   ●减弱由于主光照明后造成的生硬阴影,以减弱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反差,形成所需的光比;

   ●更好地表现出背光面的细节、表面质感和立体感,从而完整地表现被摄体的外部特征;

   ●改变辅助光的强度,增大或减小主辅光之比,可以影响画面的基调趋向和气氛;

   3、为不影响主光的造型效果,不产生不自然的投影,辅助光通常放置于顺光位置。

若有一个以上的辅助 光,其他辅助光称为过度性辅助光,其作用是完善主辅光的造型效果;

   4、辅助光的性质以散射光为好;

   三、背景光

   1、专门用来照明除被摄主体外画面背景环境的光为背景光。

   2、背景光的造型作用:

   ●背景光的强弱可直接影响被摄主体的表现。

要使主体突出,一般采用暗主体放在亮背景上,亮主体放在暗背景;

   ●背景光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背景细节、层次的表现;

   ●背景光的强弱可构成画面影调的趋向,从而一定的画面气氛和情绪;

   ●背景光的极端处理,即白或黑处理,形成高调或低调画面。

   四、轮廓光

   1、轮廓是指物体四周边缘或图形的外框。

构成物体之间轮廓区别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应有足够的亮度间距或色彩差别;

   2、专门用来塑造被摄体外部形态的光为轮廓光;

   3、侧光、侧逆光及逆光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外部轮廓;

   4、轮廓光造成的投影,既表明了光线投射高度和时间概念,也可以直接作为表现对象,参与创作;

   5、轮廓光的性质应为直射光,其效果明显;

   6、因轮廓光只从侧方或侧后方向照明被摄体的轮廓,光区面积很小,测光时可忽略不记;

   7、剪影或半剪影,是被摄体外部形态的简约形式。

   五、修饰光

   1、对被摄体局部造型进行照明,用以补充、强调和修饰局部细节的光为修饰光。

   2、修饰光通常用于被摄体某些部位因照明不足或不够突出而另用小面积光线进行补充照明,如人物的头发、服装上的饰物、脸的局部、眼神或环境背景中需表现的某部分。

   3、修饰光在其强度、面积上均不应影响主光对被摄体的整体造型。

   六、摄影室光线的布光

   1、“布光”是指用人工光源对被摄体进行有序的、有创作意图的布置照明。

“有序”是指摄影者运用不同的灯具在不同位置、方向上有主次、先后的对被摄体布置照明,使每个光位的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完成造型的目的;“有创作意图”是指摄影者运用光线营造画面气氛、影调和色彩结构,形成总体基调,用视觉形象传达情感。

因此,“布光”也是传达摄影语言的行为。

   2、布光的要求:

  ●明确。

包括:

明确画面总的基调;明确用光的特性;

  ●真实感。

包括:

“真实再现”自然光效;是被摄体具有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只能有一个投影等。

  ●布光要有重点,突出主体;

   3、布光的方法

   ●设计布光方案。

包括:

摄影者的情感表达;根据内容所确定的画面总体基调;被摄主体的照明亮度及与其他被摄体的亮度关系;光比控制;画面光线平衡设计;影调或色彩结构以及气氛烘托等;

   ●布光的顺序(以拍摄人物为例):

   人物为中近景、近景时,因人物在画面中是主体,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背景处次要位置,故先布人物光,再布环境光;

   人物为中景或全景时,既可以先人物后环境,也可反之。

应注意不要相互干扰;

   ●布光的亮度依据(选择正确的订光点):

以人物为主体时,应以人物的肤色(主要是脸部)为基准亮度作为曝光依据;以物为主体时,在确保被摄主体的色彩或影调还原正确的前提下,对画面基调做适当调整。

   ●布光后的检查:

按布光方案全面检查,从主体到环境,从整体到局部;精细测光。

测光的目的是严格控制被摄主体与陪体间的亮度关系,使画面的整体造型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节室外自然光造型处理

   自然光泛指以非人工光源发出的光,如阳光、天空光等。

   一、自然光的基本特征

   1、照明效果简洁、真实、统一;

   “简洁”指光源是唯一的,即太阳,由其所产生的光影也是唯一的,光线投射方向一致,造型效果简洁、清晰;

   “真实”是指自然光即来自人的生活体验,故画面中的光线造型效果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统一”是指受自然光照明的景物其照度相同,亮度差异取决于景物自身的反光率;

   2、被直射阳光照明的景物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明暗界线分明;阳光的照度大,致使景物的亮度间距很大,给曝光控制增加难度;

   3、自然光照明受自然运动规律的支配,人只能去适应和选择,不可改变;如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象变化等都将影响光线的特性;

    4、自然光的多变性也丰富了摄影的创作内容:

或晴天白日,或阴鳞密布,或风、雪、雨、雾、霞的特殊天象;

   5、清晨或黄昏的阳光即是光源,也是被摄体;

   二、室外自然光的处理

   1、把握光线强度和色温的变化

   ●  清晨的雾气和傍晚的尘埃使大气中浑浊度增加。

浑浊度不同,光线强度、色温也不同,浑浊度高强度弱,色温偏高,反之则强度大,色温偏低;

   ●  大气厚度对光线和色稳的影响。

阳光在平射期(日出、日落)强度弱,色温低,反之则强度大,色稳高;

   2、把握光线的投射角度

   三、特殊天气的光线处理

   1、雨天气氛的表现

   ●特征:

天空与地面的亮度间距很大,地面景物灰暗,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天空光色温高,景物的受光面色彩灰中泛蓝;湿滑的地表、植被等景物产生反光,积水处的倒影,使灰暗的地面变得生动,适于表现雨中夜景;

   ●处理方法:

少带或利用前景遮挡天空,缩小与地面的亮度间距;利用景物自身的影调或色彩增加反差、表现外部特征;雨天色彩较饱和,由雨伞、雨衣等产生的色彩较平时丰富,更具有雨天气氛;湿滑的地面和积水反光所产生的倒影是雨天独有的;直接表现植物或玻璃上的雨水或用暗背景表现下雨;“太阳雨”可出现彩虹;

    2、夜景气氛的表现

   ●特征:

天空暗、地面亮,地面景物基本由人工光源照明;有晴朗月色的夜景,地面景物部分受月光照明,有顶光效果;景物的原有的形态、质感、立体感和色彩因光源角度、色温不同而被改变;因光线较暗,曝光速度受到限制,运动物体易被虚化;

   ●处理方法:

因天空过暗,应少带或不带天空,如画面需要也应是带有一定密度的、有内容的(早、晚霞)天空,需多次曝光;构图应充分利用地面光源,找寻能充实画面空间的拍摄角度;商业街区、霓虹灯是城市夜景的代表,但要避免色温过低,画面偏色;利用水面产生的灯光倒影;慢速表现光线运动的轨迹(如车流等);不同色温的光源更表现出夜景特有的魅力;朗月照度较高,且在运动中,应用较快速度;节日装饰灯光或烟火是特殊的夜景;

   3、散射光照明的特点及造型处理方法

   阴天的光线特点及处理方法:

   ●特点:

受云层厚度的影响,云层厚,天空亮度低,反之则高;阴天散射光照明较匀,景物的反差靠景物自身的明暗表现出来;天空与地面的亮度间距较大;色温很高,色彩还原差;

   ●处理方法:

使景物与天空构成亮度对比,来突出景物的外部形态;画面构图避免过亮的天空,以减少景物的亮度间距;利用景物自身的亮度或色彩差别来增加反差和色彩对比;

   日出、日落时期的光线特点及处理方法:

   ●特点:

天空亮度分布不均匀,太阳周边较亮、色温偏低,呈暖色调;而远离太阳的天空较暗、色温较高,呈偏冷色调;照明时间短,变化快;地面景物受天空光照明,呈顶光效果,但光线很弱;有较长的投影;

   ●处理方法:

地面垂直景物被染成暖(或金黄)色调;逆光拍摄可形成剪影;光源成为被摄对象;投影成为表现对象;

   第五节室内现有光造型处理

   一、室内现有光的界定:

   “室内现有光”是指室内现场自然存在的照明光线。

这种“现有”的光线主要来自室外的自然光、室内原有的人工光以及自然光和人工光的混合光源等。

   二、室内现有光照明的利弊和任务:

   1、利用室内现有光表现的作品,保留了被摄场景原有的照明气氛,少有影室人工光照明的精细和做作,自然、真实地再现出被摄场景中的人物或景物。

   2、其不利因素有:

室内照明条件受建筑结构、门窗朝向、室内粉刷颜色、家具颜色及陈设、一天中不同时间、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的影响很大,造成被摄景物间亮度间距或反差过大,且亮度分布不均,不可避免地会损失部分的细节(主要是暗部的细节);人工光源的强度、色温通常较低,与自然光相混合,色稳不能平衡。

   3、平衡景物间的亮度间距是室内现有光照明的基本任务。

   三、室内现有光照明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1、受室外自然光照明条件下:

   室内既可能受到直射阳光的直接照明,也可能只由天空散射光照明,或两者兼有,这取决于该建筑的结构、门窗的朝向、大小及季节、天气变化等。

此外,室内环境及家具陈设的亮暗也对照明条件产生影响。

   受直射光照射的特点是:

   ●受阳光照明的景物与受散射光照明的景物之间的亮度间距很大。

   ●受光区域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室内环境、家具陈设色调明快,则亮度增加,反之,则降低。

有时会形成脚光。

   只受天空散射光照明的特点是:

   ●室内的亮度既受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