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663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docx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个人全程笔记考试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

 

读书笔记

 

第1章

信息系统基础

知识点: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类型和信息系统的发展。

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及其主要工作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1信息的定义

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定义“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确定了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

1.2信息系统

霍尔(A.D.Hall)三维结构:

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信息系统定义:

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

信息系统分类:

◆以数据环境分类,可以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以应用层次分类,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物级。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5个阶段。

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诺兰模型):

1)初装;2)蔓延;3)控制;4)集成;5)数据管理

1.3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IBM公司提出的一种方法。

2)战略数据规划方法,詹姆士.马丁(JamesMartin)的观点,企业要搞信息化,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

3)信息工程方法,信息、过程和技术构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三要素。

1.4信息化基础

1)企业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

◆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

◆企业门户(EnterprisePortal,EP),可以划分为三类:

信息门户(EIP)、知识门户(EKP)、应用门户(EAP)

2)电子政务

◆G2G(GovernmentTo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

◆G2E(GovernmentToEmployee,政府对公务员)

◆G2B(GovernmentToBusiness,政府对企业)

◆G2C(GovernmentToCitizen,政府对公民)

3)电子商务

◆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

◆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对个人)

◆C2C(CustomerToCustomer,个人对个人)

第2章系统开发基础

知识点:

1)软件工程知识: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软件复用、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开发环境、软件过程管理。

2)软件构件技术知识:

构件及其在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重要性、常用构件标准(COM/DCOM/COM+、CORBA和EJB)。

3)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典型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评估、软件中间件。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统模语言UML、可视化建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5)软件工具:

建模工具、软件开发工具、软件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

1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是以软件开发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软件方法学做如下分类:

从开发风上看,分为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开发方法;

从性质上看,分为形式化、非形式化方法;

从适用围上看,分为整体性、局部性方法。

1)净室方法

净室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形式化方法,它可以生产高质量的软件。

净室方法是一种严格的软件工程方法,它是一种强调正确性的数学验证和软件可靠性的认证的软件过程模型,其目标和结果有非常低的出错率,这是使用非形式化方法难于或不可能达到的。

主要使用三种盒类型:

黑盒、状态盒、清晰盒。

净室软件工程并不强调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而是通过定义一组使用场景、确定对每个场景的使用概率及定义符合概率的随机测试来进行软件测试(这种活动称为正确性验证)。

2)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属于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

包括: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SA)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SD)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Programming,SP)等方法。

3)面向对象方法

主要包括:

Coad/Yourdon方法

OMT(ObjectModelTechnology,对象建模技术)方法

统一成为UML(UnitedModelLanguage,统模语言)

OOSE(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

Booch方法

4)原型法

原型法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明确的场合。

它是先根据已知的和分析的需求,建立一个原始模型,这是一个可以修改的模型。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把有关信息相互反馈,直至模型的修改,使模型渐趋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加强了,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风险,最终的结果是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原型法成败的关键及效率的高低,在于模型的建立及建模的速度。

5)逆向工程

软件再工程(Reengineering)是对现有软件系统的重新开发过程,包括:

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反向工程)、新需求的考虑(软件重构)和正向工程三个步骤。

2

2.1软件开发模型

要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各种开发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也称为生命周期法,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它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6个阶段。

2)其他经典模型

包括:

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增量模型、迭代模型、构件组装模型。

3)V模型

以测试为中心的开发模型。

4)快速应用开发

快速应用开发(RapidApplicationDevelopment,RAD)模型是一个增量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

RAD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高速变种,通过大量使用可复用构件,采用基于构件的建造方法赢得快速开发。

5)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如:

极限编程(ExtremeProgramming,XP)、自适应软件开发、水晶方法、特性驱动开发等。

从开发者的角度,主要关注点:

短平快会议(StandUp)、小版本发布(FrequentRelease)、较少的文档(MinimalDocumentation)、合作为重(CollaborativeFocus)、客户直接参与(CustomerEngagement)、自动化测试(AutomatedTesting)、适应性计划调整(AdaptivePlanning)和结对编程(PairProgramming)。

从管理者的角度,主要关注点:

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Development)、持续集成(ContinuousIntegration)和重构(Refactoring)。

6)统一过程

统一过程(UnifiedProcess,UP)是一个通用过程框架,在为软件系统建模时,UP使用的是UML。

UP的三个特点:

用例驱动、以基本架构为中心、迭代和增量。

UP中的软件过程在时间上被分解为4个顺序的阶段: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和交付阶段。

2.2需求工程

需求工程是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须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大工作。

◆需求开发包括: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需求定义)、需求验证。

◆需求管理包括:

定义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及需求跟踪等方面的工作。

1)需求开发概述

需求开发的工作可以分成:

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制需求分析的文档、需求分析与评审。

需求的分类:

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3个方面。

需求的另一分类:

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

2)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技术:

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现场观摩、阅读历史文档、联合讨论会。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验证4个需求过程阶段不是瀑布式的发展,而应该是迭代式的演化过程。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方法种类:

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问题域的分析方法(ProblemDomainOrientedAnalysis,PDOA)。

PDOA方法现在还在研究阶段,并未广泛应用。

数据流程图(DFD)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4)需求定义

需求定义的过程就是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过程,有两种需求定义方法:

严格需求定义方法和原型方法。

5)需求管理

2.3软件设计

从工程管理角度,软件设计可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也称为高层设计,即将软件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

详细设计为低层设计,即对结构图进行细化,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1)软件设计活动

软件设计包括4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即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界面设计)和过程设计。

这4个活动完成以后就得到了全面的软件设计模型。

2)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是以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2.4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产品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只是软件质量保证的手段之一。

1)测试的类型

分为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两大类。

动态测试:

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

黑盒测试法

白盒测试法

灰盒测试法

静态测试:

不运行程序,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进行测试。

桌前检查(DeskChecking)

代码审查

代码走查

2)测试的阶段

可以分为: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包括部确认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3)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统一称为负载压力测试。

通过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受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4)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5)第三方测试

第三方测试是指独立于软件开发方和用户方的测试,也称为“独立测试”。

2.5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占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60%~80%,维护的类型主要有3种:

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还有一类叫预防性维护,可以定义为“把今天的方法学用于昨天的系统以满足明天的需要”。

2.6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特性的综合,即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软件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充分满足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贯穿与软件生产的各个阶段即整个生命周期。

软件质量特性度量有两类:

预测型和验收型。

常用的国际通用软件质量模型ISO/IEC9126和McCall模型。

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已被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6260——2002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2.7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CMM)和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CMMI)

1)CMM

分为: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2)CMMI

与CMM相比CMMI涉及面不限于软件,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

CMMI可以看作把各种CMM集成到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系统工程CMM、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CMM等。

每一种CMMI模型都有两种表示法,即阶段式和连续式。

2.8面向对象方法

主要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数据隐藏、UML和构件。

1)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对象:

对象是指一组属性及这组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装体。

一个对象通常可由三部分组成:

对象名、属性和操作(方法)。

类:

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

每个类一般都有实例,没有实例的类是抽象类。

继承:

继承是指某个类的层次关联中不同的类共享属性和操作的一种机制。

对于两个类A和B,如果A类是B类的子类,则B类是A类的泛化。

继承是面向对象方法区别与其他方法的一个核心思想。

封装:

面向对象系统中的封装单位是对象,对象之间只能通过接口进行信息交流。

消息:

消息是对象间通信的手段、一个对象通过向另一个对象发送消息来请求其服务。

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同一个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时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并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2)统模语言

统模语言(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

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UML的结构:

UML的结构包括基本构造块、支配这些构造块如何放在一起的规则(体系架构)和一些运用于整个UML的机制。

◆UML有三种基本的构造块,分别是事物(thing)、关系(relationship)和图(diagram)。

◆公共机制是指达到特定目标的公共UML方法,主要包括规格说明(详细说明)、修饰、公共分类(通用划分)和扩展机制四种。

◆规则,UML用于描述事物的语义规则分别为事物、关系和图命名。

5个系统视图:

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部署视图、用例视图。

2.9构件与软件复用

构件(component,组件)是一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具有可重用价值的软件单元。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个构件由一组对象构成,包含了一些协作的类的集合,它们共同工作来提供一种系统功能。

1)软件复用

可重用性是指系统和(或)其组成部分在其他系统中重复使用的程度。

系统的软件重用由可重用的资产(构件)的开发、管理、支持和重用4个过程。

2)构件技术

构件是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实现某个职能),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

为了将不同软件生产商在不同软硬件平台上开发的构件组装成一个应用系统,必须解决异构平台的各构件间的互操作问题,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支持互操作的构件标准,3个主要流派为:

◆OMG的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

◆Microsoft的COM(ComponentObjectModel,构件对象模型)和DCOM(DistributedComponentObjectModel,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Sun的EJB(EnterpriseJavaBean,企业JavaBean)。

2.10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architecture,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有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软件体系结构试图在软件需求与软件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着重解决软件系统的结构和需求向实现平坦地过渡的问题。

1)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表示软件体系结构,即如何对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根据建模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分为5种,分别是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

2)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有:

分层结构、客户/服务器

3)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框架包括3个抽象类:

View抽象类、Controller抽象类、Model抽象类。

第3章系统集成相关技术

本章知识点:

WebService技术、J2EE架构、.NET架构和工作流技术。

3

3.1企业应用集成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AI)是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目的是将企业的应用彼此连接起来,或在企业之间连接起来。

EAI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企业部应用集成和企业间应用集成。

1)企业部应用集成

企业部的应用集成就是要解决企业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量,包括业务流程是否进行自动流转,或怎样流转,以及业务过程的重要性。

从应用和技术上综合考虑,EAI分为界面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过程集成。

2)企业间应用集成

EAI使得应用集成架构里的客户和业务伙伴,都可以通过集成供应链的所有应用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3)集成模式

目前市场主流的集成模式有三种:

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3.2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有两种比较认可的定义:

◆在一个分布式系统环境中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

1)中间件的功能

中间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使程序开发人员面对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再为程序在不同的系统软件上的移植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负担。

2)中间件的分类

从层次上划分,可分为底层型中间件、通用型中间件、集成型中间件。

◆底层型中间件代表产品有Sun的JVM和微软的CLR;

◆通用型中间件代表产品有BEA的Weblogic和IBM的MQSeries;

◆集成型中间件代表产品有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

3.3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这些标记将文档分成许多部件并对这些部件加以标识。

1)XML简介

◆实现不同数据的集成

◆使用于多种应用环境

◆客户端数据处理与计算

◆数据显示多样化

◆局部数据更新

2)XML相关技术

XML相关技术主要有3个:

Schema、XSL和XLL(eXtensibleLinkLanguage,可扩展连接语言)

3.4Web服务

WebService(Web服务)是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通信的一项技术。

严格地说,Web服务是描述一系列操作的接口,它使用标准的、规的XML描述接口。

1)Web服务模型

在Web服务模型的解决方案中,一共有三种工作角色:

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可选)。

Web服务模型中的操作包括三种:

发布服务描述、查找服务描述、根据服务描述绑定或调用服务。

2)Web服务协议堆栈

SOAP、WSDL、UDDI

3)实现SOA的技术

在采用Web服务作为SOA的实现技术时,系统应该至少分为6个层次:

底层传输层、服务通信协议层、服务描述层、服务层、业务流程层和服务注册层。

3.5J2EE与.NET平台

要求掌握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Java2平台企业版)和.NET平台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应用场合。

1)J2EE的核心技术

◆EJB。

EJB是Java服务器的构件模型。

◆JDBC。

JDBC是Java语言连接数据库的标准。

◆JavaServlet(Java服务器端小程序)。

◆JSP(JavaServerPage,Java服务器页面)。

◆JMS(JavaMessageService,Java消息服务)。

◆JNDI(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erface,Java命名目录接口)。

◆JTA(JavaTransactionAPI,Java事务API)。

◆JavaMailAPI(JavaAPI)。

◆JAXP(JavaXML解析API)。

◆JCA(J2EEConnectorArchitecture,J2EE连接架构)。

◆JAAS(Jav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Service,Java认证和授权服务)。

2).NET平台

Microsoft.NET平台包括5个部分:

◆操作系统

◆.NETEnterpriseServers

◆.NETBuildingBlockServices

◆.NETFramework

◆VisualStudio.NET

3)比较分析

这两个平台都是为了解决构建企业计算等大型平台而出现的。

两个平台类似之处远多于相异之处。

.NET的语言选择围相当大,J2EE只能选择Java语言。

.NET的标准没有完全开放,J2EE开放。

3.6工作流

工作流就是自动运作的业务过程部分或整体,表现为参与者对文件、信息或任务按照规程采取行动,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

1)工作流管理概述

工作流管理(WorkflowManagement,WFM)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

企业运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定义工作流,遵循定义创建和运行实际的工作流,监察、控制、管理运行中的业务(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统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技术相结合管理企业的各种流程,实现企业流程的自动化。

2)实现ERP和OA集成

对ERP和OA两个系统的集成,主要的工作有集成方案的确定、系统集成功能围的确定、工作流系统的创建或改造、组织模型的统一等。

3.7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数据仓库的概念

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包括:

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OLAP(On-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服务器、前端工具。

3)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开发

数据仓库的开发、实施步骤:

◆业务需求分析

◆逻辑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抽取、清洗、集成、装载等

◆数据仓库的管理

◆数据的分析、报表、查询等数据的表现

◆数据仓库性能优化及发布

4)数据挖掘的概念

从技术上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分类、预测、聚类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

5)数据挖掘的流程

◆问题定义

◆建立数据挖掘库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