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647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

世界灌溉遗产千金陂是江西省抚州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中唐时期,历史上多次出现“支港横溢,正道湮淤”的灾害,经不断扩建增修,至明代终成规模,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千金陂位于抚州城上游,是用长条石块砌成的长1100余米、顶宽10余米的石坝,从抚河与干港的分叉口处纵向延伸至河中,宛如一条巨龙卧在水中,用“龙身”挡水,被誉为抚州“都江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千金陂顶宽10余米且用长条石砌成,反映当地抚河段()

A.洪水期流量大B.含沙量大C.洪水期航运忙D.河道平缓

2.千金陂向河中纵向延仲100余米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船只通行B.扩大游览范围C.减少干港洪水D.增加河运码头

3.“龙身”挡水能缓解“正道湮淤”的主要原因是()

A.调节径流季节变化B.减少河水泥沙含量

C.加快泥沙搬运速度D.抬高枯水期河水位

【答案】1.A2.C3.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千金陂长而宽,并使用长条石砌成,主要是要抵挡洪水期的强烈洪流;洪水期流量大,才需要坚固的水利设施进行抵御,A正确;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受植被覆盖状况、流经地区岩层(土层)性质、水流速度等因素影响,建造长而宽的千金陂并不能反映出当地河段的含沙量大小,B错误;建造长而宽的千金陂,在洪水期抵御强大的洪水,但不能反映出洪水期航运繁忙的现象,C错误;建造长而宽的千金陂只能说明洪水期流量大,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河道平缓,相反,河道宽而平缓,利于洪水下泄,千金陂也就不用建造的如此坚固,D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千金陂向河中纵横1100米的主要目地和其修建目的一致,是为了解快“支港横溢,正道湮淤”的问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千金陂龙身阻挡洪水,缓解了泥沙直接淤积在主道,将泥沙拦截下来,并且内收了支港入主道的河口,增加了支流流速,加快了泥沙搬运速度,缓解了正道湮淤,C正确。

A、B项不是主要原因;抬高的应是洪水期的水位,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千金陂是用长条石块砌成的长1100余米、宽10余米的石坝,从抚河与干港的分叉口处纵向延伸至河中,宛如一条巨龙卧在水中。

“龙身”挡水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同时在洪水期将上游奔流的河水一分为二,约三分之一的水流分流至干港;三分之二的水流回归抚河,是集防洪、灌溉、航运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工程。

2020年12月29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迎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局地遭遇16℃以上的断崖式降温,中央气象台时隔4年发布最高级别寒潮色预警。

图是我市某同学拍到的一幅照片,降温使河面完全封冻,但桥下及附近水域却没有结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桥梁远去方向为正北,则拍摄者位于桥梁()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5.桥下水域没有结冰的原因是()

①桥体白天升温较快,辐射热量多②桥下空气流动更快,摩擦生热多③桥体阻挡水面辐射,热量散失慢④桥下河水流动更快,河水结冰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4.B5.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干“图中桥梁远去方向为正北”则拍摄者位于桥梁的南方,面向桥梁远去的方向为正北,则桥梁左侧为西,右侧为东,拍摄者位于桥梁左侧(西侧)拍摄,综上所述,拍摄者位于桥梁的西南,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相比结冰的河面,桥体反射率较低,故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量大,升温快,辐射热量多,使得桥下水域不易结冰,①对。

桥下空气流动快,使得桥底热量散失快,降温快,空气与水面摩擦力很小,不会产生较多的热量,②错。

桥体阻挡水面的长波辐射,使得水面散热较慢,因此不容易结冰,③对。

桥下河水流动速度的加快非常少,不会对河流结冰产生明显影响,④错。

A、B、D错,故选C。

【点睛】该题做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即: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判断。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涡旋,它的下端一旦延伸到水面时,能吸起高大的水柱,水流绕涡旋轴心旋转上升。

水龙卷的水平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

水龙卷一般与水面垂直,但有时上部会发生倾斜,人们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水平移动路径,能及时避减危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水龙卷频发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夏秋季节()

A.近海面气压普遍高B.海面上空大气层较稳定

C.晴雨天气交替频繁D.海气之间水热交换旺盛

7.水龙卷上部发生倾斜的原因可能是()

A.洋流方向改变B.上空风力变大C.水汽供给不足D.垂直温差变小

【答案】6.D7.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水龙卷是一种垂直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低,A错误。

强烈的上升运动说明大气层不稳定,B错误。

许多水龙卷形成在离雷雨系统很远的地方,甚至出现在相当晴朗的天气里,C错误。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旺盛,导致上升气流强盛,形成水龙卷,D正确。

故选D。

【7题详解】

洋流位于近海面,无法影响上部,A错误。

上空风力变大,将水龙卷上部发生倾斜,B正确。

水龙卷已经形成,说明水汽充足,C错误。

垂直温差大更利于水龙卷的形成,D错误。

故选B。

【点睛】水龙卷的形成条件:

首先是空气必须具有高温、高湿。

温度高低反映其热能的大小,空气湿度大,一旦发生凝结现象,大量的潜热就释放出来,变成动能、位能;第二要有旺盛的积雨云。

积雨云是强对流的产物,在强对流运动中易形成涡环;第三是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间的切变要大,也就是说两者气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强切变。

我国南海很具备产生水龙卷的条件,特别是西沙群岛,在夏秋季水龙卷经常出现。

管道式地下滴灌技术就是通过埋设于田面以下渗水暗管组成的管网,水沿管壁的孔眼渗出,经土壤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扩散至整个作物根层,从而浸润作物根区土壤。

图示意输水暗管与植物根系布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适用管道式地下滴灌最理想的土层透水性是()

A.上层和下层都弱B.上层强,下层弱C.上层和下层都强D.上层弱,下层强

9.该方式不适用于土壤盐碱化地区的原因是()

A.抬升地下水位B.盐碱堵塞管道C.消耗水量太大D.管理维修不便

【答案】8.B9.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材料“管道式地下滴灌技术就是通过埋设于田面以下渗水暗管组成的管网,水沿管壁的孔眼渗出,经土壤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扩散至整个作物根层”可知,上层土层的透水性好,下层土层透水性差,才能保障水经土壤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扩散至整个作物根层,既减少了水分蒸发,也减少了水分的下渗,B正确;上层土层透水性弱,不利于上层水的下渗,不利于根的吸收,A错误;下层土层透水性强,会加剧水的下渗,不利于根的吸收,C错误;D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临近地表使土地表层盐分积累所致。

运用管道式地下滴灌技术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加剧土地盐碱化,A正确;带孔的输水管会使盐碱溶解,通过地下水的下渗会带走盐碱,不会堵塞管道,C错误;管道式地下滴灌技术,消耗水量小,C错误;管理维修不便不是不适用于土壤盐碱化地区的原因,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管道式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范围,只要认真理解题意,不太困难。

不丹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内陆国家,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国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电资源,但是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而是选择水电开发作为重要经济支柱。

在不丹常常可以看到输送水电的高压电线,却看不到水库,不丹的水电站多为地下水电站。

图示意地下水电站工作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同规模大坝式水电站相比,建地下水电站的主要优势是()

A.防洪效果强B.发电量稳定C.移民数量少D.建设周期短

11.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生态破坏严重B.市场需求量小C.开采难度较大D.对外交通不便

【答案】10.C11.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修建地下水电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电,排除A选项;不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径流量不稳定,由图知,地下发电站是引地表水发电,所以发电量不稳定,排除B选项;地上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库,会产生大量移民,而修建地下水电站移民数量少,C选项正确;地下水电站对技术要求高,建造周期长,排除D选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不丹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丹没有把林业和矿业生产作为经济重心,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考虑。

故选A。

【点睛】水利工程的影响分析

有利影响:

①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②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不利影响:

①上游地区(库区):

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滋生害虫,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②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河流携带至下游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和入海营养物减少(食物),河口渔业资源锐减;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受阻。

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1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

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不大。

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A.热量差异B.地势高低C.土壤类型D.人类活动

【答案】12.C13.D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一侧翠绿,一侧金黄,两侧色彩的差异,主要是树种的差异;出现了金黄色,一般是在秋季。

故选C。

【13题详解】

公路两侧的景观差异,可能是人们在两侧栽种不同的品种的树种,D选项正确;公路两侧属于同一个地区,热量、地势地势高低和土壤差异不大,排除A、B、C选项。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景观的判读,同时也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客运专线)正式通车,在西安某高校就读的小明乘坐西安至银川D435次首发列车回家,列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小明注意到前方电子屏显示列车时速仅为250公里,经了解银西高铁已预留时速350公里的提速条件。

当列车驶入甘肃省庆阳市时,小明发现多处山坡上分布着成片的鱼鳞坑,这些鱼鳞坑呈品字形排列,十分整齐。

图示意银西高铁及庆阳鱼鳞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目前,银西高铁时速为250公里左右,主要考虑到铁路沿线的()

A.地形地质特点B.出行成本承受力C.生态环境问题D.客货运输需求量

15.山坡上鱼鳞坑呈品字形排列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増大阻力,减弱风沙危害B.加固坡面,防治山体滑坡

C.扩大间隙,增加有效光照D.分散溢流,降低土壤侵蚀

【答案】14.B15.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我国高速铁路常用的轨道结构有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种,其中设计时速250km以上的高速铁路主要采用无砟轨道。

本线速度目标值共研究了250km/h、250预留350km/h以及350km/h三个方案,结合不同轨道结构形式技术特征和工程实践经验,250km/h设计速度采用有砟、无砟轨道均可,350km/h方案宜采用无砟轨道。

银西高铁北起宁夏银川,南至陕西西安,途经宁夏吴忠、甘肃庆阳和陕西咸阳,是串联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

银西高铁被定义为一条高速客运专线,为老区人民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老区人民出行成本,银西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预留时速350公里的提速条件,为西部乃至全国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故选B。

【15题详解】

鱼鳞坑有利于减弱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鱼鳞坑中可以种植绿色植被,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的作用,可以防治水土流失,减弱对地表的侵蚀,D正确。

由材料可知,当地为甘肃省庆阳市,为黄土高原地形区,主要问题为水土流失问题,鱼鳞坑并无A、B、C中的作用,故选D。

【点睛】考察鱼鳞坑的主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面积达6000多平方千米。

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古冰盖)遗迹,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

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超过500米的冰川。

下图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推测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并说明理由。

(3)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答案】

(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强度较大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侵蚀作用较强。

(3)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

(1)据材料可知,古冰帽即古冰盖,说明该地一是降水多,二是气温低。

据图可知,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会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当地雨雪较多;据材料可知,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即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因此形成厚厚的古冰帽。

(2)据图可知,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而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坡度较缓,冰川移动较慢,因此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侵蚀作用较强。

(3)据材料可知,该地有许多冰蚀岩盆,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据图可知,该古夷平面附近有许多河流,说明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划中的西部调水线路“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沿途取各河水后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经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

“红旗河”全程6188公里,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可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形成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一举多得、造福中华民族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战略工程。

(1)简析该工程取水点选址雅鲁藏布江等河流上游的原因。

(2)简述该工程对新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取水点海拔较高,可实现全程自流;沿途经过河流多,可调水量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增加新疆的淡水总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生态用水,改善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调水工程。

【详解】

(1)调水工程水源地选址条件:

水源地水源丰富,调水水源有保证;输水区距离受水区要近一些,缩短建设工期节约费用;水源地附近环境质量好,水质要好;尽量选择自流区域,减少工程量。

(2)新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严重短缺,该调水工程增加了新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改善水资源条件,改善投资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从生态角度看,调水工程改善了当地因缺水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环境承载力。

【点睛】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北地区大量“弃风限电”后,东部海上风电项目成为电力企业的新宠。

江苏省南通市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及浅海滩涂21万公顷,市内拥有1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所。

目前,南通市正着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形成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

龙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等大批优质风电开发企业相继落户,全市形成了从风电开发到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施工维护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南通风电总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ー,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密集分布的风电机组抢占了海岸沿线的新“C位”。

下图示意南通市位置,下表示意通常情况下陆地和海上风电要素对比。

风电要素

陆地

海上

上空20米风速(米/秒)

7.5

8.9

上空60米风速(米/秒)

8.8

9.9

机组发电时间(小时/年)

2000

3000

单叶片长度(米)

50

80

(1)说明南通市在海岸沿线建风电场的资源优势。

(2)与西北地区相比,分析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随着海上风电深远海安装技术和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开始走向深远海,造成了海洋空间的破碎化,已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担忧。

试列举这些专业人士可能担忧的问题。

【答案】

(1)浅海滩涂面积广,为海上风电场建设提供充足

空间;海岸沿线风力强,大风日数多,风能资源丰富。

(2)靠近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电力输送成本低;优质风电开发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并且靠近上海,能获得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沿海港口众多,利于把大型风电设备运到海上安装。

(3)影响鸟类迁徙;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影响海水水质和水文动力;影响海洋渔业和海上交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风电资源开发的条件及产生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结合材料分析,南通市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及浅海滩涂21万公顷,适合建设风电场的空间充足;沿海地区大风日数多,风力强,风能资源丰富。

(2)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技术、市场、产业基础、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南通市拥有1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靠近长三角,能源需求量大,输电成本低;风电开发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生产协作条件好,集群效益好;沿海港口众多,海运便利,便于大型风电设备的运输。

(3)风电场建在深海,造成海洋空间破碎化,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影响海洋渔业;影响海上交通;影响海水的水质;影响海水运动;影响鸟类的迁徙。

【点睛】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黄河以西,从阴山南麓直到贺兰山北麓。

2020年暑期,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准备去乌兰布和沙漠研学行,行前查阅料发现,乌兰布和地区地质史上是一个陷落盆地,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

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地从内地移民至此,屯田成边。

后来由于该地区战乱频发,大量农田遭废弃。

研学小组到达乌兰布和沙漠后,发现该沙漠有多处黄河古河道和古湖泊遗迹,东部流经沙漠边的黄河地势较高。

下图示意研学小组绘制的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

(1)有人认为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子是从西北邻近的巴丹吉林沙漠刮来的,研学小组考察后认为乌兰布和沙漠是就地起沙而形成。

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就地起沙的主要沙源。

(2)研学小组调查得知,乌兰布和沙漠经过近20年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这与沙漠水源条件较好有关。

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发展农业生产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

(3)研学小组在磴ロ县城西北的沙地发现5000亩旱稻田。

上网搜索得知,旱稻又叫陆稻,是由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化演变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作物。

与普通漫灌水稻相比,说明该地区选择种植旱稻的自然原因。

【答案】

(1)黄河东移,湖泊干涸,古河道和湖底长期堆积的泥沙成为丰富的沙源;历史上过度毁草开荒,战乱导致农田废弃,大面积裸露的土地提供沙源。

(2)沙漠地势较低,临近

黄河地势较高,可引水灌溉;沙漠地处陷落盆地,周围冰雪融水及河水沿地势渗流并汇集沙漠地下,形成较为丰富的地下水。

(3)位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沙地疏松,土壤难以蓄水;地势较低,地下水较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据材料可知,研学小组到达乌兰布和沙漠后,发现该沙漠有多处黄河古河道和古湖泊遗迹,东部流经沙漠边的黄河地势较高,说明黄河东移,湖泊干涸,湖盆受风化易形成疏松的沙物,使古河道和湖底长期堆积的泥沙成为乌兰布和沙漠的的沙源,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地从内地移民至此,屯田成边,说明历史上过度毁草开荒,后来由于该地区战乱频发,大量农田遭废弃,大面积裸露的土地提供沙源。

(2)本题要从水源补给方面来分析,该沙漠地处陷落盆地,地势较低,北面和南面有山脉,有积雪融水补给,东侧黄河河道地势高,有河水补给该沙漠,地下水丰富。

(3)本题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该地地势平坦,沙漠面积广,适宜种旱稻;位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光热充足,沙地疏松,土壤难以蓄水;地势较低,地下水较丰富,能满足旱稻的生长需求,无需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