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641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有关宇宙的定义,正确的是:

A.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B.自开天辟地之时的古往今来

C.所有的物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D.除了物质以外所有的空间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A.abB.deC.fgD.hi

3.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2021年10月19日3时31分,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

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

5.“凌日”现象发生时,该行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了行星运动特征中的?

A.同向性B.共面性C.近圆性D.连续性

6.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温度相对周围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色球层D.以2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7.下图中M与地球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图中箭头显示了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中的?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连续性

8.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五颗最光亮的行星,这五颗行星以不同角速度围绕太阳公转。

当这五颗行星移至太阳的同一面,从地球上观看它们同一时间在夜空上出现,这现象称为五星汇聚。

五星汇聚出现的时间并不规则,每次汇聚中五颗行星的相对位置亦会不同。

各行星公转角速度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呈负相关。

读图完成下题。

假设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在同一起跑线开始同向公转,因公转角速度不同,如果出现五星汇聚现象,公转圈数最多的行星是

A.土星B.木星

C.金星D.水星

9.下列能源,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水能B.风能C.潮汐能D.煤炭

据腾讯新闻,2021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数十亿年前,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太阳光照条件不稳定D.与太阳的距离更远

11.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表面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12.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主要原因是:

A.火星的公转速度更快B.火星的体积、质量更大

C.火星的大气密度更小D.火星的表面宇宙辐射更强

2021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

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

14.选择在贵州偏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A.太阳辐射非常强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D.电磁环境比较好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提供消息说,2021年1月23日11时59分,太阳爆发了自2003年以来最强的一次耀斑。

结合下面“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5.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

A.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②层B.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③层

C.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③层D.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①层

16.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使“天宫一号”上的指令系统遭到破坏B.许多地区的有线通讯中断

C.天津部分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全球的降水量明显上升

下图表示1960~2021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河上游地区年降水距平(某时段降水量与该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从图中看出(  )

A.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之间没有关联

B.黑子相对数对降水的影响是很稳定的

C.从概率上说,该地区在黑子低值期降水偏多

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18.太阳黑子数增多时,除了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外,还可能(  )

A.使海南岛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B.使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C.使部分地区农业增产D.使地震发生的频率显著下降

19.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20.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地壳的主要特点有: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C.地壳厚度不均匀D.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21.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全部是岩石圈D.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下的部分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7月8日2时35分在新爱尔兰地区(南纬3.9度,东经153.9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80千米。

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S波和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传播到达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明显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25.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岩石圈B.②圈层只能纵波通过

C.③圈层为外地核D.③圈层属于地幔

26.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d可以分别表示:

A.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地幔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地核

C.外核、内核、地核、地幔D.地壳、地幔、地核、地球

2021年10月3日,苏拉威西岛上的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千。

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8.火山灰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9.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鸟类⑤无脊椎动物⑥哺乳动物

A.⑤③①②④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①③②④⑥

30.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古生代,恐龙已经灭绝

B.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哺乳类→爬行类的演化

31.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层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层状岩石

B.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

C.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D.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

32.地球上生命的出现与演化与:

A.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密不可分B.海洋中水温的高低密不可分

C.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解体密不可分D.气候冷暖交替变化密不可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34.乙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恐龙灭绝C.出现被子植物D.爬行动物盛行

35.形成我国现代地貌格局的构造运动是:

A.海西运动B.加里东运动

C.燕山运动D.喜马拉雅运动

二、综合题

3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波,B表示______波,判断依据是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其中D表示_____,该面以上C表示_____,该面以下E表示______。

(3)图中F表示_____,其判断依据是:

在此处地震波A_____,而地震波B______并可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以上的E物质状态主要为____态,F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态。

37.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

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38.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

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

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宇宙的定义是“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存的物质”的三合一体的客观存在。

故C对。

故选C。

2.B

3.B

【分析】

主要考查了太阳系及天体系统。

2.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月球,e火星,f木星,g土星,h天王星,i为海王星。

太阳系中,人类已经实地考察天体是月球和火星。

故选B。

3.图中最高等级天气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

故选B。

4.B

5.B

6.A

【分析】

1.本题考查八大行星有关知识。

凌日是指其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挡住部分日面的现象。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火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3.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4.据题意,凌日是指其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挡住部分日面的现象,故太阳系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是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即水星、金星,选项B正确;火星、木星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不会发生“凌日”现象,ACD错误。

故选B。

5.“金星凌日”时,金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金星与太阳、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体现了行星运动特征的共面性。

故选B。

6.照片中的黑点是太阳黑子,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A正确;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中断,B错误;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C错误;一般认为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D错误。

故选A。

7.B

【分析】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火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详解】

图中M与地球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图中箭头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显示了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的同向性,B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由题干可知,各行星公转角速度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呈负相关。

水星公转轨道距离太阳最近,公转角速度最大,故如果出现五星汇聚现象,公转圈数最多的行星是水星,D项正确。

9.C

【详解】

水能与河流径流量和地势落差有关,风能与风力风速气压梯度密切相关,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形成的。

潮汐能是由天体引力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

故选C。

10.D

11.B

12.C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读材料可知,火星表面目前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但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占火星表面,科学家们猜测当时具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3.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小陨石对行星的影响。

由于火星的质量比地球质量小,大气比地球稀薄,所以火星更容易遭陨石袭击。

10.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距日距离较远,温度较低,所以D正确。

故选D。

11.读材料信息找出,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有:

水资源充足,有液态水,说明当时有适宜的温度,才会有液态水的条存在。

再结合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可知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水资源充足;光照温度适宜;适宜的大气环境。

故选B。

12.A、火星公转速度快和遭受陨石袭击无关,不符合题意。

B、在行星际空间,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可以忽略不计,不符合题意。

C、火星大气密度小使火星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故正确。

D、火星和地球一样,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14.D

【分析】

13.根据材料,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

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D对,A、B、C错。

故选D。

14.A.该地云雨天气多,太阳辐射较少,A错;

B.太阳活动干扰没有减小,B错;

C.多云雨天气,天气变化影响大,C错;

D.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D对。

故选D。

15.D

16.A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的有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有关知识。

15.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因此可推断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A、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因此天宫一号与地球的无线短波通讯有可能受到影响,故A项正确。

B、太阳活动对无线电波通讯具有干扰,但对有限网络干扰有限,不会使其中断,故B项错误。

C、极光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击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而成的,故C项错误。

D、全球的降水量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不是都明显上升,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7.C

18.C

【分析】

试题分析:

17.从图中看出,黑子高值的年份,降水距平为负值,黑子的多少对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大致呈负相关。

故选C。

18.极光在高纬地区出现,海南岛看不见极光,A错;黑子对全球气候影响不明显,B错;黑子出现的极大年,病虫害较少,植物生长较快,C对;黑子高值年,地震的发生频率较高,D错。

故选C。

【考点定位】黑子变化规律及影响

19.B

【详解】

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

选项中墨西哥、印度、新加坡均位于热带低纬地区,而加拿大、挪威、芬兰等因有位于高纬地区的国土,最有可能看到极光,据此分析选D。

【点睛】

极光多出现在极地地区或高纬地区,夜空的背景下,极光更加绚丽。

20.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厚度。

【详解】

A.从图中不能看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A错;

B.从图中不能看出,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B错;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更薄,C对;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更薄,不能看出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D错。

故选C。

21.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构成。

【详解】

A.岩石圈不是等同于地壳,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错;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对;

C.上地幔上部不全是岩石圈,还有软流层,C错;

D.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D错。

故选B。

22.C

23.B

【分析】

1.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

2.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22.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C正确。

故选C。

23.依据材料,2021年7月8日2时35分在新爱尔兰地区(南纬3.9度,东经153.9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80千米。

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B正确。

故选B。

24.B

25.C

【分析】

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

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24.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即②圈层,B正确。

故选B。

25.A、①圈层为地壳,厚度(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大洋地壳一般厚度只有几千米)海洋较陆地小,A错;

B、②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B错;

C、③圈层为地核中的外核,横波不可以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对;

D、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不属于地幔,D错。

故选C。

26.A

【分析】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详解】

根据题意据图分析,判断a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b为地壳,c为岩石圈,d为地幔,A对。

故选A。

27.C

28.B

【分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是岩石圈;生物圈的范围是: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

27.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是岩石圈,故AB错;生物圈的范围是: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C对。

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

28.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是: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C错。

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关系密切,D错。

29.D

【解析】

【详解】

最早的生命诞生于海洋,生物演化是由无脊椎向有脊椎演变,由海洋向陆地生物演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动物界从无脊椎动物演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哺乳类。

因此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⑤①③②④⑥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0.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演化及其影响。

【详解】

A.古生代,恐龙尚未出现,恐龙灭绝大约在中生代末期,A错;

B.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因此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对;

C.植物界的演化是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过程,C错;

D.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过程,D错。

故选B。

31.C

【分析】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详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32.A

【详解】

初生的生命仅能存在于海洋中,进行原始的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释放的氧气先存在于海洋中,使海水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当氧气增多时,便从海水中分离出来进入大气层。

大气中氧的组分较多时,在高空就可能形成臭氧层,吸收有害于生命的紫外辐射,这时生命就能脱离水域而登陆活动。

总之,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气中氧出现并逐渐增多起来,动物的出现借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得到调节。

大气中氧含量逐渐增加是原始大气演变为现在大气的重要标志,对地球上生命演化密不可分。

故A对。

故选A。

33.B

34.A

【分析】

33.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

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

A、C、D错。

故选B。

34.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为中生代,所以该题选A。

【点睛】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

生物出现前:

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

生物出现后:

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

总体说来:

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

(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末期,恐龙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