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450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docx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    B.李镇西      C.程 翔     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 阅读 评价

  B.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

  C.自主 合作 探究                

  D.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

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9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6.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话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请你把这句话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卷的田字格内。

(标点符号占一格)(2分)

  7.默写与填空(8分)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 牧《泊秦淮》) 

  ③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刘禹锡《陋室铭》)

  ⑤余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苏 轼《水调歌头》) 

  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其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镂空(lòu) 迸裂(bèng)游弋(yì) B.猝然(cù)恣情(zī)  归省(xǐng)

  C.殉职(xùn)挑衅(tiāo) 逾越(yù) D.佛像(fú)发酵(jiào)馈赠(kuì)

  9.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不记其数 自出心裁  枯躁无味       B.呕心沥血 骇人听闻  忍俊不禁

  C.无稽之谈 消声匿迹  挺而走险       D.麻木不仁 持迷不悟  按步就班

  10.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古汉语中所谓“指事”,是“汉字六书”之一,是指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B.古籍中,“江表”是指江南地区;“望”是指阴历的每月十五。

  C.《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纂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D.从诗词格律的角度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属于近体诗。

  二、阅读与理解(34分)

  

(一)

  敬畏生命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

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

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团,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

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送纤维播送的。

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试题的答案而已。

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的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一片种子中哪一颗成了小树,至今,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

那颗种子曾经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选自人教社2000版初中语文教材)

  11、文中“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12、文中的“已经长成”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从选文整体来看,“敬畏生命”指的是什么?

(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

  

(二)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翻译下面一句话(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6、从全文来看,“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以及“秦王色挠”的原因是什么?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3分)

  (三)

  (季梁)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曰:

‘吾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

大行(háng):

大路。

  17、文中的“数者”具体是指什么?

(2分)

  18、请从语法的角度,简要说明

(二)文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与(三)文中“吾欲之楚”两句中“之”字用法的区别。

(2分)

  19、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四)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解释诗中的“渠”字。

(2分)

  2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第一、二句的写作特色。

(2分)

  22、第三、四句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分)

  (五)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

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地淋到他智慧的头上。

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替代不了——他太想家了。

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

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

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

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

他在野外来回徘徊,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

“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回家呢?

”他感慨万分地说:

“家?

我有家吗?

我的家在哪里呢?

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

……”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

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

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O”的时候呢?

……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

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

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哦,票终于拿到手了!

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心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

哪怕是单脚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家的拥抱……对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

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

回到家里去!

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

回到家里去!

回到家里去!

回到家里去!

……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

  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

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

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

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

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

多美好的事情啊!

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

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2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分)

  24、结合文章内容,从主题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简要分析小女孩苏幸的小诗。

(2分)

  25、文中写阔人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分)

  26、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请你仿照最后一段中加点句子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的感悟。

(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

  感  动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

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

”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

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

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

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

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

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

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

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

“孩子小,应该让着点。

”外婆却不服气的说:

“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

”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

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

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

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

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

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

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

“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