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17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docx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摘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随着幼儿的年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需求,人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重视。

幼儿的生活自理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健康成长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使他们不但有更大的信心面对困难,而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必定会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现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影响,又如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差异。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家园共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典型问题是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

老人溺爱幼儿过度包办,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并且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题及原因进行整理分析。

结合实践,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有效策略是家园共育。

幼儿园方面要尊重幼儿发展水平和性别差异;父母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和观念转变;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良好生活常规进行强化训练,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生活常规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1

1.3研究意义2

1.4文献综述2

1.4.1国内研究2

1.4.2国外研究3

1.5研究方法3

1.6本文拟解决的问题4

2相关概念界定5

2.1独立性5

2.2生活自理能力5

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6

3.1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总体现状分析6

3.1.1不同性别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不一致6

3.1.2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较大6

3.1.3因看护人的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7

3.2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8

3.2.1父母的教养观念8

3.2.2幼儿园的生活常规9

3.2.3传统的养育观念10

4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11

4.1在幼儿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11

4.1.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11

4.1.2加强对男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1

4.2幼儿在家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12

4.2.1提高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12

4.2.2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12

4.3在家园共育中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12

4.3.1家长和教师适当鼓励幼儿12

4.3.2家长和教师保持沟通13

4.3.3组织家园活动提高家长对自理能力的认识13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幼儿虽然年纪小不具备能够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的需要,他们终究需要独立生活,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权威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1]。

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对于做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发展能力较慢的幼儿善于引导,切不可教师代替完成。

幼儿园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主要是树立规矩的阶段,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一日生活常规,到了中班着重培养幼儿自我生活实现自我照顾的能力,到了大班主要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把幼儿的生活安排尽量和小学时间一样,提前适应小学时间作息,所以,中班这个阶段是幼儿提升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进行了研究,了解当地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问题并提出具体可实施的意见,通过此研究中感受到中班培养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健康成长,同时使幼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有更大的信心面对困难,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必定会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2研究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调查得知中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经过了小班一年的过渡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有很高的可塑性。

通过了解现阶段的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分析当地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是否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标准,探索出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如何进一步提升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

1.3研究意义

为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证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有助于现代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以幼儿教育健康领域提供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基础,了解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探索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希望打破陈旧的幼儿生活教育模式,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方式,践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观念,来提升幼儿的全面素质。

本文深入调查目前部分幼儿园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提升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者提供参考,还可为所调查的幼儿园建言献策,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4文献综述

1.4.1国内研究

通过查阅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专业著作较少,想了解有关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只能翻阅著作中的个别章节,个别章节中的内容也只是简单地论述,比如《幼儿健康教育》(黄世勋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较为详细的叙述了幼儿生活自理的教育内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各班发展目标[2],教师把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论述,但是他所解释的生活自理除了包括简单的自我服务,比如进餐、睡眠、盥洗、如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个人卫生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他把生活自理当作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一并加以论述,没有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内涵、价值、影响因素等进行充分说明[3],分析这可能与当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生活自理等理论性的研究并没有深入。

著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期刊进行检索,经过查阅期刊发现在期刊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实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目标,不同角度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教养场所环境,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方式方法的不同,示范法、榜样法、说教法、实际锻炼法等等;自理能力的不同方面的教育,比如生活自理、独立生活、性格独立、思想意识独立等等[4]。

2004年辽宁师范大学邹晓燕的博士论文《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独立性(自主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的愿望和能力[5]。

具体包括三个维度:

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

其中自我依靠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此相反的方面是依靠[6]。

本篇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探讨了3~5岁儿童独立性的结构、稳定性与可变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有说服力,有了效度和信度的检测,其推广度更高,所以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理论,对于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张晓纯的硕士学位论文《幼儿自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自编《幼儿自理能力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心态自理能力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幼儿自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7]。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的有关观点对此也产生了重大的启示。

希望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路上,能够做好此篇研究。

1.4.2国外研究

通过查阅国外的有关于生活自理的文献,了解到国外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比我国的研究时间早,最早的研究是在著作方面,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联B.H.亚德什科.A索欣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中,就详细论述了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对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有关论断,生活自理在当时的著作当中体现在劳动教育当中,说明当时的劳动教育范围更加广泛,而生活自理能力在当时可能还未有这样的专有词汇,虽然生活自理在当时的著作当中仅仅是个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可为现今生活自理的研究提供借鉴之处[8]。

英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针对幼儿生活自理的研究较多,如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修订版)》一书中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启示一节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加以总结概括,涉及到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具体目标的确立[9]。

例如,英国CF社区幼儿园把教育目标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第三条是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SP幼儿园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儿童的四大技能上:

社会技能、情感技能、独立技能和教育技能。

其中的社会技能和独立技能,都与幼儿自理能力息息相关[10]。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各级各类幼儿园或者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设立的目标维度不同,但是关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以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始终受到重视,一直都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当中。

国外还有很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这对个体的依赖行为进行过追踪调查,说明独立性是众多研究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视角[11]。

以此为参考,借鉴其理论成果,填充本研究的实证内容。

1.5研究方法

文献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箱、报纸期刊等资料,收集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的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理论的依据。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观察的过程中,研究者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以观察者身份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

对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观察,制定观察记录以供后期研究分析。

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访谈和非正式的访谈的方式,针对中班幼儿生活中的具体状况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访谈对象针对幼儿、家长及教师,从而分析出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1.6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到学者们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较为广泛,不同的学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阐述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足以显示学者们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充分重视。

但是,这其中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从整体来看,重视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弱,且已有研究中对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还不够透彻,缺乏系统性;对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表面。

因此,本论文将试图分析养成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养成幼儿良好自理能力的建议。

2相关概念界定

2.1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12]。

幼儿的独立性是反映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人,幼儿的独立性需要从小培养,从能够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开始,逐步的扩展到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当中。

独立性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独立意识强的幼儿在后期的发展当中会自己主动的抓住机会探索世界,习得更多生活技能,思维力和创造力会在实践过程当中快速发展。

培养独立性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幼儿需要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2生活自理能力

能力,是一种顺利完成目标或任务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能力弱工作效率低,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慢慢提高,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13]。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生活上自己能够处理日常的生活琐事的能力;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在心态上能够独立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四是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的能力[14]。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在生活中教师和家长积极引导,幼儿能够自己洗漱、饮食、睡眠、如厕等,能够做到自我服务。

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3.1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总体现状分析

在一年的幼儿园实践当中深入调查当前幼儿园中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对幼儿园中班四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中班4个班级每个班级各进行三周的调研,访谈对象有中班个别幼儿教师、个别中班幼儿家长。

以下是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3.1.1不同性别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不一致

通过观察,性别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在观察幼儿喝水、吃午饭、午睡以及整理床铺的过程中发现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

教师每天督促男孩喝水、认真吃饭、把自己的床铺整理整齐的次数明显高于提醒女孩的次数。

午睡时,男孩们经常嬉戏打闹,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入睡。

这些导致他们起床时间晚。

在入园后与离园前女孩往往喜欢自己穿脱衣服,男孩们则经常是由父母穿脱衣物。

生活自理能力可能与性别角色差异和角色认同有关,女孩相比较男孩性格更加温婉懂事,爱做家务,男孩性格比较粗放,不喜欢女孩子们做的事情,喜欢舞枪弄棒似的活动,他们喜欢户外较为刺激性的活动,彰显自己的小男子汉气概,所以相比之下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3.1.2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较大

年龄越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这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无关,也与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有关,即使同在一个中班幼儿的年龄也是不一样的,在各班主班和配班老师同意下,查阅了各班幼儿入学登记册,大致统计了中班年龄相差4个月、8个月、一岁的所有幼儿,花费精力重点观察同一年龄段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相差四个月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大,根据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他们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相差八个月和一岁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差距较大,有时不用教师的指令他们就能独立快速的完成内务工作,教师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会及时的给予表扬或者分配更多的任务给他们,让他们获得及时满足感,年龄尚小的幼儿则会告诉他们要看其他小伙伴是怎么做的,教师帮助他们完成,因此得出年龄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影响。

年龄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较大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生理机制逐渐成熟,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精细动作的发展趋于完善,所以很多生活自理技能只要稍加点拨幼儿就可以自行完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适当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地给幼儿独自锻炼的机会,经过不断地练习会使幼儿信心增加,朝着好的趋势发展。

3.1.3因看护人的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

幼儿的看护人或有四种类型,父母、保姆、老人,亲属。

在深入调查中发现黑龙江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共有223名,其中看护者是父母的人数达到151名,看护者为老人的有39名,看护者为保姆的有24名,看护者为亲属的有9名,详细信息参考表1-1看护者人数统计。

从数据中可以了解幼儿的主要看护者是父母,比例能够达到三分之二,老人看护幼儿的比例大于保姆看护的比例,亲属代为抚养幼儿的数量较少,一般是在父母突然出差时才会委托亲属代为照管。

父母和保姆看护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老人看护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明显差很多,亲属抚养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强。

基于此做出表1-1不同看护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各种看护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利弊。

表1-1不同看护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表

不同看护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表

看护者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利影响

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利影响

父母

不会溺爱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的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幼儿产生威信力,使幼儿能够欧听从父母的指挥。

较多的陪伴增加亲子情感,使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

个别家长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无法对幼儿产生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急于求成,没有科学的教养方式,在幼儿没做好家务或内务工作时给予批评,而不寻找问题原因。

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分歧,使幼儿不知所措。

保姆

会根据家长的要求教养幼儿,一般会严格要求幼儿,陪伴幼儿成长。

对幼儿照顾细致入微。

对幼儿没有威信力,容易让幼儿在家长和保姆面前两个模样。

过份的包办代替以节约时间,使幼儿的生活能力下降。

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幼儿成长。

老人

增加隔辈之间的亲情,缓解父母的工作压力。

溺爱幼儿,使幼儿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亲属

对幼儿照顾细致,缓解幼儿父母工作压力,教育幼儿明辨是非,严格要求幼儿,使幼儿尽早独立。

缺乏父母的关爱,会让幼儿过于敏感,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看护人的不同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父母会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老人、保姆、家属的教养对幼儿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是过份包办代替,老人们爱子心切,幼儿经常会在老人的照管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技能得不到锻炼,以至于自理能力低下。

隔辈人的教养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父母在生活中不会一味的娇惯孩子。

这可能与父母有意识的锻炼孩子自理能力有关,也可能与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细致入微的生活有关,无论是父母还是隔辈老人,他们爱孩子的心是没有错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长久的爱应该是给予幼儿自理生活的能力,让他们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3.2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幼儿期的孩子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尤其是大脑结构和身体机能的发育,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更好的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自理能力,需要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这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自信心、交际能力、意志品质等身心发展。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二是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三是社会因素:

传统的养育观念。

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所以只有提高家庭教育与生活常规,才能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2.1父母的教养观念

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都是不同的,对各个家庭独具个性化的教养方式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四种教养方式类型,即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15]。

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这个角色对于孩子而言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他们会对父母很尊重,父母会合理的要求孩子做事,同时又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在这种教养方式成长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很强,而且性格开朗、自信心强,不需要家长和教师操心。

但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容易让幼儿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长期处于服从的状态之下,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思想的人。

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长期处于压制孩子的状态下,致使幼儿从小就很胆小怕事、没有自信,遇到困难焦虑、胆怯、退缩,但会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在幼儿园很听话、守纪律,教师会很喜欢,在家长的教导之下生活自理能力会很好,他们会严格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完成工作,守规矩、讲原则这对幼儿未来的升学是有利的。

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父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对幼儿有任何的要求和约束,溺爱下的幼儿自我控制力差,和其他幼儿对比会显很不成熟。

溺爱的孩子们会让童年期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心中的充满爱的,只要在后期教育中改正溺爱的错误教导方式,孩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只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会很少,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子女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因为生活中的琐事父母不会引导孩子如何应对,幼儿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约束的能力都很差。

所以需要多增加亲子相处的时间,让他们在充满爱和关心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上是四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它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各有利弊,总体而言,除了溺爱以外父母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要多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多和幼儿商量,共同制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2.2幼儿园的生活常规

如今不断地倡导要进行素质教育,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占据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投资越来越多,但是对孩子生活自理及品质教育上的投资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在养成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建立幼儿园的生活常规的可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培养就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贯穿生活规则、行为习惯、品德教育的培育过程,幼儿园培育的生活技能和在家庭中的生活技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幼儿进行训练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家里可能还会出现父母代替幼儿做事的情况出现,但是在幼儿园里这种现象已经非常少见了。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贯彻指南纲要的要求,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经常举行各类趣味性的生活技能大赛,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3.2.3传统的养育观念

在一个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担任领导的角色,而女性担任从属的角色,他们有不同的责任;女性多数从事家务劳动,例如照顾在外赚钱养家。

俗话多说男主外女主内。

这就导致了家长在养育幼儿的过程当中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遗留这种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常常伴随着男尊女卑和性别分工的观念,这对男孩或者女孩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危害,男孩在家衣食无忧,不知上进,女孩则受到冷落、委屈,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内部的生活自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夫权家庭理念随和时代的进步早已有所改变,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地位,共同承担家庭琐事。

中国不同于国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会过度的干涉幼儿的生活条件和状态。

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没有足够能承担社会的风险,所以一味地包办代替。

尽管是一些简单的事务,也通常是家长代办处理,家长无法对孩子做到完全的放手。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家长仿佛都是在为了孩子而生活,缺少自己的生活。

随着双职工家庭的不断增多,隔辈教养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祖父母们受传统养育观念的影响更加深刻,隔辈亲的现象也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孝道和长辈同等重要,但是在养育幼儿的这方面还是要摒弃过去传统固化的思维方式,家长和长辈们需要共同学习科学教养理念,科学育儿。

4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4.1在幼儿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4.1.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的年龄差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及时帮助,通过动作示范的方式教会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反复的强调操作后,幼儿还要有慢慢消化吸收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生活自理技能较强,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继续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采用榜样法的形式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使幼儿生活在互帮互助的大环境里共同进步。

教师有时也需要纠正家长们的一些错误思想,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幼儿明明年龄相仿,但是却在生活上处处比别的孩子差,因此会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更加严厉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多和家长们沟通,为他们做些心理疏导,告诉家长幼儿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家长不可盲目的攀比,要学会赏识教育,接纳自己孩子的所有优点和缺点,多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的个体差异,在父母陪伴的过程中真正的了解幼儿。

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在教会简单地生活技能后,让孩子去锻炼,反复的练习之后必然会有所进步,教师在这时及时的鼓励孩子继续提高生活技能,教孩子稍有难度的生活技能,久而久之,在耐心的教导之后孩子有了信心,家长也可安心。

4.1.2加强对男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主要采取的教养方式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方面应该着重对男孩的教育,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