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779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5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docx

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量。

”“新的政治浪潮”不包括

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推行私有化

C、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D、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人认为:

“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

”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

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

这一变化说明了()

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

D、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反映出他()

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

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A、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丧失信心

B、人民对生活水平低下不满

C、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D、美国人民期待救星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表明他十分关注()

A、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B、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建立联邦储蓄银行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中提到要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

下列哪个法令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理念()

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因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债务在1973-1980年闻年增24.6%。

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治理“滞胀”采取紧缩通货政策。

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A、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B、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C、债务负担不断增加

D、与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

”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下列属于该流派思想主张的是()

A、完全肯定国家干预下的市场改革

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

C、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D、反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括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时事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就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

这是因为()

A、它催化了中国的危机

B、它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

C、当时中美关系的敌对态势

D、文化学术界弥漫的右倾情绪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④结束的原因在于出现了()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从胡佛的自由放任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内部严重分化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相互渗透

C、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扩大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克林顿曾说: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为此,我们必须走第三条道路。

”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指的是()

A、凯恩斯主义

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新边疆”和“伟大社会”

D、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关注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是世界性的

C、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斯大林体制的僵化

D、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某一经济模式虽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采用这一经济模式的国家是20世纪70年代的()

A、美国

B、中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

流转就是自由贸易……

——列宁《论粮食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表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经济指导思想的不同。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使商无得籴(买米),农无得粜(卖米)。

商无得籴,则多岁(丰年)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节选自《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1903年3月设立商部,作为统辖全国工商各政的机构。

商部成立之后,1903年颁布了《商部章程》、《商人通例》,对商务经营做了一些具体规定;接着又奏颁了《公司律》,规定了公司分类、股份、股东权利、股东会议等细节;1907年又颁布了《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及改订后的《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这种经济政策的变化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所做出的无奈抉择,也可以说是清王朝对来自工业文明挑战的一种回应。

——周武、张雪蓉《晚清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社会反经济危机政策成功的典范。

针对大危机中爆发出来的经济问题,罗斯福放弃了美国长期以来的经济政策,在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了重大改革,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的政策,这些对后来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秦辉、徐扬《罗斯福新政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实现了美国经济政策怎样的转变,并简要评价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英、法、德、意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一战期间为战争目的而临时实行的统制经济再次在世界兴起,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重新发展和复兴的“良药”。

此时的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

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统制”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最为流行和时髦的词之一。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材料二: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标志着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方针已经基本确立。

1939年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致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有何不同,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统制经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

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

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

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

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

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政府手中。

……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

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89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