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622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固原师专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固原师专图书馆

1.1.2、项目承办单位:

本项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组成项目筹备组,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具体承办。

项目筹备单位主要有:

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是自治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依法对文教事业实施具体管理的行政机关。

注册地址:

宁夏银川市新华街

法人代表:

蔡国英(厅长)

⑵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师专是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注册地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法人代表:

陈双腊(校长)

1.1.3、建设地址:

固原市

1.2项目建设背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内陆西北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落后的省区,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更是我国的“老、少、边、贫”地区,被列为国家“三西”贫困地区,至今仍未脱贫,宁夏的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而固原地区GDP人均1397元,是小康水平的五分之一。

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固原师专)作为宁夏南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由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3月增挂“宁夏固原职业技术学院”校牌,2002年10月与固原卫生学校合并建立新的固原师专,是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

长期以来,固原师专图书馆附设在综合大楼内,更无专用图书馆。

为了积极应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挑战和机遇,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固原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固原师专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固原师专2004~2010年发展规划),报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并经论证审查,认为固原师专2004~2010年发展规划是可行的。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同意并决定固原市转易地新建。

2004年2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以宁发改社会[2004]67号文件,《关于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建设。

⑴图书馆作为大专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学校,信息服务和信息传播的机构以及充实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场所,在知识经济浪潮涌动,信息时代迅即到来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关心,受到大众的欢迎。

现代图书馆是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衡量院校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和标志。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现代化图书馆相继落成,成为体现高校文化品位、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书馆自身也经历着电子化、数字化的介质革新,面临着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方式的巨大变革。

⑵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社会教育、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开发智力资源职能,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2条明确提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图书馆事业”,从而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1980年中央书记处通过了“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迎来了“七五”期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高潮;1998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北京图书馆,提出“要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并亲笔题写“国家图书馆”馆名。

党和国家还特别重视“老、少、边、穷”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1987年,国务院批准转发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共同呈报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提出“中央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补助费中,应拿出一部分用于图书馆事业建设,以改变馆舍狭小的状况”,并明确“由主管部门确定所属图书馆的标准和规模”。

1994年,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地处西北的青海省图书馆题写馆名。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还进一步阐明“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004年3月,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郝林海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固原师专的教育、教学、师资以及建设进行调研,把固原师专的建设纳入固原市发展总体规划。

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4年4月20日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并以2004第六次主席办公会议纪要文件下发,会议对固原师专易地建设的用地、规划、资金、目标等进行安排、部署(会议纪要后附)。

综上所述,固原师专易地建设新校舍项目已经实施,资金已部分落实,在新校区内建设固原师专图书馆建设是完全符合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工作思路和师专今后发展建设要求的,是自治区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3编制依据

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师专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宁夏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⑶项目建议书。

⑷固原师专2004~2010年发展规划。

⑸固原师专提供的基础数据及资料。

1.5编制范围

⑴项目易地建设的必要性

⑵项目建设条件

⑶项目建设方案

⑷项目的功能定位

⑸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⑹安全防卫、环保与节能

⑺建设进度初步安排

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固原师专的基本情况及图书馆现状

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固原师专)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由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3月增挂“宁夏固原职业技术学院”校牌,2002年10月与固原卫生学校合并建立新的固原师专,是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

建校25年来,学校已培养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及其他经济建设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13000多人,全校教师发表论文160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46篇),出版专著1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64部,完成科研项目125项。

为宁夏特别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民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学校现有党群部门5个,行政部门7个,教学系(部、中心)16个,教辅部门2个。

现有教职工43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84人。

有教授13人,副教授78人,讲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6人,硕士9人,在读博士1人,外籍教师4人。

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36个,其中本科师范教育专业1个(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办),专科师范教育专业18个,专科非师范教育专业11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6个。

另有中专专业7个。

现有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3883个,中专生1265个。

少数民族学生占38.4%,普通专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48%。

学校占地面积13公顷,各类校舍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试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有专业实验室8个,多媒体教室8个,学生用计算机328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40万元。

馆藏图书18.57万册,过刊3000余种、2.6万册,现刊650种。

研究室3个。

自办学术刊物《固原师专学报》面向全国发行。

随着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教兴国”国策的实施,学校近几年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处室的增加,学校的教学条件十分拥挤,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滞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急需在新校区内建设相应的图书馆。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所学校精神文明和整体素质的体现。

2.2.1固原师专图书馆建设是宁夏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宁夏地处内陆西部前沿,是一个经济不发达落后的省份,而固原回族占50%的南部山区,更是我国的老、少、边、贫困地区,至今仍未脱贫。

宁夏的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而固原地区GDP人均1397,仅是小康水平的五分之一,其原因除历史及环境因素外,主要是教育落后、素质低,观念陈旧,制约了宁夏特别是南部山区的发展。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教育差距也将加大,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因此从观念上需要转变,认识上要有提高,把重教育、办教育作为一件大事去抓去管是十分必要的。

2.2.2固原师专图书馆建设是科教兴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

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其根本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就是要培养大批人才,因此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四大指出: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宁夏也不能落后。

固原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因此,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是十分必要的。

固原地区每年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近千名学生,但毕业生返回率很低,而固原师专是面向固原地区培养中学教师和经济实用人才的高等学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约有80%返回当地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及教育事业,为固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

2.2.3固原师专图书馆建设是固原师专长远发展的需要。

固原师专作为宁夏南部山区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建校26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共培养毕业生13000多名,其中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占到38.4%,女生达到50%,培养其他各类经济建设适用人才4800多名,为提升南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教育水平,加快固原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要求固原师专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中既要立足固原,又要面向全区,辐射西部,专业设置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师范教育,兼顾非师范类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医护人员的培训,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培养中小学师资及农村医护人员的中心和基础之地。

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学校整体层次的提高,进一步调整结构,使学校在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等方面形成合理布局,增加硕士点专业,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图书馆作为师生学习、研究、交流、创造的地方,如不与学校的发展、定为相匹配,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国策的提出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事实,建设一座能够代表固原师专特征,节能型、智能型的标志性建筑,对固原师专今后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更是今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和选址

3.1项目用地及自然状况

3.1.1项目用地

根据2003年12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政土地字[2003]213号,《关于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易地扩建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复》文件,同意将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大堡村、明庄村、饮河村、海堡村,集体耕地33.35公顷转用、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划拨给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易地扩建项目建设用地。

3.1.2自然状况

1、地震:

基本地震烈度8级,建筑物按8度抗震烈度设防。

2、气温:

年平均温度10.5℃,最热平均温度22.4℃,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31.5℃,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0.6℃。

3、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195.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60.2毫米。

4、冻土:

最大冻土深度116厘米。

5、风向、风压:

主导风向夏季为南风,冬季为北风、偏北风,基本风压值为0.65KN/m2,基本雪压为0.1KN/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