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581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含答案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庐冢(  )      瑰怪(  )

褒禅山(  )     有碑仆道(  )

舍于其址(  )    有穴窈然(  )

咎其欲出者(  )   无物以相之(  )

答案:

zhǒnɡ ɡuī bāo pū shè yǎo jiù xiànɡ 

2.辨形组词。

    

    

答案:

  

  

  

3.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程度副词,很、十分

(2)古义:

……的原因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古义:

到了  今义:

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王安石,____________时期文学家、政治家。

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

抚州临川人。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案:

北宋 介甫 半山 文

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见愈奇。

(2)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至者少。

(3)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己为有悔。

答案:

(1)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2)则游者众 险以远 (3)于人为可讥

1.选出词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  )

A.舍

B.文

C.盖

D.故

答案:

C

解析:

A项,舍①动词,放弃,不要,②名词,房屋;B项,文①碑文,②碑文上残存的文字;C项,盖,大概;D项,故①缘故,②所以。

2.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险峻)远

C.以其求(探究问题)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有怠而欲出(出去)者

答案:

D

解析: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地方”;C项,应作“思考”。

3.选出加点字“然”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答案:

B

解析:

然则,这样……那么;其余表转折。

4.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答案:

AB

解析:

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后洞罢了。

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

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

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5.选出加点“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华山之阳

C.后世之谬其传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答案:

B

解析:

表偏正关系,助词“的”;其他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  )

A.洛阳、华阴  B.富阳、山阴

C.汉阳、江阴D.衡阳、淮阴

答案:

D

解析:

在古代,“阳”表方位是“水之北,山之南”的意思,“阴”则是“水之南,山之北”。

所以“华山之阳”和“汉之阴”的“阳”、“阴”分别指“山之南”、“水之南”。

古代地名常受附近的山川名称的影响,地名中的“阳”、“阴”与例句相符的就只有D项了。

7.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B

解析:

不传也/久矣。

8.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

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谬论、谬误)

答案:

D

解析:

弄错,形容词作动词。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答案:

B

解析:

B项是转折关系;A、C项为递进关系;D项为并列关系。

10.作者强调“于险远处”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

力、志、不随以止

B.四个:

力、志、物、不随以止

C.五个:

有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D.三个:

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答案:

D

11.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迹,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答案:

A

12.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帮助。

B.作者的心得:

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达到,可以不后悔。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在“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一句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答案:

D

解析:

不是举例论证,应是对比论证。

13.阅读下列文段,仿照画线语句,再造两个句子,以分别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①一个蚁窝是一座奇异的宫殿,有门楼宫墙,有大殿花园,还有暗道密室。

②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能看到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和山脉。

③一颗微尘是一片星云,我们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绕着恒星飞旋的太阳系。

(根据韩少功《另一片天空》改写)

一个蚁窝是一座奇异的宫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片落叶是一片神奇的江山 一颗微尘是一片壮丽的星云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句是其所处文段的概括句,后面的句子是对其的扩展。

然后阅读②③段,概括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采用“……是……”的句式组织答案。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3×11=33分)

1.文学常识填空。

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因散文成就而成为“________”之一。

答案:

介甫'半山'北宋'唐宋八大家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褒禅(  ) 庐冢(  ) 谬误(  )

窈然(  ) 休咎(  ) 罕见(  )

答案:

chán zhǒng miù yǎo jiù hǎn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