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208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录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

“一国两制”论

和平发展道路论

政治路线论

群众论

党论

层次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

意义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回顾

思想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整合和统称

统一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科学体系

思想路线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初级阶段论

科学发展论

改革开放论

市场经济论

民主论

文化论

社会论

文明论

社会和谐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

“一国两制”论

和平发展道路论

政治路线论

群众论

党论

层次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

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科教国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法理依据,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活动。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政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历史回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的这种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毛泽东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1959年底至1960年春,他带领部分理论家和工作人员到杭州,集体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的第七部分中,毛泽东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完整的表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为中国共产党在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前提。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邓小平理论包含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而首要的基本问题,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去制定规划。

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社会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需要的部分的改革,看作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并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

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科学决策,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

邓小平同志还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的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样,邓小平理论就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以及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问题上,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面临着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面对着由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的严峻挑战的矛盾凸显期。

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中国面临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它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所以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系列重大关系,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好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重点突破。

在国内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上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

编辑本段思想内涵

  [2]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新概念,并对这个概念的思想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整合和统称

  十七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具有指导思想地位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这几个理论成果在更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归属。

统一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

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

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

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几个理论成果都有新的进展,但就总体和基本观点来讲,都保持着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进展。

这包括: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关于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主张;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断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设计;关于“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重要理念;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思考;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之所以这样说,在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高明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它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成是到顶了、不用再发展了的理论,而是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提供了又一些阶段性成果。

恩格斯曾经指出:

“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说过: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民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同样道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只能是历史性的、同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统一。

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也可以用“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来表述。

这次飞跃是一种完成时,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取得了胜利,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已经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用十七大使用的新概念,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飞跃到目前还是一种进行时,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加以完善和发展,并接受时间的检验。

因而严格说来,我们正处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当中。

编辑本段理论价值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表现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