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历史选修一作业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济南一中试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答案 D
解析 面对守旧派的反对,王安石始终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
故选D项。
2.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题干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对积贫局面的改善,因而①错误,②正确;③是变法的作用;④不符合史实,王安石变法时间短,没有达到这种效果,故排除①④。
故选B项。
3.(2019·临沂市试题)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
答案 A
解析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
用人不当以及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虽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的;而且变法法令没有违背经济规律。
故选A项。
4.(2019·徐州一中试题)司马光曾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
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
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
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 “督迫”“鞭笞”等反映出用人不当的问题,但也有夸张的成分,因此“公正”用词不正确。
故选C项。
5.(2019·潍坊市试题)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史实的应是( )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但这些社会矛盾往往又是封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因此他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因为他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B项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因素,而非根源;D项错误,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说明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故选C项。
6.(2019·三明一中试题)在王安石改变积贫局面的措施中,既能迫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又能使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赋税负担的是( )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免役法
答案 B
解析 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在实行方田均税法的地区,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农民得到了实惠。
故选B项。
7.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有( )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归于失败,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故选A项。
8.(2019·广东十校试题)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 )
①精简军队②缩减编制
③节省军费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项。
9.(2019·南昌二中试题)“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涉及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理财和军事措施
②肯定了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③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④王安石变法并未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②
答案 D
解析 从“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可知这一现象与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有关;从“保兵知警守……伸威塞境牢”可知这与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有关,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信息无关。
故选D项。
10.(2019·湖南长沙一中质检)关于王安石变法对农民的影响,今天史学界仍然存在极大的分歧,有的史学家认为变法起到了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的史学家认为很多措施实际上是扰民。
对此,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应持怎样的立场( )
A.封建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立场
B.封建小农阶级立场
C.客观立场,综合看待
D.封建中小地主阶级立场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变法综合调节了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对各阶级的影响各有不同。
而研究者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一,主要是受其研究角度、阶级立场等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持客观的立场,综合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它。
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9·郴州市模拟题)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注意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贴耕作。
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一保,互相检查。
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不超过十五贯、二等户十贯、三等户六贯、四等户三贯、末等户一贯。
当年贷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摘编自《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
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升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
……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该措施的预计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否一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
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
(1)直接目的:
限制高利贷盘剥。
根本目的: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不一致。
(2)差距:
青苗法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
共性:
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或都声称要救困济贫)。
12.(2019·菱湖中学模拟题)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
……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昧、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
……轻用已私,纷更法令。
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
——[宋]胡宏《五峰集》
材料二 “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
……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
”
——[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
(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
(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其目的何在?
答案
(1)措施:
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重新编纂教科书(重新解释儒家经典)。
(2)批评:
人品和学问。
(3)原因:
变法轻礼义。
目的:
弘扬理学。
1.(2019·江苏)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
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两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
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
”(《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答案
(1)态度:
梁启超褒;前人贬。
原因:
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
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
积极效果: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主观原因: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
客观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2.(2013·大纲全国)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
答案 B
解析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在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进行的。
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整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侧重于澄清吏治,B项正确。
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经济改革,即增加赋税,故A项错误;培养人才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排除C项;充实边防与“庆历新政”关系不大,排除D项。
故选B项。
3.(2013·山东)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