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docx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
2月28日上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在中宣部机关综合楼视频会议室召开,周秀芳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最美志愿者”代表领奖。
小编整理了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
虽说退休了十多年,但周秀芳在教育事业上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她先是被一所民办学校返聘,后又受教育局之邀,回去继续上课。
直到20XX年,她终于下定决心停下来。
停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人生第一次长时间的、大范围的西北自助游。
这次旅游,意外遇到了支教机缘。
当年8月,行至张掖,周秀芳看到一个小孩子因为作业做不好正在挨家长训。
周秀芳犯了“职业病”,上前去辅导。
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个曾在贵州支教过的大学生的注意。
得知贵州特别需要有教学经验的支教人后,周秀芳立即与当地取得了联系,并提前结束了旅游行程。
这一决定,改变了周秀芳本已安排好的种花、养草、骑车的安逸晚年生活,让她一脚踏进了更为艰苦且忙碌的人生旅程。
20XX年春节,回到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或许更需要支教,便决定去那里看一看。
3月,她和爱心人士孙绍富一起,坐了2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怀化,又从怀化坐了两个小时大巴,再坐一个小时中巴,再转坐小面包车,终于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桐林村,也看到了位于山上的桐林小学。
只见一座50多年前建造的竹木结构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再加上没水没电,孩子们只能在饥寒交迫中学习。
触景生情,周秀芳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想到了自己曾经坚定的信念。
她一边支教,一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朋友圈,动员以前的学生积极献爱心。
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是周秀芳早年教过的学生,在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师的爱心召唤后,直奔北斗溪镇看望周秀芳,并决定一人捐资35万元重建桐林小学。
就这样,周秀芳成了奔波在宁波和湖南之间的爱心搬运工。
周秀芳有记日记的习惯,从1966年起到现在已经有30多本日记本。
翻开近几年的日记,几乎全与支教、家访有关。
哪个孩子家什么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是她走家串户得来的一手资料。
要知道周秀芳的膝盖并不好,早在八年前,三家上海医院给她下了通牒:
膝盖半月板磨损、循环液干枯、一块骨头有裂缝,必须换膝盖,不做手术,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当时周秀芳已经是拄着拐杖走路,上楼梯时需要人抬,还把轮椅也准备好了。
可即便如此,周秀芳还是忍着痛,走访了九溪江乡的每一所小学,记录了所有走访过的孩子的情况。
甚至有一次在家访途中,周秀芳还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等被救回后,她说了句:
“如果我倒下了,把我埋在学校的那片土地上。
”此外,她还亲自监督工程进度、上阵平整土地、和乡亲们一起探讨解决建校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周秀芳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7000多元,可她花在自己身上的还不足十分之一,甚至有一次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
穿的衣服是别人不穿送她的,一身体面的“领奖服”,是不到70块钱的运动装;一年当中,有260天在湖南吃白菜就辣椒;她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今和儿子住在一起。
她笑称自己“不知道吃不知道穿,上无寸瓦下无寸土”。
可她的爱心雪球却越滚越大。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二
周秀芳何许人也?
为何获此殊荣、引来那么多关注?
她就是年逾古稀,却长期扎根深山播撒希望的浙江省宁波市退休教师!
据报道,20XX年以来,周秀芳怀揣支教梦想、不远千里来山区支教助学,用大爱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点燃了梦想之灯、用真情在大山深处根植下一棵棵幼苗,为贫困地区脱贫架起爱心之桥、为边远山区的明天播撒希望种子。
为此,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支教奶奶”!
说是奶奶,名副其实,因为周秀芳已经72岁的高龄,而且对待非亲非故的孩子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孙子都还要好。
“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
年逾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九校……”这是20XX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给周秀芳的颁奖词。
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对周秀芳来说,改变的只是年岁的增长,还有不断刷新的希望小学数量,不变的永远是那种支教的真诚情怀和对贫困地区的真心帮扶!
说起周秀芳在溆浦的支教故事,得从一个意外开始。
20XX年春节期间,正在贵州支教的周秀芳听到朋友讲起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老师被艰苦的条件吓跑了,孩子们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学习。
周秀芳不大相信。
眼见为实,便萌生了到北斗溪镇实地看一看的想法。
经过连续20多小时的路程颠簸,周秀芳从东海之滨的宁波来到海拔900余米的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小学。
回忆起当时那一幕,她说那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情景:
“当天下着雪,17个孩子围坐在3个火盆前,听一位拄着拐杖、当地口音很重的老教师讲课,孩子们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
”
看到这一幕,周秀芳流下了心酸的泪水,深深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当即决定留下支教,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孩子们建所明亮整洁的学校。
一次探访,从此成为一生牵挂。
就这样,周秀芳与溆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大山里的孩子过上了朝夕相处的生活。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三
对于雷锋精神,周秀芳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生动的实践:
“雷锋精神最令我感动的就是那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会伸出手去帮助别人,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当代也非常具有传承的意义。
”
20多年前,周秀芳每月工资只有80多元,她却把一笔300元奖金捐给了结对的贫困学生。
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学生、邻居有什么事,她都会立刻去帮助他们。
就在25日下午,回家时,忽然下起了雨,周秀芳发现小区里有好几户晾晒着被子等衣物,立刻挨家挨户地去按门铃,提醒他们下雨了。
“按下门铃,说的也就是一两句话,邻居们经提醒后,都表示感谢,学雷锋,就应该从这样的举手之劳做起。
”周秀芳说。
此次进京领奖,周秀芳表示,她对雷锋精神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是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希望今后能继续和甬城好人、广大志愿者一起,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
在赴北京领奖前,周秀芳忙着落实新一批溆浦山区村民到宁波就业以及第三批溆浦教师到鄞州挂职的事情。
2月26日下午,她还专门到善园,和一批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分享了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四
漫漫助学之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山区里的艰难困苦比想象中的更难。
来回学校的路,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坐在车上都要闭着眼睛;山上的学校简陋得无法描述,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
初到溆浦的周秀芳,在学校附近临时找到一处废弃的两间木房,作为落脚点。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她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
这里一周才赶一次集,周秀芳经常是一次把一周的菜买回来,自己做泡菜,喝稀饭。
加上周秀芳膝盖不好,有恐高症,血压也高,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由于上了年纪,又太过劳累,周秀芳多次差点晕倒,不得已又回到宁波调养。
而远在千里之外,她却依然记挂着山里的这群孩子。
虽然苦了自己,周秀芳却舍不得让孩子们受委屈。
她给孩子们花钱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常常一送就是好几百元。
这些年,周秀芳获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2018年度全国十大女性新闻人物”“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18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湖南省“最美湘女”、宁波市道德模范、怀化市道德模范等。
为此,也获得了一些奖金,但周秀芳全部用来支助了。
5000元的道德模范慰问金,她转手就给了一位山区学生治疗眼疾;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人物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给山里的孩子订制了校服……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人多才力量大。
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思考怎样改变这里的现状。
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周秀芳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当地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
周秀芳早年在宁波教过的学生、企业家张刚看到后,立即赶到桐林小学考察。
当他看到破烂的校舍、简陋的课桌椅和落后的教学条件,看到年迈却毅然选择在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时,他被深深震撼了,当即决定捐资30余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爱心接力纷至沓来。
周秀芳的爱心支教路越走越宽,“爱心搬运”不断“升温”。
她将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数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到了溆浦山区。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图书……除了筹建希望小学,她还通过各种途径为当地孩子筹集了大批物资。
四年多来,周秀芳在溆浦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生,累计捐款物近3500万元。
这位老人身上向上向善的精神,让村民们感动不已。
今年7月,在溆浦县北斗溪镇举办的“脱贫攻坚我能行”表彰大会上,周秀芳被授予“最美北斗溪人”荣誉。
实际上,周秀芳岂止是“最美北斗溪人”,她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一个时代的榜样!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位72岁的老人,原本可以在大城市与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安享晚年,或者也可以在资助一所学校后就“打道回府”,一样也是“功德圆满”!
可是,周秀芳偏偏要长期扎根在最偏远的小山村里“折腾”,让自己受苦受累、操劳操心。
周秀芳离乡背井、千里支教,来到这个偏远山区究竟图什么呢?
对于她的行为,很多人不明白,也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说她是傻子。
其实,周秀芳并不傻,而是懂得知恩图报,她要给自己“还愿”。
这个“愿”,就是为了报答当年一位姓鲍的老师对她的无私资助。
小学四年级时,周秀芳曾因家庭贫困没法上学。
“后来鲍老师来到我家,说我不读书可惜了,是老师帮我交了学费。
”
正是因为少年时期这段困苦的经历,让周秀芳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长大以后,她就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贫困孩子做点什么,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恩人。
这就是周秀芳这些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在贫困山区支教的最朴素的心愿和最大的动力。
不为名、不为利,活受罪,这样做看起来确实“傻”,但周秀芳决定还将继续“傻”下去!
不过,周秀芳的这种“傻”,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也是尤为可贵的。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傻子”心甘情愿的默默付出。
如果人人都耍小聪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怎样的情况呢?
当前,扶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贫困还没有彻底消灭。
在偏僻落后的山区,许多方面都还非常艰苦,比如有的地方学校依然破旧不堪,有些孩子读不起书。
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因为有大批像周秀芳这样“傻”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家园才变得越来越美丽。
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心得五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宁波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在重阳节,也是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上,周秀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手握奖杯的她,面对镜头,笑容可掬。
可是,她的心里有点着急,因为天气渐冷,一批物资还没来得及送到支教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按照惯例,周秀芳一般不爱去参加颁奖礼,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支教上。
但考虑到这次奖项的规格以及能为支教山区对接到资源,周秀芳还是决定去了。
如此便耽搁了物资发往支教地区的时间。
“孩子们每天要走十来里路去上学,有的孩子还穿着破底的鞋。
想到这些,我心里难受。
”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说。
从20XX年8月起,先后到贵州、湖南溆浦等地支教,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支教山区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师周秀芳近几年的生活重心。
面对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会发出疑问:
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一句话,把周秀芳的记忆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
为人心善的父母还收养了两名孤儿,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负担更重了。
更不要说在家中富裕时,父母的乐善好施。
父母的善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也在心里埋下了善根。
而影响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业的,是她人生中谈起来就要情不自禁落泪的三位老师。
小学
周秀芳5岁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
当上四年级时,由于家庭变故,家里已无法再支撑她的学费。
非常热爱读书的周秀芳此时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鲍老师。
时任班主任的鲍老师说:
“这么小的孩子,成绩又这么好,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
”于是,鲍老师帮周秀芳垫付了三块五毛钱的学费。
周秀芳的求学生涯才柳暗花明。
从讲述第一位恩人老师时,周秀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不知不觉间,十几张沾满泪水的纸巾在桌上散落开。
初中
周秀芳说,到了初中,家境依旧没有好转。
尤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学生主动退学,有校长、老师去学生家中劝学生返校。
周秀芳在帮一位校长指路带路时,诉说了想要读书的念头。
不料,这位校长知道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周秀芳的名字,并撕下来告诉她,拿着这张纸到一所民办学校去念书。
休学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保姆生涯
这位有恩于周秀芳的校长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后的保姆生涯中,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毕业后,就连“勉强”读书,家中都再无力支持。
周秀芳无奈再次辍学,找了东家去当保姆。
刚好这个东家就是徐志慧校长。
看到徐校长家有大量的藏书,周秀芳渴求读书的意愿再次喷涌,忍不住开口说:
“这些书我可以看看吗?
”徐校长一口答应了。
从此以后,周秀芳白天带小孩,晚上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半夜一两点。
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黄静宜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对周秀芳说:
“你性格好,对孩子有爱心,又爱读书,真的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
这句话,点燃了周秀芳的内心:
“我一个小保姆也能当老师吗?
”从这之后,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读书。
在当保姆的两年时间内,她自学完成高中和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也正是感恩于三位老师,更坚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当一位老师,宁可减去十年阳寿;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