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优课教案.docx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优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优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优课教案
怎样判定全等三角形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究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SAS)。
【教学重点】
探究“边角边”这一判定方法,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边边角”不一定会全等,熟练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对应点,试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问题1:
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A=∠D,∠B=∠E,∠C=∠F,则△ABC和△DEF全等吗?
问题2:
△ABC和△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AB=DE,BC=EF,AC=DF,∠A=∠D,∠B=∠E,∠C=∠F这六个条件呢?
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一:
(1)只给一个条件:
有几种情况?
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a.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等;
b.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等。
2.给出两个条件成立的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
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得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a.两组对应角相等;b.两组对应边相等;c.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
按下面给出三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两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探究二: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画画看)。
(2)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观察它们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
(一):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
在△ABC与△DEF中,
∴△ABC≌△DEF(SAS)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要使△ABC≌△A′B′C′,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AB=A′B′,∠B=∠B′,AC=A′C′
B.AB=A′B′,∠A=∠A′,BC=B′C′
C.AC=A′C′,∠C=∠C′,BC=B′C′
D.AC=A′C′,∠B=∠B′,BC=B′C′
2.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45o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40o,腰长3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已知,如图,△ABC,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
①AD平分∠EDF;②△EBD≌△FCD;③BD=CD;④AD⊥BC
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宽为_______厘米。
5.如图,在△AOC与△BOC中,若AO=BO,∠1=∠2,加上条件_______,则有△AOC≌△BOC。
6.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
求证:
∠A=∠D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为了测量池塘边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亮设计了一个方案:
先在平地上取一个能够直接到达A和B的点C,然后在射线AC上取一点D,使CD=CA,在射线BC上取一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线段DE的长就等于A、B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认为他的方案对吗?
为什么?
2.如图,已知:
D是BC边上的中点,且DF=DE。
求证:
BE∥CF。
(五)当堂检测,回馈新知。
1.如图,AD=AE,BD=CE,∠ADB=∠AEC=100°,∠BAE=7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E≌△ACDB.△ABD≌△ACE
C.∠DAE=40°D.∠C=30°
2.如图,AD与BC相交于O,OC=OD,OA=OB。
求证:
。
3.如图:
AE=DB,BC=EF,BC∥EF。
求证:
△ABC≌△DEF。
(六)课堂小结
问题:
“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与同学分享。
”
(七)课后拓展案
已知,如图AB⊥BC,BE⊥AC,∠1=∠2,AD=AB,求证FD∥BC。
【作业布置】
必做题:
练习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的探究过程;
2.能运用ASA或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
“ASA”这一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由“ASA”推导出“AAS”这一判定方法。
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边角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三角形还可以具备哪些条件才全等呢?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2.动手做一做。
(1)在纸片上画出△ABC和△A1B1C1,使∠B=∠B1,BC=B1C1,如果添一个条件∠C=∠C1,这时边BC与∠B.∠C什么关系?
边B1C1与∠B1.∠C1呢?
(2)剪下你画出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能重合吗?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与同学交流。
归纳:
(1)两角∠B、∠C的夹边是____,这种位置关系叫“两角夹边”。
可用______和_____来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符号表示:
如图,∠A=∠D,∠B=∠DCF,AB=CD,求证:
△ABC≌△DCF。
证明:
在△ABC和△DCF中,
∵________________
∴△ABC≌△DCF()
3.结论:
判定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等。
4.学习课的“交流与发现”,归纳出判定方法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等。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o,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______或________。
2.如图∠1=∠2,由AAS判定△ABD≌△ACD,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由ASA判定△ABD≌△ACD,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3.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
求证:
△ABD≌△CDB
4.如图,已知∠1=∠2,∠3=∠4。
求证:
AB=CD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
(1)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
(2)AD与BC有什么位置关系?
为什么?
(五)当堂检测,回馈新知。
1.已知:
如图,∠1=∠2 ,∠3=∠4
求证:
AC=AB。
2.已知:
如图,FB=CE,AB∥ED,AC∥FD。
F、C在直线BE上。
求证:
AB=DE,AC=DF。
(六)课堂小结
问题:
“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与同学分享。
”
(七)课后拓展案
有一种玩具纸片形状如图所示,其中已知∠1=∠2。
小红说纸片中的△ABC和△ADC是全等的,小明不相信,小红说:
“只要给我一个量角器,我就能验证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做的吗?
如果知道,请写出小红的验证过程。
【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2、4、5。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的探究过程;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会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
“SSS”这一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用“SSS”判别方法来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你想知道这一性质的原因吗?
让我们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来验证。
(二)自主探究,归纳新知。
探究: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1.用三根木条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架子,再用四根木条钉一个四边形的架子,分别拉动架子的边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交流。
)
2.如果再取与架子三根木条分别相等的木条,再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架子,这两个三角形的架子形状、大小相同吗?
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架子叠放在另一个三角形架子上,它们能重合吗?
(动手操作,实践交流。
)
3.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
归纳:
由实验我们又可得知:
由于对应相等三边的所有三角形全等,所以只要三条边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都很有用处。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
符号表示:
如图,AB=DC,AC=DF,BC=CF。
求证:
△ABC≌△DCF。
证明:
在△ABC和△DCF中,∵__________________
∴△ABC≌△DCF()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如图,AC=BC,AD=BD,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O=DOB.AO=BO
C.AB⊥CDD.△ACO≌△BCO
2.如图,在△ABC与△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那么△ABC≌△DEF。
3.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图中的AB、CD两个木条),这样做所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些条件可以证明△ABC≌△DEF()
A.BC=EFB.∠A=∠D
C.AC∥DFD.AC=DF
5.说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
(四)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D为BC的中点,AD与BC之间存在什么位置关系?
为什么?
(五)当堂检测,回馈新知。
1.如图,已知AD=CB,AB=CD,那么∠A=∠C吗?
为什么?
2.如图,已知AB=DE,BC=EF,AE=CF。
(1)AC与EF相等吗?
为什么?
(2)指出△ABC和△EDF中互相平行的边,并说明理由。
(六)课堂小结
问题:
“对于本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与同学分享。
”
(七)课后拓展案
如图,已知AB=DC,AC=DB,BE=CE。
求证:
AE=DE
【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2、6、7;选做题: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