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docx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2007年12月17日 陈蓉
[摘要]审美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某些高校却被忽视,从而制约了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文作者根据在教学中的体验认为要搞好审美教育工作,必须认清审美教育的三个主要任务和贯彻审美教育工作的四个实施原则,并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美育任务美育实施原则
在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一支党和国家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肩负着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搞好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是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多个环节中。
”并且强调美育“对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深化,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
《决定》要求在当前,特别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全过程。
然而,很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只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智育的建设,却忽视了审美教育,即美育的建设,从而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
就其实质说来,是通过艺术手段来陶冶人们的心灵,行为,语言和体态,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审美文化修养的目的的手段。
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不列外。
无庸置疑,美育对培养德才兼备有完美人格的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人根据教学的体验就美育的主要任务和如何更好地实施美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的总称。
过去,我们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强调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几方面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但我认为仅此还不够,还应该加上“审美观”这一重要内容。
审美观正确与否,是衡量一个素质高低的尺度之一。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使之能在审美活动中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审美判断,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
首先,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才能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才能真正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
社会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认识。
发现、认识美固然取决于每个人的感官条件,但真正认识美的根本条件则是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不同的审美观,在对美丑判断的标准上也大相径庭的。
由于我们忽视了审美教育,致使部分青年学生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
有的学生信奉“人都是自私的”,处处以自我为核心,而没有社会责任感,却美其名曰“自我实现”;有的学生醉心与享乐,迷恋“黄色”,却美其名曰“享受生活”;有的学生注重外表美,却不讲究心灵美……很显然,着些审美观扭曲的,错误的,他们所认为的“美”实际上是丑。
在传统的教育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规章制度对不良行为加以限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种条规约束不容易内化为自觉意识。
如果我们从审美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某些行为的低级、庸俗、丑陋,甚至产生羞耻感可能会比强令性的“不准”强得多。
其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审美教育,顺利地接收、处理、吸收、转换与输出美的信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为,接收美的信息需要一定的审美修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说明,要接收美的信息,必须具备起码的审美条件:
要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必须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只有树立了高尚的审美观,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才能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用无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水平。
第三,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关于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实际上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
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也就是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应包括审美素质的内容,而且还必须看到,美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就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评价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主要是要看其持什么样的审美观。
因此,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是提高审美素质的核心,也是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平,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对大学生而言,要提高审美能力首先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实践。
比如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得多了,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自然就会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审美能力或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还必须熟悉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与艺术的基本规律,包括熟悉和掌握各个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语言。
比如绘画语言主要是线条、色彩和形体,音乐语言主要是旋律、和声与节奏,电影语言主要是画画、声音、蒙太奇等等。
3、塑造完美人格
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核心的任务。
现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十分重视研究人的需要、人的潜能、人的价值的同时,还提出了“健康人格”的概念。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人的诸种心理机能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具有充沛的活力与丰富的情感,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具有自我实现的追求和完美的人生。
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
“审美教育的最佳成果应当是造成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
”基于此,我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
二、美育工作的实施原则
在高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实施美育工作,方法、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我认为,贯彻和落实好美育工作的实施原则是一个前提和关键。
下面,仅提出以下四个实施的原则。
(-)美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紧密联系。
美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美育手段的艺术教育首先应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和中华民族经过批判继承的美育特点;把我国的美育与四个现代化和两个文明的建设紧密联系,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学校美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接触政治上进步的艺术作品,收到
潜移默化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政治上无害而精神上愉快的作品,以适应大学生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至于有害的作品,则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的正确结合。
审美活动是情感与思维交织的过程。
在审美感受的基础阶段或在鉴赏没和表达美的深入阶段都包含有情绪体验和思维活动,而在理解美的内容时要特别运用逻辑的思维;因此,美育在重视情感陶冶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只有通过形象方能表现,学生接受这种思想性也只有通过形象方能感知。
(三)审美教育与学生实践的密切结合。
学生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受、鉴赏和表达,无处不需要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
例如一个没有参加过劳动的学生,不可能领会一首歌颂劳动的歌曲,更不可能评价它是否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感情;他在歌唱它时,也不可能表现其中应有的感情。
(四)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同时注意。
美育应使大学生的审美才能都得到发展,也应使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都得到发展。
学校通过视觉的艺术(造型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等去发展与学生心灵能力有关的艺术才能,而每个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艺术的感受、鉴赏和表达也有不同的天赋素质;因此在注意大学生才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个人的特殊才能。
这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组织多种的艺术活动,随时注意和发现学生在一顶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和指导。
作为高校的一名美育工作者,我深知,要想搞好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完美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仅有上述的几点看法是远远不够的。
无庸置疑,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学校的重视和美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需要社会的关心支持。
注:
参考书目、资料和注释
①、《美学教程》(彭吉象、郭青春著),第222页,中央电大出版社
②、《美学教程》(彭吉象、郭青春著),第246页,中央电大出版社
②、《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85年第7期),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