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473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龙翔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吉祥(jí) 棱角(líng)狡黠(xiá)长吁短叹(xū)

B.浸润(jìn)蓦然(mò)腈纶(qíng)残碑短碣(jié)

C.喟叹(kuì)愤慨(kǎi)盥洗(guàn)煽风点火(shàn)

D.阻挠(náo)女娲(wā)咯血(kǎ)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启明星点缀在天边,月亮的清辉倾泻而下,在水中放射出神秘的光芒,河水仿佛化作降自天界的甘露,可净化人间的一切污秽和不祥。

B.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C.今年的苹果价格变换莫测。

前段时间栖霞苹果市场一路“飘红”,但最近刚刚开始的落价,还是令栖霞当地果农疑惑:

是赶紧出手还是在手里捂一下?

D.我国取消贪官死刑,是和国际接轨的;其次可以给贪官更多的反思和悔过时间,更有利于脏款的追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是怎么过除夕的?

那是相当的有味,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中央台主办的联欢晚会,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守候着新年的来临。

B.有些人真是胆大,打出一两万字半通不通的片段文字就能做出三四百页的大书来,而且书中的图片与文字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但这样的书就摆到书店里去了。

C.南昌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一直在它们生产的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黏稠剂等,却大做广告说“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D.他昨天到我家做客,泡的新茶他一口没喝,说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

才出去镀了两年金,怎么就不能喝茶了呢?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

C.与“打假斗士”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寒的了。

D.人们习惯用XX、雅虎等搜索引擎代替传统工具书的当下,十年一修的《辞海》(第六版)彩图本却完成了“四个月卖了7万套”的惊人销售数字。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平凡是一湾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3G手机”最突出的两大特点。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2字)(3分)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手机联网的速率,3G可以让你的手机的网速像家庭宽带一样快;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已取得3G牌照,2009年被行业界称为“中国3G元年”,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7.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5分)

新华网转载了央视网“文史知识”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伪历史,清朝才人小说”一文,其重要观点认为:

据有关历史研究专家考证,岳飞孙岳坷所著《鄂王行实编年》中,和《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并没有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历史记录,即使到了元明时代,大致还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只是到了清初钱彩的《说岳全传》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把传说讹为历史……

这条文化新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某网站新闻频道还专门设立了“你认为查出‘岳母刺字’是伪历史重要吗?

”的文化PK台,现在请你参与讨论,写一段评论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

(10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真正合理的状况是,我们自己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让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纷纷按照中国的要求,希望获得中国标准的首肯,中国才会在这个世界上处于主动。

比方说,春节期间旅游的人较多,不少人还会到外国旅游。

因此,如果中国的有关部门针对开放旅游的各个国家,定期评定适合旅游的指数;那么,对中国游客如饥似渴的各个国家,都将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调整他们的旅游服务,这才是正道。

从长远来说,由中国制定的世界各国的旅游适宜指数,还可以每月调整一次、评定一次,向中国人发布一次,那么,主动性就会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对旅游如此,对春节之类的文化也如此。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获得别人的肯定似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这种状况并不合理,长此以往,对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没有多大的益处。

因此,真正要保护中国文化,不是“申遗”,不是获得外国的首肯,而是让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富有生命力,是让中国人喜爱、钟情于自己的文化。

申遗成功,能使我们更喜爱我们的文化吗?

在我看来,申遗成功常常是被别人的标准限制了我们文化的发展和活力。

只要我们的文化是有活力的,申不申遗无所谓。

只要我们的文化是中国人离不开的,不愿放弃的,那个“遗”不申也罢。

8.关于“春节”“春节文化”的说法,下列各项中,与作者的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春节是一种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是其文化内涵之一。

B.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春节的历史和火药的发明一样古老,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C.春节文化应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这个话语权不能交给中国之外的人。

D.真正的保护春节文化,是让春节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富有生命力,是让中国人喜爱、钟情于自己的文化。

9.以下各项中对原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冯骥才提出的建议,其出发点是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提法是不妥当的。

B.古董需要保护,是因为古董的价值是虚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C.只要掌握了某一领域的话语权,就能带来这个领域的繁荣。

美国电影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D.中国出境旅游的人多了,中国的有关部门可以针对开放旅游的各个国家,定期评定适合旅游的指数;那些对中国游客如饥似渴的国家,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行事。

这是中国掌握主动权的可行性的例子。

10.目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获得别人的肯定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你同意这样的批评吗?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现象吗?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秋天的味道

程 刚

双休日,我在叔叔的果园里帮忙,隐隐地听到南侧的果树丛里有悉悉索索的枝叶晃动的声响,就跑过去看个究竟。

我发现一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

他也发现了我,但已经无路可逃。

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都鼓鼓的,怯怯地立在树下,等待我的审问。

我没有呵斥他。

依我做老师的经验,不问青红皂白的呵斥只能把事情搞糟。

“喂,小伙子,告诉我,摘苹果做什么用?

是自己想吃吗?

”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

“我妈妈病了,想吃苹果,可是我没有钱买。

”男孩用低低的声音说。

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理由,使我想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小故事。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就蹲下身子亲切地问:

“孩子,能否告诉我,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

”小女孩害羞地说:

“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被孩子天真的话打动了。

他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难道今天的事情是这个故事的翻版?

半个世纪以前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和今天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心智、情感与社会经验上是否可以同日而语?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理由听得耳朵起茧,男孩的话还有几分可信?

我沉吟了片刻。

等待发落的孩子用一只脚搓着另一只脚,眼睛里掠过一丝痛楚,我注意到那澄明的眼球还没有任何杂质。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喜欢怀疑一个孩子的动机,不敢坦然地相信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话。

一个孩子的谎言,和一个成年人无端的怀疑,到底哪一个危害更大?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信任是孩子说谎的催化剂。

“哈哈,你来得正巧,这是苹果最美的时候!

口袋里的苹果都可以带回去,又脆又甜,让你妈妈尝尝鲜!

”我按着教育家的方法去做了。

那孩子使劲地点点头,提起他破烂的足球鞋,一溜烟地跑了。

我欣慰地在果园门外目送着他,却发现他并没有奔向村子,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跑去,那里是一片茂密的玉米地。

他钻进了青纱帐。

好奇心促使我悄悄地靠近玉米地,却发现我又一次被一个孩子愚弄了。

在玉米地里,我看到并排坐着的一双后背,一个是刚才的男孩,另一个是个女孩,梳着一对小辫。

那女孩好像正啃着苹果,男孩托着腮,不知在想什么。

小小年纪就谈恋爱,并为着自己的小恋人去冒险,去撒谎……现在的孩子,真让人无可奈何!

我默默离开玉米地的时候,心里一阵刺痛,不是因为受骗,而是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

那一夜,我躺在叔叔的小床上,几乎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来到果园。

我认出了昨天的那个男孩,我猜想那个女孩应该是和他一块钻玉米地的那个。

我不知道他们有何贵干。

“俺们是来付钱的。

”那位母亲解释说,“昨天这孩子摘了你们的苹果,给他妹妹吃了一个,给我留了一个。

他肯定没有付钱,因为他没有零花钱。

让您见笑了,我们家困难些,孩子的爸爸死得早……”

他们原来是一对兄妹!

我为我昨天的想法感到羞愧。

“您不知道,他妹妹眼睛看不见。

”那位母亲又说,“但他疼妹妹,疼得胜过我这个当妈的。

春天,他跑到山上摘桃花,说是让妹妹嗅到春天的味道;夏天,他下到池塘里摘莲蓬,让妹妹咀嚼夏天的味道;秋天来了,他就想办法搞到苹果,让妹妹品尝秋天的味道。

他说,在我们这儿,苹果最能代表秋天的味道!

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我注意到,小妹妹那双看不见的眼睛里,早淌出了晶莹的泪珠。

“我没管好孩子,让您见笑了。

管理这么大园子是很受累的,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些。

俺们特意来付钱,请您务必收下。

”那位母亲继续说。

其实在农村,随便摘几个瓜果梨桃尝尝鲜,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我对这位母亲还是敬佩有加,她的话语中,自始至终也没有提到一个“偷”字,给孩子留出了足够的心理空间,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我郑重地收下了钱,收下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尊严,也收下了一个珍贵的启迪。

秋天的味道是什么?

是成熟的苹果蕴含的甘甜,以及咀嚼这甘甜的幸福!

11.结合全文,概括什么是“秋天的味道”?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插入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分)

(1)等待发落的孩子用一只脚搓着另一只脚,眼睛里掠过一丝痛楚,我注意到那澄明的眼球还没有任何杂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郑重地收下了钱,收下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尊严,也收下了一个珍贵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进行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玉米地里,我看到并排坐着的一双后背,一个是刚才的男孩,另一个是个女孩,梳着一对小辫。

那女孩好像正啃着苹果,男孩托着腮,不知在想什么。

”结合全文,设想一下男孩此时想的是什么,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50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

革厉色而言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

“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相:

互相

B.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

勉励

C.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赍:

携带

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徒:

仅仅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乃泛舟而还     齐兵乃出

B.革辞以囚执既久敛赀财以送其行

C.革厉色而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誓不为人执笔公为我献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

他六岁便能写文章。

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

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

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

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

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

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

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

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春 近

王 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作者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

孤寂沮丧的样子。

21.第一联写“雪”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加以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分)

(四)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

哀吾生须臾,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

江山如画,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

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他又抱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就经常埋怨他们没能耐,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越的条件……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倾听了她的叙说,沉默片刻,说:

“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

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龙翔高中高三第二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D(A“棱”读léngB.“腈”读jīngC.“煽”读shān)

2.A [解析]B项,斤—金;C项,变换莫测—变幻莫测;D项,脏款-赃款

3.B [解析]B项,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两方面关系很疏远,或者根本没有关联。

A项,一起,表同一处所。

此处应用“一齐”,表同一时间;C项,掩耳盗铃: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D项,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4.C(A.一面对两面;B.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修改:

在……当下,……完成了……销售。

5.[答案]示例一:

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

示例二:

平凡是一枚铁钉,如果你甘于腐朽,终将化为一撮锈尘。

平凡是一星渔火,只要你愿意发光,也会照亮一条航道。

6.(3分)【解析】具体把握“第三代手机(3G)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手机联网的速率”“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两句话,得出答案。

【答案】网速快(联网速度快),能(支持)视频电话。

(写出一个要点1分,写出2个要点3分)

7【答案】①这很重要。

我们平时见到的虚假已经太多了,在历史事件上不能再容忍造假。

历史上没有这件事,就应该跟大家讲清楚。

作为小说情节,虚构传闻没有问题,但作为事实被广为传颂,实在不应该。

②这不重要。

“岳母刺字”早已成为中国精神的代表。

其中的爱国精神、母爱情怀、警示意义已经不必多说。

如果每一个成为中国精神的“史实”都要去考证它,来免太书卷气和学究气。

【解析】首先要阐明观点,正面反面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说,适当引入实例,运用例证具体说理。

也可以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影响,探讨它所反映的现实历史问题,找准原则,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

8.B [解析]原文第二段说“放鞭炮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至少是火药发明以后才有的”,故该项错误。

9.C [解析]原文说“美国的奥斯卡……各国的电影都以被奥斯卡青睐为荣,所以美国电影才会繁荣”,强调美国电影的繁荣与美国在电影方面的话语权存在必要条件关系,而C项表述为充分条件,故错。

10.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此类观点所反映的现象的存在,其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积贫积弱的国际地位。

其表现有:

轻视或否定中医;中国的企业界或学术界热衷于拿国际大奖;名字、招牌等洋化等等。

11.成熟的苹果的甘甜,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情感。

12.说明小男孩的理由很老套,引起我的怀疑;同时也暗示我对此事的处理方法。

13.

(1)通过细节描写和神情描写,表现出男孩的尴尬和愧疚,及孩子内心的纯洁,为下文我的态度的变化及事件结局做铺垫。

(2)运用排比,层层推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文章的意蕴。

14.一个贫穷但活得有尊严的母亲。

儿子拿了别人的苹果,她一定付钱(或虽然她替儿子赔不是,但始终没提到“偷”字,有效地保护了儿子的尊严)。

15.应与下文他心疼妹妹的内容照应,前后连贯。

三、古诗文阅读

16.A [解析]相:

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

17.D [解析]D.代替。

A.于是/才;B.把/来;C.表修饰,地/表递进,而且。

18.B [解析]江革被放还朝,是作为魏帝请梁朝放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的交换条件,而非“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

19.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20.

(1)(谢朓)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弊”“耽”“襦”各1分)

(2)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经常对此加以贬斥,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