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212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docx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重点内容

1.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的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第一章: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四个方面:

①军事侵略②政治控制③经济掠夺④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为什么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②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

1.《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四有二无)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造方案。

表达了弄明群众的理想社会。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4.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洋务运动:

是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6.“中体西用”:

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7.洋务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2)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收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8.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9.“公车上书”:

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10.戊戌变法:

又名百日维新,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

1.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3.保路风潮: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

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

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4.武昌起义:

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二次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

8.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

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9.护法运动: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0.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二》

1.“三座大山”: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第四章

1.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队中国局势的作用使得那些留过洋接触过洋文化的知识分子对他深恶痛绝,同时觉得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爱国心切,此时袁世凯有鼓吹尊孔复古,知识分子们认识到那样将是中国更加落后,于是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2.开始:

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

3.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倡导者提倡明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进行独立思考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7.早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三种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8.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7.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五章

1.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们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们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例行文化专制主义。

2.八七会议:

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3.南昌起义:

是指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

4.兴国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支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址阶级的土地”。

5.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缺乏。

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于中国世纪全面的、正确的结合。

王明等人教条主义的错误。

6.遵义会议:

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第六章

1.九一八事变:

1931.9.8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并反诬中国军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的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2.卢沟桥事变:

1937.7.7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绝后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3.一二九运动:

1935,12,9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7.西安事变:

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4.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领区。

对直至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游击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5皖南事变:

1941,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以八万余兵力保卫袭击新四军,蒋介石还诬称新四军“叛乱”,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6.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7.整风运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来,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这就有必要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直接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此20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8.整风运动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彻底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名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名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11.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1: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民族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8.28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名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五四指示》: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星级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明主革命的洪流。

4.主要民主党派:

“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5.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9.21日,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名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4)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当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6)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7.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