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0309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前自主学习检测,1.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2.1954年前后政协性质发生怎样的转变?

3.政协与人大的主要职能分别是什么?

4.最早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哪一个?

答:

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答:

由代行人大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

答:

政协职能: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职能: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答: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一是巩固新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3)原因:

(1)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正式建立:

新阶段:

(2)作用:

有利于中共吸取意见,作出科学决策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小组合作(探究主题:

政协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排斥、迫害政策,最终导致了失败。

这表明,在中国实行排斥其它党派的一党专制,是行不通的。

无产阶级之所以成功其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走群众路线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其28年的革命历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中共就联合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斗争,先后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各民主党派的领袖人物例李济深(民革)、黄炎培(民建)、陈其尤(致公党),张澜(民盟)、许德衍(九三)他们都与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过从甚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牢固的友谊,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合作者,最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P95“资料回放”指出我国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

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政党制度有什么区别?

漫画,各民主党派合计70余万,、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的规定(见教材P95页)新中国的成立后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标志:

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原则、性质,建立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意义:

(1)历史背景,

(2)确立,(3)地位和职能,基本形成;奠定基础;调动积极性,是中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3)地位:

职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掌握立法权、决定权。

材料三在人大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

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结合教材P96学思之窗,指出材料三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见教材P96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为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原则,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见教材P9页)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内蒙古大草原,新疆风情,广西风光,宁夏西夏王陵,雪域高原西藏,探究4:

比较我国民族自治区域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1)社会制度不同: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实施群体不同:

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3)主要作用不同: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4)享有的权力不同:

前者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

(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3)政治协商(政党)(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启示:

民主政治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道路。

三大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借鉴各国民主政治的优秀成果,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的进程是曲折艰巨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完善的;民主政治的选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不盲目照搬,但可以借鉴;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尊重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小结:

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区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这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个新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课堂检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BCD,(4)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根据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两会】2013年1月9日南昌日报两会声音,钮晓东委员:

城市道路绿化要保证安全道路绿化是城市的风景线,对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装饰城市的同时,有些绿化却潜伏着安全隐患,如绿化带过高遮挡司机视线、横生的枝条刮破车辆后视镜、没有斑马线的绿化道豁口危险重重等。

为此,本人建议,城市道路绿化不同于园林绿化,绿化带设计首先要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景观和生态。

首先,坚决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8条之规定执行,即“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与种植的树木或其它植物,应与交通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不得影响通行”。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道路绿化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一次集中大排查,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要举一反三,及早建立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安全性的预防机制,真正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落在实处。

如果你以后也能成为进贤县人大代表或进贤县政协委员,你会为进贤人民提哪些议案?

谢谢参与!

背景: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始筹建新中国。

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与会代表:

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别邀请人士,意义:

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

1949年9月北平,特点: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阅读史料: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

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红色象征革命,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而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

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上海解放后,他从解放日报上看到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以东方红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歌词为灵感,设计出新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

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聂耳,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图为首都人民抬着宪法模型参加当年的国庆庆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

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A.内容:

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意义:

(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3)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