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283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市场管理部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者设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储起来,根据应用的需求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的过程,通常说的储能是指针对电能的储能。

储能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动力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储能技术尤其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技术已成为该类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储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储能领域正处于由技术积累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煤炭的大量消耗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幅调频、平滑输出、跟踪计划发电,从而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示范性项目;由NEDO资助的铅酸电池与光伏发电配合使用示范项目中,铅酸电池储能系统总储能容量达到4.95MW;索尼、三洋、AESC公司等都在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

3、其他国家

20世纪90年代,德国Piller公司推出了商用的飞轮产品。

澳大利亚csiro国家实验室与日本古河电池公司研发的铅酸-超级电容复合电池已在新能源并网发电和智能电网上应用,瑞士Oerlikon公司在双极性铅酸电池领域国际领先,并具备批量提供产品的能力。

英国V-Fuel公司在钒电池领域技术研发实力较强并具备提供钒电池产品的能力,澳大利亚Redflow公司也积极开展了锌溴液流电池方面的研发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奥地利Cellstrom公司在液流电池领域的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

韩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投入巨大,三星SDI和LG化学具备国际领先的实力。

(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1、国内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储能市场近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因发展较晚基数较小导致整体市场规模不大。

2014年的累计规模为81.3MW,同比增长55%,增量主要来自于用户侧的分布式发、微网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

从储能技术来看,2014年中国储能市场中以锂离子电池占比最高,达66%,其次是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分别占20%和14%。

储能参与调频能够提高电能频率质量,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水平。

电网侧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调节实验、控制策略、评价指标等方面做好研究工作,为储能独立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做好技术储备,待未来内外部条件具备时,尽快地实现储能安全并网运行,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好储能的独特作用。

储能行业发展还需要充分集中产、学、研力量,开发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有一定商业化程度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引导发电企业、电网、用户、金融机构等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目前,国内储能技术进步最快的是化学储能,其中,钠硫电池、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性等取得较大突破,产业化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此外,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例如,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初收购了加拿大VRB公司,拥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全钒液电池领域发明专利;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钒液流电池方面有较强的技术积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别在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与应用工作。

集盛星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在超级电容器产业化方面有较强的技术积累。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飞轮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正在开展兆瓦级以上超导储能系统方面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在超导材料电磁性能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方面,我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80MW飞轮脉冲发电机组已运行多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目前正开展兆瓦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60透 视INSIGHT级以上超临界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工程示范工作;深圳比亚迪公司于2009年7月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兆瓦级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2010年下半年起在张北国家风电研究检测中心电池储能实验室开展1MW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和0.5M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与风电机组的联合运行实验。

2、重点省市储能领域产业布局

上海市将电力储能列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重点,拟加快发展钠硫电池等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深圳市出台了《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扶持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储能电站,核心内容包括储能材料、装备、电站建设及应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将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空气压缩储能装置、飞轮设备、超级电容器等)列为核心研发产品,将南通市风光储联合示范工程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新能源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10-2020年)》,将大力扶持发展以蓄电池储能为基础的微型离网式风电站;河北省将改善电网调峰能力、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作为攻关方向,配套建设张家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二、储能市场分析

(一)全球市场

201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市场持续发酵,应用需求进一步增大。

根据CNESA数据库统计,截止到2015年6月底,全球新增储能项目45个,装机307.5MW,其中投运项目14个,装机63.7MW;在建项目4个,装机47.5MW;规划的项目27个,装机196.3MW。

从应用分布来看,上半年的应用热点是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其项目数量占规划及在建项目总数的42%。

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和电力输配领域。

近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谓迅速。

截至2014年底,中国风能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已达90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但中国的弃风、弃光现象同样严重。

虽然目前中国的风电发电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78%,但中国的风电利用率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风电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1884小时,而2013年是2080多小时,同比下降160个小时。

风电资源最为丰富的“三北”地区的弃风问题突出。

吉林和甘肃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仅有1501小时和1596小时,低于1900小时-2000小时盈亏平衡点。

国家能源局2014年7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驻点甘肃监管报告》显示,该省2013年弃风电量31.02亿千瓦时,弃风率达20.65%。

同时,该省2013年弃光电量约为3.03亿千瓦时,弃光率约为13.78%。

风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特点,风电场输送到电网的能量也是随机波动的,并网风电场对于电网会造成随机性扰动。

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相对比较薄弱,风电波动功率的注入会对局部电网的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和调整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功率特性,使其接近火力发电,满足调度计划需求,从而可以作为有效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统一调度,提高电网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这也就是说,风能发电配套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地平滑风力发电并网功率,提高风电场跟踪计划发电能力,为电力系统将风力发电作为有效电源进行合理调度奠定了基础,从而起到电网对风力发电的接纳能力,减少弃风,提高风电利用小时数。

在弃风时段,也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储存部分弃风电量,当弃风指令解除后,储能系统将储存的电量释放出来,回馈给电网,提高风电场的经济收益。

(二)国内市场

中国储能市场近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因发展较晚基数较小导致整体市场规模不大。

2014年的累计规模为81.3MW,同比增长55%,增量主要来自于用户侧的分布式发、微网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

从储能技术来看,2014年中国储能市场中以锂离子电池占比最高,达66%,其次是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分别占20%和14%。

三、政策支持

(一)国内现有政策分析

伴随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储能行业同样迎来“春风”。

中国储能市场近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因发展较晚基数较小导致整体市场规模不大。

但正在酝酿的政策无疑给行业松了绑,全球大市场不断发酵。

当然,也有业界专家指出,储能行业发展还需要充分集中产、学、研力量,开发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有一定商业化程度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国家电网逐步放开对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接纳限制,储能作为调节可再生能源电力稳定性的配套产业,进入了加速扩张期。

现阶段,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刚刚起步,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都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我国现行的一系列关于储能发展的政策、制度,已经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如2005年、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修正案,通过立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修正案首次将智能电网规划发展、储能技术应用于电网建设纳入法律范畴。

2005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包含两项储能电池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商业化进度。

2009年7月,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制定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光伏、风光发电等的补助间接地补助了储能项目。

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国家将培育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风电、光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储能”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在国家的政策性纲领文件中首次出现。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将储能和大容量储能分别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

而且,9个重点创新领域中的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核电、先进可再生能源,20个重点创新方向中的现代电网、先进核电、光伏、风电、海洋能发电等也都和储能技术密切相关。

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在电力类鼓励条目中出现,此外,还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用电池、电池材料及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等”,将进一步带动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一系列促进政策起到了确认储能地位、宏观引导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政策从宏观引导、指导的角度使研究机构、企业、投资商等看到了发展储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国家所持的鼓励和支持态度。

政策的方向、目的是明确的,符合我国和国际社会发展新能源、支持储能技术、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电力体系大潮流和新理念。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我国“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这将会引导储能相关厂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电力市场中。

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在保证电力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新型储能技术,逐步完善适应于新条件下的调频(AGC)、无功调节等辅助服务市场,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满足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需要,提高电力运行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储能政策参考

(二)国外政策经验借鉴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能源行业,新兴产业涉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智能电网、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