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3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生物练习题.docx

初二生物练习题

初二生物练习题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鱼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哪些鳍来保持平衡?

靠哪些鳍来保持前进的方向?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的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4、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不能。

因为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仅靠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出各种鳍分别起什么作用。

5、模拟实验: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拿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试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各起什么?

你怎样得出结论的?

胸鳍或腹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平衡的关键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

7、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只有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8、与试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与直接实验相比,模拟实验的优点是:

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直接实验的方法解决的难题。

2、模拟实验是将模型试验的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

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9、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0、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鱼鳃是鲜红的,内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

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相互黏结在一起。

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这时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11、鱼类的特征:

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腔肠动物:

这类动物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都属于腔肠动物。

13、软体动物:

这类动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体外有贝壳保护。

如乌贼、章鱼、河蚌、扇贝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14、甲壳动物:

这类动物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质地交映的甲。

如水蚤、蜘蛛蟹、虾、梭子蟹等都属于甲壳动物。

15水域环境的保护:

水环境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因此,水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导致水域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16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体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

海马是鱼吗?

是。

海马虽然是身体外形奇特,但是海马有鳍、用鳃呼吸,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由此可以判断海马属于鱼类。

17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

而在天亮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浮头。

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类与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

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天亮以后(尤其是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浮头现象。

18、有人说海洋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因为海洋的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而且事实也证明,人类大量地开采海洋资源,已经造成部分海洋资源的枯竭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19、鲸、海豚、海龟、海豹等动物也生活在水中,为什么它们不属于鱼类呢?

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像鱼的地方吗?

因为鲸、海豚、海豹的体表没有鳞片,都不用鳃呼吸,而是用肺进行呼吸,而且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海龟也是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属于爬行动物。

海龟、鲸、海豚、和海豹与鱼类一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四肢的外形呈鳍状,适于游泳。

20、生物技术与蓝色革命:

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就叫蓝色革命。

蓝色革命的内容包括:

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用先进的技术改进渔业,兴办海洋牧场,进行渔业的生物技术开发等。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物适于陆地环境的结构特点: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等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4)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2、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3、蚯蚓适于陆地生活的邢台结构特点:

(1)体色:

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根据此可以判断蚯蚓的背腹面。

(2)体型:

身体成长圆柱形。

(3)体表:

有黏液。

(4)体节:

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

(5)腹面有刚毛。

协助运动。

(6)环带:

靠近身体的前端,据此可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

4、蚯蚓的生理特征:

(1)运动:

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及刚毛的协助。

(2)呼吸:

靠湿润的体壁。

(3)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中消化。

(4)体腔:

在消化管和体壁之间有了真正的体腔。

(5)神经系统:

具有链状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准确而灵敏。

(6)生殖:

蚯蚓的生殖特点在动物界中比较独特,它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动物有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6、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

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

7、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出地面上来?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体壁分部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

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

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发完成上述功能。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8、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动物身体分节,可是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接触。

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9、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

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环境及繁衍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10、观察兔的外表。

想一想,光靠体表的毛就能使兔的体温恒定吗?

兔(包括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除了靠体表的毛皮保温外,还要靠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协调作用共同完成。

呼吸系统使气体交换能力加强;发达的循环系统可以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则可使兔(哺乳动物)的代谢加强或减弱,并调控散热过程。

11、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想一想,兔的跳跃与其前后长度有什么联系?

兔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以交替行动,但更适于跳跃,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

12、观察并比较兔与狼的牙齿。

想一想,二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兔的牙齿分为门牙、臼牙;狼的牙齿分为门牙、犬牙、臼牙。

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食性的不同。

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适于捕食动物。

没有犬齿的兔属于植食性。

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13、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图,并与人体内部结构相比较,想一想,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吗?

这说明了什么?

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有什么差异?

这说明了什么?

兔与人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相似的。

这一现象说明:

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即同属于哺乳动物。

兔的消化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有关;而人是杂食性的,所以人的盲肠大大退化。

14、恒定的体温对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的意义

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现的。

陆地环境多变,温度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

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殖。

15、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取得增产的效果。

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

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

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

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

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

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16、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对陆生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1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门牙有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有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18、兔与陆地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和生理特征:

(1)摄食与消化: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消化道长,且有发达的盲肠。

(2)循环系统:

心脏分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输送氧气能力强。

(3)呼吸系统:

肺的结构完善,完全用肺呼吸

(4)体温恒定:

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增强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5)神经系统:

大脑发达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鸟的外形呈流线型,前肢被化成翼,被覆羽毛,正羽用于飞行。

(2)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长骨中空,有些股愈合。

(3)食量大,直肠短

(4)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

(5)有气囊,双重呼吸

2、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3、如果你注意观察家鸽或麻雀,会发现它们似乎总在不停地找食吃。

它们吃进去这么多的东西,难道不会增加身体的重量,影响飞行吗?

鸟类似乎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

但是由于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食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残渣,并且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随时迅速排出。

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重量而影响飞行。

4、有人说:

“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

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帮助呼吸。

5、昆虫的翅与鸟翼的结构是不同的,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哪些共同点?

都有用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6、举例说明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蜜蜂通过翅的运动可寻到蜜源(食物)并运回蜂巣;蝗虫可通过翅的运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尾,并到适宜的场所产卵。

可见,翅对昆虫的觅食避敌、寻偶繁殖、寻找栖息地等有重要作用。

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并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7、“头上两根感觉须,两队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头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还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是昆虫的特征。

因为节肢动物中的蜘蛛无触角,无翅,有4对足;节肢动物中的虾有触角2对,无翅,有步行足和游泳足多对;节肢动物中的蜈蚣有触角1对,无翅,足多对。

8、游泳、飞行或奔跑为主要运动方式的动物,它们的运动器官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

游泳有多种方式,靠躯体和鳍的摆动游泳的最常见的动物是鱼类。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鳍与鱼体内的肌肉通过一定的结构相连,肌肉的协调舒缩可引起鳍的摆动。

多数鱼类有较大的尾鳍,尾鳍摆动可产生向前的推力。

背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在水中平衡和辅助游泳的作用。

此外,节肢动物的虾,是靠5对片状游泳足的划动来游泳的;成体的蛙,鸟类中的游禽,是分别靠趾间有蹼的后肢和足在水中的划动来游泳的;龙虱、划蝽等昆虫则是靠扇形足的滑动来游泳的。

企鹅、海豚、鲸等体形较大的水生哺乳动物,主要靠流线型的身体和鳍状肢等运动器官来游泳的。

有些无脊椎动物如乌贼、章鱼、扇贝、水母等,可借助从身体固定方向的开口处定向喷射的水流,获得前进的推力。

在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包括奔跑、行走、跳跃、爬行、蠕动等。

能奔跑的陆地生活的动物,如哺乳动物中的虎、豹、鹿等都具有分节的四肢,四肢内有由关节相连的多块骨,骨上附有发达的肌肉。

通过神经的调控,肌肉能够协调地收缩和舒张,从而使躯体移动。

当有较长时间的腾空和快速移动时,就形成了跳跃或奔跑。

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主要是鸟类和昆虫。

鸟类的飞行器官是翅膀(又叫做翼)。

由多块骨构成。

翼的外表被覆羽毛。

与飞行有关的羽毛为正羽,呈桨形。

鸟的振翅飞行是靠与翼相连的肌肉的协调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

昆虫的飞行器官是翅。

昆虫的胸部生有两对翅,它们是由体节的背板向两侧突起、扩展演变而成的,所以不具骨骼。

昆虫的胸部与鸟类一样,也有较发达的肌肉与翅的基部相连。

哺乳类蝙蝠的飞行器官是由皮膜将四肢(包括指间)和尾连接起来构成的翼。

蝙蝠是通过翼的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飞行的。

可见,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

虽然它们的运动器官多样,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化的运动器官;而这些器官的运动要靠肌肉的协调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9、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到陆地上产卵?

哪些昆虫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产卵的典型动物是龟、鳖等爬行动物,一些水禽如野鸭、天鹅、白鹭等通常在水中取食,在陆地产卵。

蚊、蜻蜓、豆娘等昆虫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10、列表总结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

呼吸

运动

体温

其他

环节动物

有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靠肌肉的交替舒张和收缩使身体蠕动

变温

卵生

节肢动物

身体部分体表有外骨骼

呼吸器官为鳃或气管(蜘蛛类为肺)

靠翅或分节的足运动

变温

卵生

鱼类

体表被有鳞

用鳃呼吸

靠躯体和鳍摆动游泳

变温

卵生

鸟类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帮助呼吸

靠翼和足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卵生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

用肺呼吸

靠四肢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胎生、哺乳

1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3、昆虫的外形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体表有外骨骼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2、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如吊车臂与车体之间。

3、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有关节。

4、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是。

5、举例说明,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

进行体育运动时,那些关节容易受伤?

应怎样保护?

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可动关节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

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

保护措施:

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被带护腕、护膝等。

6、把肌肉比喻成拉车的绳子,因为靠绳子只能向前拉而不能向后推。

如果让车倒退,还需要在车后面另栓绳子。

你认为这个比喻有道理吗?

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比喻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都需要两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这好比是拉车时,当车前的绳子拉紧时,车后的绳子需呈松驰状态;而当向相反方向拉车时,绳子的紧与驰也相反。

关节的运动方式越复杂,构成关节的肌肉数也就越多,肌肉间的协同作用也体现得越充分。

7、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并与同学交流,看谁的概括更准确、更精炼。

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8、根据本节所学哺乳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推测鸟的胸肌的两端是否都附着在胸骨上?

不都附着在胸骨上。

原因是:

如果一肌肉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9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

运动、支持和保护

10、运动的意义: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1、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1)关节头

关节面关节窝

关节的结构关节囊

关节腔

(2)关节的功能特点:

关节面上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增加了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5

1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骨:

杠杆

作用关节:

支点

肌肉:

动力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和,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13、屈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动作的产生: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

1、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就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

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的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

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的以更好地生存和繁殖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

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先天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

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无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而走复杂的迷宫的鼠学习就快的多。

对于不同种动物德尔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5、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吗?

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而走复杂的迷宫的老鼠学习就快的多。

对于不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6、有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来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

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

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只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

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狼孩不是狼,他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因此没能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

这一事实说明,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进行补偿。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技能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

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第三节、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群体之间成员及职能:

白蚁雌蚁:

产卵

群体雄蚁:

与雌蚁交配

成员兵蚁:

保卫蚁穴

及职能工蚁:

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

3、群体中的信息交: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通讯的概念: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及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5、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

对于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通讯有利于个体取食、避敌和繁殖后代。

6、鸡群或羊群中有最占优势者吗?

它有哪些行为特点?

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那就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和一只威猛的头羊。

它不仅是群体的领导者,还往往享有取食、选择配偶上的优先权,其他个体多数时候要看“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