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1593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Ifthereisaproject,firstconsiderwhetheranyonewilldoit.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__年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根据我院“三通三融三证书”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山东设计院、邮电工程总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在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

  本方案遵循“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

590201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毕业生。

全日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设有通信技术与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方向,通信技术方向主要面向铁路通信与公共通信行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三网融合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具备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毕业后可从事铁路专用通信与公共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监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电子制造技术方向面向现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工艺设计与品质管理、产品设计生产与测试等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工程师、电子产品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通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通信网络知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电路分析、电子产品生产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1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3)具备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4)具备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

  (6)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检验、产品营销的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检验、调试、维护、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能力;

  (5)具有组织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掌握通信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有利用规范标准、文献资料、信息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

  (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善于沟通;

  (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涉及现代电子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

具体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

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工艺管理、生产设备维护、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工程督导等,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

电子产品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等。

  四、毕业条件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最低取得学分143学分,其中选修课最低14学分(含专业限选课程),通识选修课最低8学分。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2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电子制造和通信类企业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技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以能力为本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实施

  图1“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第一学期,在校内完成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等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学生到浪潮集团、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习一周,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第二、三学期,在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项目教室、嵌入式

  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设计教学项目,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通用仪器设备操作、电子产品设计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

  岗位技能培养阶段。

第四、五学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围绕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其中电子产品制造岗位以通孔插装、表面贴装、混装等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融入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生产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编制、品质控制等岗位技能训练;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以通信设备硬件安装、3G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与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维护等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通。

  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

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趋向,有针对性地到浪潮集团、山东省3

  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电子产品制造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关键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企共同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与考核评价,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获取工作经历证书和表面贴装(SMT)技师、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个性化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实现职业能力、创新教

  育、美德教育三线贯穿。

  1.职业能力培养

  

(1)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套具有前瞻性、完整性、系统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更明确、更具体的作用。

首先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根据通信行业的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限制,合理设置教学项目,融入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实践技能。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老师现场教学指导,将学生所学的理论、技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可把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对接,同时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人际互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大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吸收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人、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到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

加强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培养更多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满足高职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4)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开展个性化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可以尝试让学生参加或主持各种活动,如职业规划、人才模拟

  招聘等跟职业有关的项目。

开展学生模拟职场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实践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能感性地认识职业、职场。

开展电子设计制作、通信线路与机房勘察设计、3G基站建设与维护、数据网络组建及配置等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让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

  的教育动态链。

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制定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列活动。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1)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

  康教育”、“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4

  

(2)将美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

  (3)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利用班会时间集体讨论学习。

各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动,如“美德日记”、“诚信调查”等。

  (4)开展“五个一”活动。

要求学生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两周上一节德育课;每月举行一次日常礼仪规范大检查;每学期评选一次美德之星;每学期举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赛。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6)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安全教育日到街道发放交通常规宣传单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礼仪常识。

  3.创新教育

  依托学院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成立电子协会、智能控制协会等社团组织,设立电子创新活动中心,借助学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制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计划,根据师资力量,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开设创造学方面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创造力开发”方面知识,同时以系列课程为阵地,使学生完成创新实践内容,保证“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的顺利实施,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以期使其形成创新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内化,养成创新的品格。

  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多元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可选择的空间和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

内容包括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大赛、专利发明创新、特长生课题研究、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社会实践等等,重视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院级竞赛活动,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中,激发大多数同学们参与到科技学术活动中来。

  4.“三证书”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施“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的三证书制度。

学生除须满足学分要求获得毕业证外,还需取得高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单片机应用工程师、高级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一种,在校期间专业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

  

(二)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调研企业电子制造、通信设备调试维护等岗位典型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基于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与设备调试维护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置了基础知识学习课程、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课程,校企合作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个性化培养模块,其中个性化培养模块包括通识及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部分。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在校内电子技术项目教室、嵌入式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常用电5

  子仪器使用、电子产品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通信技术与电子制造两个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中厂”、“厂”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

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趋向,开设顶岗实习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

同时通过基本素质培养平台课程和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六、教学组织与计划

  为保证“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课程教学设计项目化,各教学项目相对独立,遵循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课程教学的组织安排不再以传统的自然学期为参照,而是根据实际的课程教学需

  6

  要和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灵活安排;以5个教学周为基本单位划分教学段,每学期分4段,每学年分8段,每门课程在一个教学段中完成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灵活穿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考核评价,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7

  表4教学计划一览表

  8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师资培养,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企业顶岗锻炼、赴国内外大学研修、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等,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团队现有20人,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专兼比例1:

1,师生比1:

16。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兼职教师均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5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5人具有工程师职称。

这是一支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表6专兼职教师结构分析表

  1、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概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占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00%,这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理念新、教学成果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0__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2)专业带头人(专职)

  专业带头人,副教授,多次参加国内外培训,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致力于本团队与专业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任教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现

  代通信技术等多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中兴通讯培训讲师资格。

先后承担智能电子实训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多项教科研课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先后赴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积成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能够引领专业发展,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性思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概况

  聘请10名在行业企业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10名教师均通过专业教学能力测试,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致力于专业教学,参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教学质量评价,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专业带头人(兼职)

  ,男,生于1978年12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现就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

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

  

(二)实践教学条件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5个专项实验室和电子工艺中心、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等四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设备有300台套,能够满足完成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7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共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信联山东分公司、中国移动设计院山东分院等。

  (三)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多项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院教学管理主要规章制度见表9。

  八、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_】35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__】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__】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电子通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而制订的。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__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电子产品的开发制造、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本科职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备独立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

  1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

四年(允许学习年限3-7年)学位:

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统计表

  1.理论课程

  2.实践课程

  总学分:

147+38+5=190学分(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已计入理论课程学分中)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

  本专业学生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修满19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准予毕业。

具备上述条件,且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电子系统设计工艺、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适应企业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具体要求

  

(一)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