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101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全部答案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改正时请用橡皮擦干净;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字迹的笔写在规定的位置,答在规定区域以外的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年6月29日,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正式开启。

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目的

A.增大泄洪能力B.改善航运条件C.防止水土流失D.便于下游梯级开发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水库调水调沙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1、增加灾害发生的频率

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

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2、造成库区泥沙淤积

由于受水坝的拦截,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3、使土壤盐碱化

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河水的水质的改变

由于水质的恶化及水流流速的减慢,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

这些水生植物不仅遍布灌溉渠道,还侵入了主河道。

它们阻碍着灌渠的有效运行,需要经常性地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

这样,又增加了灌溉系统的维护开支。

5、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造成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

6、对气候的影响

库区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2.下列行为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参加奥运B.外出旅游C.出国留学D.上街购物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

【知识拓展】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意义: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

2、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浙江温州雁荡山有许多像鸡蛋大小的石球(球泡),它是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在流动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

下列岩石与雁荡山石球成因类似的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岩石类型及常见的岩石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l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列问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5.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答案】

4.B

5.D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变得频繁。

2.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会灭绝。

3.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4.温室气体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5.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6.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如: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二、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气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三、对策——两个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源头)

1.控制源头。

即减排温室气体,这其中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再生能源和代替能源、加强国际合作(主要是技术和资金)、全民参与、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人口增长增加对能源的需求)等。

相应的我们应该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碳的排放。

2.对于已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我们所能作的工作便只能是将它分离出来,做循环利用。

技术方面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现在人类能做的主要有开发高碳能源、高碳化肥、利用水合物技术处理温室气体等等;而在自然方面,我们能做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保护环境,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广泛的植树造林。

下图为某市某日近地面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的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公园绿地D.工业区

7.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温差会产生气压差异,比较甲、乙、丁三地近地面的气压,正确的是

A.丁﹥甲﹥乙B.乙﹥丁﹥甲C.甲﹥丁﹥乙D.乙﹥甲﹥丁

【答案】

6.C

7.A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城市主要的功能分区,考查热力环流中气压大小的比较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9.该季节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答案】

8.C

9.D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分布

下图为我国华南地区某河谷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该河谷

A.岩层①比沉积物形成年代晚

B.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山区

C.因岩层断裂陷落,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D.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11.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最可能是

A.甘蔗制糖B.棉花纺织

C.葡萄酿造D.大豆加工

【答案】

10.C

11.A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态,考查我国农业和工业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完成下列问题。

1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①B.②C.④D.⑤

13.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有专家称地球将会出现“全球变暖”与“全球变暗”现象,上述两种现象分别与图中的哪些环节有关

A.①②B.③②C.④①D.③④

【答案】

12.A

13.C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

【名师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名师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2.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3.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下表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4.四个地区中,自然增长人数最多的是

A.①地区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5.有关②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答案】

14.D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4.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若是正数说明人口是增加的,负数说明人口是减少的;再根据总人口数量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可得出人口增加的数量。

经计算可知,④地区自然增长人数最多,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下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完成下列问题。

16.图中反映中部地带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

17.结合材料,指出近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工作重心是

A.严格控制东部地带城市化速度B.快速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C.借助郊区城市化来营造大城市D.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建设

【答案】

16.C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16.根据三个经济地带城市化特征可知,乙线城市化水平最高,说明是东部经济地带;丁地城市化水平最低,说明是西部经济地带;甲地为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丙线为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故C项正确。

17.据图可知,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与东部经济地带的差距较大,所以近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工作重心是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建设,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富士康公司表示计划用印度工厂取代中国大陆生产基地生产iPhone、iPad和iPod,同时供应印度和全球市场。

完成下列问题。

18.富士康公司选择印度生产iPhone、iPad和iPod的主要优势是

A.消费市场广阔B.产业协作条件好

C.科技水平发达D.劳动力成本较低

19.中国富士康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大量销往美国,体现了中美

A.商贸联系B.科技信息联系C.生产协作联系D.投入—产出联系

【答案】

18.D

19.A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工业生产的联系

【名师点睛】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1.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2.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因此,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