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申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885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申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秋节申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秋节申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秋节申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秋节申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节申遗.docx

《中秋节申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申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秋节申遗.docx

中秋节申遗

中秋节申遗

【篇一: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

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

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

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必须是有世界性影响的。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很平淡,这样不可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三、必须是有创造性。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必须有创新并且和现代形式结合的这种新创意,这样才能保护这些无形文化遗产。

(郑永)

【篇二:

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

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

folksportvalueofnationaltraditionalfestivalinchina

冯萌

fengmeng

摘要:

探讨了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提出民俗、民间体育

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共同的娱乐方式,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符号,具有比较直观的文化认同功能,其具有的随意性、娱乐性特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节日文化需求,一些民俗、民间

体育的现代化成功转型,为传统节日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载体。

民俗、民间体育是传统节日得以

复兴的主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

节日;民俗;民间体育;价值;作用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dthevalueoffolksportinnationaltraditionalfestivalatmoderntimes,putforwardedthatfolksportascommonrecreationstyleofpeopleindailylifeandsym-bolofbodybehaviorhadmoreintuitionalcultureidentification.it’soptionalandrecreationalcharacteraccordedwithdemandofmodernpeople’sfestivalculture.thesuccessfultransformofsomefolksportprovidedthecarrierof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traditionalfestival.thefolksportwasoneofthemainformsoftraditionalfestivalrenaissance.

keywords:

festival;folk;folksport;value;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g852.9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6-06-16;修订日期:

2006-07-28

作者简介:

冯萌(1960-),女,副教授,一级警督,毕业于杭州大学体

育系,主要从事体育与军事教育及管理工作,tel:

作者单位: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zhejiangpolicevocationalacademy,hangzhou310018,

china.

华夏大地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深刻地反映

着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以及宗教信仰。

日“是我们民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瑰

宝[1]。

”时至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社会之文化现象。

文化之

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

不可否认,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是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文明从农

业文明进入工业时代的进程中,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其原有

的内涵,“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

节日,自然会被人看淡”。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很多时候老百

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

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

文化和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人

告诉一代人的,老一辈不说,年轻人不会了解,如果连老一辈

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当务之急是

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创

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

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这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社会在进步,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更有对民俗、民间活动

的保护、挖掘和整理的现实需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几乎都是传统的,其中,传统节日民俗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传统节日习俗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物质条件、城市空间得到恢复,并且获得新的发展,例如对于各地的端午习俗,就可以鼓励多元发展;在乡土社会,可以恢复当地的本来面目,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在城市社会,有必要以新的物质条件来表现端午习俗的传统。

实惠的粽子进城了,吉祥的香包也可以进城,像赛龙舟,也可以进城。

在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是节日文化活动的主要

内容之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各民族、各区域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等血肉相连。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其内在价值,都充分体现出丰富的内涵。

“实际上,在我所注意到的所有习俗中,没有哪一种习俗不是带有竞赛竞争性质”[3]。

民族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源自于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其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对于活跃民族气节、提高参与者的素质、磨砺人们的意志品质和积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恢复与发展,也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1民俗、民间体育是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载体

一个共同体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

够的认同文化,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或许有老传统、新传统之别),其中,传统节日民俗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端午节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认同文化。

文化认同(culturalidentity)意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

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人类都对自己的族群有一个特别的认同感,不仅是出于自身与族群之间所具有的血缘上的联系,而且,在于自己与族群之间所具有的文化上的依附性。

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

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不同。

民族认同源于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感觉,是一种现实利益的认同,是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文化认同则是拥有共同的文化,是一种观念思想的认同,二者有着不同的界域。

但是,文化认同又往往构成民族认同的内核。

文化认同之所以成为民族认同的根据,是因为民族文化中的某些符号成了民族认同的象征。

当某种符号的象征意义代表一个民族,这种符号系统便和这个民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传统节日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文化符号,端午节的粽子、赛龙舟等等。

传统的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积淀于民族的

文化心理之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稳定、坚韧的结构形态,世代传承。

我国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各有差别,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在这些众多的民族节日中,有些是直接用单项传统体育项目命名的。

这些节日,不管是祭祀性与纪念性的,还是庆贺性与社交娱乐性的,都与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着不解之缘。

例如,在贵州、湖南、广西相毗邻的侗族地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花炮节”;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

还有一些节日,虽然不是以体育项目命名的,但其中也揉进了较多的体育成份。

节日为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体育活动又为民族的节日内容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相得益彰,互相生辉。

民俗、民间体育有对自身族群存在的认同功能,这种认

同功能也是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延续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共同的娱乐方式,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符号,其文化认同功能表达得非常直观和富有建设意

义。

如“搏克”是蒙古族的摔跤、“且里西”为维吾尔式摔跤、“格”是彝族同胞的摔跤形式,从体育活动内容看,同为摔跤,但起源的民族不同,所表现的形式各异,具有标识不同民族的符号作用。

有时只需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便可以完成族群间个体归属的认同,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是一种

生存方式的认同。

共同的迎神赛会、共同的节日习俗、共同的娱乐方式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方式。

他们的生命纽带是完全连结在一起的。

岁时节令及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

强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保存、传递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利用节假日、周末、交易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民族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和竞技活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遵循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

传统节日活动中的民俗民间体育以它特有的文化认同,成为密切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剂。

通过这一凝聚,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甚至不同政见者,都会因一次特定的活动或特定的竞赛聚合到一起。

民族内的凝聚力是通过其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实现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所具备的这种文化聚合功能,也是其他具体文化领域很少或很难具备的。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聚合、凝结功能主要产生于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

由此而产生的凝结是最深层的,也是比较稳定的。

在各民族不同的传统节日中,开展的许多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也呈现出多民

族性,如赛马、射箭,蒙古族、壮族、水族、维吾尔族、苗族、裕固族、保安族、鄂温克族、布依族、塔吉克族等都很喜爱,这就为民族之间产生共同语言,提供了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的好机会。

此外,虽然在活动中各民族根据不同生活习俗和环境

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境,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活动参与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产生一种归附群体的情感,人们会在合作中相互理解、彼此帮助、消除隔阂,利于族群、社会的稳定。

近些年来,中国人对过传统的民族节日,显得越来越不

热心。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蔷认为,民众是节日的主体,他们一旦缺席,要保护传统节日就相当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黄涛副教授尖锐地指出,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是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众多民族文化被严重破坏的原因。

在现代世界,一个民族要显示文化自信,标榜自己所钟

情的特定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途径。

这种特色运动项目要在本国有历史传统,有普及性的群众基础,最好有比较好的对抗性和观赏性。

人们相信只有本国人玩得最地道,别国的人跟风也好,冷漠不解也好,都不能左右国人的信心和热情。

美国有美式足球,日本有相扑,韩国有跆拳道。

而赛龙舟是中国的一个较优的选择。

赛龙舟是集体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民俗心理的依托。

它是一种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传统和艺术的展示。

龙的装饰、选手的装扮、鼓手的指挥、啦啦队的表演,都可以是很“现代”的艺术展示。

这项运动当今在端午节日文化的烘托下已逐渐发展起来,反过来也会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调节和凝聚作用,使得我国传统节日得以延续和发展。

2民俗、民间体育较强的娱乐性满足了当代人的节日需求最近,中秋节的申遗活动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由中

国新闻网、中国侨网和飞翔公益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支持“中秋”申遗活动,到目前为止签名赞成的网民已经超过70万人次。

从中可以看出,民众对于传统节日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但是,现实中,传统佳节却越走越远。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健雄教授认为,客观条件的改变,早已使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以前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春节、中秋等节日里能吃上相对丰盛的一餐对老百姓而言有很大吸引力。

同时,古代通讯技术十分落后,在节日里团圆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些因素在现代社会都不复存在。

“现代文明加剧了人的异化,加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疏远,加剧了功利主义的极端化”[4]。

于是,人们为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在节日中渴望得到的是休憩与放松,快乐与健康。

“现代生活中的游乐化倾向的象征作用,不失为一种反省和匡正。

人类热衷于游乐的心理,是原始的必然性冲动和欲望,表现出创造性的游戏和审美实践的特性。

这种普遍的欲望和意识,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积淀现象。

人们在游乐中所追求的,是来自大自然空间的审美直观中形成的心理平衡和愉悦”[4]。

民俗、民间体育较强的娱乐性与传统的健康观,正符合

了当代人们的节日宿求。

与现代体育相比,民俗、民间体育更偏重娱乐性和随意性。

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

娱乐最早并不是为了娱乐别人而出现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发泄自我内心的情感,也就是说,人们在欢娱心情达到高潮时才会表演起来[5]。

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娱乐性在人类的早期活动中就已逐渐形成。

作为祭祀形式、健身手段和男女社交方式的体育活动没有很强的竞技性,而作为娱乐形式,由于很少涉及直接的和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不需要严格的裁决,也就没有发展出一套严谨的规则[6]。

如在西南民族节日中,明清以前的火把节,彝族人是以祭神驱鬼为主,明清以后,除了照旧祭神驱鬼,祭祀后的耍龙、跳跃活动都已逐渐淡化娱神的成分,发展至今

节日祭祀的各项体育活动几乎完全以娱乐为中心,娱神的内涵已成为潜在、深层的民族心理[7]。

注重“自娱”与“娱人”,使民俗、民间体育,从侧重于强身健体、武力保家、原始祈福、娱性怡情的作用转变为侧重“自娱”与“娱人”的作用,成为人们节日之余喜庆之余休闲之中的生活点缀,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作用有了重大的转变。

胡小明先生在《娱乐促健康》一文中指出,农耕社会里产生的身体娱乐,具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游”,是一种悠闲自得、轻松愉快的身体活动状态,是在有限生命里增加体验的重要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从古代自然经济土壤里生长出的传统生活态度,亦不失为一种特殊的追寻生命意义的健康长寿之道。

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华文化独特的仁爱之美,使东方文明中的健康游乐精神冉冉升起,成为体育体闲娱乐的未来航标。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蕴涵着健康游乐的精神。

为人类社会创造健康的美,是体育的最终目的。

而“游乐”、“游学”、“游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理想,已经具备了在未来社会复兴的条件和土壤。

民俗、民间体育在娱乐享受和强身健体的同时,又是消除孤独与寂寞,拓宽社会交往,增进相互情感交流的“润滑剂”,使人容易产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

有研究表明,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交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交需要通过跳舞、做操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可得到满足。

内向性格者则更应该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这可使自己的性格得到改善。

各类民俗、民间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如划龙舟、跳花盆、八人秋、舞龙、打篾球、拔河、跳竹竿、抛公鸡等,需要众人通过集体的默契配合顽强拼搏取胜。

因此,在训练和竞赛中,这种日积月累的合作方式往往容易增进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交流,加深了友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人们通过参加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特别是

【篇三:

试题】

2011—2012学年度亳州二中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

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

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

由中

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

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

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

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

“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

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

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

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

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

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

中秋文

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

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

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

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

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

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

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

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

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

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

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

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

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

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

截至目前,中国只有

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

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

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

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清明扫墓祭祖,

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

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

界的角度上的。

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

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

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

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

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

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

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

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

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

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

述,错误的是()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

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

的强烈冲击。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

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

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

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

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

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