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0011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学论文

题目学习动机的理论及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本1502

目录

摘要3

Abstract3

第一章学习动机理论4

1.1驱力说4

1.2强化说4

1.3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5

1.4成就动机理论5

1.5归因理论6

1.6自我效能感理论6

第二章学习动机的培养6

2.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7

2.2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7

2.3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8

2.4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8

第三章学习动机的激发8

3.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8

3.2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9

3.3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9

3.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9

3.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9

参考文献10

学习动机的理论及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

摘要

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研究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逐渐走向成熟和细致化。

学习动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本文主要是根据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论述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字:

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培养;激发

Theoryoflearningmotivationandarouseandcultivate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

Abstract

Learningmotivationisaneffectivelearningandteachinginoneofthemostimportantfactors.Becausethelearningmotivationistheinnerpowerofstudentsengagedinlearningactivities,itcanaffectstudents'learningprocessandlearningeffect.Learningmotivationresearchasoneofthefocusofeducationpsychologyresearch,graduallymatureanddetailed.Learningmotivationisthepurposeofeducation,isanefficientwayofeducation,isadirectdrivetotheinnerpowerofstudentsinlearningactivities.Thisarticleismainly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students'learningandteachersteaching,todiscusshowtocultivateand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motivation.

Keywords:

Learningmotivation;Thetheoreticalstudy;Tocultivate;inspire

第一章学习动机理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驱力说

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是驱力说。

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

该活动导致需要满足,立即便停止。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

1.2强化说

强化说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也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强化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

基本观点:

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②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行为动机是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后,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带来坏处。

这两种不同的后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前者激励个体继续从事类似行为,后者则约束和压制个体类似的行为。

因此,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即外部施加于学生个体的影响。

1.3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动机起源于需要,而需要是按层次排列的,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

他又把七层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为基本需要,较高的后三层需要称为成长需要。

在马斯洛看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属于成长需要中的求知需要,而求知需要的产生则取决于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基本需要未能获得满足,所以未能产生求知的需要。

因此,教育者了解并设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学生便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但在现实中学生的学习并非尽然如此。

有些学生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按马斯洛的说法,这是因为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其一是进取向上,其二是退缩逃避。

人的本性是善的,进取是人的本性,退缩是从后天环境中学习的结果,主要是从失败多于成功的经验中学得的,因此要使学生进取向上则应使其有成功的体验。

1.4成就动机理论

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引起的。

1956年和1957年,阿特金森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

因此这类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

1.5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韦纳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

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的归因是消极的,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就会缺乏学习动力。

既然学习动机产生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那么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动机状态。

针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消极归因倾向而采取的归因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不要为失败而分心;帮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信息不足或方法策略不对,而不是缺乏能力。

1.6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最早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人们实施自己的行为不仅凭意志力,还要依赖于个体有效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对自己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推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在动机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第二章学习动机的培养

2.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

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2.2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

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

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

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

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

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

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

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2.3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

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

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

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

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2.4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

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第三章学习动机的激发

3.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

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

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3.3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

如:

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

3.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

学生都有进取心。

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

3.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

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个性较倚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

这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及时调节学习程序,加强其自身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

反馈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得到反馈结果后的正确反映,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顶的学习标准有多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其分数的高低,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参考文献

[1]刘明娟、肖海雁.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欧阳华.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10

[3]卜荣华.学习动机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

[4]徐土根、何桦.学习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

[5]王鹏,《谈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培养》,《高师理科学刊》,2012(5).

[6]林丽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教育研究》,2005(8).

[7]蒋小茹,《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8]焦炎、王英元,《试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