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1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长博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笔记大全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Tag内容描述:

1、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1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

2、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长博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笔记大全1.葵丘之盟:公元前651年齐国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声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

3、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分享日志热门日志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分享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来源: 徐木的日志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

4、中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摘要: 中国建筑名词释义一.关键字: 建筑名词 释义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5、中国古代历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

6、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名词总复习概要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 第一章:先秦 1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

7、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

8、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以意逆志”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这种方法解说诗,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实在客观的批评原则。

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相关DOC文档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历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名词总复习概要.docx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相关其他文档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rtf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rtf资料文档下载
标签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编号:742176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