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15KB ,
资源ID:99564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5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第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猜测: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 实验结论: 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第

2、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若干 猜测: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实验过程: 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 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3、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 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班 指导教师_ 年 月 日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二、实验目的: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三、实验原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空气、水和适宜温度等。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五、实验步骤: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2、各放入三颗大

4、小差不多的绿豆。3、一组浇适量的水,一组不浇水。4、定期观察、记录、浇水。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第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小铲子1、放大镜1、镊子1、150ml烧杯1、湿润土壤若干、报纸2张、玻璃搅棒1根 猜测: 土壤里有各种成分,并且各有各自的作用实验过程:1, 把土壤倒到一张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2, 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3, 把水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方

5、法寻找土壤的成分肉眼发现土壤是潮湿的,说明含有水分,里面还有植物的细根、碎叶、腐烂的小虫等动植物的残体。放大镜土壤本身的颗粒也大小不同,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黏土微粒、还有非常细小的粉尘颗粒倒入水中土壤颗粒就会沉到水底,可以观察到,泥土是分层沉积的。从下到上依次是:石子、沙子、黏土、粉砂、植物残体的漂浮物,在搅动土壤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结论: 土壤是风化后的岩石颗粒、石子、沙子、黏土、粉砂、以及动植物残体、空气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第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器材:长方体水

6、槽2、降雨器(饮料瓶底部钻孔)1、混有沙石的土壤、接水盆1 塑料薄膜、小铲子1、报纸3张 猜测: 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改变地形地貌。实验过程:1、用混有沙石的土壤在长方形塑料水槽里堆一个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拍紧,再在土的边缘造一个“悬崖”; 2、在一个塑料饮料瓶的底部钻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在瓶里装满水 3、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或水槽)放在废报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膜,并把盒子(水槽)的一端垫高; 4、把喷水器放到一定的高度,让“雨水”尽量降落到斜坡的土地上,观察雨水降落到“模拟地形”时,雨水、径流以及土地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雨水”降落到土地上,溅起土壤的颗粒,当雨水

7、流动时,带走了这些 泥土的颗粒,原来平整的地面,开始出现了小冲沟,汇集在一起的地面水漫过斜坡,又冲蚀斜坡形成大的冲沟,在接水盆里可以看到是浑浊的泥水。 实验结论: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 受到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第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 ) 演示 :( )实验名称 探索侵蚀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2只、铁架台1座、铁环夹2个、降雨器2个(底部钻大小、数量不同孔)、蒸发皿6个、长有草皮的土壤层2块、纯土壤4块(分别放置在蒸发皿内)猜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坡度大

8、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降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轻。实验过程:1、组装好铁架台,将铁环夹水平旋紧在立柱上, 2、将装好土壤层的蒸发皿水平放在铁环夹中间,一种是有草皮的,一种是纯土壤 3、用同一个降雨器灌相同多的水,在相同高度淋洒这两个不同的土壤层,用接水的水槽分别接住流下来的“径流水”,观察水质的不同点; 4、换上两个相同的土壤层,用大孔、小孔不同的两个降雨器,分别灌一整瓶水、半瓶水,也是在相同的高度对这两个土壤层进行各自喷淋,接住径流水后观察; 5、同样的方法,换上另外两个相同的土壤层,进行坡度不同的侵蚀实验, 观察径流水的水质有什么

9、不同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有植物覆盖的要多;斜坡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平地上要多几倍;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的冲蚀得厉害。实验结论:无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 班 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器材塑料桶、沙子、水草、浮萍、小鱼、小虾、田螺等。步骤和方法1、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2、 在桶底放一层淘洗

10、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3、 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4、 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5、 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实验结果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

11、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实验名称: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

12、食物关系)。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实验名称: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若干条、鱼网实验过程: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实验名称:影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单元第1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实验材料: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实验过程: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

13、,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2、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用电筒在同一个方向照射(侧面或底面),位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3、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分别用电筒照射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在对应的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结论: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实验内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及太阳高度(第二单元第2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测量影子的长度及太阳高度,知道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实验器材: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14、、太阳高度测量器实验过程: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3、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4、学习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测量不同时刻太阳高度。5、引导学生分析影子长度的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结论:阳光下的影子在太阳刚出来和要下山时最长,正午最短;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实验内容: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第二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实验过程:1、把3张有孔卡纸用票夹固定并排在桌面上,后面再放1 张无孔卡纸,用电筒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照射过去,调整另外两张卡纸的位置,使电筒光能照射到无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