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5.07KB ,
资源ID:99448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448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

1、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

2、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学习新知(一)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124=3(2)问:

3、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

4、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5、三、总结四、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教学反思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

5、再去追求正确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还记得加减法之间有什么重要关系吗?(减法是加法逆运算)乘除法之间也有

6、这样的关系吗?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如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解决问题(1)师:请看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插3枝花。(课件显示)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生:一共插多少枝花?师:谁能解决?生:34=12(枝)师:你是用乘法算的。谁有不同的方法?生:3+3+3+3=12(枝)师:是用加法算的。2、对比认识乘法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结果都是12枝,那表示的意义相同吗?34表示什么?(4个3相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课件显示),哪

7、种算起来更简便?为什么?生:乘法更简便,因为乘法只算1步。师:也就是说乘法是一种简便运算。归纳:在数学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齐读、同桌说)师: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所以积=?生:积=因数因数(板书:积=因数因数)师:以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用乘法计算。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3)师:我们知道了一共有12枝花,谁能将第(1)题改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生:有12枝花,每3枝插1瓶,可以插几瓶?师:谁能解决?生:123=4(瓶)师:谁还能提?生: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每个花瓶插几枝?师:谁会解决?生:124=3(枝)师:同学们解决的非常正确。4、对

8、比认识除法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师:请仔细观察这3道题的算式,第(1)题已知的是两个因数,求它俩的积,用乘法求的。那第(2)题已知的是第(1)题的什么?求的什么?用什么运算求的?第(3)题呢?生:第(2)题已知的是第(1)题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求的。师:第(3)呢?生:第(3)题已知的是也是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求的。师:也就是说,第(2)、(3)题都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用除法求另一个因数。因数=?生: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师:这些就是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归纳:在数学中,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

9、,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齐读、同桌说)师: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的因数叫做商。那么商=?生:商=被除数除数(板书:商=被除数除数)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怎么求除数和被除数?生: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板书: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师:这部分是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师:黑板上我们一起总结的就是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谁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巩固练习师:接下来张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今天学得如何,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1、下面各题应该

10、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式计算。(1)汽车每小时行80km,5个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生:用乘法计算,式子是805=400(千米)师:为什么用乘法算?什么是乘法?(2)汽车5小时行驶了4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生:用除法计算,式子是4005=80(千米/时)师:同学们解决的又对又快,而且说的也很准确!2、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50414=_50436=_师:说明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生:求的是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等于36。生: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等于36。3、调皮的小猫师:有只调皮的小猫到处跑,爪印盖住了很多数,你能知道盖住的数是多少吗?你是根据什么算的

11、?看看哪组能全对。89(4)=356124(31)=4(700)20=35(8)29=232672(28)=24(1000)8=125师:你是根据什么算的?生:这道题求的是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是4。师:全部算对的举手,恭喜你们组全对!4、判断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3)=()(4)=()师:判断对错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如果错了,说一说正确的关系是什么。5、知识延伸: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出示:389=师:请计算一下。得多少?(商4余2)这个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吗?这是有余数的除法,那被除数与商

12、、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部分知识让我们下节课来一起研究好吗?四、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想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教学目标: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13、、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363+88=165-45=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二、探索发现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1)出示教材P5例2(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出示教材P5例2(2)(3)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14、,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板书:123=4(瓶)124=3(枝)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

15、教学有关0的运算。(1)出示P6例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预设:0+5=24-0=50=06=4-4=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三、巩固发散1、P6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订正。2、根据2532

16、=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3465=70416=89127=32612=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3+3+3=12(枝)123=4(瓶)34=12(枝)124=3(枝)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0不能作除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一)一、教材分

17、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二、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设计与说明A案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

18、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4.学生自由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1.自由读课

19、文14自然段。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4)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阅读状态。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

20、读出严肃的语气。5.练习(任选一题)用“准备”说句话。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二道星级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3)描:在书上描一描。(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

21、、写漂亮。六、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第

22、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1.开火车读生字词。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23、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四、指导书写,掌握

24、结构。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内伸向课外,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六、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

25、,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二)教学目的: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

26、”等6个字。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三、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2.检查自学情况:课文共有

27、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教学生字“级观”2.齐读第一自然段.3.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五、讲读(38)自然段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2.出示唐老师的话: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

28、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4.小组交流汇报。(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6.小组交流汇报:(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7.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29、8.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9.分小组读38自然段.六、拓展延伸1、跟大家一起学了失物招领这一课,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丢失东西吗?为什么?2、学生交流。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失物”。爱护环境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2000-493

30、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4、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4.7-0.50.56-0.451.2+0.81-0.4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