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9.93KB ,
资源ID:991472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14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

1、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患者男,65岁,因“胸骨后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年,咽下食物梗噎感3个月”来诊。查体: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该患者初步诊断最不考虑的疾病是()A.食管癌B.平滑肌肿瘤C.胃肠间质瘤D.淋巴瘤E.食管下段静脉曲张F.反流性食管炎2、患者男,65岁,因“胸骨后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年,咽下食物梗噎感3个月”来诊。查体: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进一步行内镜检查:肿物位于食管远端黏膜下,呈蕈伞状生长,表面可见灶状糜烂和表浅溃疡。应该考虑的病理诊断是()A.食管鳞状细胞癌B.内分泌肿瘤C.平滑肌肿瘤D.胃肠间质瘤E.鳞状上皮乳头状瘤F.神经鞘瘤G.淋巴瘤

2、3、患者男,65岁,因“胸骨后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年,咽下食物梗噎感3个月”来诊。查体: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光镜下该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淋巴瘤B.低分化鳞状细胞癌C.神经内分泌肿瘤D.梭形细胞癌E.基底细胞样癌F.平滑肌瘤G.恶性黑色素瘤4、患者男,65岁,因“胸骨后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年,咽下食物梗噎感3个月”来诊。查体: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高倍镜:肿瘤细胞小,细胞核深染,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极少,核分裂象多见,可见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56(+),NSE(+),Syn(+),CgA(+),CD20(-),CD79a(-),CK14(-),Vim

3、(-),HMB-45(-)。该肿瘤为()A.类癌B.小细胞癌C.混合性内分泌-外分泌癌D.B细胞淋巴瘤E.未分化癌F.恶性黑色素瘤5、患者男,60岁,因“咽下食物不畅3个月,明显加重1周”来诊。内镜检查:食管中下1/3可见食管壁粗糙、僵硬,肿物表面可见糜烂和溃疡,触之易出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食管鳞状细胞癌B.食管腺癌C.食管淋巴瘤D.食管内分泌肿瘤E.Barrett食管F.反流性食管炎G.食管颗粒细胞瘤6、患者男,60岁,因“咽下食物不畅3个月,明显加重1周”来诊。内镜检查:食管中下1/3可见食管壁粗糙、僵硬,肿物表面可见糜烂和溃疡,触之易出血。提示术后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肿瘤切面食管壁

4、明显增厚,上下呈坡状隆起,表面可见表浅溃疡,灰白、质地较脆。光镜下病理组织学结构如图所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14(+),CK5/6(+),CKpan(+),Vim(-)。病理诊断是()A.鳞状细胞癌B.低分化腺癌C.黏液表皮样癌D.未分化癌E.梭形细胞癌F.淋巴瘤G.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7、患者男,60岁,因“咽下食物不畅3个月,明显加重1周”来诊。内镜检查:食管中下1/3可见食管壁粗糙、僵硬,肿物表面可见糜烂和溃疡,触之易出血。该肿瘤大体分型属于()A.蕈伞型B.髓质型C.缩窄型D.溃疡型E.巨块型F.斑块型G.息肉型8、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

5、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腺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G.平滑肌肉瘤9、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提示光镜下组织形态如图所示。病理诊断考虑为()A.平滑肌肉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10、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

6、,突出于浆膜面。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S-100(-),Actin(-),Desmin(-)。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A.平滑肌肉瘤B.胃肠道间质瘤(GIST)C.脂肪瘤D.平滑肌瘤E.神经鞘瘤F.颗粒细胞瘤11、患者男,55岁,因“腹胀、腹部不适3个月”来诊。胃镜:胃体部占位。拟行手术。病理标本大体检查:胃体部一直径约4cm结节状肿物,突出于浆膜面。关于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叙述错误的是()A.在消化管GIST中最常见B.胰腺是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C.大约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恶性D.可形成溃疡并导致大出血E.多结节腹膜种植是恶性GIST的典型表现F.肿

7、物可位于浆膜下、黏膜下或胃壁内12、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mm40mm。可能的病变是()A.慢性肥厚性胃炎B.胃息肉C.旺炽性胃炎D.淋巴瘤E.Crohn病F.胃腺癌G.胃结核13、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mm40mm。提示光镜下:黏膜固有层内见大量小到中等大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形成模糊的结节或弥漫片状分布,浸润和破坏邻近的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结合大体形态及镜下改变,可能的病变有()A.滤泡性淋巴

8、瘤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套细胞淋巴瘤D.Burkitt淋巴瘤E.MALT淋巴瘤F.T细胞淋巴瘤G.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4、患者男,54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来诊。胃镜:胃体大弯后侧壁见一黏膜皱襞肥大区,呈脑回状,表面颗粒样粗糙不平,面积约30mm40mm。提示镜下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呈单核细胞样,核轻微不规则,染色质中等,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透亮,细胞界限清楚,可见浆细胞分化及Dutch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CD20(+),CD3(-),CD5(-),CD23(-),CD10(-),Bcl6(-),Bcl2(-),CyclinD1(-),CD38(+),Ki-67(

9、+)30%。病理诊断为()A.滤泡性淋巴瘤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套细胞淋巴瘤D.Burkitt淋巴瘤E.MALT淋巴瘤F.T细胞淋巴瘤G.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5、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纳差”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体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指导价值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指标有()A.CD34B.CD56C.CD31D.CD117E.DOG1F.VIM16、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纳差”来

10、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体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对判断本肿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指导意义的有()A.发生部位为胃B.CD117阳性C.肿瘤大小D.核分裂象数目/50HPFE.肿瘤坏死F.血管数量17、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纳差”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体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部分呈变性坏死。

11、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该患者如果发生肿瘤转移,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A.腹主动脉旁淋巴结B.脾C.盆腔D.肝E.肺F.胸腔18、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为了明确病理诊断,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B.MRIC.胃造影术D.B型超声E.肿瘤穿刺细胞术F.肿瘤标志物检测19、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

12、: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对本例诊断生物学行为高度侵袭危险有价值的是()A.部位B.症状C.年龄D.组织学形态E.大小F.性别20、患者女,56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大体检查:病变12cm11cm,结节状,界清。组织学检查: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交错条索状排列,细胞密集,细胞胞质中等界限尚清。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片状分布,细胞胞质丰富,界

13、限清楚。间质胶原轻度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为了明确病理学诊断,需进一步检查的项目有()A.特殊染色(V.G)B.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C.电镜(致密核心颗粒,中间丝,糖原)D.DNA-PCR-核苷酸序列分析(KIT,PDGFRE.RT-PCR定量分析(EGFR,HER2)F.FISH检测KIT21、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

14、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SMA(-),S100P(+),DES(-),b-catenin(-)。本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符合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A.平滑肌肉瘤B.纤维瘤病C.神经纤维瘤病D.炎性肌成纤维细胞肿瘤E.纤维组织细胞瘤F.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2、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

15、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SMA(-),S100P(+),DES(-),b-catenin(-)。对判断本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属高度危险侵袭性有重要价值的有()A.年龄B.性别C.十二指肠下段D.肿瘤5.1cm4.9cmE.核分裂象6个/50HPFF.症状23、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

16、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SMA(-),S100P(+),DES(-),b-catenin(-)。如果肿瘤复发,需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具有指导价值的指标有()A.KIT外显子9突变B.KIT外显子11突变C.KIT外显子13野生型D.KIT外显子17突变E.KIT外显子14野生型F.PDGFRa外显子18突变24、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底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

17、间质中等量,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对排除纤维瘤病有重要价值的有()A.CD34(-)B.SMA(-)C.DOG1(-)D.CD117(-)E.b-catenin(-)F.DES(-)25、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底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间质中等量,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对排除梭形细胞癌有指导意义的有()A.p63(-)B.CD117(-)C.Cytokeratin(-)D.Vime

18、ntin(-)E.SMA(-)F.CD34(-)26、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底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cm6.9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间质中等量,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提示该患者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CD117(-)。为明确诊断,需补充的实验室检查有()A.血清CEAB.KIT基因突变检测C.BRAF基因突变检测D.PDGFRa基因突变检测E.EGFR扩增检测F.免疫组织化学DOG1检查27、患者女,65岁,因“腹胀、腰

19、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病变7.5cm6.8cm,呈结节状。为了明确病变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B.MRIC.胃造影术D.腹部B型超声E.肠镜F.肿块针吸细胞学28、患者女,65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病变7.5cm6.8cm,呈结节状。对患者诊断为肾源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指导意义的是()A.血尿B.CD117(+)C.HMB-45(+)D.CD34(-)E.S100P(-)F.DES29、患者女,65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病变7.5cm6.8cm,呈结节状。以下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决定

20、性作用的是()A.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B.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C.电镜(致密核心颗粒,中间丝,糖原)D.DNA-PCR-核苷酸序列分析(KIT,PDGFRE.RT-PCR定量分析(EGFR,HER2)F.FISH检测HER2扩增30、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SMA(-

21、),S100P(+)。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A.平滑肌肉瘤B.纤维瘤病C.神经纤维瘤病D.炎性肌成纤维细胞肿瘤E.胃肠道间质肿瘤F.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1、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SMA(-),S100P(+)。提示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表达阳性,则符合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其生物学行为属高度危险

22、侵袭性。对此判断有重要价值的指标有()A.十二指肠下段B.CD117C.年龄D.肿瘤5.1cm4.9cmE.核分裂象6个/50HPFF.DOG132、患者男,62岁,因“排黑粪1个月”来诊。胃镜:十二指肠下段局部黏膜隆起,部分黏膜呈污絮色。手术标本大体检查:肿块呈结节状,位于肠壁,5.1cm4.9cm。肠壁结构完整。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索状或交错条索状排列,核分裂象6个/50HPF。间质血管丰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SMA(-),S100P(+)。如果肿瘤复发,需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价值的检查指标是()A.KITB.EGFRC.HER2D.P

23、DGFRaE.RasF.BRAF33、患者男,55岁,因“阵发性腹痛6个月,突发急腹症1d”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空肠中段多处溃疡。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肠结核B.Crohn病C.神经内分泌肿瘤D.淋巴瘤E.肠腺癌F.溃疡性结肠炎G.特发性溃疡34、患者男,55岁,因“阵发性腹痛6个月,突发急腹症1d”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空肠中段多处溃疡。提示光镜下,溃疡周围肠壁内细胞形态如图所示。病理诊断考虑为()A.肠结核B.Crohn病C.肠未分化癌D.B细胞淋巴瘤E.溃疡性结肠炎F.T细胞淋巴瘤35、患者男,55岁,因“阵发性腹痛6个月,突发急腹症1d”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空肠中段多

24、处溃疡。提示镜下:瘤细胞单一,小至中等大小,包含有不规则的核,伴中等大小的核仁,胞质暗淡或透亮,呈致密堆积。肿瘤弥漫性向肠黏膜和肌层浸润,中央可见片状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CDX2(-),CGA(-),SYN(-),CD20(-),CD3(+),CD4(-),CD5(-),CD8(+),CD56(+),EBER(-)。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A.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型B.CD56(+)的肠T细胞淋巴瘤型C.结外NK/T淋巴瘤,鼻型D.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E.小B细胞性淋巴瘤F.肠未分化癌36、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腹部不适,轻微腹痛伴腹泻10年,症状加重6个月”来诊。患者自述腹部

25、有包块,粪呈糊状、有黏液、有时发黑。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感染性结肠炎B.慢性肠血吸虫病C.溃疡性结肠炎D.Crohn病E.肠结核F.先天性巨结肠G.结肠癌37、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腹部不适,轻微腹痛伴腹泻10年,症状加重6个月”来诊。患者自述腹部有包块,粪呈糊状、有黏液、有时发黑。提示因肠镜发现乙状结肠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大体检查:结肠溃疡性肿块,周围黏膜扁平颗粒状,并见深浅不一溃疡,呈不规则地图状及大小不等几十枚息肉。镜下:肿块内正常腺体消失,代之明显异型的腺体浸润至全层。周围肠壁固有层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伴腺窝脓肿形成,炎症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息肉内大多间

26、质肉芽组织增生,腺体呈复杂分支状,腺上皮细胞分化成熟;部分息肉腺体增生,细胞核排列拥挤,核呈笔杆状。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感染性结肠炎B.慢性肠血吸虫病C.肠结核D.溃疡性结肠炎E.Crohn病F.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G.结肠癌38、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腹部不适,轻微腹痛伴腹泻10年,症状加重6个月”来诊。患者自述腹部有包块,粪呈糊状、有黏液、有时发黑。下述病变属于肠癌前病变的是()A.急性感染性结肠炎B.溃疡性结肠炎C.幼年性息肉病D.先天性巨结肠E.管状腺瘤F.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G.肠结核39、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腹部不适,轻微腹痛伴腹泻10年,症状加重6个月”

27、来诊。患者自述腹部有包块,粪呈糊状、有黏液、有时发黑。下述肠癌亚型中,预后相对好的是()A.筛状粉刺型腺癌B.印戒细胞癌C.微乳头癌D.MSI-H髓样癌E.腺鳞癌F.梭形细胞癌G.未分化癌40、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粪隐血试验阳性2次”来诊。肠镜:回盲部多发息肉。术后标本大体检查:回肠末端和结肠回盲部数十个息肉状物,直径0.22.0cm,部分有蒂,周围黏膜正常。可能的病变是()A.增生性息肉病B.Peutz-Jeghers综合征C.淋巴瘤D.幼年性息肉病E.肠结核F.Crohn病G.多发性腺瘤41、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粪隐血试验阳性2次”来诊。肠镜:回盲部多发息肉

28、。术后标本大体检查:回肠末端和结肠回盲部数十个息肉状物,直径0.22.0cm,部分有蒂,周围黏膜正常。提示光镜:息肉表面被覆肠黏膜上皮,分化成熟,肠腺体萎缩,间质内见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病变可能是()A.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MALT淋巴瘤C.套细胞淋巴瘤D.Burkitt淋巴瘤E.滤泡性淋巴瘤F.T细胞淋巴瘤G.霍奇金淋巴瘤42、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粪隐血试验阳性2次”来诊。肠镜:回盲部多发息肉。术后标本大体检查:回肠末端和结肠回盲部数十个息肉状物,直径0.22.0cm,部分有蒂,周围黏膜正常。提示镜下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单一,核形轻度不规则,可见散在上皮样细胞和透明小血管

29、,未见滤泡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CD20(+),CD3(-),CD43(+),CD5(+),CD10(-),Bcl6(-),Bcl2(+),CyclinD1(+),Ki-67(+)30%。病理诊断为()A.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MALT淋巴瘤C.套细胞淋巴瘤D.滤泡性淋巴瘤E.Burkitt淋巴瘤F.T细胞淋巴瘤G.霍奇金淋巴瘤43、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粪隐血试验阳性2次”来诊。肠镜:回盲部多发息肉。术后标本大体检查:回肠末端和结肠回盲部数十个息肉状物,直径0.22.0cm,部分有蒂,周围黏膜正常。套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性改变是()A.t(8;14)(q

30、24;q32)B.t(14;18)(q32;q21)C.t(;18)(p11.2;q11.2)D.t(11;14)(q13;q32)E.t(11;18)(q23;q32)F.t(2;8)(p12;q24)44、患者男,35岁,因急性肝衰竭行原位肝移植后3个月,现发现肝功能异常,进行肝穿刺活检,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可能的病理诊断为()A.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B.缺血再灌注损伤C.巨细胞病毒感染D.急性排斥反应E.胆管梗阻性病变F.慢性排斥反应G.自身免疫性肝炎45、患者男,35岁,因急性肝衰竭行原位肝移植后3个月,现发现肝功能异常,进行肝穿刺活检,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提示汇管区局部放大组织学如下图所示。可能的病理诊断为()A.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B.缺血再灌注损伤C.巨细胞病毒感染D.急性排斥反应E.胆管梗阻性病变F.慢性排斥反应G.自身免疫性肝炎46、患者男,35岁,因急性肝衰竭行原位肝移植后3个月,现发现肝功能异常,进行肝穿刺活检,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提示汇管区局部放大组织学如下图所示。可能的病理诊断为()A.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B.缺血再灌注损伤C.巨细胞病毒感染D.急性排斥反应E.胆管梗阻性病变F.慢性排斥反应G.自身免疫性肝炎47、患者男,35岁,因急性肝衰竭行原位肝移植后3个月,现发现肝功能异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