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87KB ,
资源ID:99053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9053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阿含解脱道次第 28 空海.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阿含解脱道次第 28 空海.docx

1、阿含解脱道次第 28 空海 阿含解脱道次第 28 空海 这是ET,然后他在告诉我们,他的手在比,就是说你要去看到“空”,要去看到这些缘起,这些变化,看到“空”。但是,是要你去看到这个空,不是要看我这个手指。不是看我这个。所以就是说是要见、如果你只看到这个而已,这个叫做“见指不见月”,所以我们是要透过这个手指,然后去看,看到缘起,看到空。再来,我们要慢慢了解实相真理之后,我们会从二元对立,这个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我要的就归入“白”的,我说不要的就归入“黑”的。我所抓的、我所认定的就归入是“好”的;我所讨厌的我所排斥的就归入“坏”的。这个都是众生自己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像这样的话都是没完没了的,

2、那种苦它永远存在。那我们今天就是,你要慢慢去认清实相之后,然后能够包容一切。超越这个二元对立,能够包含整个,这里面这个含意都很深,要慢慢的去体会。尤其在历缘对境里面,我们要慢慢的去把以前我们所不喜欢的人,我们也能够包容。把我们所不喜欢的宗教,我们也能够包容;把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物,我们也能够以平等心来尊重一切。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因为你唯有你能够包容一切,那你那个二元对立的那个界线才会消失。那个苦,因为你只要你有对立,你的内心就会拉扯,就会用力,那个苦就会存在。这个很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当你能够超越二元对立,你就能够跟佛陀所讲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但是这个唯我独尊他是事实上是在告诉每一个

3、人,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以平等心来尊重每一个人。所以没有自卑,没有卑慢,也没有我慢。只是佛陀来协助众生,让众生去了解到你跟佛陀没有少什么,所以慢慢的到达了悟真理实相,然后解脱自在这样。佛陀他只是来帮助大家这样。OK,好,我们下课。现在进行我们今天的课程。现在从第八章五阴的二十六节五十八页,五十八页这里开始。现在我们的进度,已经渐渐的契入到闻、思、修、证,闻思法义相当重要的部分,那以后实修实证就是要回来体证到现在法义所讲的这些。所以现在不是说讲过了之后这些就不重要,那后面的修才是重要。后面的修是很重要是不错,但是要知道说那个实修实证,就是要回来体证现在闻思法义的主要内容。更精简的讲

4、,就是要来体证到无常跟无我。所以第八章的五阴跟后面的六入处,还有蕴、界、处这些六界,这些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我们的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一切实相:无常跟无我这两个法印,所以这方面大家不要轻视它,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好,我们现在看二十六节,“陀裟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往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这一经也是满有名的。这一经就是差摩比丘生病,然后有一些比丘就去跟他慰劳,陀裟比丘然后他就去代为传达、代为去问候慰劳,然后他就一方面当然探病,一方面也跟他再更深入的探讨法义方面。然后他们、就是说这个陀裟比丘他就听人家讲,听差摩比丘讲就是说、然后听讲过之后他觉得这里面有

5、疑问,所以他就当面跟差摩比丘来做一个求证:你为什么这样讲呢?然后你这样讲,你又说你不是阿罗汉,这个我觉得前后有违背。这一经的意思就在那个一问一答,一探讨一回答这种情况之下,那差摩比丘他本身又有更深入的体悟,然后他又有很大的突破。我们现在来看,他们就去看差摩比丘,然后就问差摩比丘:就说你说过,“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你说你有看到五阴,你已经有了解,有体悟到非我、非我所,就是无我、无我所,但是你却说你还不是四果的阿罗汉。就是说你还不是四果阿罗汉,奇怪!那这个不是相违背吗?如果说你已经体证到“五阴”、“非我”,体证到“无我”的话,那这样理论上应该是属于四果阿罗汉了,那你怎么说还不是呢?这时候差摩比丘

6、就语陀裟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罗汉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离、未知、未断、未吐。”注意!他这里回答是很如实,这里回答就是说:我虽然在五受阴里面,就是五阴里面,我观察到非我、非我所,但是我今天还能够清楚的知道就是说自己还不是阿罗汉,因为我对自己的我慢、我欲、我使,对这些我是、我能这些还没有真正断除。也就是说他看到深层的那个“自我”还没有断除,这样知道吧?所以上次我有跟大家讲过,就是说我们证果的、我们体证的先后,是你要先体证到无常,先体证到无常法印之后,再来你才能够进一步体证无我。但是你体证到无常、无我,这未必代表说你真的已经证到、做到“无我”,这个可以说这是“理”上你可

7、以顿悟,但是“事”上你还没有真正做到。为什么还没有真正做到呢?我们看他后面的回答,差摩比丘他又回答,就是说:“我亦如是,我看到非色即我,我不离色”。这个就是不一、不异。大家在旁边写一个:不一,不异。那因为这个比较深,要解释的话又要花比较多时间。“非色即我”就是不一,“我不离色”就是不异,这就是不一还有不异。我虽然看到这方面“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离识。然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这也就是说我“理”上可以了解,我可以了解无常,可以了解无我,我可以先体证到无常,再来我理论上我可以体证到无我,体悟到无我,但是我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个如果你进入实修的话,

8、因为他这是实际的心路历程,你可以去看到、去体会到他所讲的那个“自我”的阴影,都不断地在显露。我是、我慢都还存在,所以他这个是你这个要很如实的认真回来看,而且很如实,他才能够做这样的回答。那有的人以为说自己开悟了,然后自己已经知道“无我”了,但是都没有看到说深层内心还是在抓著“我”。所以这时候他就是看到自己那个深层的“自我”还没有断除。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体证无常,然后跟体悟部份的“无我”方面,那你可以从证初果然后上来二果、三果,可以证到三果,但是三果跟四果,那个你要体证到、真正做到“无我”、“自我”要消失,才能够真正证到四果阿罗汉。所以这个就是一个初果、二果、三果这个过程,你到三果时候,如果你

9、有认真回来反观自己的话,你会看到那个深层的“自我”,我是、我能、我慢都还存在。所以他说举个比喻,他说请你听我做个比喻:“凡智者,因譬類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种种灰汤,浣浊尘垢,犹有余气,要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这个就是说一件很脏的衣服,你一下子洗涤之后,它的脏还没办法完全清除掉,他的味道还没办法完全清除掉,那要怎么样呢?就是要多洗几次。这样知道吧?所以他就是说他看到:我虽然我体悟到这些无我,但是我在历缘对境的时候,还是会展现那个我是、我能、我慢的那一种习性、习气还会跑出来,所以他这个就是他有很如实回来反观才会看到。因为那个就是“自我”的阴影,它又跑出来,所以他认为说,这个就是因为还犹

10、有余气,还有一些习气,所以要不断的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也就是说,理虽然可顿悟,但是事必渐修。而且你“理”上的顿悟容易,你事实上在历缘对境的时候,那真的那才是实际的考验。“如是,多闻圣弟子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能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这就是说一个有证果的人,虽然说他对五受阴方面他能够看到非我、非我所,但是他的那个习气还在。所以要在历缘对境中,不断的再实修实练,实际的面对各种境界里面,然后实际再去看。这样然后他又一方面历缘对境修,一方面又加深去闻思。所以你看“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也就是说这个是水涨船高,

11、他又更进一层的去止观双运,然后再继续观察它的生灭,就是更深一层的去体悟无常的法印。前面的体悟无常,你虽然是体悟到了,但是你那个稳定度还没有出来。这样知道吗?就像几天后我们要准备禅修,那禅修的时候协助大家慢慢去,实际去体证到无常法印,但是你没办法说都浸泡在这个无常法印之中,你还会不断的进进出出,进进出出,也就是说稳定度还不够。所以这时候还必须要闻思,然后再实际修,闻、思、修,然后你这样才能够“增进思惟,观察生灭”。实际再进一层的去体悟这个无常法印,然后再进一步的去看“此色、此色集、此色灭”,还有受、想、行、识的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这就是真正的

12、开悟。真正的解脱就是这样。他的这个心路历程这一段满不错的,他把那个你见法,然后到究竟解脱的那个心路历程有写出来,所以大家要去看,慢慢去体会。“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差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这时候你看他本来他是有生病,然后别人问他的时候,然后他再更仔细回来检验自己,那我们再讲具体一点就是说,你为什么认为说你自己已经有证悟,但你还不敢承认自己是阿罗汉?为什么?因为他发现自己那个贪生怕死的结还存在着。这个要很如实面对自己,因为他在生病的时候,他又看到那一种,生命核心那一种“自我”的抓取,还是紧抓着不敢放。所以他去看到那种贪生怕死,那一种“自我”还紧抓

13、不放的那个结还看到。那当跟人家在这样对谈之后,他又更深一层去看到,然后慢慢的终于自己看到那个核心的阴影,然后自己又有一些体会、又有一些突破,所以这时候他又有更深的这些体会。然后来探病的比丘也听他这样讲过之后,也刚好又蒙他的这些法喜,所以彼此这样,等于说又有这种切磋、教学相长,然后体悟更深。我们看这里的法义分享,这有满重要一个归纳。(法义分享)虽然能理解、能观察到五阴非我、非我所,但我慢、我欲、我能未断,这与观察的深浅度有关,也与习气有关。所以才有四双八辈的差异。深层的我见、我慢不易断,通常需要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以协助反观照见。这里,我是这样简短写过来,但这里却是有非常重要的那个含义在里面。

14、如果说你真的要走上究竟解脱,那你在这个还没有到达解脱之前,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协助我们照见我们的死角,照见我们的不足,照见我们那个踩在脚底下的那个阴影,那是非常重要。它可以节省我们很多不必要的生命的摸索。所以这里有提到就是说,深层的我见、我慢并不容易断,通常需要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以协助反观照见。但是如果因缘不成熟的话,那这个还要再静待因缘这样。我们看第二点,“差摩比丘于五阴,再深入思惟观察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理论上可以如此,实修上要断深层的“我慢”没那么容易!这是因为这样实际的体悟过来之后,发现没有那么容易的。修行者很容易在禅修之际,觉得“我慢、我欲、我能、我是、我在,

15、一切悉除”,但出了禅修区,实际历缘对境之际,我慢、我是、我能全部又暴露出来。所以理悟容易,实修不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要有很深的反观觉察力,才能看到那深层潜伏的我见、我慢、我是、我能。为什么说理悟容易呢?因为你在单纯简单的环境里面专修禅修的时候,没有外境的考验,所以你会觉得说啊,我现在已经做到没有我了!我现在已经体悟到“无常”了,我现在已经没有“我”,“身见”这些都没有了,什么事情都大事已办了。但是一历缘对境的时候,尤其你认为你开悟了,你已经成为人天师表了,众生开始向你顶礼、向你恭敬,这时候能不能去看到背后那个我慢、我是、我能的心态还有没有?再来,再来人众越来越多了,要兴建道场了,然后这

16、个道场,再来又要收皈依弟子了,你有没有去看到你背后有没有那一种我的山头、我的道场,还有我的弟子、我的宗派、我的衣钵、我的继承人,这个都是很微细的那些我是、我能、我慢。当然,大家也许认为说这个好像跟我们修行上面,好像现在还离得太远,不要认为离得很远,现在不讲也许以后再讲,那没机会了。等你以后你有名、出名的时候再讲,那时候你听不进了。所以如果说大家在这个闻思的过程,你能够建立起正确的闻思的话,那可以避免你很多将来不必要的那些岔路,所以要很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再来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佛陀,他本身没有建立宗教,本身没有建立宗派,他本身没有建立固定的道场,那都是人家有提供道场,他就因缘具足嘛,就引导大家来

17、此禅修。那一段期间之后,哪里有需要,他又走到哪里,所以他没有固定的一个地方。再来佛陀他本人,虽然有很多人跟他学习,皈依他,但是他从来不去抓住弟子,也没有去更改弟子的名字、名号,除非你自己愿意你自己要更改一个比较好的名字,那没关系,随你所喜欢。但是佛陀本人他没有说我这个派系你加入我这里,要改成什么姓、要什么辈,都没有那些。所以我们要知道说,真正一个“无我”的人,他没有他的山头、没有他的宗派、没有我的弟子,这些都没有。但是今天并不是说那我有一个山头、我有一个宗派,我有我收的弟子,那我这样就所弘的就不是正法,也不是这样讲,而是佛陀他做出这样一个模范出来,让我们参考。这是一个很明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参考

18、。那你今天因缘情况,你需要一个地方,一个禅修的地方,或是说有些人他要跟你学习,那你有一些弟子,这个也没关系!你随顺因缘。但是我们要跟佛陀这一面真的是无我、无私这一面镜子来比,佛陀提供这一面很明的镜子,让我们对照,那我们要从中去看看。我们随顺因缘而起的这一种情况之下,那我们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有没有我是、我能、我慢、我的弟子、我的宗派,我的山头?这个都很重要。这已经是讲到很深的那些,因为这跟断深层“我慢”关系很大。泰国有一位,(1912)民国初年满有名的一位高僧阿姜曼,我想我们在座有不少人应该有读过“阿姜曼尊者传”,那他以前也是一样,他真的是用生命在修行,然后他证初果、二果之后,已经是情况相当不错

19、,然后他也有随顺因缘在指导别人。但是当他一样看到我内心的那一股不安,内心的那股我是、我能都还存在,那还没有真正找到我所要的,于是他又放下,然后又不断再继续找寻。他在阿姜曼尊者传里面他自己也有提到就是说,当他要从三果要证四果那一段期间,他说他真的是都是用生命去修,然后修到后来真的是很苦、很苦,那你看这就是说他很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知道自己不足,然后知道说一定要非达究竟目的绝不终止。那我想在历史上有几位,有不少的这些真的他们真正体证到“无我”这种境界的人,他们都提供一面很好的明镜让我们照见。这里简短地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再来看二十七节,二十七节这里,“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

20、名断见;(这个我们念过之后再来解释,因为这从文字上不太容易了解。)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则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仙尼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我们先来看前面这一段。前面这一段,这个我们要把它解析开来。这是佛陀回答仙尼这一位修行者,然后佛陀回答说“其第一师见”,那个“见”上面你加上一个只是的“只”,这样的话比较容易了解。就是说佛陀做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人呢,第一位法师呢,他怎么样?他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这样知道吗?佛陀他现在做三种归纳比喻,第一位这种法师呢,这一种类型

21、的他们的说法就是说,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名断见。这样知道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说这样的说法就是断见?为什么?(他自认他就是独一个我的存在),不是,意思不是这样。那个深义还没有挑出来,它这里佛陀你看,上面意思这样下来,然后后面说名曰断见,为什么?(因为他只见到这一世,断灭说),对,不错。这就是说,第一位这一种法师呢,他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那另外一个隐藏的含意就是说他否定未来,这样知道吧?他否定未来,所以那个否定他没有写出来。但是佛陀后面就归纳说像这个因为他只见到现在世真实是我而已,那是否定未来。所以“如所知说者”就像他们所知这样说的,这一种说法呢,这是属于“断见”,很多人认为这辈子

22、好好的过就好,死了就一了百了,认为死了就空、死了就没有,这就是落入断见、断灭空。这样知道吗?所以这是第一种说法。再来“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则常见”,你看这是第二种论师的说法,然后佛陀把这一种归纳出,这叫做落入常见。那为什么说这一种叫做落入常见?为什么?(老师,这样子的话像某宗他们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子的是不是也是一种常见?)我想这个你自己来分析,因为这个我们现在不便于直说、不便于说明,私下可以谈。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因为你刚才有讲一个宗派出来,那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便公开谈,但是佛陀这里讲就是说第二师第二种说法,然后他看到今世、后世真实是我,你要看到它这里面有很

23、深的含意,是什么含意知道吗?为什么这一种说法的他就落入常见?为什么?(因为是在轮回是不是?今世跟后世还是没有豁出去)是有轮回是不错,但是它这里意思就是说因为怎么样今世后世真实是我,也就是说有一个我,有一个不变的“我”在投胎转世,从上一世投胎到这一世,然后这个我死后只是身体死亡,然后另外这个真的“我”,他又再去投胎转世这样。这样知道吗?所以这里就是说他怎么样呢有一个真实的“我”在投胎转世,那就这个就是落入“常见”。所以说“今世后世真实是我”,有没有有一个真正的“我”,这个就是落入真常,“真常唯心”那个“真常”那个“真我”这样!这样知道吗?这就是落入“常见”,前面是“断见”,然后后面就是落入常见。

24、再来“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这个第三师指的是谁?对,佛陀本人,要知道这里第三师就是佛陀他的看法、他的见法。佛陀本人他是怎么样呢?就是第三师他怎么样呢?“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这也就是说佛陀他怎么样呢?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也就是说他并不是说只有认为生命就只有这一世,然后否定未来,所以第一段就是说没有否定未来。再来但是“命终之后,亦不见我”,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否定未来,但是也不承认有一个“真常”的我在投胎转世,这样知道吧?这里面它都透露着缘起甚深、还有“无我”。这里因为这是修行上很深,而且很不容易超越的障碍,不要以为这个很简

25、短、这个没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慢慢的去看出来它的那个重要性,这样才不会落入那个陷阱里面。所以我们要知道说佛陀的看法是怎么样。他是不否定未来,但是也不承认有一个真常的“我”在投胎转世这样。“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这就是如来、正知正见的如来,如来的看法,如来的那种看法所体证到的,“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也就是说前面第一师讲的是“断见”,第二师讲的是“常见”,这个都是落入两边,那佛陀所走的是“中道”,所以第三师这是一个中道的说法、中道的这一种体证。那仙尼他听佛陀这样讲之后,他就回答佛陀说:“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你不讲,我还不模糊;你跟我讲之后,我却更不明白不清楚。如果我刚才

26、我们没有这样解释的话,那大家从这个文字,佛陀这样简短回答的话,你也不明了,不容易看到它里面的那个深义。所以,佛陀就回答“正应增疑”,不错!不错!你有怀疑、你更疑惑,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者何?此甚深处,难见、难知”注意这两行,这两行很重要!“此甚深处,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注意这两行,这个要好好的一个字一个字去消化、去咀嚼,这是佛陀他的很深的那个心声,因为这里已经是非常深了,这个“甚深处,难见、难知”,你必须有很深的这一种修行功力,你才能够照见到;你要有很深的这些智慧,你才能够看到。“凡众生类,未能辩知”一般众

27、生没办法辨别出来的,“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也就是说一般众生都一直向心外求法,跟真正的解脱道呢,常常跟解脱道背道而驰,虽然表面上很认真的在修,但是实际所走的,却未必是真正到达究竟彼岸的、解脱道的这一种方法。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就是说你要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正知正见的闻思基础。你没有建立正确的闻思基础的话,你的实修实证很难很难正确的,所以绝不要疏忽了这个闻思基础的重要。因为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后面的实修实证就会事半而功倍。我们再来看后面的。“世尊!我于世尊所,心得净信,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即于此座,慧眼清净!”,就是说这一位仙尼他就承认自己不懂,那愿意虚心的学习,愿意虚心

28、的受教,也就是说他身心很柔软,所以佛陀这时候就再更进一步的,引导他去体会更深的这些法。那你看更深的就是佛陀要让他去体证到就是说什么叫做“无我”,但是你要体证,真的要体证“无我”,记得!真正“无我”的确立,一定是建立在“无常”,你如果没有真正体证“无常”的话,你没办法真正体证到“无我”。所以、如果说你这两方面你没有真正体证到的话,你没办法真正体证到空跟涅槃。所以有的人看我写的这一本书之后,然后他就断章取义的截取后面的一部分,然后认为说那你说那个空呢,你就变成还是再落入那个一个实有的那个空里面。然后我就跟他讲,你要从前面逐步的上来,除非你能够彻证,你跟我就是讲说你已经彻证无常法印,如果你还没有真正

29、彻证无常法印,你要跟我谈论“空”,我觉得那个都是落入空谈,只是在头脑里面的知见。所以要先体证到“无常”,你要坐在坐稳在无常的法流上面,因为这个无常它是每一个刹那,现在、当下都是生生灭灭的,也就是说你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体证无常,这样你才能够进一步体证到“无我”,然后才能够再更进一步体证到“空”跟“涅槃”,这就是佛陀所讲的,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无常”、“无我”这些就是法住智。我们现在来看,这里的“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因为前面就是佛陀问他无常法印这方面,跟他解析无常方面,再来“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就是否,否也,不是这样,也就是说这里

30、事实上他要诠释一个就是说不一跟不异,还有不即不离。这里要告诉我们就是说,“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不也!世尊!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悉解义而起慢无间等;非无间等故,慢则不断;慢不断故,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注意这一段,这三行一样非常重要,这里很重要的就是说佛陀就讲在我很多弟子里面,虽然我说过了这些很深的法义法要,但是如果这些弟子“不悉解义”,也就是说他们没办法真正了解我所讲的这个法义的深义的话,没办法了解法义“而起慢无间等”,也就是说他们没办法真正的了解我所说的这些法义,也没办法在历缘对境里面去

31、现观我慢、我是、我能,那个“起慢无间等”刚才这样解释知道吗?就是他们没办法了解我所说的甚深的这些法义,没办法体会到也没办法在历缘对境中去现观我是、我能、我慢,起慢无间等,就是说在历缘对境中去观察,没有间断的去观察我是、我能、我慢。如果他们不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非无间等故”,也就是说“非”就是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也就是说未能没有间断的去现观我慢,所以他们真正深层的慢则不断。深层的慢没办法断,这就是十个结里面的后面很深的那些结,十个结我们上次有跟大家讲过。它是一层一层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微细,如果你止观的定力不够的话,你没办法看到深层那个我慢的阴影,很难看到。所以这方面一方面自己要如实面对自己,一方

32、面有善知识来协助你,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突破更快。那如果说你没有好好的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我是、我能、我慢的话呢,“我慢”就没办法断。“慢不断故”,因为这个“我慢”没办法断,所以“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也就是说他的那个深层生命的核心他不敢放,“自我”还紧紧抓著,所以当他缘尽要死的那一刹那,他又会形成下一世的种子又会出来,又会紧抓著,然后下一世的这个种子又出来之后,然后他又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出生,所以说“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像这样虽然他来跟我学,成为我的弟子,但是没办法真正了解法义,也没办法真正去现观种种慢,所以他的慢不断,那像这样的话呢他在死后一样会继续再投胎、继续再轮回。所以“生彼彼处”还会继续再轮回。“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因为他仍然有慢,这个“慢”也就是说仍然“自我”还紧抓著不放、不敢放。所以你看这几行非常重要,它在告诉我们解脱跟生死轮回那个重点核心在哪里,有没有看出来?你那个自我那个我慢,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所以修行不是说在那里我神通多么广大,我看到什么法,我开悟了,我怎么样了,我修行多么的清高,我多么会收摄六根这些都只是过程,这些都只是方法,让我们真正心能够宁静下来,去看到那个深层的那些我们深层就是在对抗无常,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常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