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2 ,大小:97.05KB ,
资源ID:98626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626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

1、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清官周忱【明】焦竑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

2、,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民瘼(m):老百姓的疾病痛苦。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3、说/田间事甚悉【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朗读停顿,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D项,“说田间事甚悉”,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起田间地头的事情,(周忱)很熟悉”。再从结构上看,“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9.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1)案( ) (2)恐( ) (3)谢( )【答案】案,案卷 恐,担心、恐怕 谢,致歉、谢罪【解析】本题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案”曾出现在“无案牍之劳形”中,此处是“案卷”“文案”之义,“恐”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如“恐前后受其敌”,此处为“担心”之义。“谢”一词多义,

4、如同“秦王长跪而谢之”,“谢”是“致歉”“谢罪”之义。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答案】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喜悦地说道:“幸而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 【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句主要考查“首”“幸”“生”三个关键词的意思。首,头、脑袋;幸,幸而、侥幸;生,使活。翻译时,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答案】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让他说完再离开。【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本句主要考查“抚”“毕”“去”等常见词语的意思。抚,抚摸、安抚。毕,完。去,离开。翻译时,做到意思准

5、确,语句通顺。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答案】第一件事,周忱救活一死刑犯;第二件事,周忱建议让官兵自己搬运提前发放的粮饷,避免通州粮食落入敌人手中;第三件事,周忱与农民聊农事。【解析】本题概括主要事件,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可以先找出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借以理解,再按照“周忱+做什么”的格式叙述,要注意语言简洁,视情况可以忽略一些要点如事件的起因、时间、经过等。【参考译文】文襄公周忱读一个死囚犯的卷宗,打算使他活下来却没有路子,心里焦急,表现为忧虑叹气。他让官员抱着案卷读给自己听,听到几万个字,背着手站在那儿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连连点头喜

6、悦地说道:“还好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于是放出这个人。己巳之难中,宋英宗已经被俘,蒙古军队将侵犯京城,声言要占据通州粮仓。整个朝廷对此惊慌而没有对策,议事的人打算派人放火烧毁粮仓,担心敌军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忱正好在京城,他因此建议让军队预先支付半年的粮饷,让他们自己前去搬运。于是肩扛粮食的官兵络绎不绝来往于道路上,不几天京城粮食充实,通州粮仓为此空了。周忱巡察安抚地方时,来往都乘坐小轿子,驿站在村庄旁这样的偏僻处,就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有个五保户叫王槐云的,夏天有月光的晚上在树下乘凉。周忱来了,和他一起坐着,谈论田里的农事,周忱都很熟悉,不久周忱的随从来了,王槐云才知

7、道周忱是巡抚,磕头谢罪。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二、(2017山东德州)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

8、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常平:官仓名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甫冠,名闻四方( )(2)讽富人自实粟( )【答案】示例:(1)成年(2)规劝【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解释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符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男子成年。“讽富人自实粟” 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1

9、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山行六七里 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A项,沿着;B项,腰配,名词用作动词;C项,听,是古今异义现象。D项,“利”是“以有利可图” ,属于意动用法。故选D。17翻译下面句子。(2分)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答案】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如,句中“知”任;“

10、治” 惩处;“疾奸急盗” 恶势力、盗窃犯;“本”工作。注意语言通顺连贯。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3分)【答案】示例: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先找出文中表现“仁”的句子,如,“岁饥讽富人自实粟”,可概括“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从“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可概括“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从“会江西岁大疫,分医视诊。”“巩性孝友,一

11、出其力。”分别概括为“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最后加以整合。【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

12、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

13、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三、(2017山东聊城)张千载高谊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京,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因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文山:文天祥自号。辟:征召。潜:偷偷地。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文山自广还 自富阳至桐庐B千载来见 才美不外见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 之次所旁丛祠中D凡留燕三年 凡三往

14、,乃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做此类试题,要善于积累,熟悉常见多义词的意思,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常见词语的不同语境义。A中的“自”,意思都是“从”;B中的“见”,前者意为“拜见”,后者意为“显现”;C中的“所”,意思都是“的地方”;D中的“凡”,意思都是“总共”。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日以美食奉之。答案: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注意基本的要求之外,一定要做到字字译准,尤其对于其中的得分点,更是不能马虎,比如本题中的“日”“奉”“之”,一定要翻译准确,它们是关键词,往往是得分点,要特别注意

15、,翻译准确,如“日”作状语,修饰“奉”,意为“每天”;“奉”是动词,意为“献给”;“之”是代词,指代“文天祥”。本题还是一个省略句,对于省略的主语“张千载”一定要补充,这样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11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答案: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首要要仔细审题,对于其中的“高”,一定要明白其所指的具体内容,这里指的应是张千载的品德之高。在本文中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文天祥显贵时不巴结接近,二是文天祥落难时不躲避,尽力照料。【参考译文】张千载字毅甫,是庐陵人。是文天祥的朋友。在文天祥居高位权

16、势显赫时,多次征召张千载出来做官,都被张千载拒绝了。直到文天祥从广东兵败回来,张千载(偷偷地)来见他,说:“丞相去京城,我也一起前往。”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留在燕地总共有三年。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天祥被斩首后,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后来,火化了文天祥的尸首,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张千载这种高尚的情谊,也是千年中天下不多见的啊!四、(2017浙江舟山)范石湖使北(15分)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 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

17、未可,而圣意坚 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 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

18、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1)愿反侵地 (2)时金主乃葛王也 (3)至能徐出袖中书 (4)再传宣曰 (5)使人可就馆 (6)虏主许之【答案】(1)通“返”,归还,返回(2)是(3)默默地(4)第二次(5)靠近(到)(6)答应(同意)【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第(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2)题中的“乃”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中的意思一样,是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这里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

19、的“再”与“再而衰”(曹刿论战)中的意思一样,第二处的意思;(5)题中的“就”与“此人可就见”(隆中对)中的意思一样,接近、靠近的意思;(6)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答案】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

20、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16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答案】(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的正确理解;(2)句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翻译理解,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

21、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 分)【答案】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情况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想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参考译文】淳熙年中,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

22、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范成大奏请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力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下跪之后进奉国书,跪在地上不起。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范成大慢慢的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叙述下来,希望您看一看。”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金主再次传言:“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 范成大

23、拜了两拜退出来。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我在国书中明确的告知,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五、(2017浙江衢州)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

24、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注释】

25、出居:单独居住。愍(mn):同情、可怜。 权:暂且、姑且。18.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端)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答案】(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先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它)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由此可从意义上基本推断;然后再寻取句中的动词,抓住“为”“取”“归”“贮”“畜”等,从语法上确定一个完整的句子,进一步验证。如(端)以为异物,“为”作动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物”后应断开。另外要注意落实“限断三

26、处”的要求。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各选项还原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区别细

27、微差别加以判断。A项对应第一段一二句,“恭谨自守,不履非法”,的意思是“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因而说“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错误。B项对应第一段第三句,翻译为“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选项说“给他娶了一个妻子”等错误;C项从“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一句可知,并非“自愿下凡来帮助”是天帝派来的,故错误;D项对应文章的结尾部分,正确。20.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后任至令长云。【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先把每一句话翻译成现代

28、汉语,分别是:以后的日子衣食丰足,只是没能暴富罢了。谢端为素女立下神位,按年节祭祀。于是同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后来谢端还做了官,直做到县令。然后借助“立神座”“于是”“后”等关键词确定这四句话的基本顺序是时间顺序,为最后的结局。而“于是乡人以女妻之”中“是”指代“居常饶足”,这也是他能娶妻的原因之一。且应在做“令长”之前的事,由此可判断。第句紧承上文,具有过渡作用,因而放在开头。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答案】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

29、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先思考本文和命题中提供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然后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最后概括故事的模型即可。本文主人公谢端,小时是孤儿,品质优秀,后来遇到白衣素女的帮助,改变了命运,娶妻并做官。“牛郎织女”主人公牛郎少为孤儿,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娶织女为妻,过上幸福生活,分析归纳时要紧扣命题要求解答即可。【参考译文】晋安帝在位时,侯官那地方有个叫谢端的年轻人,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别的亲人,被邻居拉扯长大。长到十七八岁,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刚刚独立生活时,独自一人,没有妻子。邻人们怜悯牵挂他

30、,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谢端每日晚睡早起,努力耕作,日夜不停。不久他在邑墙下捡到一只大田螺,足有三升水壶那么大。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谢端每天早晨到田里去,回来时发现见屋中有热饭热汤,灶火未熄,谢端以为是邻人给予他恩惠。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便去向邻人致谢。邻人说:“这事不是我干的,你为何谢我?”谢端听了没说话,但心中疑惑,不知何故。此后一天,谢端鸡叫时出门,上午便偷偷归来,在篱笆外边偷看家中情形。只见一位少女,从水缸中出来,到炉灶边去点火。谢端于是到灶边问女子:“小娘子从哪里来,替我烧饭?”那女子见到谢端,大为惊惶,想要回缸去,却不能够,只得答道:“

31、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因怜悯你自幼是个孤儿,为人恭敬守礼,因而派我暂时替你看屋做饭。十年之中,让你能发财娶妻,我便回去。然而你无故偷看相逼,我已暴露身份,不宜再留下,只好离你而去。尽管如此,你今后的生活自应轻松一些。希望你辛勤耕田,打鱼砍柴,自食其力。这个田螺壳留给你,用来盛米,可以常吃常有。”谢端恳请素女留下,素女始终不肯。这时突然天降风雨,素女忽然不见。六、(2017江苏连云港)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籍:项籍,字羽。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兮虞兮奈若何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