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266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docx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

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

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

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

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

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

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

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

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

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

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

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D.说/田间事甚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朗读停顿,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

D项,“说田间事甚悉”,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起田间地头的事情,(周忱)很熟悉”。

再从结构上看,“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

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9.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3分)

(1)案()

(2)恐()(3)谢()

【答案】⑴案,案卷⑵恐,担心、恐怕⑶谢,致歉、谢罪

【解析】本题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案”曾出现在“无案牍之劳形”中,此处是“案卷”“文案”之义,“恐”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如“恐前后受其敌”,此处为“担心”之义。

“谢”一词多义,如同“秦王长跪而谢之”,“谢”是“致歉”“谢罪”之义。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

【答案】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喜悦地说道:

“幸而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

【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本句主要考查“首”“幸”“生”三个关键词的意思。

首,头、脑袋;幸,幸而、侥幸;生,使……活。

翻译时,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答案】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让他说完再离开。

【解析】本题翻译句子,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本句主要考查“抚”“毕”“去”等常见词语的意思。

抚,抚摸、安抚。

毕,完。

去,离开。

翻译时,做到意思准确,语句通顺。

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

请概括。

【答案】第一件事,周忱救活一死刑犯;第二件事,周忱建议让官兵自己搬运提前发放的粮饷,避免通州粮食落入敌人手中;第三件事,周忱与农民聊农事。

【解析】本题概括主要事件,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可以先找出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借以理解,再按照“周忱+做什么”的格式叙述,要注意语言简洁,视情况可以忽略一些要点如事件的起因、时间、经过等。

【参考译文】

文襄公周忱读一个死囚犯的卷宗,打算使他活下来却没有路子,心里焦急,表现为忧虑叹气。

他让官员抱着案卷读给自己听,听到几万个字,背着手站在那儿听。

听到一个地方,突然连连点头喜悦地说道:

“还好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

”于是放出这个人。

己巳之难中,宋英宗已经被俘,蒙古军队将侵犯京城,声言要占据通州粮仓。

整个朝廷对此惊慌而没有对策,议事的人打算派人放火烧毁粮仓,担心敌军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当时周忱正好在京城,他因此建议让军队预先支付半年的粮饷,让他们自己前去搬运。

于是肩扛粮食的官兵络绎不绝来往于道路上,不几天京城粮食充实,通州粮仓为此空了。

周忱巡察安抚地方时,来往都乘坐小轿子,驿站在村庄旁这样的偏僻处,就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有个五保户叫王槐云的,夏天有月光的晚上在树下乘凉。

周忱来了,和他一起坐着,谈论田里的农事,周忱都很熟悉,不久周忱的随从来了,王槐云才知道周忱是巡抚,磕头谢罪。

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二、(2017·山东德州)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

官仓名.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甫冠,名闻四方()

(2)讽富人自实粟()

【答案】示例:

(1)成年

(2)规劝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解释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如“甫冠”的今义为“帽子”,明显不符合“甫冠,名闻四方”这一语境。

可以结合课内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指男子成年。

“讽富人自实粟”可以结合课内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规劝”的意思。

1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特殊用法。

解题时,先分析例句字的用法。

如,奇是“以……为奇怪”,属于意动用法。

A项,沿着;B项,腰配,名词用作动词;C项,听,是古今异义现象。

D项,“利”是“以……有利可图”,属于意动用法。

故选D。

17.翻译下面句子。

(2分)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答案】示例:

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

如,句中“知”——任;“治”——惩处;“疾奸急盗”——恶势力、盗窃犯;“本”——工作。

注意语言通顺连贯。

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3分)

【答案】示例:

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题时,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先找出文中表现“仁”的句子,如,“岁饥……讽富人自实粟”,可概括“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从“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可概括“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从“会江西岁大疫,……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一出其力。

”分别概括为“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最后加以整合。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

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

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

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

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

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

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

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三、(2017·山东聊城)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

文山①友也。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

“丞相赴京,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因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

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

文天祥自号。

②辟:

征召。

③潜:

偷偷地。

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文山自广还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凡三往,乃见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积累,熟悉常见多义词的意思,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常见词语的不同语境义。

A中的“自”,意思都是“从”;B中的“见”,前者意为“拜见”,后者意为“显现”;C中的“所”,意思都是“……的地方”;D中的“凡”,意思都是“总共”。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日以美食奉之。

答案:

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注意基本的要求之外,一定要做到字字译准,尤其对于其中的得分点,更是不能马虎,比如本题中的“日”“奉”“之”,一定要翻译准确,它们是关键词,往往是得分点,要特别注意,翻译准确,如“日”作状语,修饰“奉”,意为“每天”;“奉”是动词,意为“献给”;“之”是代词,指代“文天祥”。

本题还是一个省略句,对于省略的主语“张千载”一定要补充,这样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11.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2分)

答案:

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

首要要仔细审题,对于其中的“高”,一定要明白其所指的具体内容,这里指的应是张千载的品德之高。

在本文中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文天祥显贵时不巴结接近,二是文天祥落难时不躲避,尽力照料。

【参考译文】

张千载字毅甫,是庐陵人。

是文天祥的朋友。

在文天祥居高位权势显赫时,多次征召张千载出来做官,都被张千载拒绝了。

直到文天祥从广东兵败回来,张千载(偷偷地)来见他,说:

“丞相去京城,我也一起前往。

”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

留在燕地总共有三年。

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天祥被斩首后,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

后来,火化了文天祥的尸首,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

张千载这种高尚的情谊,也是千年中天下不多见的啊!

四、(2017·浙江舟山)

范石湖①使北(15分)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

至能奏曰:

“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至虏庭,纳之袖中。

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

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

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

“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

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

再传宣曰:

“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至能再拜而退。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

“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之。

报书云:

“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

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6分)

(1)愿反侵地

(2)时金主乃葛王也(3)至能徐出袖中书

(4)再传宣曰(5)使人可就馆(6)虏主许之

【答案】

(1)通“返”,归还,返回

(2)是(3)默默地(4)第二次(5)靠近(到)(6)答应(同意)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

要调动平时的学习积累,准确解释。

(1)题中的“反”是通假字,先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词语意思;

(2)题中的“乃”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中的意思一样,是的意思;(3)题中的“徐”古今意义,这里是“慢慢地”的意思;(4)题中的“再”与“再而衰”(《曹刿论战》)中的意思一样,第二处的意思;(5)题中的“就”与“此人可就见”(《隆中对》)中的意思一样,接近、靠近的意思;(6)题中的“许”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意思一样,答应的意思。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答案】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

划分句子的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判断。

“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意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

16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答案】

(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

(1)题要抓住关键词“遂”(于是,就)、“书”(书信)等词语的正确理解;

(2)句主要抓住“甚”(很)、“嘉”(赞赏)等,“既还”省略了主语“范成大”,翻译时要补上,再逐词逐句翻译理解,最后把句子梳理通顺。

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答案示例:

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

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在细读本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范成大是冒着欺罔之罪替皇帝传口谕,而唐雎是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的,他们出使时的情况时局不同,任务和目的也不想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展示了两个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

【参考译文】淳熙年中,范成大出使北方,孝宗令他口头上奏金主,说黄河以南是宋朝皇陵安葬的地方,希望能返还被侵占的地方。

范成大奏请说:

“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和宰相商量,我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商议之后才行”。

皇上答应了,不久宰相力认为(这件事)不行,但是皇上坚决不收回(这个决定)。

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到达金国,把信收藏在衣袖中。

下跪之后进奉国书,跪在地上不起。

当时的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容仁慈,传言问使者为何长跪不起。

范成大慢慢的从衣袖中抽出书信,说:

“我来时,大宋皇帝另外有旨意,难以记载在国书上,让我口述,我用书信叙述下来,希望您看一看。

”书信呈上之后,大殿上看信的人都变了脸色,范成大仍然跪在地上。

金主再次传言:

“书信已经看了,你可以去使馆了”,范成大拜了两拜退出来。

金国群臣都感到愤懑不平,商议扣留范范成大,金主认为不可以。

范成大将要返回宋朝时,又上奏说:

“皇上令我口头上奏的事情,我在国书中明确的告知,希望不要治我欺罔之罪。

”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

“口头上奏的事情,令人非常吃惊,这件事需要仔细思考再处理,我们是讲求信用的国家。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多次提升他,后来被重用。

五、(2017·浙江衢州)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

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

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

邻人曰:

“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乃到灶下问之曰:

“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

”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而卿无故窃相窥掩。

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

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

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出居:

单独居住。

②愍(mǐn):

同情、可怜。

③权:

暂且、姑且。

18.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3分)

(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答案】(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先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它)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由此可从意义上基本推断;然后再寻取句中的动词,抓住“为”“取”“归”“贮”“畜”等,从语法上确定一个完整的句子,进一步验证。

如(端)以为异物,“为”作动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物”后应断开。

另外要注意落实“限断三处”的要求。

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

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各选项还原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区别细微差别加以判断。

A项对应第一段一二句,“恭谨自守,不履非法”,的意思是“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因而说“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错误。

B项对应第一段第三句,翻译为“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选项说“给他娶了一个妻子”等错误;C项从“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一句可知,并非“自愿下凡来帮助”是天帝派来的,故错误;D项对应文章的结尾部分,正确。

20.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2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④后任至令长云。

【答案】②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先把每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别是:

①以后的日子衣食丰足,只是没能暴富罢了。

②谢端为素女立下神位,按年节祭祀。

③于是同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

④后来谢端还做了官,直做到县令。

然后借助“立神座”“于是”“后”等关键词确定这四句话的基本顺序是时间顺序,④为最后的结局。

而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中“是”指代“居常饶足”,这也是他能娶妻的原因之一。

且应在做“令长”之前的事,由此可判断①③④。

第②句紧承上文,具有过渡作用,因而放在开头。

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

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3分)

【答案】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

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先思考本文和命题中提供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然后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最后概括故事的模型即可。

本文主人公谢端,小时是孤儿,品质优秀,后来遇到白衣素女的帮助,改变了命运,娶妻并做官。

“牛郎织女”主人公牛郎少为孤儿,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娶织女为妻,过上幸福生活,分析归纳时要紧扣命题要求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晋安帝在位时,侯官那地方有个叫谢端的年轻人,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别的亲人,被邻居拉扯长大。

长到十七八岁,为人恭敬有礼,严守礼法制度。

刚刚独立生活时,独自一人,没有妻子。

邻人们怜悯牵挂他,共同商量为他娶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

谢端每日晚睡早起,努力耕作,日夜不停。

不久他在邑墙下捡到一只大田螺,足有三升水壶那么大。

谢端看它是个稀奇物,便捡回来,养在水缸里,养了十多天。

谢端每天早晨到田里去,回来时发现见屋中有热饭热汤,灶火未熄,谢端以为是邻人给予他恩惠。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便去向邻人致谢。

邻人说:

“这事不是我干的,你为何谢我?

”谢端听了没说话,但心中疑惑,不知何故。

此后一天,谢端鸡叫时出门,上午便偷偷归来,在篱笆外边偷看家中情形。

只见一位少女,从水缸中出来,到炉灶边去点火。

谢端于是到灶边问女子:

“小娘子从哪里来,替我烧饭?

”那女子见到谢端,大为惊惶,想要回缸去,却不能够,只得答道:

“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

天帝因怜悯你自幼是个孤儿,为人恭敬守礼,因而派我暂时替你看屋做饭。

十年之中,让你能发财娶妻,我便回去。

然而你无故偷看相逼,我已暴露身份,不宜再留下,只好离你而去。

尽管如此,你今后的生活自应轻松一些。

希望你辛勤耕田,打鱼砍柴,自食其力。

这个田螺壳留给你,用来盛米,可以常吃常有。

”谢端恳请素女留下,素女始终不肯。

这时突然天降风雨,素女忽然不见。

六、(2017·江苏连云港)

项王军垓下①,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垓下: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

②籍:

项籍,字羽。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