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优质教学设计19海滨小城文本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背景下,突出小城的美丽。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都写了哪些场景,然后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结合丰富的用词、多样的句式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巩固上一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分总”的整体思路与“总分”的结构形式之美,并尝试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3.能找出第4至第6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记叙的方法。2.了解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场景特点进行观察描述的写法。3.从用词、句式等方面,着重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学难点:领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方法,并能在写作时实践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 1.认
3、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海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教师谈话激趣。导语: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告别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课题。
4、思考: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过渡:同学们的大脑里,有这么多疑问!这座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是我们国家的吗?在哪儿呢?那里有什么特色?好吧,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2)运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文中的生字,理解字词。(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比较难记,自己是怎么记住的。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领读。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海bn滨 hu灰色 y渔民 bin遍地 tn躺 满zi载 ko靠岸 zi栽树y亚热带 初xi夏 c
5、h除了 ci踩上去 整ji洁 海u鸥 胳bei臂 理ci睬凤hun凰树 rn榕树 石dn凳 每fn逢(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书写指导:靠“告”要写得扁一点儿,最后一笔横压在横中线上。“非”的两竖在竖中线两边,左右三横都是中间的横最短,间距要均匀。载“土”中的“十”要写得小,第二横要写长;“车”紧靠竖中线,第一笔横压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横变提。踩足字旁与“采”相比而言要写得短,足字旁中的“口”要写得小,“止”要写得宽一点儿。“采”的上边部分“爫”要写得扁而紧凑,下边部分“木”的横压在横中线上,撇穿插到足字旁的下面,捺要舒展。易错提示:遍部首是“辶”,不要
6、写成“廴”;“扁”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躺左边的“身”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洁右上部分是“士”不是“土”。(3)学生自由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理解词语的意思。(1)出示一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海滨 浩瀚 寂寞 喧闹 热闹 每逢)(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朗读句子,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预设:引导学生说说广东省的地理位置,理解“海滨”就是“海边,沿海地带”的意思。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地方靠海。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预设:出示大海图片,感受大海的宽广。查字典,明确词义,“浩瀚”表示“水势盛大”。引导学生说说,浩瀚的大海、广阔
7、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 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预设:联系实际生活体验,理解“寂寞”就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句子:“当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很寂寞。”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预设:结合“寂寞”,对比体会“喧闹”的情景。“喧闹”指“喧哗热闹”。引导学生想象场面,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预设:与近义词“喧闹”进行辨别,引导学生想象花开时候的情景,明确“热闹”在文中指的是鲜花竞相开放、非常繁盛的景象。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预设:查字典,理解“每逢”就是“每次遇到”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用“替换意思
8、来说”的方法进行理解。方法拓展: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看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等。但是一般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推断出词语的意思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一共写了几处场景?明确:全文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其中,海上、海滩的部分体现的是“海滨”的特色,庭院、公园、街道的部分写的是“小城”的景色。3.疏通文章脉络。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9、。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总括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4.朗读课文,初识美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流读。(3)全班分小组合作朗读。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介绍海滨城市,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增强体验。过渡:海滨城市,就是沿着国家海岸线靠海发展的城市,以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和物产丰富而著称。一般多为港口城市。我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有三亚、深圳、珠海、秦皇岛、连云港、青岛、大连、北海、厦门等。去过海滨城市的同学,可以把你们见到的景象和课本中的描述比较一下,看是不是这样的;或者,你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新鲜的感受,可以大胆地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同学们还可以在
10、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去查询这些城市的资料和照片,感受一下海滨城市的美丽风光和独特之处。还可以和我们熟悉的城市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引导学生交流分享。(1)自由交流自己去过的某一海滨城市,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出来。(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搜集海滨城市的相关资料,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摘抄、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理解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2.能找出第4至第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体会作者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
11、开记叙的方法。4.体会作者抓住场景特点进行观察描述的写法。1.领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方法,能在写作时抓住场景特点进行观察描述。2.从用词、句式等方面,着重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海滨 灰色 渔民 遍地 躺下 满载 靠岸 栽树 初夏 亚热带除了 整洁 海鸥 胳臂 理睬 榕树 石凳 踩上去 凤凰树2.播放海滨的视频,启发回忆。过渡:同学们,这座海滨小城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整洁)请大家回忆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是按照什么路线来游览的呢?(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
12、中美丽的庭院、绿树成荫的公园、细沙铺成的街道,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二、范读课文,质疑初探1.听课文朗读音频,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或是在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2.学会质疑。(1)学生根据自己标识的内容,提出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简单的可以交给学生交流讨论解决,疑难的在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听讲解决。小结: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大海、沙滩之美。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象海滨美景
13、。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3.体会大海的绚丽色彩。(1)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从这段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哪些颜色?(蓝、棕色、银白色、白色、灰色。)(2)出示海边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填空。填空:天是( )的,海也是( )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 )的机帆船和( )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 )的、( )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3)海滨的景物那么美,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色彩绚丽。)小结:在这段中,作者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这么美的海面,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轻轻地读。(5)
14、教师过渡,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过渡:海边除了这些颜色,还有其他颜色吗?(有,金黄色。)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6)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镀”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镀”?预设:“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7)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金灿灿的阳光把美丽的海滨变得更加迷人,谁能把这种奇异之美读出来?4.体会沙滩上的寂静与喧闹。过渡:远处的海面上绚丽多彩,十分迷人;近处的沙滩呢,又有什么特点?(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出了什么。教师点拨重点。 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
15、的贝壳。(贝壳的颜色多,花纹美。)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见得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所以颜色多、花纹美的贝壳无人理睬,“寂寞地躺在那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贝壳无人问津的情形写得生动形象。)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银光闪闪”“青色”“金黄色”写出了捕捞上来的海产的颜色。海产品种多、颜色多,让人感觉到“满载”的喜悦。)(2)教师过渡,在美丽的海滨,我们除了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汽笛声。)(3)出示人们满载而归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想象。预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渔船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人们为
16、什么高兴?(收获丰厚,辛勤的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想象当时喧闹的情景:会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学生自由想象表述,指名交流)示例: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晒得黧黑的渔人挽着裤脚,露出铁一般的胳膊,把一天的收获一筐一筐地往下搬。人们一边忙活,一边寒暄着,感叹着收获不易,憧憬着下次出海。无论收获丰厚与否,渔人打心眼里是满足的,他们感激大海的馈赠,从不妄生贪念。岸上的人群就更欢快了。早早守候在岸边的商人们一边评估着这回的货色,一边开始跟辛苦的渔人讨价还价,几番争执下来,彼此都有了满意的神色。妻子们笑容满面,脚步轻盈,忙着帮自己的丈夫打理收获,背着大伙儿还偷偷抹一把自家丈夫
17、脑门上的汗。孩子们最高兴,三五成群地在货筐间穿来穿去,寻找一些从没见过或是格外显眼的新鲜玩意儿,还不时伸手去摸摸,于是总有几个调皮鬼被虾和蟹的钳子夹得嗷嗷叫。大人们往往假装生气地斥责两声,慷慨地从身边的篮子里掏出许多漂亮的小海螺,分给孩子们玩。于是,这群快乐的小鸟就飞跑起来了,叽叽喳喳的,纷纷夸耀起自己的海螺来(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赞美、自豪的感觉。过渡:海滨不仅风景美,这劳动的场面、勤劳的人们也美啊!如果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一定会为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感到骄傲!作者就是带着这种感情来描绘海滨风光的。带着这种感情一齐朗读(出示句子,齐读:远处响起了海滩上就喧闹起来。)(5)教师小结,点拨写
18、法。方法拓展:沙滩上的贝壳是寂寞的,直到响起了汽笛声,那是捕鱼的船队满载而归的信号。渔船归来时的动和贝壳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就叫动静结合。5.回顾第一部分,梳理要点。过渡:回顾课文的第一部分,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的?(1)描写颜色的词作者运用这些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2)动静结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二者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真美!(二)学习第二部分,欣赏小城之美。过渡:从美丽而喧闹的海滨归来,让我们再到小城里轻松漫步吧。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1)边读边想:这部分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
19、2)边读边画: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把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画出来。(3)边读边悟: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有感情地读一读。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2)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把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小城的公园更美。 小城的街道也美。(3)认识总起句。思考:仔细观察,这些句子在段落中有什么特点?方法拓展:像这种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概括这一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就叫总起句。整段话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它,它对我们快速梳理课文结构,把握、理
20、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作者是如何观察出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又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描写小城的景色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学习第4自然段。(1)围绕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作者介绍了哪些树?(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你有什么感觉?(树多。)(2)你对哪种树比较感兴趣?读一读描写它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从嗅觉来写,“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写出了桉树叶子香味浓郁的特点。)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从视觉来写,“热闹”“笼罩”“一片片红云”写出了凤凰树开花时的繁密与
21、红艳。想象一下,叶香,花美,画面真美!)(3)出示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及凤凰树开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兴趣的还可以说一说这些树的不同特点。(4)指导朗读。4.学习第5自然段。(1)小城的公园的“美”,又是怎样写的呢?结合重点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许许多多”表明树多。)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运用比喻,写出了树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树大的特点;“密不透风”写出了树的枝叶茂密;“遮太阳,挡风雨”进一步说明了榕树枝叶茂密的特点和树给人带来的好处。) 树下
22、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每逢”“总是”表明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体现出人们对榕树的喜爱和赞美。)(3)出示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榕树大”“枝叶密”。(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小结:写公园的“美”,作者主要写了公园里的榕树多,又重点写出了榕树树大、枝叶密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抓主要事物描写场景的方法。来,让我们用朗读激发想象,一起去榕树下乘乘凉吧!5.学习第6自然段。(1)你喜欢这座小城的街道吗?说说你的理由。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用细沙铺成的路,美丽、特别、有趣。)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
23、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片落叶都没有”,多么干净、整洁啊!)(2)指导朗读。过渡: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我们不自觉放轻了呼吸,放慢了脚步,想要细细体会这柔软的感觉,好好听听这咯吱咯吱响的声音;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给这整洁、美丽的街道带来一丝一毫不和谐的气息。来,把我们的喜爱,把我们的小心,送到文字中去读一读。(三)回顾第二部分,学习第三部分。1.作者写小城,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庭院树多、花园更美、街道干净。)2.在这座小城里走了一大圈,这座小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3.说说结尾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
24、全文,收束全文,饱含赞叹之情。)4.思考:写“海滨小城”,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有何用意?明确:海滨既交代地理位置,也表明环境独特。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背景下,更加凸显小城的特色与美丽。5.指导朗读。小结:大海浩瀚无边,色彩绚烂,沙滩上安静与喧闹日复一日,为这座小城增添了独有的风情。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四、交流收获,学习写法1.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2.表达与仿写。(1)模拟导游。如果你在这座海滨小城当导游,请你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说说你这样设
25、计的理由。选择其中的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向游客进行介绍。集体交流、评价。(2)介绍美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前期观察到的美景,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或自己积累的词语,对景物进行简要描述。集体交流、评价。(3)小练笔。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想想它有什么特点。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本课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段。集体交流、评价。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创设情境,探究小城之美。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滨,现在我们再到小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这具有南方特色的小城风光。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四仆自然段写小
26、城景色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文、勾画、交流)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小城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生1:我拍的是小城的庭院。庭院栽了很多树。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出示课件:庭院美景图)生2: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公园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27、(出示课件:公园美景图)生3: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街道十分干净,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出示课件:街道美景图)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生自读课文)赏析:教师需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堂课上,教师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
28、伴的开放式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创设“游客拍照”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亲身实践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课堂变得高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考量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描写的几个场景以后,我有意识地将课
29、文分割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教学描写“海滨”的场景,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探究“小城”的特色。学生可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运用前面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去自学并找到相应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我还注重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达与仿写上,不加引导、不讲方法而单纯让学生模仿表达,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抓住课文留白,例如海滩上的“喧闹”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只要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了解“海滨城市”的预习任务,在这里就会有话可说。二是学完课文之后,我创设了“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介绍景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这样的铺垫,过渡到“小练笔”的仿写环节,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总的来说,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热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