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82.39KB ,
资源ID:98197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197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至今)(1)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2)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造成严重破坏(3)1978年

2、后,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建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文化大革命”期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的曲折阶段(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至今)(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发表“九二共识”;xx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1)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期望。中共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2)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3)两岸关系得到新发展第11课时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山东考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课标提示】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

4、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设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政权特点:新政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2)内容(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5、度。(2)意义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内容(3)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能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3)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4)实施: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5)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6、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背景:在全国性动乱状态下,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2)表现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指导思想的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2)措施3基层民主选举(1)目的: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2)内容(3)意义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一个目标: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两个纲领性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7、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归纳为“一、一、三、四”一个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一种代表产生方式:普选。三大特点:高度集中、权利广泛、人民主权。四大职能: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1)制定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由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后者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2)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制定的背景不同。前者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制定的;后者是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制定的。1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可归纳为“探索、挫折、转折、完善”一个探索:中共八大。巨大挫折:

8、十年“文革”。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完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基层民主选举。2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文革”发生的原因“文革”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重难点一新中

9、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1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导读:从上面图示可以解读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政治制度特色:(1)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史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导读:史料说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

10、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史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导读:史料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史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导读:史料

11、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史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导读:史料表明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实现各民族民主平等、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重难点二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1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项 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不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12、议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内容不同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不同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不同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史料印证】2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挫折与重建史料一毛主席的这个伟大的号召(注:学习上海“一月风暴”),立即得到了广大革命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热烈响应。无产阶级革命派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对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盘踞的堡垒,正在一个一个地夺取,一个一个地巩固。“一月革命”的风暴正在席卷全国。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导读:史

13、料表明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带动下,夺权之风迅速刮遍全国,大动乱的局面更加严重。结果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史料二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的情节: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导读:史料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我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取得成就。1识图图1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投票思考1:从图1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图2群众在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思考2:从图2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法制建设和宣传。2.读表人

14、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比 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同点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行使权力的主体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主要权力机构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阶级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党活动方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

15、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思考3: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相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如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实施?提示:不同: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基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政治形势的需要,体现了世界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意义(1)内容:城市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主任;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不断发展。(2)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是中国民主基层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热点材料:x

16、x年9月,广东省东海镇乌坎村的村民们来到陆丰市政府,反映土地侵占、村委换届选举不公等问题。xx年2月,乌坎村通过村民无记名投票方式推选村民代表;3月,以同样方式选出了村委会成员与村民小组代表。乌坎事件的处置,提示了“一种新的、开明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模式”。思考:乌坎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说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还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2)基层民主是中国民主基层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1】 (xx浙江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

17、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由题干中的“北平”可以判断这次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项;B项与题干中的代表会议的主旨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选择D项。答案D 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

18、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从题干“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说明属于政党制度,选项中C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属于人民代议机关,B项属于地方行政机构,D项属于人民代表选举制度。答案C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2】 (xx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

19、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C项。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前,排除B项(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D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A项明显错误。答案C 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 据统计,从xx年11月至xx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142次。自xx年至xx年底,各地中共

20、党委共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 003次。这说明我国政府()。A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B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依法监督作用C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执政参政作用D重视民主党派民主建设的核心作用解析A项符合事实。B项中的“监督”没有直接反映材料。C项错在“执政”的表述上。D项错在“核心作用”的表述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答案A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3】 (xx广东单科,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解析195

21、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所以B不能选。A、C两项早于共同纲领就已确定。答案D 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 傅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彭真在主持修订82年宪法时讲得非常透彻,大体上就是三句话: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这主要是解决了()。A把依法治国纳入了宪法问题B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C党的领导地位问题D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问题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与执政党的关系。注意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文革刚刚结束,民主与法治的践踏历历在目,在此时彭真提出这三句话,意在表达依法治国的理念。答案B 高考考什么

22、高考考过什么xx天津文综:以代表比例的变化介入民主政治的完善xx江苏单科:以费孝通的言论介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xx山东文综:油画开国大典介入新中国成立【体验高考4】 (xx天津文综,12节选)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xx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二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

23、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第(2)问,紧扣上面的问题,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多角度分析。答案(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24、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 以下是在xx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A B C D解析考查对新时期中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根据

25、所学村委会的选举是直接选举方式。故错误。答案D(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杭州师大附中模拟)“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A.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

26、度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三大战役胜利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大宪法(文件)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根据所学进行回答即可。答案A2(xx河南濮阳模拟)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 B郑成功收复台湾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

27、的民族区域自治解析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A、B、C三项明显不符。答案D3(xx北京海淀区模拟)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A双十协定 B和平建国纲领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A、B、C三项主张没有实现,共同纲领建立民主联合

28、政府,符合题意。答案D4(xx潍坊四县检测)“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解析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A、B、C三项符合共同纲领的内容。D项才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答案D5(xx烟台期中)“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29、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解。与此相关的只有B项。答案B6(xx山东日照模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归绥”、“迪化”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D项正确。答案D7(xx北京西城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题目文件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过渡的路线,应该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故选C项。答案C8(改编题)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