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8 ,大小:71.73KB ,
资源ID:981380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138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佛教医学伦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佛教医学伦理.docx

1、佛教医学伦理大医生 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川田洋一著圆明译前言第一章 东方医圣耆婆第二章 耆婆的高明医术第三章 世尊与提婆达多第四章 龙树菩萨小传第五章 持水和流水第六章 人生的苦痛前言医者的初心俗称佛经为八万法藏,其中不乏医学的书。依照西医的分类,可从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病理学,直到外科、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泌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营养科等,遍及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世尊领导下,一群佛弟子都在实践慈悲,才能形成佛教伦理学。本书也介绍各个领域的知见,例如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等戒律佛经,以及大乘方面的法华经、涅槃经、华严经、金光明经等。另外,从龙树的大智度论、天台的摩诃止

2、观里也吸收不少佛教的医学知见。佛教医学除了以佛教的生死观、生命观为基础,还一面吸取印度吠陀医学,一面融合中医药学,此外也摄取日本日莲大圣人的佛法,才综合成一部扎实的佛教医学书。遗憾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教医学的光彩似乎只停留在佛教史和佛经里,佛教医学的知见,不能跟佛教与人类的需求并驾齐驱。近代西医引起的课题,例如成人病、神经症、精神衰弱等诸多相关症状,甚至包括医疗伦理及人类的生死伦理课题,纷纷从新观点来探讨,而佛教医学也很重视这些。纵使世尊和龙树当初遇到的问题,跟今天的脑死、植物人、内脏移植、人工受精等无关,殊不知佛教如何解决生老病死等人类苦恼的智慧和慈悲行为,对我们依然扮演指示的角色,不

3、能等闲视之。川田洋一 第一部 佛教医学伦理第一章 东方医圣耆婆投师学医如果不提到耆婆,佛教医学简直谈不下去。长期以来,耆婆的大名一直响遍东方社会,人称医圣,比起西洋的名医希波克拉底,毫无逊色。日本的日莲大圣人在御书里,处处提到耆婆这位佛教史上的名医。耆婆也以医生的身分,常常赞叹世尊这位人类的导师。在耆婆眼里,世尊实在是各方面的导师。耆婆之所以能够称为名医,无疑是一辈子得力于世尊,所以他对佛教的真理十分恭敬。有一次,阿阇世王因为业障而患了一场大病,幸亏世尊救了他。佛教医学因为得到当代第一名医耆婆的协助,才形成世尊的医学。所以,世尊也是佛教医学的始祖,佛经上始终称世尊为大医王。佛经里,到处出现世尊

4、与耆婆的治疗事迹。佛经堪称医学的智慧宝库,随著现代西医的发展,亮光也愈来愈强劲有力。关于这位东方医圣耆婆的出身和经历,一直没有完整和确实的资料,但他的功绩在许多佛经里都被写得很详尽。佛经的记载有若干差异,现在,不妨以四分律为中心,逐步探究耆婆的成长过程。事实上,耆婆是一个妓女的次子。因为王舍城有一个妓女名叫婆罗跋提,一直被世人看作耆婆的亲生母亲。至于耆婆的父亲,倒有许多不同说法。依照奈女只域因果经上说,他的父亲是瓶沙王(频婆舍罗王),而四分律记载这位国王的儿子叫无畏。四分律上有一段话写得很清楚:当时,王舍城有一个女孩叫作婆罗跋提,端庄无比。瓶沙王的儿子,取名无畏,跟他同居的妓女,后来怀孕了。满

5、月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庄。总之,婆罗跋提跟瓶沙王的儿子无畏,共宿一夜,不久生下这个男孩。依照那时的印度风俗,凡是妓女生下的男婴都会被遗弃,这个男婴呱呱坠地时,就被人用一件白衣包著丢在路边。次晨,王子无畏正在赶路,途中发现一堆白衣物。停车后,命车夫前去调查,原来是被人丢弃的男婴。王子问是生是死?车夫说还活著,王子无畏就带这个孩子回宫,叫奶妈好好扶育他。这个弃婴就是耆婆了。后来,耆婆平安地长大,有一天,无畏问他将来要从事哪一行?无畏与耆婆说话形同父子,父亲问他:如果你无特殊才艺,到哪里郡不可能成就事业,你总要有一技之长。孩子觉得父亲的话颇有道理,自己总要有一技之长,只是不知该学哪些技能才好?他百般

6、思虑的结果,才决定去学习医术。可见他学医的动机很平凡,不过,他后来成为名医,千古流芳。也许当时一般人都习惯做医生,耆婆也不例外,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跟其他年轻人完全一样,平平凡凡。且说年轻的耆婆,为了学医到处找寻名师,当时,得叉尸罗国是印度文化最发达的地方,耆婆也动身去那里。据称得叉尸罗国是医学中心,医学教育很发达,而且,世尊和一群弟子也在该地被尊称为大医生。耆婆到了得叉尸罗国,探悉有一位医师名叫宾迦罗,医术首屈一匙。他来到对方的寓所央求:我想拜你为师,学习医术,请你教我好吗?罗迦一口承诺。之后,耆婆在他那里学医七年,最后才通过老师的面试,那是一种毕业考试。当时的情景,佛经上也有记载。他来到老

7、师的住所坦述:我想向您学医术,请指点我。当时,老师递给他一个笼子和掘草的工具。说道:你要在得叉尸罗国一由旬的地方找寻各种草,还要把非药草拿回来。那时候,耆婆好像接到大王的命令,即刻在得叉尸罗国面积一由旬处,找寻非药草,但是,周围一带始终没有非药草,因为他所看见的一切草木,只要好好分辨,了解它的用处特质,全部都能当药物。于是,他空手回到老师的住处,很为难地向老师说:我现在才知道在得叉尸罗国要找寻非药草根本不可能。因为我看见的所有草木,只要能够分辨它的性质,全部都有用处。这项考试实在有趣。佛教医学里,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没有严格区别。一切食物全靠用法来决定,有些属于食物,有些只要善用它的特质,照样能

8、当妙药用,相反地,如果误用草木的性质,它就变成了毒药;所有医师都得懂它的用法与份量多少。耆婆的医术遭到老师这样严格的质问,才算通过资格考试。由此可见佛教医学的药物全是生药,也就是自然的草木。老实说,这些自然界的草木,到目前仍然受到相当重视,都有利用价值。宾迦罗吩咐耆婆,调查全国生长茂盛草木的特性、功能,命令他从中挑选不能当药物用的花草树木,意思是,如果不懂一切草木的成份与使用法,就不算通过这项医生的资格考试了。结果,耆婆过关了。因为找不到非药的草木,足以表现他的卓越能力。的确,他成了一位医术非常优秀的医生。老师目睹这位弟子的成就,有一天,他把耆婆叫来:你已经学成可以离开。目前你算是阎浮提最有成

9、就的医生,我死后,就由你来接棒了,耆婆听了暗中寻思:从现在开始,我要丢行医救人,这个国家太小,没有什么好作为,不如回国去。耆婆向师父保证,自己将会成为举世间名的医生。不久就回去了。这就是佛教名医耆婆的求学经过。不过,他若要具备医学、医术和医道等三方面的更大成就,成为当今医圣,非得等到后来结识世尊不可。耆婆学成回国且说耆婆在宾迦罗处已学医七年,接受严格的毕业考试,终于顺利过关了,老师称赞他以后会成为世上首屈一指的医生,之后,他离开得叉尸罗国了。据说告别时,老师问耆婆说:你有生活费吗?接著递给他一些路费,才送他离去。根据国译大品的记载,那笔路费在回到王舍城路上(也就是在沙计多这个小镇上)花光了。耆

10、婆只好下定决心:以后的路程困难重重,既无水、又无粮,得找些路费了。结果,耆婆就在这里大显身手,开始行医了。根据四分律的记述,有一位长者的妻子头痛十二年了,始终医不好,十分烦恼,虽然看过许多位医生,但都没有效果。耆婆听到这项消息,立刻自告奋勇找到长者的住址。他跟守卫说:烦你转告主人,门外有一位医生。守卫不敢怠慢,进去禀告:门外有一位医生。长者的妻子问道:医生的形貌怎样?守卫答道:只是一个年轻医生。她失望地暗忖:连经验老到的医生们都医不好,何况是年经医生呢?她转向守卫表示:我现在不医了。守卫出来向耆婆说:我进去问过女主人,她说:“我现在不医了。”总之,长者的妻子疑心耆婆年轻,缺少临床经验,才拒绝他

11、来诊治。事实上也不能怪她,因为她被一群经验丰富的医生看过都无效,怎敢放心年轻的医生呢?纵使困难重重,耆婆也不气馁。因为他对自己的医术有信心,便对守卫表示:如果我能医好它的痛,固然要索取费用,如果医不好,就不取分文。长者的妻子听了,心里暗想:既然这样,我也没有损失。耆婆才跟著守卫进去看病。接著,问诊开始了:耆婆问她:哪里不舒服?她指著头说:这里痛,他又问:从哪儿开始的?她答说:从这儿引起的。他再问:痛多久啦?她答说:病痛一段时间了。他问明白后,立即表示:我会医好你的痛。这个女患者说明自己的症状,因为问诊相当仔细。当然,头痛的原因很多,有时高血压成肾脏病也会引起头痛,有时头痛也受到精神影响。另外如

12、头盖内压的变化等头痛,常常会引发严重的疾病脑肿瘤、脑膜炎、网状膜下的出血等。耆婆找到女患者的头痛原因,才敢很快地吐露:我会医好你的病。他取出妙药来,用酥煮温,灌入女患者的鼻孔。让酥与唾液均从女患者的口中流出来。只见病人用器物装起来,收下酥,另外丢掉唾液。他这样医治,不久就把疾病医愈。由此判断,长者妻子的头痛原因,可能是慢性副鼻腔炎,也就是慢性的蓄脓症吧!耆婆用妙药跟炼乳一块煎温,再把药汁从病人的鼻孔灌入,这种方法等于灌鼻法。结果,总算治愈患者长年难治的头痛。由鼻孔灌入药汁,现代医学也应用这种方法,可见耆婆的医术非比寻常。女患者用棉花将治疗后的炼乳吸收起来,耆婆正在怀疑时,她说这些以后可用做证明

13、。治疗慢性的蓄脓症,无疑是耆婆当医生后初露身手,堪称现代的耳鼻喉科。长者的妻子以厚礼相赠,耆婆收下后,继续赶路,准备回国去。耆婆收下长者太太的重金以后,顺利回到王舍城。他来到无畏王子面前,央求守卫:你快进去禀告大王,耆婆在门外。守卫进去据实禀告王子。父子七年不见,一旦相逢,自然喜出望外。关于相见的情形,可从国译大品里窥知一二。耆婆说:请你收下这份养育的报酬吧。王子回答:耆婆啊,不必给我,你自己储蓄起来,以后就跟我住在内殿里吧。耆婆一口答应。嗜婆跟无畏王子一起住在王舍城,而那里也住著一位世尊的虔诚信徒频婆舍罗王。手术频婆舍罗王频婆舍罗王相当于耆婆的祖父,因为他是无畏的父亲。许多佛经指出这位摩竭陀

14、国王早已皈依世尊,也是虔诚的大护法之一。据国译大品上说,世尊率领一千名比丘来到王舍城郊外,暂时在一所寺庙歇息。那时,该国的频婆舍罗王听说出身释迦族的沙门乔达摩成了佛陀,目前住在城外,他赶紧率领群臣来到世尊歇息的地方,很恭敬地问候,表示欢迎。世尊明白国王心中所想,就依国王的央求,有次序地为他们说法,讲解四圣谛的法门。当年,世尊刚刚出家,初次光临王舍城时,曾经跟国王见过面,国王那时央求世尊如果觉悟成佛,要先回来引度自己,如今,国王听说世尊实践诺言,来到王舍城外,他大喜过望,很快成了一位在家佛教徒。那所著名的竹林精舍,正是他好心捐赠给佛陀的。有一次,频婆舍罗王患了痔廔,呻吟不已。宫女目睹国王的衣服沾

15、有血迹,忍不住开玩笑问道:难道大王成了女人,来了月经吗?国王听了不好意思,把无畏王子叫过来问话:世上有没有良医能够医好我的病痛?无畏王子答道:叫耆婆来医治好了。他虽然年纪轻轻,但精通医术。他一定能把大王的病医好。于是,国王唤耆婆进来,按照往例,开始问诊了。四分律上记载:耆婆问:哪里不舒服啊?国王回答:这里痛得很。耆婆又问:病从哪儿发起?答说:病从这儿引起。又问:病了多久?这样问下去,最后回答:我会帮您医好。可见问诊属于公式化,跟现代医生的问诊完全一样。冶疗经过来自国大品,他用擦药治疗法,但在四分律上记载,耆婆曾经替国王动手术。痔疾大体上分成痔核、痔裂和痔廔等项。通常,用生药或软膏等擦药冶疗法就

16、相当有效,但患痔廔的情况一定得用手术治疗。因此,国王的痔疾应该属于痔廔,耆婆才会采用手术医治。这种医治法的确是他的独创,非常了不起。当时,耆婆拿出铁桶,盛满热水,告诉瓶沙王(频婆舍罗王)说:进去水里。国王果然进入水里,他吩咐国王:坐在水里。国王立即坐下。他要国王卧在水里,国王也听命卧好。那时,耆婆用水洒在国王身上,念起咒语,国王逐渐睡著了。总之,耆婆拿来一个大铁桶,注入温热的水,再让国王躺在水里。之后,耆婆一面要国王浸在温水里,一面替他念唱咒语。很快地,国王呼呼入睡了。显然,这是一种催眠治疗法。催眠病人像全身麻醉,恐怕耆婆是全世界的始作俑者。现在,心理学与医学都普遍采用催眠治疗法。世人普认为催

17、眠太重视咒术,不断排斥它。西方社会从十八世纪末起。开始重视和研究催眠法,今天,许多人已改正观念,认为催眠不失为适当的科学方法。耆婆吩咐国王慢慢躺在铁桶里,灌入温水,让他身心舒畅时才念诵咒语。不知他当时念了什么咒语,也许相当于现行的暗示法,尽量让病人心情轻松,身体疲倦睡觉,或手腕沉重起来。也许类似时钟或节拍器那样,反覆唱起单调声音与说话。反正耆婆以医生的身分、态度与人格,取得国王的信任,便于催眠,藉此建立病人与医生的关系。他慢慢放出水,迅速取出利刀,划破国王的患处,将疮口洗净,再用妙药擦上,涂上药后,无异病除疮愈,完全跟不长毛、没患疮的地方一样。接著,他放水到桶里,用水洒在国王身上念起咒语,国王

18、便慢慢醒过来。反正他迅速擦干水,用手术解剖的小刀切开痔廔,然后擦上妙药,才完成手术。国王醒来后,却吩咐耆婆快替自己手术。原因是,在催眠中的国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手术经过。显然,这是善用催眠治病而成功的佳例。最后,频婆舍罗王央求耆婆:你要医治我的痛,以及佛、比丘和宫里所有人的痛。因为那时的国王早已皈依世尊了。耆婆结识世尊到底耆婆何时见过世尊呢?仅就频婆舍罗王很早皈依世尊这一点来判断,时间可能稍微晚些。世尊跟一群弟子在王舍城附近弘法以来,耆婆一定听过这个消息。在此之前,他也许曾经跟祖父频婆舍罗王一起拜见过世尊,耆婆听过世尊说法后,也成了在家佛教徒。关于这些经过,可见五分律的记载:世尊住在王舍城时期

19、,有一次,奶妈正在给耆婆洗澡,凝视他的身体,眼里露出憎恨的神惰。耆婆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以憎恨的神情看我?奶妈答说:你的身体虽然健美,可惜还没有亲近佛法僧,我才会憎恨你。耆婆听了赞叹说:善哉善哉,我正要好好听闻这个教义。的确,耆婆已经成了当代名医,尤其在外科技术方面,简直无人出其右。但在他的生命中,还无心亲近佛法,也许那位奶妈独具慧眼,才看穿他这个缺陷。事实上,不论一位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站在医生的立场,必须懂得患者的心态,以慈爱心肠体谅患者的身心苦痛。这份慈爱除了亲近世尊、领悟佛法以外,自己简直无法培养出来。耆婆不愧是有善根的名医,立刻向奶妈道谢:谢谢您指点我这件事。之后,他迅速跑去拜访世尊。

20、不消说,世尊也为耆婆说法开导。佛陀先教示各种妙法,让他得生法喜,例如先说施论、戒论和生天论,展现这些助道法义,让他明白在家人生活受尽烦恼的羁绊,以及出家可以脱离烦恼的执著。接著谈到诸佛说的法,即苦集灭道的内涵。这样,人才能远离红尘苦恼,得到清净法眼,看得见法果。所谓施、戒、生天等三论,在当时印度的学术界里,无疑是最稳当的学说,世尊为了让他明白佛法的正确性,才说些浅近的导论。第一项施论,属于布施与慈善的话题,意指常常本著慈悲心,布施一些衣服、食物和住屋等给所有穷人。第二项戒论,属于不杀害生灵、不偷窃别人财物、不撒谎、不犯邪淫等,有关怎样守持戒律与道德。第三项生天论,谈到世人如果肯把施论与戒论落实

21、在生活里,自然会有善报,来世得以出生天国,生活也会幸福。其中,当然也包括相反的因果:凡因贪欲而杀人或说妄语时,下辈子会堕入地狱,受尽苦楚,恶有恶报。世尊向耆婆谈到因果律,当作佛法的入门常识。之后又提到在家与出家众的生活差别,前者会受到许多苦恼,后者可以摆脱烦恼,接著,才渐渐论及四谛法门。那就是关于苦、集、灭、道等四谛说法,可参照俱舍论的记述:修行者最先要观苦;苦即是苦谛。其次,要观照何以致苦的原因,便是观照苦因也;因即是集谛。再其次是,观照如何灭息苦恼;灭即是灭谛也,最后,才观照灭苦之途径,也就是灭道,亦是道谛。仿佛医生看病时,先要查患病原因,再想怎样治愈病状,然后才找寻良药医疗。总之,任何佛

22、法修行者,首先必须观察苦恼的事情。所谓苦谛者,具体地说,就是察看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总共要观照以上八苦。集谛的意思是,观察苦恼生起的原因,表示人生有诸多烦恼,不能等闲视之。灭谛的意思是,指佛法的理想境界涅槃。道谛是指一套修行法,即怎样到达佛法境界。这四项圣谛,正是医治人生八项苦恼的法门。世尊为耆婆说法时,活用医学的例子,实在适得其人,非常恰当。脱离六道轮回四圣谛跟医生看病的原理完全一样。例如:苦谛,相当于实际的痛苦。集谛相当于患病原因,灭谛是怎样克服疾病的状态,而道谛纯粹表示各种治疗法。这些相当于服药、手术、食物冶疗法、保持安静,以及睡眠等。医生如果看

23、见病人,首先应该正确地诊断对方的症状。其次,一定要正确掌握病因。然后,要真正明白患者的健康状况或病情,再朝那个目标展开各项治疗。良医经的记述是这样的:果能够成就四法,便可以称为伟大的医生。医生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即是医生的职责。分成四项:第一是正确地懂得病因,第二是正确地明白病情,第三是确实懂得治疗,第四是真正医病,不让病情复发。换句话说,任何一位良医,不外是懂得病况与病源,治愈后不让病情复发,可以一劳永逸。事实上,世间的所有医生,恐怕都不能洞察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源,也无法冶疗人的烦恼与业障的本源。佛陀才是真正伟大的医生,原因是,他能击破世人生老病死的根源烦恼与业障,引导世人得到身心愉快的生活。耆

24、婆侧耳恭听世尊的说法,当场获得清净无垢的法眼,足以击溃烦恼,超越苦恼的羁绊与执著。于是,耆婆终于皈依世尊,成为一位虔诚的在家居士。话说世尊带著者婆走到坟场时,世尊对他说:你不妨敲敲这些骷髅,听它的声音,好好判断他前辈子为人怎样、下辈子会怎样?之后,世尊手指五个死人的骷髅,吩咐耆婆不妨一试。耆婆果然依序敲打那五个骷髅,根据发出的声音,说道:第一个敲打的是生活在地狱:第二个敲打的是投生畜生界;第三个敲打的是正在饿鬼界:第四个是出生人道;第五个上生天堂。世尊点头说:对。又指著一具骷髅,问耆婆有关这个骷髅的来龙去脉。耆婆连敲三次,都不知它的出处,只好向佛说:我不知道他的出身来历。佛陀说:你不会知道的,

25、因为这是一具罗汉的骷髅。据说耆婆敲了头盖骨,根据声音,就能知晓他下辈子的情况,意思是耆婆目睹人们的死状,就判断得出他死后的生命状态。总之,耆婆这位盖世名医有本事洞悉每个人生前死后的情况。不过,这位名医只知道六道轮回,生死流转,而不能超越苦恼的境界。难怪世尊问起那个罗汉的死后状况时,他回答不出来,因为他还不懂佛法。世尊教导他说,阿罗汉算是二乘最高的果位,灭尽烦恼,灰身灭智。这时的耆婆,才知道一种脱离六道轮回的罗汉境界,总算迈向佛法的初步了。有一次,世尊身体稍有疾疼,便告诉阿难说:我生病了,应该服用药。阿难向佛陀说:我去告诉耆婆。耆婆从阿难口中获悉世尊的身体不舒服,赶紧调配药物递给阿难。耆婆心想:

26、让世尊服用粗糙的药不太好,我不妨调配一种转轮圣王服用的高级药品。于是,他开始熏烤三朵青莲花,世人把它当作止泻妙药,因为只要闻一下它的香气就能止泻。之后,再混杂各种药物才送去给世尊服用。耆婆说:请您嗅一下第一朵青莲花的香。这样,也许会泻肚十次。之后,不妨再嗅第二朵胃莲花,这样也许会泻肚十次。最后才嗅第三朵青莲花,泻肚十次。如此病症才会痊愈。耆婆又劝世尊补吃营养品。耆婆煮些稀粥,放入栴檀的果子,拿去供养世尊。在佛教医学来说,这是一种营养食物,对病人极有效。世尊向耆婆指点佛法,而耆婆医治世尊的病这是双方初次见面的因缘。耆婆与修利槃特在佛陀的弟子说,修利槃特算是一位愚蠢的代表。关于修利槃特有两种说法,

27、一种说他们兄弟都是愚人;另一种说哥哥很聪明,弟弟则很笨。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憎事和增一阿含经、出曜经等记载,可获悉哥哥名叫摩诃槃特,真是聪明人,而弟弟名叫修利槃特,生来十分愚笨。且说修利槃特与耆婆的结识经过。事实上,他们两人并非在医疗状况下认识,而是以世尊为中心,引出一段有趣的场面。佛经上的记载总有苦干差异,但可以上述诸经,与南传大藏经的小部经做根据。某年,佛陀住在罗阅城竹园迦兰陀。有一天,药王耆婆邀请佛陀和一群比丘到家里,只有槃特(修利槃特)一个人没来,因为槃特四个月里连扫帚的名称也背不起来,愚笨无比。不久,如来和一群弟子来到耆婆家里,各人依次坐下。耆婆端著清净水,不料,如来不肯接受清净

28、水。耆婆问如来:奇怪,如来为何不接受清净水呢?佛告诉耆婆说:在大群比丘众里没有看见槃特来,我不要你的清净水。耆婆禀告佛说:这个槃特在整整四个月里,连扫帚的名称都背不起来,连路上放牛的牧羊人都背得出偈。我为什么要邀请这个笨蛋?(出曜经)根据增一阿含经记载,当时,槃特的哥哥劝告他:你再努力修行,最后也不能成就圣者,你干脆回家算了。槃特听从哥哥的劝告,站祇园精舍的门外哭泣。世尊看见才把他叫进房来,特别教导他。世尊教他手执扫帚,你要好好背诵这个字那时,修利槃特背得出扫字,又忘了帚字,背好帚字,又忘记扫字。耆婆听到槃特的故事只到这里。之后,据说槃特一面拚命背诵,一面暗自寻思:帚就是除掉尘垢的东西。难道世

29、尊的教诫,就像自己背诵的情形吗?我得好好想一想。最后,他忽然觉悟了。原来我身上有尘垢。这些尘垢即是烦恼。他猛叫起来:缚结(烦恼)就是垢,智慧就是除,我现在要用智慧的帚,除这些缚结。槃特获得深奥的智慧,最后证得罗汉果。耆婆不知道这段经过,世尊又同耆婆说:你若不肯把槃特也请来,我就不要你的清净水。耆婆果然接受佛的教诫,马上派人去叫槃特来。(出曜经)修利槃特终于踏进耆婆的家门了,当时的情况可以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记载:当时,耆婆看见槃特来到,就逐次布施食物,先从佛陀和憎众开始,来到槃特面前时,动作很随便,没有信敬心,世尊看在眼里:心想:耆婆嫌他愚笨,有损自己的身价,我现在应该彰显槃特的胜德。后来,佛经记载槃特颇有神通,那就是阿罗汉所具有的六神通之头。据说耆婆看见圣者的神通示现,不禁仰天长叹。他因为心里羞愧交集,而晕倒在地上。亲人赶快用冷水喷在它的脸上,让他醒过来。之后,他特别向槃特忏悔道谢。不料,槃特反而毫不在意说:耆婆,我经常怀著忍字,毫无恨心。最后,世尊开口说话了:耆婆还不清楚槃特的胜德,便起了傲慢心,等到他发现对方德行俱佳,才跺脚致歉。所以,诸位弟子应该学习的是,凡夫若没有慧眼,就不要马上对别人表现轻视怠慢。应该用智慧到处观察才对。对于耆婆来说,这次算是很辛酸的体验,可见耆婆也是一位凡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