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2.96KB ,
资源ID:97665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766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1、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练习21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 吴均 ,字 叔庠 , 南朝梁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二)重点字词: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俱:全,都 从:随着 缥碧:青白色 甚:比得过 奔: 飞奔的马5.负势竞 上 6.蝉则千转不穷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负:凭依 “转”同“啭”叫 戾:道 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横柯上蔽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 柯:树干(三)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

2、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五)赏析:(1)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

3、? “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8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9 A B C D 1下面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

4、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3下列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选出加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 )(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

5、.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6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7.与“窥谷忘反”加点字“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余幼时即嗜学 D才美不外

6、见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9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

7、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

8、中热闹景象。2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朝代)。课文选自陶渊明集 ,体裁是传记。(二)重点字词: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宴如也 3.兹若人之俦乎造:一来 如:若 俦:辈,同类4.不戚戚于贫贱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每有会意戚戚:忧愁的样子 许:地方 会:体会,领会(三)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

9、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在意该走该留。(五)赏析:(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

10、?自得其乐,淡泊名利。(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不过时。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4)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5)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

11、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8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9 A B C D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什么地方) B.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 C.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顾周围)2.选出下列加线的词语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A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B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因以为号焉/且焉置土石 D以此自终/以乐其志3.选

12、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B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哪里 B或置酒而招之 或:或许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D曾不吝情去留 曾:曾经5.下列句中加线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B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6对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好读书,不求甚解:ho喜欢 B性嗜酒:s爱好C.常著文章自娱:zhu 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n悠闲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C )A、便/欣然/忘食 B、家贫/不能/常得 C、曾不吝/情/去留 D、常著/文章/自娱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 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 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C. 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 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10.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

14、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相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1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B.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C.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D.“环堵萧然” “晏如也”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23马说(一)文学常识: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退之 , 唐代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韩愈文选,体裁是

15、说。(二)重点字词: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策:鞭打 策:鞭子 其:难道 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餐 “食”同“饲”喂 材:才能 是:这样 虽:即使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9.才美不外见 10.故虽有名马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见”同“现”表现 虽:即使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三)马说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人才的现象 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四)翻译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

16、养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它却不采用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人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中,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五)赏析:(1) 马说是一篇_说_(体裁),作者是唐朝 (朝代)韩愈 (姓名)。文章短小精

17、悍,通篇运用托物寓意手法。文中的“伯乐”是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喻人才;“食马者”是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2)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 其道 -天下无马 ”。(3)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 ,难道 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到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寻

18、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言之成理即可)(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8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9 A B C D 1、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虽有千里之能(日行千里) B.策之不以其道(驾驭)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D.故虽有名马(本来)2、下列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不以千里而称也/是马

19、也,虽有千里之能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D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3、下列加线的“而”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4、对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不以千里而称也(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马鞭子)5、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20、不外见6、下列加线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虽有千里之能 D策之不以其道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言志)。 C第二段从正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简短而中心突出。8、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

21、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9、下面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言志)。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简短而中心突出。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C第2段从正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D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11、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

22、是( B )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2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代(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宋学士文集

23、,文体是 赠序。(二)重点字词: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致:买 援:提出 质:询问 幕:仰慕 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汤:热水 覆:蒙盖 再:第二次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 9.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通“肢”。 被:通“披”,穿。(三)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四)翻译句子:1.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余立侍

24、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

25、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五)赏析:(1)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2)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

26、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5)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8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9 A B C D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 )A录毕,走送之 (

27、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无从致书以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叩头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D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

28、两狼之并驱如故B.当余之从师也 时人莫之许也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稍微)C.腰白玉之环(腰部) D.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6选出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