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9.80KB ,
资源ID:96460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46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6《孟子节文》批判五.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6《孟子节文》批判五.docx

1、6孟子节文批判五孟子节文批判(五) 李蔚 (接前) 第75节 帝王的“神性”是有迹可寻的!孟子总第一二一章(孟子第8卷第32章) 储子曰:“王使人瞷(间jin)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储子说:“齐王派人暗地观察先生,您果真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孟子说:“哪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连尧、舜都是与普通人一样的嘛!”) 这一章,朱元璋是删去了的。孟子否定尧、舜的特殊性,这可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连尧、舜都与普通人一样,那“等而下之”的帝王朱元璋又会有什么特殊性可言?而朱元璋一旦没了特殊性,被看成了常人,那还怎么统治民众呢?朱元璋能够稳固统治,不就靠“

2、蒙”吗?他说自己是“奉天继元,统一华夷”的,是“真龙天子”, 谁反他,谁就是与天作对,为天所不容。正像他说的:“君国子民,非上天之明命,后土之洪恩,曷能若是?”何以见得朱元璋是天生的国家领导者?首先,他是神助而生的。“(朱)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有余香。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非神而何?他起兵反元,是神的旨意。天下大乱时,“太祖(朱元璋)时年二十五,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 非神命而何?革命之成功,乃“荷蒙昊天上帝”。正像朱元璋自己说的:“昊天上

3、帝后土皇帝祇悯世民之艰苦,授命于臣(朱元璋自认为天帝之臣),赐以文武,人多良能。” 非天意而何?即皇帝位,更是天意。“即位于南郊。未即位之先,雪没市乡。当祭及即位之时,香雾上凝天而下霭地,独露中星。” 非天命而何?每一步,都据于神的指示,都有天的保护,不服行吗?历来的野心家、统治者,无一例外,都要搞这一套把戏:神化自己,愚弄民众。这难道可以被揭穿吗?孟子否认圣人的独特,叫朱元璋如何当皇帝?所以,这一章内涵危险,必须删除。 全明文一186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全明文一3页明史一1页,中华书局1974年4月明史一1页 全明文一257页洪武御制全书196页 ,黄山书社1995年7月 第

4、76节 反腐为我专权,焉能容你插足!孟子总第一二二章(孟子第8卷第33章)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厌yn)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瞯(间Jin)良人之所之也。”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告诉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

5、底去些什么地方。”)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烦fn)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暗地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却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住和丈夫说话。最后,丈夫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了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妻子回到家里,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

6、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在君子看来,现在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此章被删。这个故事,编得非常生动有趣。看了,真叫人恶心!孟子通过这个象征性的故事,把官场的虚伪、虚荣,揭露得可谓“入木三分”。孟子在这里没有一丝反对皇权的意思,可是,朱元璋们却把它删掉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它对官场的揭露太深刻了,其影响面之广,足以引起人们对整个政权每位官员正直性的怀疑,从而丧失对政权的基本信任,引发“地震”。朱熹引赵氏分析之言:“言今之求富贵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

7、乞哀以求之,而以骄人于白日,与斯人何以异哉!” 整个政权被怀疑,岂不危及皇权的统治地位?这应该是这一章被朱元璋们删除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点需要补充:朱元璋反贪污腐败是最坚决的,毫不动摇的,贪污达60两银子的,还要剥皮塞草,悬挂在政府办公大厅,以为震慑。但是,反腐只能独此一家,朱元璋自己反,可以;他大张旗鼓地动员民众反,也可以,但是,别人若果反,那不行。我反,证明我的政权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说明了我的伟大和光荣。你脱离我既定的框子,自发地来反,算怎么回事?你那么积极地揭露阴暗面,不就是想抹黑我,发泄不满,出我的丑吗?我反腐,是割除自身的“肿瘤”,恢复健康;你反腐,是打着“反腐”的旗号,想要我的命,是

8、别有用心,我当然就要镇压。所谓“专制独裁”,就是一切任由我处置,连反腐也是我的专利,不容别人插足,说三道四。从根本上说,朱元璋视社会江山为其“私产”,把全体国民看做“家奴”,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腐败。这个腐败,朱元璋受时代的局限,自己认识不到,即使懂得,他也无法解决。这是伟大农民革命领袖朱元璋个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不幸。他既认识不到,于是,整天提心吊胆,总怕家业被人夺去,政权出问题,反腐处处设限,一切以他的主张为准,凡是他没有提的,别人不能提;他提多少,别人也只能提多少,不许超出分毫。违反者,即被目为“异端”,属于别有用心者,而坚决镇压。洪武九年星变,诏求直言。平遥训导葉伯巨上书,批评朱元璋三事:

9、“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关于分封,葉伯巨是赞成分封的,但认为封地太大,缺乏回旋余地,他说:现在“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角JU)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何等富有政治远见!逾制而封,这应当是明初最大的腐败了,也是对政权潜在的最大威胁。按说,坚决反腐、一心想让江山在朱家手里万古流传的朱元璋应当猛醒。谁料,他读了奏章,竟“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一代人杰葉伯巨,就这样“死狱中”。 人可以淫威而杀,真理却是扑不灭的。后来,果然发生了燕王朱

10、棣整整三年(1399年8月-1402年7月)的所谓“靖难”战争,全国无辜民众死难无算,叔父终于夺了侄子的宝座,自己称帝,年号永乐。当初如果见葉而惊,何至如此! 反腐为我专权,焉能容你插足!朱元璋这种自缚手脚,只能自己反腐,设框划线,不容别人说三道四的专制心态,典型地而又活泼泼地,把独裁者的精神面貌勾画了出来,赤裸裸地呈现于世。而其实,葉伯巨是绝对的“忠臣”,绝不想打倒朱元璋,推翻大明王朝。他的真知灼见,对拯救大明王朝来说,反倒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反腐设限,只能自己反,不容别人反,见不同意见就整,严重地限制了朱元璋的视野,大大削弱了反腐的范围与深度。就像一个大脓疮,烂肉只是从浅处刮了刮,解决不

11、了大的问题。当初如果采纳了葉伯巨的高见,统治集团你死我活的血腥的夺权斗争,至少可以推迟多年,民众的安乐和祥的生活可以多过许多日子。历史的遗憾,令人感慨无限! 四书集注447页,三秦出版社1999年9月版明史十三,3990-3995页,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 第77节 标榜“以孝治天下”孟子总第一二三章(孟子第9卷第1章)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问道:“舜走到农田,对着天哭泣,他为什么要哭诉呢?”孟子说:“因为他痛苦于自己之不能讨得父母的欢心,他眷念父母。”万章说:“父母喜欢

12、自己,应当高兴而不忘记;父母讨厌自己,应当劳动奉养而不抱怨。那么,舜会抱怨父母吗?”)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

13、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说:“从前,长息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我听你解说过了;但对天诉说、哭泣,我还是不理解。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不能明白的。公明高认为,孝子不能不顾及父母的感受,认为反正我已经竭尽全力耕田,赡养父母,尽到做儿子的职责了,至于父母喜爱不喜爱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舜就不是这样;他自责,不知自己有何罪愆导致父母不遂心。帝尧派他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带着百官、牛羊、粮食,到农田去事奉舜,天下的士人也有许多都去归附舜,帝尧还要把整个天下都交付给舜。舜却因为无法使父母遂心

14、,惶恐不安,就像走投无路的人无所归依那样。被天下的士人所喜爱,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却不足以消除舜的优愁;美貌的女子,是人人都想追求的,舜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富有,是人人所追求的,舜拥有整个天下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显贵,是人人所追求的,舜贵为天子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士人的喜爱、美貌的女子、富有和尊贵,极天下之欲,不足以解忧,惟有遂了父母的心意,他才能消除忧愁。人们年幼时依恋父母;懂得男女之爱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室、子女就眷念妻室、子女;担任了官职就思慕君主,得不到君主信任,就躁急心热。大孝的人,终身眷念父母。直到五十岁摄政时还在眷念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15、。”) 此章是说,舜不以得众人之所欲为己乐,而以不遂乎亲人之心为己忧,孝顺父母之心,始终如一,不被其他任何事物所诱离。朱元璋标榜“以孝治天下”,自然将这一章保留在孟子节文里。 第78节 唯一删得对的一章孟子总第一二四章(孟子第9卷第2章)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日:“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万章问道:“诗经说:娶妻该怎么办?必先禀告父母。信守这道理的,应该没人能比得上舜的。可是,舜却不禀

16、告父母就娶妻,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禀告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婚,是人之大伦,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存问题。舜如果禀告了,而娶不成妻,这人之大伦就会废弃,其罪责就要父母来承担,所以就不禀告了。”万章说:“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我已经领教了你的解释,帝尧把女儿嫁给舜,却也不告诉他的父母,为什么呢?”孟子说:“帝尧也知道告诉了他们,女儿就嫁不成了。”)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凛,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万章说:“

17、舜的父母叫舜去整修谷仓,等他爬上仓后,舜的父亲瞽瞍抽去了梯子,放火焚烧谷仓,想把舜烧死;又叫舜去淘井,舜从井身旁洞逃出,瞽瞍不知道,随即填井,想把舜埋在井里。舜弟象说:设法除掉舜,都是我的功劳。他死了,他的牛羊归父母、粮仓归父母,干戈归我,琴归我,弓归我,两个嫂嫂伺候我。于是,走进舜的住所,想接收“战利品”,不料却看到舜竟然还活着,正在床上弹琴,赶忙掩饰说:我可想念你啦!神色并不自然。舜对象说:我惦念着我的臣民,希望你来帮我管理。我不明白,舜难道真的不知道象要杀害自己吗?”)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

18、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孟子说:“怎么会不知道呢?舜是看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孟子说:“不。过去有人送了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管理池塘的小吏把它放养在水池里。小吏把鱼煮煮吃了,回来报告说:刚放掉它时,半死不活的;不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游开了;一转眼,就游不见了。子产说:鱼得着它的好去处了!鱼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小吏退了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

19、着吃了,他还说,鱼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因此,君子虽然难以用没有道理的事去蒙骗,却是可以用合乎道理的事去欺骗的。象装着敬爱兄长的样子,所以舜真诚地相信他,而且感到高兴。怎么是假装的呢?”) 此章被删。朱元璋们阉割孟子,绝大多数被砍掉的,恰恰是孟子的精华,是强调“民”的重要、抑制统治者的论述,唯独这一章是个例外。因为这一章,正是孟子的糟粕。舜是伟大的,从来被尊为“圣贤”。但是,他也有缺点,并非“完人”。比如,本章所说,他的父亲、弟弟都加害于他,欲置他于死地,已经堕落为犯罪分子,只是由于舜因应有方,他才得以死里逃生。可是,活下来的他,却好人坏人不分,恪守所谓“道德”,不懂得提高警惕,

20、与这两个坏人划清界限,以求保护自己,依然死心眼地孝父爱弟:对父“愚孝”,对弟“愚爱”。甚至当从来不登门的弟象,来到他家收缴“战利品”,却意外发现他还活着、慌慌张张、寻找托词骗他,他竟也像毫无察觉,还重用象,让他帮助管理民众,何其蠢也!这里,可有一丝“大智”的影子在?孟子同样是伟大的,向被尊为仅次于“大圣先师”孔子之下的第二人亚圣。但是孟子同样有其局限性。舜在父亲烧仓时,能够以两笠从房顶自悍而下;在父亲填井时,能够从匿空旁洞逃出,说明他对父弟之加害于己心知肚明,并且是有预防的。象素憎舜,不至其居。他以为舜已死,想到其家拿走心爱诸物,却发现舜已出井潜归,大感意外,语言支支吾吾,舜何等聪明,岂能没有

21、觉察?连万章这样的平民,也怀疑舜是晓得瞽瞍与象的罪恶企图的。孟子却否定舜在这个问题上之“伪”,说舜对象是“诚信而喜之,奚伪焉?”强辩说:舜看重兄弟情义,“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委以理民重任,是作得对的,是“仁人之于弟”的应有之义。最后,甚至用“君子可欺以其方”(君子可以用合乎道理的事去欺骗),以此反证舜的君子本性,来为舜辩解。孟子硬是将错误解析为正确,是碍于先贤的名望,强为之辩,曲为之解,当然不足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民众从来只是“群氓”,没有独立分辩是非的能力,总要跟在一个榜样的后面,亦步亦趋。这个被效法的榜样,一旦树立,被尊为“圣人”、“伟大领袖”、“学习榜样”之类

22、,就绝对是完满无缺的,只能被美化、再美化,连缺点也被一并说成优点。舜对待父弟的态度,明明是错的,但被后人孟子曲解、美化;孟子对舜的态度,明明是有意庇护,但后后人程子,却强为之辩,说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为至。” 朱元璋不然,既不迷信舜,也不迷信孟子,砍掉这一章,遏止谬种流传,是做得对的。朱元璋鼓吹对君王“愚忠”,但是对“愚孝”其父、“愚爱”其弟,却并不想提倡。孟子里所有其他被删去的章节,朱元璋都是出于抵抗民本主义、以维护其统治的本能,这一章则与政治统治无关,它之被删,其性质与其他删节有所不同,可以看做是朱元璋对迷信古人、盲目崇拜“圣贤”、“愚孝”、“愚爱”思潮的实际抵制。至于这

23、一章的前半段,孟子为舜的不告而娶辩护,是对的。的确,“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任何教条,只要妨碍人类繁衍的,都应当冲破。 孟子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 第79节 要使正义质疑“胎死腹中”孟子总第一二五章(孟子第9卷第3章)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问道:“象天天把杀害舜作为要事去干,舜即位做了天子,却只是放逐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舜是封他当诸侯,有人却说是放逐。”)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huan欢)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币b),有庳之人奚罪焉

24、?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万章说:“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驱赶到三危,把鲧诛杀在羽山,这四项惩罚,整个天下都信服,因为惩处的是不仁的人。象不仁到极端,舜却把他封在有庳,有庳的人有什么过错?仁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同为罪人,是他人就惩处,是自己的弟弟就封给土地?”)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

25、,此之谓也。”(孟子说:“仁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不存忿怒在心里,不留怨恨在胸中,只知道亲他爱他罢了。亲他,是希望他显贵;爱他,是希望他富有。舜把象封在有庳,就是想使他既显贵、又富有。自己做了天子,弟弟是一介平民,能说是亲他爱他吗?”万章说:“请问,有人说是放逐,是不是呢?”孟子说,“舜虽然把象封在有庳,但是,象不能在他的封邑行事,天子派遣官吏治理他的封邑、收取那里的贡税给他,所以被说成流放。象既不能在他的封邑行事,哪能对他的百姓施行暴政呢?即使如此,舜仍希望常常见到象,所以象不断地来朝见。古书上说:不必等到朝贡的日子,舜平常就以政事为名,接见有庳的国君,就是指这件事。”) 此章被删。在中国千百年

26、来的历史上,法律从来是统治者们用以统治民众的工具,但是,从来又被虚伪地粉饰为“公平”、“正义”的化身。其间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为不仁的罪人,“四凶”可以或杀或流放,而天子的弟弟则不唯不杀不流放,反而封地享赋。公平吗?不公平。然而,在统治者们眼里,却无疑被认为是最为正确的。否则,“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舜对其弟象的公然偏袒,当然说不上公平、正义;孟子却认定舜对象之偏袒是“仁人”行为,并说象不“暴彼民”,正像朱熹集注所分析的:“孟子言象虽封为有庳之君,然不得治其国,天子使吏代之治,而纳其所收之贡税于象,(象于是)有似于(被流)放。” 孟子所作的这类辩解,同样苍白无力,没有丝

27、毫的公平、正义可言。朱元璋删去这一章,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类似的事,在当时的现实中遍地都是。它们都是只可做,而不宜明说的。说明了,真相大白了,“公平”、“正义”的面纱被揭穿了,统治者的日子就会很不好混。特权与公平正义的混同既不可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体抹杀,消灭问题本身,使万章之流的正义质疑“胎死腹中”,不见天日。 孟子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版 第80节 君臣大义最要紧 孟子总第一二六章(孟子第9卷第4章)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

28、语诚然乎哉?” (咸丘蒙问道:“古代语书说:道德崇高的人,君主不能把他作为臣属对待,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对待。舜面南就天子之位,尧带领诸侯面北朝见他,他的父亲瞽瞍也面北朝见他。舜见到瞽瞍,神情局促不安。孔子说:在那时,天下危险呀,要垮台了!不知道这话真这么说过吗?”)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国东郊乡巴佬的话。尧年老了由舜代理天下,尧典说:此后过了二十八年,尧才去世,诸侯们如同死

29、去了父母一样,整整三年,四海之内,停止奏乐。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位天子。舜如果已经做了天子,又奉尧为天子,带领天下的诸侯,为其服丧三年,就是人间同时有尧、舜两位天子了。”)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

30、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我已经聆听了你的教诲。诗经说:整个苍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天子的土地;全部土地之上,没有一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孟子说:“这首诗,说的不是这样的意思;乃是诗人自己因为天子的事务操劳、不能奉养父母而兴起的感叹,意思是说天下皆王臣,何为独使我以贤才而劳苦乎?。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能机械地理解字面而误解词句的本意,不能机械地理解词句而误解全诗的本意;要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

31、于词句的解释,那么,云汉这首诗说周室余下的庶民,没有一个存留,相信了这句话字面的含义,周室就没有存留的民众了。孝子的极致,没有比尊敬父母更重大的;尊敬父母的极致,没有比以整个天下来奉养他们更重大的。成为天子的父亲,是尊敬的极致;以整个天下来奉养,是奉养的极致。诗经说永远尽孝道,孝道就是法则,就是这个意思。尚书说舜恭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小心,瞽瞍也就真的遂心了,这是父亲不能把天子作为儿子吗?”) 此章保留。孟子这一章讨论了两对关系问题:前王与后王的关系、君臣与父子的关系。前一对关系为假设之词:舜即位时,尧曾率诸侯朝拜;尧去世后,舜又以天子之礼葬尧。但据朱熹说,尧在世时,舜未尝即天子位。因此,二主并存的情况,并不存在。舜是在尧死后,才不再代理天下、而即天子位的。孔子认为:民有二主,则人伦乖乱,天下将危。在尧舜时代,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后一对关系,按照孟子的叙述和解释,舜和瞽瞍既是伦理上的君臣关系、又保持着伦理上的父子关系。朱熹说:瞽瞍既为天子之父,则当享天子之养,此舜之所以为尊亲养亲之至也,岂有使之北面而朝之理乎?所以说,舜仍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