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66.40KB ,
资源ID:9604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6046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的核心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孔子的“仁”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还要求爱别人;孔子的“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体现出朴素的民本思想,故B为正确答

2、案。“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是孔子在政治上保守的主张,要求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故AC错误。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也是“仁”的体现,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民本思想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我们现在提倡“以德治国”的德是指公民道德,与孔子“以德治民”的德有根本区别,虽然

3、包含儒家思想的部分内容,但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由此可看出,我们对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是批判地加以继承,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故答案选B。AC说法绝对;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德治民”4孔子曰:“君子社会的管理者之德风,小人社会的被管理者之德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观点( )A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B强调因材施教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52011

4、年4月22日新华网巴库电(记者刘洋)由中国安徽大学和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22日在巴库举行揭牌仪式。孔子思想在当今世界影响很大,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 )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井田制走向瓦解社会关系:礼崩乐坏教育:“学在官府”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背景表现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处于社会转型,为文化觉醒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文化:私学兴起,为文化觉醒提供了人才;士人

5、推动(冲突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知均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的思想时代背景6在东西方先哲中,提出理性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徳 D柏拉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排除A;苏格拉底的思想是知识即美德,排除B;亚里士多徳提出了理性是人的本质,C正确;柏拉图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7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到正义

6、 B什么是人的本质C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从理念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至善至美”的“正义”之邦。故答案选择A项。什么是人的本质是马克思提出的问题,排除B;“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物种起源探讨的观点,排除C;“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8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

7、是远离实际的C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D两项显然不对,应排除。C项说得有道理但不能说明最本质的共性。A项更能体现这三者共性的实质。故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柏拉图思想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 )A支持寡头政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C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D反对雅典的民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主张,然后比较找出其共同点,他们的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类社会或生活的关注。A是

8、苏格拉底的思想;B是智者学派前的思想;D错误,他们有的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但不是三者的共同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10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两者都赞成奴隶制社会两者的思想都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对“人”的重视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理想主义哲学家,所著理想国是西方乌托邦主义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建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

9、学科。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故项正确。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又有所创新和突破。故项正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出生贵族,赞成奴隶制社会。故项正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人,体现了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11“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家天下 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的政

10、治制度。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有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陛下”的专用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所以应选D。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排除A;家天下即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排除B;君权神授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2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

11、析:题干反映的是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很多的奏章,很晚才休息,这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事无大小,都由皇帝决策,故选A。B是世袭制;C是郡县制;D是皇帝名称的由来。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13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答案】B【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秦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A、C、D符

12、合史实;嬴政确立皇帝称号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德,B项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4“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 )A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故选D。A项错误,玄武门之变的双方并无民主力量;B项错误,二者均非革新力量;C项错误,二者均非地方力量。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15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

13、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 D“存百姓”的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太宗把百姓比喻为树根,是国家的根本,其认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故选D。其它三项也是唐太宗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16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B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C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分析。A项是错误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开创于隋朝,而非贞观年间。

14、BCD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B。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17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扩大了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B科举考试重视士族C修改完善了法律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新科进士”说明与科举考试有关,“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说明真才实学的人当了官。“士族”是大地主,与庶族不同,所以B不正确;C与题干关系不大;D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选A。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18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改革必然触动封建

15、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故答案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特点1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D【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为选非题。本题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整体的把握。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然而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所以此次改革并不彻底,因此D项表述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评价20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改革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17、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艰巨性,不妥,因为农奴制改革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表述错误。因此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特点21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C沙皇专制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实际考查的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861年改革首先废除了农奴制,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经验,并在政治领域建立了一

18、些地方自治机构,对司法机关进行了近代化改革,但这次改革并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所以答案为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评价2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是指俄国农奴尽管在政治身份上获得了自由,但在经济方面由于购买土地须要支付大量赎金被地主剥削的所剩无几,故答案选B

19、。AC两项说法过于片面;D项强调的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性的表现。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23下列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说法有误的是( )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属统治阶级 B幕府与藩国并存C士、农、工、商属被统治阶级 D强化统治,巩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17世纪德川家族建立幕府统治,是幕藩体制,建立了等级森严地封建等级制度,即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和商,而士包括将军、大名、武士,而它们属统治阶级。故ABD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背景24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抵制了外国对日本

20、的侵略 B维护了日本的独立C促进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D造成了日本的落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日本锁国政策的实行,几乎完全隔断了日本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以至于陷入被动挨打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的境地,这一政策没有达到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日本独立的目的,也没有促进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ABC项说法错误,D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影响25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经济领域、新的因素”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在日本旧有的经济中出现了新生产关系。依

21、据教材知识可知,ABC三项虽是经济领域,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传统经济三个类别,并不是新的生产关系,排除ABC项;19世纪初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有别封建领主经济的新的生产关系,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背景26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外因。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大权旁落,实际大权掌握在幕府手中,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

22、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所以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而进行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所以明治维新的外因是民族危机的加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它三项均是内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背景27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的政局 B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的态度 D中国的自然条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为了满足

23、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掀起了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高潮。因此,列强侵华特征的演变是由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故答案选B。其它三项不是列强侵华的决定因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28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阶级因素;D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思想因素;A与题意相符,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背景29

2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CD是革命派的主张,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B符合题意,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主张30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内容限制,“历史功绩”即实际上所起的

25、历史作用。而戊戌变法的结果失败了,挽求民族危亡、发展社会经济、推动政治改革的目的都付诸东流,但维新思想的传播特别是维新与守旧的论战,确实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答案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影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材料二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1分)当时处在中国那个王朝统治时期

26、?(1分)(2)材料二中,郑氏议和要求是否合理?(1分)请说明理由。(2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2分)【答案】(1)郑成功(1分),清朝(1分)(2)否(1分),这样做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阻碍国家统一。或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3)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4分)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

27、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第二小问,当时处在中国清王朝统治时期。(2)郑氏议和要求不合理。台湾问题不同于高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高句丽的关系是属于外交关系。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做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不利于国家的统一。(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第一小问,阐述康熙帝武力收复台湾并设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的史实。第二小问,意义可从中国统一角度考虑,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32(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明治

28、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2)据材料二,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材料三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陆海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

29、9年的一封信材料四 苟有国就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1872年征兵告谕(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政府采取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4)材料四中征兵告谕有何影响?(2分)(5)从明治维新成功的改革中,你能总结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3分)【答案】(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分)(2)殖产兴业(2分)(3)其目的是防止和抵御外国人侵,同时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2分)(4)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对军事的垄断,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新军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或建立了一支完全效忠于天皇的军队,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分)(5)因素:顺应时代潮流,改

30、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先进的思想指导。(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和“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表明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材料非常直观,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3)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政府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