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0.13KB ,
资源ID:956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6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大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大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1、电大中国通史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编【中国原始社会】一、基本线索中国原始社会,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起,至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止,原始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延续的时间很长,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当缓慢。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大体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第二时期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第二时期又分为母系氏族的繁荣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情况。二、重点问题1、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

2、期智人遗址。具有代表性的直立人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他们均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期智人以丁村人为代表,他们逐渐学会了人工取火,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智人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从血缘家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2、氏族制度的形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过去的血缘家族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要求比较稳定的生产和生活团体的出现。同时,人们开始排除兄弟与姊妹之间的婚姻,形成族外婚,相互通婚的群体就逐渐转化为氏族。氏族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为纽带,是比较牢固的社会单位。3、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遗址主要有半坡氏族遗址和河姆渡氏族遗址。母系氏

3、族公社的特点:(1)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2)实行族外婚,人们按母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土地、房屋、牲畜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4、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显著地位;(2)实行一夫一妻制,人们按父亲的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随着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氏族内部逐渐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5、教育的起源。教育是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了生活和生存,扩展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来源,就必须把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就出现了教育的萌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技能,生产劳动的场所就是教

4、育的场所。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历史教育。那时没有文字,人们通过口耳相传进行历史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远古的神话的传说。三、重要名词1、北京人:北京人是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的直立人,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北京人已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他们使用粗糙的石器和木棒,进行采集和狩猎。北京人的发现,首次以考古学事实说明中国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半坡氏族:半坡氏族遗址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代表。婚姻形态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半坡人种粟;饲养猪狗;使用红陶和彩陶;已会建造房屋,形成村

5、落,过定居生活。3、河姆渡氏族:河姆渡氏族遗址在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代表。河姆渡人使用骨耜翻地,种植水稻,已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第二编【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一、基本线索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确立和发展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商朝时,奴隶制有了发展。西周是奴隶社会强盛阶段。二、重点问题1、夏朝的国家特征。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建立了夏王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势力范围,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到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南接湖北,北连河北。今河南西部的黄河、洛水流域,是夏

6、朝的中心地带。恩格斯指出,“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夏王朝的领土不再是血缘关系的组合,而是按照地区来划分了。“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反映了夏朝按地区进行统治的特点。夏朝的公共权力设置已初具规模。官吏、军队、刑罚等公共权力的设置,说明夏朝已从部落联盟组织转化为国家。2、商朝的阶级关系。公元前16世纪,商汤兴兵灭夏,建立了商朝。商开始建都于亳,商朝中期出现动乱和纷争,都城屡迁,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不再迁都。从此,商朝国势日益上升。历史上把盘庚迁殷以后的商称为殷商。商朝统治阶级有商王和奴隶主

7、贵族,官职多在贵族家族内世袭。被统治阶级有奴隶和平民。奴隶被驱使在各个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承担各种劳动。被用在农业生产的奴隶称为“众”或“众人”;用在畜牧业的奴隶称为“刍”;从事手工业的奴隶称为“工”;奴隶主贵族家中的奴隶有“臣”、“妾”、“奚”、“仆”等。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被奴隶主贵族当作财产,可以任意打骂和杀掉。“人殉”和“人祭”就是商代残酷阶级压迫的证明。平民被称为“小人”,多出于商族的下层。他们是商朝军队的主要来源,地位和身份较奴隶高,但同样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和压迫。3、西周的主要制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军伐纣,在牧野大破纣军,建立西周。西周的主要制度有: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国野

8、制度、井田制度。(1)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使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受民受疆土”对地方实行分区管理,以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重要的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他们与周王保持臣属关系,执行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见周王,承担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2)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宗族共同遵守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这条原则,周王的王位必须由嫡妻(即正妻)的长子继承,周王的其余儿子(庶子)被封为诸侯或公卿,周王被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也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王而言是“小宗”。但诸侯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

9、。大宗与小宗之间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宗法关系,对于维系以周天子为首的统治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构成王、诸侯、卿大夫的等级阶梯(3)国野制度。西周王室和诸侯所辖的土地有“国”、“野”的区别,形成“国”与“野”的制度。王畿和诸侯国都及其周围的中心区叫“国”,住在那里的人叫“国人”,他们是周族的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中心以外的地方叫“野”,是被征服的广大农村,住在那里的人叫“野人”。国人可以议论政事,有当兵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野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提供赋役的义务。(4)井田制度。井田制在夏、商时期已经存在,西周时期得到高度发展。所谓井田,就是把土地划成若干块,其中有“公田”和“私田”。“公

10、田”由劳动者共同耕种,收获物全部上缴;“私田”分配给劳动者耕种,定期进行轮换。全国土地名义上属周王所有,不能买卖。三、重要名词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在西周镐京爆发了“国人暴动”,参加者主要是平民。周厉王逃亡在外,共伯和代行国政,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第三编 【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一、基本线索 春秋战

11、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前后约550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奴隶社会也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时期的历史,以公元前475年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前期齐、晋、楚、秦互相争霸,后期吴、越崛起。到战国初年,逐渐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中小诸侯国渐被兼并。最后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事业。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变革的基本因素。由于铁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随之出现。新兴地主阶级逐步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二、重点问题 1、春秋

12、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历史背景:(1)王室衰微。周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已不能号令列国诸侯。“王畿”幅员缩小,王室经济日绌。(2)列国林立,战争频繁。春秋初就有100多个诸侯国,它们之间不断进行战争。(3)“夷狄”交争。周边夷、戎、狄游牧部落或小国,逐渐向内地发展,威胁中原,有的还与齐燕交战。 作用:(1)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2)也产生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客观效果:一是在争霸战争中,一些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二是在争霸战争中,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2、李悝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措施是:废

13、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按能力和功劳的大小选拔官吏;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发挥土地潜力;实行“平籴法”,即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稳定了粮价;编著法经,实行封建法治。作用:李悝变法打击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了经济,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如下: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编户籍,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奖励耕战,生产粟帛多的,免除徭役;私斗有罪,有军功受爵;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穷困的,连家属罚作官奴婢。废除贵族特权,宗室没有军功的不给爵位。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此外,还定咸阳为都城,

14、统一度量衡制度。 作用: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贵族诬告被杀。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4、孔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礼”,就是周礼,也就是西周时的等级名份制度。 孔子不赞成春秋时代社会变革,希望恢复周公时的盛世景象。这是保守的政治观点。但是他提出了“爱人”的思想,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孔子又是一个大教育家,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1)他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并提出许多有益的

15、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扩大了施教的范围。孔子以六艺教育学生,经常和学生讨论问题,讲做人的道理。(2)相传他还整理诗、书,修订鲁国的国史春秋,并以之作为教材。(3)孔子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诲人不倦,教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 由于孔子思想中有忠君尊王、维护等级制度的内容,后来封建统治者把他捧为至圣先师,儒学定为正统思想。5、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

16、、“兼爱”、“节用”等。 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是非、生死、祸福都没有区别。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前期有李悝、商鞅等,战国末年突出代表是韩非。主张君主专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三、重要名词 1、春秋五霸: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相继露出头角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3、合纵与连横:战国时期在外交和军事上出现的两种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