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8.78KB ,
资源ID:95424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5424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x

1、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 清流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学科第二阶段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总分60分1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小农思想 D节俭习惯2、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里的“小农”指的是() A.农民 B.自耕农C.贫农D.佃农 3、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

2、性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4“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久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5、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B.C.D. 6、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将其改名景德镇。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此设“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在此设

3、立洪武窑,顺治十一年(1654),设立景德镇官窑。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制瓷业源于北宋时期 B.明清时期私营制瓷业衰败C.声名鹊起与官窑相关D.明清官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7、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商帮势力崛起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手工艺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8、石炭并引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这段记载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情况?( ) A汉代 B唐代 C北宋 D元代9、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

4、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B. C.D. 10、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B

5、.北京C.上海D.广州 12.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自然经济的产物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 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B.C.D. 13、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统治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6、 B.五口开始通商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

7、。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A.由私人投资兴办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都设于通商口岸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 17、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8、一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D.封建势力的压迫 19、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

8、于萧条状态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20、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7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外来经济控制消除民国建立的推动实业救国的推动封建社会的终结A、 B、 C、 D、21、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

9、的排挤 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22、“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3、抗战胜利并未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本原因在于()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改变 B、美国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残酷挤压 D、国民政府反动的政治经济政策 2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

10、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2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其中“夹缝”是指 ()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各级政府的苛捐杂税军阀官僚政府滥发纸币A B C D26、“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11、)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技术力量非常薄弱27、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2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29、某同学在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主题展览中选用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2、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图片展示的是以下哪一时期的建设成果( ) 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新时期 30、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B.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C、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影响 D、人民

13、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2、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3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3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35

14、、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先抓吃穿用”,下联“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副对联蕴含的思想 A.为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B.体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反映了“文革”中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整顿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3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7、 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顺利发展B.

15、严重倒退C.停滞不前D.曲折前进 3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1957年;1990年;2002年)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A.B.C.D. 39、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企业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 40、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16、) A.对外开放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1、3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开发开放上海的浦东B.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大连等城市 4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17、“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44、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完成三大改造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5、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

18、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46、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如下),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始发行时间 主要种类与面值 第一套 1948年 1、2、10、20、50、100、200、500、10 00、5 000、10 000、50 000元,12种 第二套 1955年 1、2、5分,1、2、5角,1、2、3、5、10,11种 第三套 1962年 1、2、5角,1、2、5、10元,7种(加上3种分币) 第四套 1987年 1、2、5角,1、2、5、10、50、100元,9种(3种分币继续发行至199

19、2年随后退出市场) 第五套 1999年 1、5角,1、5、10、20、50、100元,8种 A.经济困难、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B.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使第二、三套人民币面值较小47、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等。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48、“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20、 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 49、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5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B.西学在中国的发展C.自由平等精神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1、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

21、又省钱。”中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 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 52、“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上,洋呼洋呼?盖洋洋呼!”。这一材料最能表明当时 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B.崇洋媚外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理C.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 53、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民族政策.A、 B. C. D.54、

22、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55、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请问这是 A.自行车B.人力车C.马车D.汽车 56、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 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

23、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57、“(民国初年)梁启超有个厨子在买菜途中被人割了辫子,因此而大哭了好几天,而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8、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宠。但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 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 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 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 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 A.B.C. D.59、29.

2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60、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二、主观题:共40分6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