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9.66KB ,
资源ID:94609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609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刑法学精品课教案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刑法学精品课教案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docx

1、刑法学精品课教案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八章 贪污贿赂罪一、贪污罪(一)本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 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 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同时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 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 其中,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是本罪的主要客 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 根据刑法第 91 条的规定,公共财产,即指国 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专 项基金的财产。在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 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此外,根据刑法第 394 条的规定,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 也可以成为贪污罪的对象。刑法第 271 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该条第 2 款规 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 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 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 为的 ”,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里所规定的贪污罪的对象是混合型财产, 而不是公共财产,在适用该条时不

3、能以公共财产作为认定贪污罪的对象的标准。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 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所谓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 位所形成的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指利用与其职务无 关的仅因工作关系对作案环境比较熟悉、凭其身份便于进出某些单位、易于接 近作案目标的方便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直接利用本人职务上的权力,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本人主管、经管财物的职务的便利条件;二是担任其 他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执行公务而临时经手、管理公共财物。 例如,会计 利用管帐这一职务上的便利, 作

4、假帐骗取公共财物, 出纳利用管钱所形成的便利 条件非法占有公款等, 均属于贪污行为。 如果会计利用与出纳一起工作的便利条 件,趁机配制了出纳所掌管的保险柜的钥匙, 将保险柜中的现金盗走, 这就不属 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形成的便利贪污公款的行为,而是属于盗窃行为。所谓“侵吞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暂时由自己合法管理、 支配、使用或者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据为已有。 如将自己合法管理或使用的公共 财物加以扣留,应交而隐匿不交,应支付而不支付,应入帐而不入帐。 根据刑法 第 394 条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 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

5、,也应当以本罪论处。所谓“盗窃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秘密窃取由本人暂时合 法管理、支配、使用或者经手的公共财物,即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如保管员将 自己管理的公共财物秘密拿回家中即是。所谓“骗取”,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 相的方法,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如采购人员谎报差旅费或者多报出差费骗取公款 即是。根据刑法第 183条第 2 款的规定,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 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 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应当以本罪论处。“其他手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6、职务上的便利,使用侵吞、窃取、骗取 以外的其他手段、方法占有公共财物。如利用职权,巧立名目,私分大量公款、 公物;冒名借出公款,存入银行取息归己等。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必须事实 上非法占有了公共财物,并且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的,才能构成本罪。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根据刑法第 93 条的规定,所谓 “国家工作人员 ”,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 司、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

7、人员,以及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所谓公务,是具有管理性与职权性的职务活动,而劳务是指物质生产和劳 动服务活动,劳务人员一般没有职务和职称,不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这表明,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四种人员: ( 1)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 的人员。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的各级机关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 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等;国有公司是指财产完全

8、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的科研、 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单位; 人民团体是指各级民主党派、 各级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 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 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这是指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任、派遣,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至于其原来是否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在所不问。 (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即依照法律规定选举或者任命产生,从事 某项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如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等。 根据

9、 2000 年 4 月 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 93条第 2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 层组织的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 93条第 2 款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 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 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代征、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协 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的人员从事上 述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应以贪污罪论处。 此外, 根据刑法第 382 条第 2 款的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

10、业单位、人 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根据 1999 年 9 月 16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试行),所谓 “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 ”,是指因承包、租赁、聘用等而 管理、经营国有财产。这些人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为了有利于保护国有财产, 刑法将该类人专门作为贪污罪的主体予以规定。该类人与前述第( 3)类国家工 作人员的区别是: 前者是基于平等民事主体的委托合同而成立的, 后者则是基于 委派者与受委派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成立的; 前者管理、 经营的是国有财产, 后 者则不一定是国有财产;前者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

11、业单位、人民 团体委托,后者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不包括人民团 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本罪的认定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本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 383 条第 1 款第 4 项的规定,构成贪污罪的数额起点原则上为 5000 元。如果贪污的公共财物数额虽然没有达到 5000 元,但是情节严重的,如 多次贪污屡教不改、 贪污救灾、 救济、扶贫款或者贪污公共财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等,也应该以贪污罪论处。2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界限 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主体不同。即 前者是特殊主体

12、,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是否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是区分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 占罪的关键。( 3)犯罪客体不同。即前者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后者则仅侵犯了 公私财产所有权。3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本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 并且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客 观上都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必备要件。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后者的主体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 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

13、前者侵犯的是 复杂客体,后者则仅侵犯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 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在国 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 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 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三)本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 383 条之规定,对犯本罪的, 应当根据贪污数额的大小和其他情 节轻重,分别处罚:( 1)个人贪污数额在 1

14、0 万元以上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 刑或者无期徒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贪污数额在 5万元以上不满 10万元的,处 5年以上有期徒刑, 可以并 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3)个人贪污数额在 5000元以上不满 5万元的,处 1 年以上 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 处 7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人贪污数额在 5000元以上不满 1 万元,犯罪 后有悔改表现、 积极退赃的, 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由其所在单位或 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个人贪污数额不满 5000 元,情节

15、较重的, 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较轻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 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本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 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20次会议通过 自 2000 年 7 月 8 日起施行) 为依法审理贪污或者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现就这类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 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 同侵吞、窃娶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第二条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

16、用公司、企业 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 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第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 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 0 0 0年4月2 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 哪些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解释如下: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

17、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 属于刑 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 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 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 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 代征、代缴税款;(六) 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非 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 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 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

18、条受贿罪的规定。二、挪用公款罪(一)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超过 3 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同时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 洁性和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 挪用公款罪只是暂时侵犯了公款所有权中的占有 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而没有侵犯公款的所有权的全部权能。 犯罪对象限于公款, 即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及客户置放金融机构的资金、 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 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货币资金以及由国家机

19、关、 国有公司、 企业、集 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货币。支票、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 券,直接代表一定数额的货币, 是证券形式的货币财产, 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 对象。如果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现款或者物 资归个人使用的, 则应按本罪从重处罚。 依此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对象不限于公 款,还包括特定公物。但除上述特定公物以外的一般公物,不属于挪用公款罪 的犯罪对象。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超过 3个月 不归还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具体包括以下三方

20、面的内容:(1)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 用自己主管、 管理、经手公款的职权或者职务的便利条件。 这既包括行为人直接 经手、管理公款的便利条件,也包括行为人因其职务关系而具有的调拨、支配、 使用公款的便利条件。(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年 4 月 28日通过的 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 款“归个人使用 ”: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 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 人利益的。(3)挪用公款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其一, 挪用公

21、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所谓进行非法活动, 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国家法律、 法规明令禁止的违 法犯罪活动, 包括犯罪活动何一般违法活动。 这种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 既不 要求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也不要求挪用时间超过 3 个月未还。 挪用公款给他人 使用,不知道使用人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的,构 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 款进行非法活动。 尽管这种情形下法律未规定数额较大的标准, 但不可以认为没 有数额的限制。根据 1998年 5月 9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公款进行非

22、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 5000至 1 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数额。其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 利活动的。营利活动,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牟利活动,例如挪用公款存入 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炒股、开商店、办工厂等。这种挪用公款行 为构成犯罪, 要求挪用数额较大, 但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挪用公款 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 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 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根据 1998年5月 9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 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挪用公款进行营

23、利活动的, 以挪 用公款数额 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其三,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超过3个月未还 的。这种挪用公款行为是指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 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 如建 私人住宅、还债、支付医药费、购置家具等。根据 1998年 5月 9日最高人民法 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数额较大 ”, 以 1 万元至 3 万元作为起点;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 数额较大, 超过 3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给 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 3 个月,案发前 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由此看

24、来,只要挪用公款超过 3 个月,不管案 发前是否归还,都构成挪用公款罪, 但案发前已归还的情况可以作为从宽处罚的 情节。3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 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受委托 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对于受国 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 应当依照挪用资金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而不构成挪用公款罪。根据 2000年 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 93条第 2 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 基层组织的人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

25、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 公款的,构成挪用公款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犯罪 目的,日后准备归还。 至于挪用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 有的是为了进行营利活动, 有的则是出于生活上的某种需要。 在挪用公款案件中, 不同动机对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成立是有影响的。(二)本罪的认定 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本罪与合法借贷的界限 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未履行必要的借款手续即占 有公款。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主管、经手或管理公款的职务便利, 不经合法批准擅自动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准备用毕归还的行为。2本罪与贪污罪的界

26、限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是主体的范围不完全相同。 本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 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除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二是犯罪目的不同, 本罪的犯罪目的是暂时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具有归还的意图,而贪污罪的犯 罪目的则是永久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三是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本罪在客观方 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 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超过 3 个月未还; 贪污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

27、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贪污财物的用途对定罪没有影响。 四是侵犯的 客体不完全相同。 本罪只是暂时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 而贪污罪则是永久 地侵犯公共财物的全部所有权。 但本罪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贪污罪转化。 如果 行为人先行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案发前有能力归还,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而拒不归还的,其行为则由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根据 1998年5月 9日最 高人民法院施行的 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 6 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但 是,如果行为人在挪用公款后因丧失还款能力而无力归还的, 则仍应以挪用公款 罪论

28、处。五是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 本罪的犯罪对象除了 7种特定款物外, 一般 不包括公物,而是限于公款; 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则既可以是公款, 也可以是公 物。3本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本罪与挪用资金罪在主观方面均为故意犯罪, 客观行为方式均为挪用。 其区 别主要在于: 其一是犯罪主体不同。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而挪用资金罪 的主体是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受国 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财产的非国家 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 应当依照 挪用资金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而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29、。 其二是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 不同。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 而挪用资金罪则仅侵犯了公司、 企业或者其 他单位的资金的部分所有权, 属于单一客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和用于救灾、 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款物;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既包 括国有、集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也包括私营公司、企业或者其 他单位的资金。(三)本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 384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 严重的,处 5 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 10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款物 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

30、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 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 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包括挪用者本 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 罪。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 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 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给国家、 集体造成的 利息损失

31、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 酌情从轻处罚。(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 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 可以从轻处罚; 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 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 罪,不受 “数额较大 ”和挪用时间的限制。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 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

32、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 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或者 “数额 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 “数额较大 ”的起点, 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 “数额巨大 ”的起点。挪用公款 “情节严重 ”,是 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 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 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 多次挪用 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的 ”,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 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 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 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情节严重 ”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 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 确定 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 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第四条 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