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77KB ,
资源ID:94526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526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1、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2月1总则1.1为充分发挥绿道的休闲、健身功能与生态作用,展现绿道生态化、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有效指导绿道的规划设计,提升绿道设计质量,制定本导则。1.2本导则所指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1.3本导则为绿道的规划设计提供普遍性指导和参考。除本导则外,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市的其他相关法规、标准规与技术规程等的要求。1.4本导则由市园林绿化局负责解释。2基本原则2.1生态性原则绿道是一条休闲廊道,也是一条生态廊

2、道。规划设计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的生态基底、自然山水格局,依托绿色空间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通过对绿道两侧绿化景观的提升,强化廊道的生态联通功能。2.2系统性原则绿道应与城乡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契合城乡发展的需求,在落实相关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联通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区、公园、民俗旅游村、大型居住区、交通站点等节点,整合区域各种自然、人文资源,系统布局绿道线路与各类服务设施,并与规划、园林、交通、水务、市政、旅游等多个部门协调,引导区域良性发展。2.3人本性原则绿道以发挥健康休闲功能为重点,应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和绿色出行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营造优美景观环境的

3、同时,加强服务配套设施与标识系统的完善,建设便捷、安全、舒适、可参与度高的绿道。2.4特色性原则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多样,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绿道应充分结合不同资源特色、环境特征,深入挖掘文化涵,突出滨水、山地、森林、田园、都市、乡村等多种景观风貌,充分展现绿道的鲜明特色。2.5实效性原则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不盲目求宽求大。在用地局促、绿道无法连续的情况下可合理借道。灵活处理绿道线路之间的衔接,因地制宜地选择铺装和绿化方式,避免大拆大建,尽量结合利用现有资源,更多关注绿道实际效能的发挥。3绿道的分级分类3.1绿道的分级从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绿道可分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和社区绿

4、道三个层级。各级绿道相互连通,形成有机整体。3.1.1市级绿道是全市绿道体系的骨架,串联全市重点生态空间、人文历史景观和主要功能区等,对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休闲游憩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1.2区级绿道主要起到承接市级绿道的作用,串联市级绿道未纳入的重要绿色空间、文化景观等,主要服务于本区县的居民。3.1.3社区绿道是在社区或绿地部形成的绿道微循环系统,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3.2绿道的分类3.2.1根据绿道所处区位、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绿道分为城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联络型绿道三种类型。城市型绿道主要位于中心城区、新城等建成区,依托城市各类绿地、滨水空间、人文景区等建设,不仅为市民创造了休

5、闲空间,也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城市型绿道中骑行和步行的休闲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而定。郊野型绿道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外,依托自然山体、河流、林地、农田、果园等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山区和平原区因自然条件差异而形成不同特点,突出展现自然景观之美,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绿色休闲场所。休闲方式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联络型绿道指为实现绿道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绿化条件不完善、绿道无法连续的区域,在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借用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实现绿道连通的路段。3.2.2根据绿道所处区域的景观环境特征差异,绿道可分为滨水游憩绿道、森林景观绿道、郊野田园绿道、人文景观绿道、公园休闲绿道等五种类型。滨水

6、游憩绿道指沿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自然或人工水体布局的绿道,以展现优美灵动的滨水风光、塑造活力水岸为特色。森林景观绿道主要依托大规模的山林地、平原森林建设,以高大乔木相夹的空间感受、山林之趣和森林之美的体验为特色。郊野田园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周边的农田、花卉基地、果园、苗圃、农业休闲园等绿色开敞空间建设,以展现特色村落、田园风光、乡间野趣为特色。人文景观绿道指串联、穿越各类人文景观资源集中区域的绿道,如历史文化区、现代文化区、特色民俗民居聚集区等,集休闲、游憩、健身为一体。公园休闲绿道指穿越环境宜人舒适的公园绿地部的绿道。3.3绿道的构成绿道的构成包括慢行道路、绿化景观、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四类

7、要素。具体分类如表3-1所示。表3-1 绿道构成要素表序号要素名称要素分类备注1慢行道路步行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骑行道综合慢行道2绿化景观绿化带绿道景观控制区3服务设施游客服务站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驿站休憩设施包括游憩设施和休闲活动场地停车设施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卫生设施包括公共卫生间和垃圾桶配套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4标识系统立体标识空间引导标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文字标识距离指示标识导向指示标识警示禁止标识服务设施命名标识地面标识慢行道路标识线、绿道logo、骑行标识以与方向指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4绿道的选线4.1规划选线原则与策略4.1.1优先利用现有资源。历史悠

8、久、底蕴深厚,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各类资源非常丰富。绿道的建设应充分整合、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先布局景观资源优势突出、对市民吸引力强的绿道线路。4.1.2充分考虑休闲需求。绿道选线应以城乡居民的休闲使用需求为先导,同时适当兼顾绿色出行的需要。绿道选线之初即应为建设便捷、舒适、可参与度高的绿道创造条件,选线应与城市交通系统、慢行系统、换乘系统进行有机衔接,与现有公共交通线路、站点与公共自行车租赁相结合。4.1.3切实保障使用安全。绿道是具有较强参与性的开敞空间,绿道选线应将使用者的安全放在首位,避开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优先选择与机动车道路明确隔离的线路。4.1.4综合协调实施条件。

9、绿道的建设涉与规划、园林、交通、水务、市政、旅游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选线之初应综合考虑,提前规避矛盾,为绿道选线的落实创造条件。4.1.5倡导节约示带动。各区县绿道选线应优先选择便于落实、易于形成示带动效果的线路。充分依托现有景观资源并尽量利用已有服务设施,在绿道建设中倡导节约型理念。4.2绿道设计对线路的落实根据区县绿道规划以与实际情况对绿道线路进行具体细化落实。4.3绿道选线分类指导4.3.1滨水游憩绿道滨水游憩绿道的选线应首先考虑安全因素,路线途经区域需符合水体相关的防洪要求规定。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基础上,尽量贴近水岸布局,凸显滨水游憩绿道亲水的景观优势,易于人们近距离体验滨水风光,增强绿道

10、的景观感受。4.3.2森林景观绿道森林景观绿道多位于城市外围,追求林木夹道、穿越森林的空间感受。绿道选线时应避免穿越、破坏生态敏感度较高的生态空间,尽量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与其他山林地、平原森林等已经形成的游路、作业路等,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伐移,降低建设强度。4.3.3郊野田园绿道郊野田园绿道的景观独具特色,乡村原有的农业景观和农田肌理与绿道的涵十分契合。绿道选线应尽量结合原有农田林网、田间小路布局,局部可进入果园、农业休闲园中穿行。线路布局还应与现有的休闲与服务设施如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等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4.3.4人文景观绿道人文景观绿道以展现文化特色、历史底蕴为特点。

11、绿道选线应在全面梳理各类人文景点资源的基础上布局,通过绿道将分散的景点资源整合串联。相对于自然景观特色的绿道而言,人文景观绿道的用地空间与两侧的绿地环境会稍显局促,设计建设过程中可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处理。4.3.5公园休闲绿道公园休闲绿道在穿越公园绿地的路段,选线应充分考虑公园普通游客的休闲和安全需求,通过合理布局和引导实现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隔离,以保证安全。大型的公园绿地可形成自我闭合的绿道线路,小型公园绿地绿道视具体条件进行布局。5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5.1慢行道路5.1.1慢行道路的宽度控制如表5-1所示:表5-1 慢行道路宽度控制表建设类型城市型郊野型宽度要求步行道1m-1.5m1m-1

12、.5m骑行道2m-3m2.5m-3m综合慢行道3m-4m3m-3.5m5.1.2材料要求慢行道路的路面材料应具备舒适、安全、耐久、环保和便于统一的特性,材料选择应简洁、大方、保持统一、易于识别,且与周围环境协调,避免多种材料混用形成杂乱效果。新建慢行道路中,骑行道可采用彩色沥青或透水混凝土路面,保证舒适平整的骑行感受;步行道可采用透水砖。城市型绿道可结合石材装饰。滨水游憩绿道局部可根据建设条件与滨水景观需要,在相关部门许可后,采用木栈道等方式。改造慢行道路时,根据绿道的走线需要选择利用,注意改造面层与原有路基的良好结合,路面应平滑易行,选材应考虑原有场地的性质,与场地其他道路、环境协调统一。5

13、.1.3坡度要求慢行道路需与现状自然地形的横坡、纵坡相协调,符合相关标准规要求。横坡以1%-3%为宜,纵坡最大坡度不宜大于8%,遇山地、台阶等特殊地形时应因地制宜设计坡度。5.1.4联络型绿道借道要求慢行道路原则上不应借用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尤其道路狭窄、空间局促、人流量较大的道路。慢行道路必须借用等级公路或城市道路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优先借用有独立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并设置明确清晰的分隔标识;借用无独立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时,应在慢行道路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安全隔离,可选用隔离墩或护栏等设施;车流、人流较密集的区域可通过架桥引导交通。联络型绿道须设置减速带、警示标识、安全隔离设施等安全设施。标识标线

14、应符合市政交通的相关法规要求。单段联络线路长度以3km以下为宜,累计长度不宜超过本区域绿道总长度的20%。5.1.5慢行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参考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等相关规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5.2绿化景观5.2.1绿化带绿化带是指慢行道路两侧具备一定宽度、连续的绿带,是绿道景观和休闲质量的直接保障之一。郊野型绿道单侧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应低于10m;城市型绿道单侧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应低于1.5m,即应至少有一排行道树。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用地条件适当放宽。5.2.2绿道景观控制区绿道景观控制区是为强化绿道的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绿道设施正常运转

15、,沿慢行道路外缘线向外一定围并控制的空间,绿道其他构成要素可在其中建设。绿化带是绿道景观控制区的核心部分,二者关系如图5-1、5-2所示。绿道景观控制区的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管理相协调,在遵循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强化绿化建设要求。郊野型绿道景观控制区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控制宽度不宜小于100m,应尽量避免大面积人工设施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城市型绿道景观控制区,控制宽度不宜小于20m。因城市型绿道绿化防护宽度通常有限,生态景观控制区除应尽量增加其绿地率、绿量之外,景观界面应尽力保持统一,以提升绿道的生态景观价值和休闲感受。5.2.3图5-2 郊野型绿道绿化带与控制区关系示意图图5- 1 城市型绿道绿

16、化带与控制区关系示意图种植要求绿道一般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建设,应结合绿道休闲需求,以保留利用原有植被为主,尽量避免因道路建设而大量破坏植被。植物种类宜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新栽植物的品种应与原有植被和绿道整体环境氛围协调融合,相得益彰。绿化带的植物配置方式应近自然式,突出自然群落式景观。郊野型绿道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管理粗放、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城市型绿道种植应较为精细、适当园林化,并注重植物的遮阴效果,以复层种植模式为主,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绿道景观控制区应通过植物景观营造绿道的大背景,统一控制植物界面,对影响绿道景观的区域可利用植物进行遮蔽。不同景观类型的绿道还应参考以下种

17、植要求:滨水游憩绿道的植物种植应首先满足水体的防洪要求,其次应兼顾水岸植物景观的透景与借景特点,疏密得当,切忌封闭水体。沿河道溪流等线性水体布局的绿道应注意植物景观的连续性,湿地湖泊等开阔水体则应利用各类水生植物与水面形成整体景观。森林景观绿道的植物种植应以大乔木景观为主,加以灌木和地被点缀,呈现大绿量的视觉感受。郊野田园绿道的植物景观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植物选择以表达田园乡村特色的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人文景观绿道的植物种植应优先选用的特色乡土植物,打造与环境协调、展现文化的植物景观。公园休闲绿道的植物景观应与公园部景观、植物种类等协调统一,局部修整,避免乱砍乱伐。5.2.4联络型绿道绿化整治要

18、求应尽量保持与绿道其他路段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对缺少绿化的区域应进行绿化改造和提升,道路绿化必须连续,应保证至少有一排遮荫行道树。5.3服务设施5.3.1绿道服务设施由游客服务站、休憩设施、停车设施、卫生设施以与基础配套设施组成。5.3.2游客服务站游客服务站分为游客服务中心和驿站两个级别。游客服务中心承当综合服务功能;驿站承当基本服务功能。游客服务站应尽量考虑与其他服务设施结合设置并符合表5-2的要求。表5-2 游客服务站配置表游客服务站城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游客服务中心驿站游客服务中心驿站选址要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贯彻环保和经济的绿色理念,优先利用现有建筑资源建设,如公园管理用房、便利店

19、、公共卫生间等。风格要求建筑风格以与外围环境应与绿道整体景观风格协调一致。设置地点结合公园管理用房、旅游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等设置结合旅游服务中心、各类园区游客服务站、镇村游客服务站等设置体量要求占地面积()1000500800300建筑面积()200-500100-150150-30080-120间距要求(km)根据情况设置2-515-203-8服务功能游客服务餐饮售卖治安消防医疗救助紧急求助科普教育休憩设施文体活动场地休憩点停车设施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与租赁维修卫生设施卫生间垃圾桶配套服务设施通讯设施充电设施图例:应设 可设 不做要求备注:主要景点或有需求区域应独立设置休憩点或观景场所。

20、5.3.3休憩设施绿道休憩设施主要包括亭、廊、花架、坐凳、健身器械等游憩设施和休闲活动活动场地两类。休憩设施的配置首先应注意合理的间距,通过设施与休闲场地的设置引导绿道休闲的合理节奏;其次休憩设施应兼顾使用功能与景观效果,设施的形态、尺寸、色彩等应与绿道整体景观协调适应。材料应选择安全、环保、易清洁、耐久的材料,并与绿道周边环境相协调。5.3.4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停车场的位置、规模直接影响绿道的便捷度与使用率。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应充分利用绿道所经区域附近已有的社会停车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明确的标识引导,增加绿道的停车空间。除与游客服务站结合设置的停车场外

21、,绿道沿途也可根据条件设置小规模停车场地。停车场应以林荫停车场为主要建设方式。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立醒目的标志,并设置减速带。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应本着便捷的原则。除游客服务站的自行车停车场外,绿道沿线各休闲活动场地、景观节点与公共卫生间,都应设置自行车架,避免乱停车现象。根据游人量与绿道所在区域的管理水平,逐步推广电子租(停)车设施,实现自动租还车,统一进行系统管理。5.3.5卫生设施公共卫生间应综合考虑绿道所在区域、游人量、现有卫生设施等因素进行设置。除游客服务站设置的固定公共卫生间外,应根据需要在间隔较长的路段设置可移动卫生间,便于根据游人量进行调节。公共卫生间间隔应满足表5-3

22、要求。表5-3 绿道设置公共卫生间间隔要求绿道类型城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间隔宽度(km)13绿道沿途应按照合理间距设置垃圾箱。整条绿道垃圾箱的形式应统一,材料应优先选用耐久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易于管护的材料。垃圾箱间隔应满足表5-4要求。表5-4 绿道设置垃圾箱间隔要求类型城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间隔宽度(m)1005005.3.6基础配套设施绿道建设中,结合绿道的区位、实际使用需求、游客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基本的水电基础设施,在满足基本需求和厉行节约之间寻求平衡。给排水设施 游客服务站的生活、消防用水供给和污水排放应按照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设施设置,绿化区域应配备基本的灌溉设施。电力设施电力设施应

23、本着节省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做到安全适用、维修管理方便。城市型绿道中可结合城市路灯系统,照明围和强度不应,干扰周边居民生活;郊野型绿道可仅在慢行道和重要节点场地使用固定照明设施。通讯设施随着绿道建设的不断完善,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公用)、应急呼叫系统以与道路报警系统;完善道路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5.4标识系统绿道标识系统包括立体标识和地面标识。全市绿道应采用统一的标识体系和形式母版,标志牌的材质可根据绿道类型和所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调整。标识容应具有统一、易识别的特点,严格执行绿道标识的相关规定。5.4.1立体标识立体标识包括:空间引导标识、文字标识、距离指示标识、导向指

24、示标识、警示禁止标识以与服务设施命名标识等六种类型。标识牌功能说明如表5-5:表5-5立体标识分类说明表标识类型主要功能空间引导标识引导与说明区域情况,应包括标注平面图、绿道线路、服务设施位置、重要景点分布、交通接驳点位置、管理说明、区界位置等。文字标识详细介绍绿道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与管理规定等信息。距离指示标识指示到道路、设施、景点等目的地的距离。导向指示标识导引目的地方向,明确标明道路、设施、景点等目的地的方向。警示禁止标识信息提示,是警示、禁止、设施信息等的标识载体,适用于近距离的信息提示。其中起警示作用的提示牌需要在危险路段前80-100m处设置。服务设施命名标识标明各类服务设施场所,须使用相应的图形信息符号。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驿站、单独设立的公共卫生间、停车场、自行车租赁处、交通换乘点、亭等场所。5.4.2地面标识地面标识包括慢行道路标识线、绿道logo、骑行标识以与方向指示。标识应为白色,形式应统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