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 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
2、|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
3、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 何为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面 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 中间 是赋的本身; 后面 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三、学习重点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
4、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字 建宫背后的巨大 背景 耗资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宫之宏伟 规摸。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布局。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 活动。第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句)写供玩乐的 宫人来源。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荒淫、奢靡。 宫中生活三层(余下各句)从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珠宝陈设第二部分(第、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5、。第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的罪行。 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以致众叛亲离。 纵欲纷奢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秦皇无道第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勿蹈覆辙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分析;课文从 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 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6、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 写建筑 全貌 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 细绘 极尽铺陈夸张 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写建筑、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 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 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进行
7、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 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 之广, “隔离天日”, 状其楼阁 之高; “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 气势 非凡。细写部分, 外观 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精巧工致) 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精巧.繁多) 内部 歌舞盛况 歌台舞殿是互
8、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4、问题,此处说暧后来又为何说冷?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 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
9、(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 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还是以歌舞盛况写宫殿宏伟 读并体会其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四、词语、句法,等基础知识探讨指导自读课文、两段。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
10、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 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重点词语:“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
11、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妃嫔媵嫱”“嫔”(|p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
12、y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辇来于秦”“辇(ni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疑难语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13、,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
14、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
15、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关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的解答: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两段分别从哪一方面描写阿房宫? 两方面又各从哪些方面铺陈夸饰?目的是什么? 从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两段分别写 宫殿建筑、 所铺陈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惜倾“六王”|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们“纷奢”到了什么程度。 宫内生活, 主要写宫人,其次写珍宝。|写宫人,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
16、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写珍宝,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部分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预作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先提示两点:基本上按上面两段内的层次(即|提纲所列要求要点)押韵,其所以不完全按层次用韵,是因为还须|兼顾骈散结合相比喻、排比的运用等具体情况;所用韵脚依据的是|中古音韵,不是明、清以来的音韵,和现代语音更有区别;押韵的方法也和律|、绝句诗不同,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中途转韵。具体用韵情况如下:第段:“毕|、一、兀、出、日”押韵;“阳、墙”
17、押韵;“|阁、啄、角、落”押韵;“龙、虹、东、融”押韵;“凄、齐”押韵。第段|:“孙、秦、人”押韵;“妍、蔫、年”押韵;“营、英”押韵;“年|、山、间”押韵;“石、砾、惜”押韵。中间“明星荧荧”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个分句是一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韵|,增强了排比一气呵成的气势。 第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
18、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
19、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指导自读课文、两段。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 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
20、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架梁之椽(chu|n)”指在
21、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关于这两段的
22、押韵情况:第|段:“奢、家、沙”押韵;“女、缕、语”押韵、“怒、固”押韵|;“举、炬、土”押韵。第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赋”特色的一段文字。从内容上看,作者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夸张的描绘。这种铺陈夸张的手法,表现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骈文的四言句式(骈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两种句式),|但又不像骈文那样讲究严格的对仗,句与句间只有跳跃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脉,一气|贯通,文意鲜明,有时又参用纯散文句法,如虚词“也”、“焉”|的运用和用少量长句来收束铺陈,加上灵活的用韵、换韵,这就使语句既|具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
23、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动多变的特点。表现在修辞|上,不但用语凝练,而且灵活,综合地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特别是用“明星”来比喻妆镜的繁、多,用“|绿云”来比喻头发的美感,用“烟横雾斜”来喻指香烟的浓郁,|不但奇特新颖,而且能给人以充分的美感。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辞、押|辞、押韵等方面灵活运用的特色,全段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得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复诵读,就会|体会到作者运笔行文的美妙。指导自读课文、两段。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4、并略作点拨; |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
25、的人又何尝不这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26、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关于这两段的押韵情况:第|段:“奢、家、沙”押韵;“女、缕、语”押韵、“怒、固”押韵;“举、|炬、土”押韵。第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韵。关于思路、手法的理解情况考查: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简答,然后教师点拨。简答和点拨
27、|,三言两语点明即可,不要过多阐析,要留给各|个学生自己思索的余地。问题;(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第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 第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 ()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 明确:第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 第段则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
28、叹。 ()第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明确:第|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 (4)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
29、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指导通读全文,归纳、拓展。关于思想内容。
30、提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六国论比较|,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二篇的 共同点,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 不同点: 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