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口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在龙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龙口市代市长韩世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发挥、一率先”的要求,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圆满实现“十一五”目标,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2万美元;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
2、增长22.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亿元,年均增长23%;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86亿美元,其中出口4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4.7%;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3%;截至2011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7年的2.3倍和2.4倍。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转调发展步入新境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63.9:32.6。工业结构趋优向好。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95亿元,其中技
3、改投入占50%以上。四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5.4%和16.4%;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5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家,累计融资近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2%;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总数达到61件;省级以上名牌总数达到35个。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装载机、特种车、车体模块等新产品的成功引进和上马,标志着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关停全部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全部9家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服务业发
4、展层次和拉动效应日益提升。四年累计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年均增长17%;一批商贸设施投入运营;省级煤炭储配基地一期、永晖能源等总部经济项目按期竣工;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1.6亿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22%;龙口港投资30亿元,新增通过能力3500万吨,生产性泊位达到27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83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23%和20%。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连年丰收。累计有11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农产品出口累计完成10.8亿
5、美元。四年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9%,市财政投向“三农”的资金累计达36.9亿元。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0.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专项和详细规划逐步完善。城区建设投入31亿元,完成25条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和80万平方米旧城旧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村镇建设完成投入98亿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26个,涉及村庄61个,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1.43万户。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工程量已
6、过半,龙青高速及龙烟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航运中心等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8公里。水利建设成绩斐然。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北邢家水库和6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辐射至12个镇街区、362个村、30万人口。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新增绿化面积12.4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54.8%,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3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基本实现;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我市连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桂冠,园林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准。坚
7、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市财政用来改善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96.4亿元。市政府每年承诺的10件惠民利群事项均如期兑现。用心办好供暖、冬季扫雪和路域环境整治等百姓身边的事。就业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任期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亿元。新农保将全市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80%以上;发放长寿津贴5180万元,惠及全市5万多名70周
8、岁以上老年人;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待金2765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累计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756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5亿元,7处卫生院完成扩建,234处村卫生室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保持在100%,最高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文化事业方面,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建设高
9、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60个;城乡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凸现新亮点。“四德”建设、“六创八评”等活动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任期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10件,办结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得到巩固提升。狠抓“平安龙口”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级牢牢把握“四个第一”的总要求,抓转调、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8亿元,同比增
10、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56亿元,增长2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同比增长19%;人口出生率达到6.3。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定不移谋发展,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六个产业组、九个推进委员会,设立了五项引导资金,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上项目、抓招商、育产业。全年开复工项目333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批外资项目33个,实际到账外资9920万美元,增长30%。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已累计投资49.5亿元,完成工程量6100万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新增上市公司1家,募集资金4.6
11、亿元,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7.4%。宏润花园、龙泽华府、嘉元学城、龙城国际二期等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新源购物广场及步行街正式开业。二是强化引导促创新,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从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入手,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抢占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制高点。全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21个项目获得烟台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5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组验收;新创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7件。三是统筹城乡促融合,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
12、8个,建设面积68.7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基本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一体化格局;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10项节能工程和4个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按期推进,耗能大户由37户减少到25户;新区府北一路东段提前建成通车,府西四路按计划推进,新建改造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和城乡道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投资1600万元更新公交车40辆,公共交通硬件水平得到提升。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下丁家、诸由观卫生院改造工程按期开工。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正式启用,人民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16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3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
13、;投资2000万元,在山东省率先一次性购置高安全性校车50辆并在6个镇街投入试运行;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同步推进。四是全心全意惠民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是财政投入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总额达到35.6亿元,增长45.3%。当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人。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弱势群体救助和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各项保险待遇和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街、区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新建经济适用房340套、廉租房60套。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00多万元,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妇女儿童青年、对台事务、
14、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把率先领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大优势作为发展路径;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原则。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和弘扬了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才能够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在未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些理念和方法也必将成为我们率先发展、争先发
15、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终端高端产品较少,服务业比重较低,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重化程度较高,资源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城市建设欠账较
16、多,城市维护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文化、交通、体育、卫生、休闲娱乐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政府公务人员素质形象与群众要求尚有差距,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努力改进提高。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未来五年,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龙口加快发展充满了新期待。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制订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率先争先作为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追求,以把龙口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
17、展领先优势”为定位,以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文化和社会事业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水平为坚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一是实施五大战略,全力建设“实力龙口”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实施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承载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继续领跑,力争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3.6
18、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60.5:37.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三个产业均实现千亿突破;符合“四新一海”导向的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3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全部完成。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万元GD
19、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一降一减”,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二是突出四大重点,奋力建设“幸福龙口”围绕促进群众增收、健全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繁荣文化事业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确保每年的民生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
20、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角色由重管控向强服务转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各位代表,龙口的发展已站上了新的起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从全市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从龙口的实际着眼,鲜明地提出了巩固扩大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打造“实力龙口”、“幸福龙口”正是这个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强力支撑。新一届政府将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肩负起这个崇高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三、2
21、012年政府工作各位代表,当前的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率先争先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富民惠民爱民为己任,化矛盾、解难题,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2:63.2:3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
22、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在县域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大、调强、调高、调优、调新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总量、发展速度、产业层次实现同步大幅提升。以争创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验区为契机,加速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一是实施产业层次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产品向高端、终端升级,在整车生产上,积极推进瑞诺装载机、航天特种车、轻量化卡车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确保年内实现量产。在轨道交通车体型材及模块上,加快大型挤压机的引进安装,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二是实施产业规
23、模膨胀工程。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规划,突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年内,确保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2840亿元和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亿元,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均突破500亿元,港口及临港产业达到600亿元以上。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坚持把引才引智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关键位置,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办好宣传推介和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7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10人。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
24、总抓手,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力度。利用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开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产品,积极探索高性能镁合金及装备新领域,加紧启动航空学院、飞机场建设,积极实施大飞机部件项目,全力打造南山航空产业板块。年内,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命名授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总数达到55个;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争创山东名牌2个。四是实施项目带
25、动工程。坚持以优质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大力实施“420”工程,即在全市筛选20个重点在建项目、20户重点企业、20户成长型企业、20个重点在谈项目,健全“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帮推进责任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制度和重大事项“点对点”销号制度,进行集中帮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论证筹划一批引领转型升级、支撑跨越发展的重量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产出效益与扶持政策挂钩制度,高效推进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在建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亿元。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幸福感休
26、闲城市的品牌效应,精心打造南山、东海、度假区三个重点板块,丰富提升宗教文化、养生休闲、高尔夫、葡萄酒文化、滨海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内涵,高水平搞好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徐福文化园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徐福海文化商业街、上溪君澜福地、碧海丛林等招商项目,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全力建设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亿元,增长15%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4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龙口临港物流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龙海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和园区拓展业务、提升水平。全力做好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和对上争请
27、工作,跟踪落实好荷兰木浆中国总部、三江选煤、北大荒集团二期等在谈项目,引导更多物流企业进驻龙口,构筑四大临港物流体系,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正确把握楼宇经济、人居环境与城市人口之间互动发展和共同升级的内在关系,积极采取改革促进措施,强力吸纳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居住;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消费热点,激活夜间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抓好五洲国际商贸城、数码科技大厦、东海西区商业街、汽车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莱文化街、新源购物广场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确保五洲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顺利开工,数码科技大厦完成主体工程的40%;吸
28、引山东银座等知名企业来龙开发大型批零市场和城市综合体;扎实推进“放心早餐”和“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专业配送中心和营销网络。研究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剥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5.3亿元。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坚持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以创
29、建国家和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积极开展渔业修复行动,全力推进龙口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抓好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内,规范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1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争取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认证;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8%,达到1900亿元以上。(二)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拓展引资融资空间。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
30、和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突出高端化、终端化、链条化、基地化引资方向,搞好项目策划,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确保在整车生产、高端铝业、肉制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商贸、总部经济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把招商引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重点抓好丛林集团与日本伊藤忠、ACT株式会社两个合资项目和韩国星宇二期独资项目的外资到位,以及铝合金中厚板、油页岩综合利用、首港矿产开发、特易购大型超市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早签约、早开工。推进基金招商、内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不断扩展利用外资的新
31、方式、新领域。力争上市企业达到8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血脉作用,以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更加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金融业优先发展,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龙口,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引进商业银行1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典当、保险等投融资机构发展,丰富企业、社会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开发商业承兑汇票、贸易商品链融资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本着“保份额、促平衡”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推动20个出口大户和50个中型出
32、口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设立营销网络、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全年外贸出口突破17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份额超过20%。提高园区发展层次。按照要素集中、配套集约、产业集聚的标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发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临港优势,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努力在“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中当龙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站排头。高新区要按照国家级高新区
33、的标准,突出高端项目、高新技术,以东扩为主轴,打造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度假区要从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加快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诸由工业区要以铝合金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际电机成套设备等项目为抓手,突出高端提升、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争做转型升级示范区、东部经济增长极。(三)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推行铝业、煤炭、黄金、化工等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