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146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docx

龙口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2日在龙口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口市代市长韩世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发挥、一率先”的要求,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圆满实现“十一五”目标,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四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2万美元;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增长22.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亿元,年均增长23%;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86亿美元,其中出口4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4.7%;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3%;截至2011年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7年的2.3倍和2.4倍。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转调发展步入新境界。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

63.9:

32.6。

工业结构趋优向好。

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95亿元,其中技改投入占50%以上。

四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5.4%和16.4%;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5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

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家,累计融资近7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2%;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总数达到61件;省级以上名牌总数达到35个。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装载机、特种车、车体模块等新产品的成功引进和上马,标志着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关停全部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全部9家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

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拉动效应日益提升。

四年累计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年均增长17%;一批商贸设施投入运营;省级煤炭储配基地一期、永晖能源等总部经济项目按期竣工;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迅速,滨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1.6亿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22%;龙口港投资30亿元,新增通过能力3500万吨,生产性泊位达到27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83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23%和20%。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

粮食连年丰收。

累计有11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农产品出口累计完成10.8亿美元。

四年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9%,市财政投向“三农”的资金累计达36.9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0.5%。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专项和详细规划逐步完善。

城区建设投入31亿元,完成25条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和80万平方米旧城旧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

村镇建设完成投入98亿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26个,涉及村庄61个,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1.43万户。

交通设施日臻完善。

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工程量已过半,龙青高速及龙烟铁路龙口段、进港铁路扩能改造、航运中心等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8公里。

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北邢家水库和6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辐射至12个镇街区、362个村、30万人口。

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新增绿化面积12.4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54.8%,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3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基本实现;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我市连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多项桂冠,园林城市通过国家级验收。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准。

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市财政用来改善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96.4亿元。

市政府每年承诺的10件惠民利群事项均如期兑现。

用心办好供暖、冬季扫雪和路域环境整治等百姓身边的事。

就业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任期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亿元。

新农保将全市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80%以上;发放长寿津贴5180万元,惠及全市5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待金2765万元。

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累计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756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5亿元,7处卫生院完成扩建,234处村卫生室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保持在100%,最高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文化事业方面,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建设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60个;城乡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凸现新亮点。

“四德”建设、“六创八评”等活动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逐年提高。

任期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10件,办结率达到100%。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得到巩固提升。

狠抓“平安龙口”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级牢牢把握“四个第一”的总要求,抓转调、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56亿元,增长2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同比增长19%;人口出生率达到6.3‰。

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谋发展,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成立了六个产业组、九个推进委员会,设立了五项引导资金,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上项目、抓招商、育产业。

全年开复工项目333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

新批外资项目33个,实际到账外资9920万美元,增长30%。

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已累计投资49.5亿元,完成工程量6100万方。

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新增上市公司1家,募集资金4.6亿元,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7.4%。

宏润花园、龙泽华府、嘉元学城、龙城国际二期等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新源购物广场及步行街正式开业。

二是强化引导促创新,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从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入手,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抢占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制高点。

全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21个项目获得烟台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15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组验收;新创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7件。

三是统筹城乡促融合,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个,建设面积68.7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基本形成“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一体化格局;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10项节能工程和4个燃煤电厂炉外脱硫工程按期推进,耗能大户由37户减少到25户;新区府北一路东段提前建成通车,府西四路按计划推进,新建改造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和城乡道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投资1600万元更新公交车40辆,公共交通硬件水平得到提升。

新人民医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下丁家、诸由观卫生院改造工程按期开工。

一中新校和诸高完小正式启用,人民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16所学校布局调整和23所学校新建校舍工程;投资2000万元,在山东省率先一次性购置高安全性校车50辆并在6个镇街投入试运行;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同步推进。

四是全心全意惠民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是财政投入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总额达到35.6亿元,增长45.3%。

当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人。

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弱势群体救助和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各项保险待遇和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街、区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

新建经济适用房340套、廉租房60套。

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00多万元,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

妇女儿童青年、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我们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为:

始终坚持把率先领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大优势作为发展路径;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原则。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和弘扬了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才能够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在未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这些理念和方法也必将成为我们率先发展、争先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终端高端产品较少,服务业比重较低,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经济运行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重化程度较高,资源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维护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文化、交通、体育、卫生、休闲娱乐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政府公务人员素质形象与群众要求尚有差距,等等。

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努力改进提高。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未来五年,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龙口加快发展充满了新期待。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制订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率先争先作为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追求,以把龙口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为定位,以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措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文化和社会事业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水平为坚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

一是实施五大战略,全力建设“实力龙口”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实施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跨越、以港兴市、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承载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继续领跑,力争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3.6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

60.5:

37.8。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

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三个产业均实现千亿突破;符合“四新一海”导向的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3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人工岛群围填海工程全部完成。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一降一减”,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二是突出四大重点,奋力建设“幸福龙口”

围绕促进群众增收、健全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繁荣文化事业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确保每年的民生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角色由重管控向强服务转变。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各位代表,龙口的发展已站上了新的起点。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从全市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从龙口的实际着眼,鲜明地提出了巩固扩大领先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打造“实力龙口”、“幸福龙口”正是这个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强力支撑。

新一届政府将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肩负起这个崇高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2012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的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率先争先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富民惠民爱民为己任,化矛盾、解难题,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2:

63.2:

3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更大突破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突出工业在县域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大、调强、调高、调优、调新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总量、发展速度、产业层次实现同步大幅提升。

以争创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验区为契机,加速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一是实施产业层次提升工程。

大力推动产品向高端、终端升级,在整车生产上,积极推进瑞诺装载机、航天特种车、轻量化卡车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确保年内实现量产。

在轨道交通车体型材及模块上,加快大型挤压机的引进安装,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二是实施产业规模膨胀工程。

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规划,突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

年内,确保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2840亿元和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亿元,铝及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均突破500亿元,港口及临港产业达到600亿元以上。

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坚持把引才引智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关键位置,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办好宣传推介和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聘用各类人才17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10人。

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抓手,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力度。

利用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化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品牌效应,大力开发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产品,积极探索高性能镁合金及装备新领域,加紧启动航空学院、飞机场建设,积极实施大飞机部件项目,全力打造南山航空产业板块。

年内,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命名授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20”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总数达到55个;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4件,争创山东名牌2个。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

坚持以优质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大力实施“4·20”工程,即在全市筛选20个重点在建项目、20户重点企业、20户成长型企业、20个重点在谈项目,健全“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帮推进责任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指挥部制度和重大事项“点对点”销号制度,进行集中帮扶。

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论证筹划一批引领转型升级、支撑跨越发展的重量级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产出效益与扶持政策挂钩制度,高效推进市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和在建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亿元。

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中国最具幸福感休闲城市的品牌效应,精心打造南山、东海、度假区三个重点板块,丰富提升宗教文化、养生休闲、高尔夫、葡萄酒文化、滨海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内涵,高水平搞好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徐福文化园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徐福海文化商业街、上溪君澜福地、碧海丛林等招商项目,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全力建设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

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亿元,增长15%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4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抓好龙口临港物流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龙海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和园区拓展业务、提升水平。

全力做好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和对上争请工作,跟踪落实好荷兰木浆中国总部、三江选煤、北大荒集团二期等在谈项目,引导更多物流企业进驻龙口,构筑四大临港物流体系,确保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6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

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

正确把握楼宇经济、人居环境与城市人口之间互动发展和共同升级的内在关系,积极采取改革促进措施,强力吸纳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居住;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新兴消费热点,激活夜间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抓好五洲国际商贸城、数码科技大厦、东海西区商业街、汽车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莱文化街、新源购物广场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确保五洲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顺利开工,数码科技大厦完成主体工程的40%;吸引山东银座等知名企业来龙开发大型批零市场和城市综合体;扎实推进“放心早餐”和“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专业配送中心和营销网络。

研究制定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剥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

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5.3亿元。

巩固提升现代农业。

坚持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

以创建国家和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积极开展渔业修复行动,全力推进龙口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抓好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年内,规范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1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争取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认证;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8%,达到1900亿元以上。

(二)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展引资融资空间。

加大“三个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

突出高端化、终端化、链条化、基地化引资方向,搞好项目策划,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确保在整车生产、高端铝业、肉制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商贸、总部经济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

把招商引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重点抓好丛林集团与日本伊藤忠、ACT株式会社两个合资项目和韩国星宇二期独资项目的外资到位,以及铝合金中厚板、油页岩综合利用、首港矿产开发、特易购大型超市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早签约、早开工。

推进基金招商、内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不断扩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领域。

力争上市企业达到8家,累计融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围绕强化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血脉作用,以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更加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金融业优先发展,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龙口,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引进商业银行1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

大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典当、保险等投融资机构发展,丰富企业、社会的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开发商业承兑汇票、贸易商品链融资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提升对外贸易质量。

本着“保份额、促平衡”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推动20个出口大户和50个中型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出口份额;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进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设立营销网络、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

全年外贸出口突破17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份额超过20%。

提高园区发展层次。

按照要素集中、配套集约、产业集聚的标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发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园区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临港优势,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建设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屺山母岛临港工业及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努力在“巩固和扩大全省科学发展领先优势”中当龙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站排头。

高新区要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突出高端项目、高新技术,以东扩为主轴,打造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度假区要从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完善功能、塑造形象,加快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诸由工业区要以铝合金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际电机成套设备等项目为抓手,突出高端提升、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争做转型升级示范区、东部经济增长极。

(三)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上实现更大突破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全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推行铝业、煤炭、黄金、化工等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